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在原始部落當首領[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短短的一年時間,就把那群奴隸給訓練成合格的戰士,還把鷹部落的人給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婭看著洞穴口走來走去的人,每個人都在盼著阿父死掉,終於下了決心。
她找來平日裏最機靈的手下卜,把一樣東西交給他,讓他無論如何要交到鳳凰部落桑榆的手中,懇請她出兵岩石部落。
而這個東西,事實上婭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麽,她此舉並無把握。
岩石部落所屬的地方,盛產著各式各樣的石頭。
部落裏最擅長的石器也是得益於此。
除了狩獵和採集,岩石部落主要通過製作各種石器和骨器,再用這些武器去和其他部落交換陶器和鹽。
山也知道這樣的交換十分被動,嚐試著要製陶。
但製陶這個事情,對沒有任何基礎的岩石部落來說,相當困難。
婭也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捏了泥坯,他們直接將坯子放入火裏麵燒,可惜泥土質量不合格,也沒經過陰幹,又不建窯,後來建窯了,窯也不知道要密封,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岩石部落的人最終還是放棄走這一條路,對他們來說確實沒有這個方麵的天賦。
但婭卻發現,用來搭建陶窯的石頭,在長達幾個月的試驗中不間斷地燃燒中,最後居然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婭說不出來有什麽變化,但她就覺得這個石頭不對勁,帶著有些亮晶晶的小點點,有的也沒有,這些石頭越燒越黑,不是沾了灰的那種黑,石頭表麵在經過燃燒之後,有的會炸開,而被燃燒的那一層表麵會變得更加堅硬。
可再怎麽繼續燒,就不再有變化了。
她沒辦法解釋是什麽原因,這次讓卜帶過來,其實很大成分也是在賭。
鷹部落之戰後,她帶著卜等人去背鹽,就聽到桑榆囑咐外出狩獵的隊伍,讓他們格外注意山上的石頭,特別黑特別亮的,隻要是長得特別的,都要帶迴來給她鑑別。
所以發現陶窯裏這些奇怪的石頭,她也多個心眼留意。但就不知道是不是桑榆想要的那一類。
她在賭鳳凰部落的首領見到這塊奇特的石頭會感興趣,也在賭就算這塊石頭毫無用處,鳳凰部落還是願意出手相救。
此時的桑榆聽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再看著桌麵上這把黑黝黝石頭,眼裏湧動著光。
這可是鐵礦石啊,這玩意兒的出現。一旦煉製成功,就宣告著原始社會直接從石器時代跳過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人類的生產力將會有著空前的提升。
這將是一個跨時代的發現。
當然,得在煉製成功的情況下。
在華夏歷史上,早期人類依次經歷了石器時代一青銅時代一鐵器時代。
而青銅和鐵都需要靠高溫冶煉才能達成。
事實上,銅礦和鐵礦是一直都同時存在。之所以先進入青銅時代,是因為金和銅的熔點較低,當時的冶煉條件也隻能熔煉這幾種低融點的礦石。
鐵的熔點太高,那時候還熔不了。
所以在高溫熔煉技術沒有得到突破的情況下,社會就會長時間地處在青銅時代。
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地區都必須經歷青銅時代。
比如島國的彌生時代,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石器時代。
與此同時的東漢時期已經完成了銅鐵轉換。於是漢朝青銅和鐵器幾乎同時傳入島國。
同時還包括一些南美的地區,在技術的允許之下,這些地區直接從石器時代,直接跨入鐵器時代。
也就是說,當掌握了更高級的煉鐵技術,就不需要再去經歷一遍青銅時代。
而且煉鐵的技術,當然也能煉銅和金。
青銅器在使用上麵存在很大的弊端。作為烹飪器皿,裏麵還有大量的鉛,用這個東西煮飯無異於慢性自殺。
而作為武器,青銅武器很脆,隻需要把融化後的液態灌注入模具之後,冷卻淬火即可成型,它不能夠像現代鋼製刀具那樣鍛打,因為錘子敲一下去就斷了。
但青銅武器確實也上過戰場。不過它一般隻適合刺,不適合劈砍,容易斷。
青銅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相比起鐵礦來說,銅礦更加稀缺。
因為銅的稀缺性,後期可以作為貨幣存在。
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麵分析,煉鐵這一計劃勢在必行。
而鐵器的冶煉並非那麽玄那麽難,桑榆作為一個穿越的現代人,看過很多關於煉鐵的相關科普書、視頻和節目,大概也知道煉鐵需要的幾個條件。
高爐、鼓風機、石灰石、木炭等材料,並不難弄。
春秋戰國時候就已經有冶鐵技術了,古人能研究出來,現代野外的叢林小哥也能練出鐵器來。既然自己已經知道它的鍛造原理,就更沒有什麽不可能的了。
就算拋開鐵礦石,不管是從朋友的道義還是報恩的角度出發,岩石部落這一趟她也是