許浩軒,豫州刺史許世謙的公子,祖上也是累世為官,係出名門。許世謙為官清正,頗有官聲,有一妹是時任衛國公唐劭的長子唐暉的正室夫人,雖則唐暉早死,但許氏並未改嫁,而是一直在國公府撫育獨女。許唐兩家,也因此並未斷了姻親,反而交好異常。許家也借著衛國公府唐家的東風在華朝官場上順風順水。許浩軒是許世謙的獨子,長像俊朗,頗具文才,性喜交遊,貴為刺史公子卻沒有一絲紈絝氣息,頗受時人稱道,人稱“洛城第一公子”,在豫州很有一番名氣。
許浩軒喜歡牡丹,洛城是豫州州府所在,他隨父到任,常居洛城,洛城牡丹節他見過多次,但從未有錯過的道理。這次他在興致勃勃的賞花時,卻聽到有人隨口就吟了七首牡丹詩,詩句雖然不是妙絕的極品,卻也都算是難得的好詩,讓他有心結識,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君逸羽本就是個懶散人,原就是陌生人,解釋過了,人家不信,她也就聽之任之了。她見許浩軒的衣飾,就知道他出身富貴,但為人謙和有禮,又語出真誠,讓人觀感極佳,聽他問起姓名,君逸羽本打算自報名姓,但考慮到“君”是國姓而非大姓,君逸羽不想張揚,便說了前世的名字:“叫我趙羽就好。”
“原來是趙兄,在下這廂有禮了。趙兄想必不是豫州人氏,是專程為洛城牡丹來的嗎?”
“哦?你怎知我不是豫州人?”
“實不相瞞,家父是豫州刺史,豫州的才俊在下多少都是知道的。趙兄高才,若是豫州人氏,沒有不知曉的道理,故此才大膽一猜。”
“原來如此。”
……
許浩軒與這俊秀的少年交談,看他衣飾簡單,與刺史公子卻相交不卑不亢,讓他很是喜歡,大有一見如故之感,於是以東道主自居,毛遂自薦的引君逸羽觀賞牡丹。
君逸羽可算是見識了古人一語投緣就像個狗皮膏藥粘上來的事了,想現代鄰裏對麵不相識也是常事,又哪會有這種事兒?她倒無甚反感,甚至對古人這種淳樸和誠摯略略有些喜歡。反正她本就一人閑逛,怎麽都無所謂,再加上這位名叫許浩軒的男子讓人感覺真誠可親,她也就隨他,最多當是多了個免費導遊。
許浩軒的確是一個好導遊。“禦衣黃”“白雪塔”“青龍臥墨池”,一個個的牡丹名品他說來是如數家珍,再加上些與牡丹相關的趣聞,給君逸羽的牡丹會一行添了不少色。若不是見他一身錦衣,又自報家門是刺史的公子,君逸羽都該以為他是個愛牡丹成癡的花農了。
許浩軒“洛城第一公子”的名號也不是等閑人奉承來的虛名,賞花之餘間或片語交談,不經意間的引經據典,談古論今,已經頗顯才華了。讓君逸羽暗自點頭。
許浩軒從小受父親影響,家學淵源深厚,加之心繫天下,交友廣闊,剛及弱冠,卻很是博學多才。他平素也頗為自負才學,可與這少年半日閑談,卻是不得不心生佩服。
君逸羽有著前世的記憶,現代的發達谘詢讓她的眼界本就不小。今世娛樂匱乏,她廣泛學習各種技藝之餘,也愛看書打發時間。靈穀十年,她更是將靈穀的幾百年藏書都翻了個遍,算得上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前世的靈魂,今世的積累,讓君逸羽縱論古今天下,廣博之餘,更為難得的是他不拘一格的獨到見解,時人難得。如此這般,別說許浩軒了,小少年大才華,任誰知了都會稱讚天才。
眼看天近午時,君逸羽與許浩軒相談甚歡,正準備尋個酒樓,把酒再敘,卻有一個青衣小廝尋來。
“少爺,老爺差奴才來找你,要你速速迴府。”
“哦?知道了。”許浩軒揮退了小廝,又對君逸羽說道:“趙賢弟,你也聽到了,我父親召我迴府,今日怕是不能和和你喝酒了,愚兄實在是抱歉。不知道賢弟你在城中落腳在何處?莫不如隨我迴府,愚兄也好一盡地主之誼。”
“嗬嗬,多謝許兄好意,在下心領了。我隻是途徑洛城,順道來看看牡丹,眼見著就要走了,隻能辜負許兄好意了。許兄隻管迴家,我這就告辭了。”
“哦?不知賢弟要去往何處?何時起行?愚兄也好來為你送行啊。”
“我將往京城,孑然一身,起行卻是隨意,也許今天,也許明天,就不勞許兄相送了。我的家世現下卻是不好說與你,還請見諒。今日多謝許兄陪同了,若是有緣,來日自有再見之日,我們就此別過。”
“好,你我一見投緣,賢弟肆意灑脫,愚兄自然也不效女兒態。想來賢弟家世必有不凡,相交貴在交心,賢弟無須如此。此去帝都安城有近八百裏,賢弟獨自上路,望多保重!但願能如賢弟所言,你我能有緣再見。”許浩軒與君逸羽相交甚歡,剛剛相識,就得別離,他的話雖慷慨,但聲音中卻是透著不舍,眼看著君逸羽轉身走了,又忍不住喊道:“愚兄不知道賢弟的仙鄉居處,賢弟若是有暇,改日一定要來洛城的州府衙門找我!”
君逸羽是第一次與人萍水相逢,君子相交,有感於許浩軒的真心以待,她也是頗為感動,但她本不是磨嘰的人,隻默默將這份情誼記在了心中,擺擺手就頭也不迴的走了。
許浩軒喜歡牡丹,洛城是豫州州府所在,他隨父到任,常居洛城,洛城牡丹節他見過多次,但從未有錯過的道理。這次他在興致勃勃的賞花時,卻聽到有人隨口就吟了七首牡丹詩,詩句雖然不是妙絕的極品,卻也都算是難得的好詩,讓他有心結識,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君逸羽本就是個懶散人,原就是陌生人,解釋過了,人家不信,她也就聽之任之了。她見許浩軒的衣飾,就知道他出身富貴,但為人謙和有禮,又語出真誠,讓人觀感極佳,聽他問起姓名,君逸羽本打算自報名姓,但考慮到“君”是國姓而非大姓,君逸羽不想張揚,便說了前世的名字:“叫我趙羽就好。”
“原來是趙兄,在下這廂有禮了。趙兄想必不是豫州人氏,是專程為洛城牡丹來的嗎?”
“哦?你怎知我不是豫州人?”
“實不相瞞,家父是豫州刺史,豫州的才俊在下多少都是知道的。趙兄高才,若是豫州人氏,沒有不知曉的道理,故此才大膽一猜。”
“原來如此。”
……
許浩軒與這俊秀的少年交談,看他衣飾簡單,與刺史公子卻相交不卑不亢,讓他很是喜歡,大有一見如故之感,於是以東道主自居,毛遂自薦的引君逸羽觀賞牡丹。
君逸羽可算是見識了古人一語投緣就像個狗皮膏藥粘上來的事了,想現代鄰裏對麵不相識也是常事,又哪會有這種事兒?她倒無甚反感,甚至對古人這種淳樸和誠摯略略有些喜歡。反正她本就一人閑逛,怎麽都無所謂,再加上這位名叫許浩軒的男子讓人感覺真誠可親,她也就隨他,最多當是多了個免費導遊。
許浩軒的確是一個好導遊。“禦衣黃”“白雪塔”“青龍臥墨池”,一個個的牡丹名品他說來是如數家珍,再加上些與牡丹相關的趣聞,給君逸羽的牡丹會一行添了不少色。若不是見他一身錦衣,又自報家門是刺史的公子,君逸羽都該以為他是個愛牡丹成癡的花農了。
許浩軒“洛城第一公子”的名號也不是等閑人奉承來的虛名,賞花之餘間或片語交談,不經意間的引經據典,談古論今,已經頗顯才華了。讓君逸羽暗自點頭。
許浩軒從小受父親影響,家學淵源深厚,加之心繫天下,交友廣闊,剛及弱冠,卻很是博學多才。他平素也頗為自負才學,可與這少年半日閑談,卻是不得不心生佩服。
君逸羽有著前世的記憶,現代的發達谘詢讓她的眼界本就不小。今世娛樂匱乏,她廣泛學習各種技藝之餘,也愛看書打發時間。靈穀十年,她更是將靈穀的幾百年藏書都翻了個遍,算得上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前世的靈魂,今世的積累,讓君逸羽縱論古今天下,廣博之餘,更為難得的是他不拘一格的獨到見解,時人難得。如此這般,別說許浩軒了,小少年大才華,任誰知了都會稱讚天才。
眼看天近午時,君逸羽與許浩軒相談甚歡,正準備尋個酒樓,把酒再敘,卻有一個青衣小廝尋來。
“少爺,老爺差奴才來找你,要你速速迴府。”
“哦?知道了。”許浩軒揮退了小廝,又對君逸羽說道:“趙賢弟,你也聽到了,我父親召我迴府,今日怕是不能和和你喝酒了,愚兄實在是抱歉。不知道賢弟你在城中落腳在何處?莫不如隨我迴府,愚兄也好一盡地主之誼。”
“嗬嗬,多謝許兄好意,在下心領了。我隻是途徑洛城,順道來看看牡丹,眼見著就要走了,隻能辜負許兄好意了。許兄隻管迴家,我這就告辭了。”
“哦?不知賢弟要去往何處?何時起行?愚兄也好來為你送行啊。”
“我將往京城,孑然一身,起行卻是隨意,也許今天,也許明天,就不勞許兄相送了。我的家世現下卻是不好說與你,還請見諒。今日多謝許兄陪同了,若是有緣,來日自有再見之日,我們就此別過。”
“好,你我一見投緣,賢弟肆意灑脫,愚兄自然也不效女兒態。想來賢弟家世必有不凡,相交貴在交心,賢弟無須如此。此去帝都安城有近八百裏,賢弟獨自上路,望多保重!但願能如賢弟所言,你我能有緣再見。”許浩軒與君逸羽相交甚歡,剛剛相識,就得別離,他的話雖慷慨,但聲音中卻是透著不舍,眼看著君逸羽轉身走了,又忍不住喊道:“愚兄不知道賢弟的仙鄉居處,賢弟若是有暇,改日一定要來洛城的州府衙門找我!”
君逸羽是第一次與人萍水相逢,君子相交,有感於許浩軒的真心以待,她也是頗為感動,但她本不是磨嘰的人,隻默默將這份情誼記在了心中,擺擺手就頭也不迴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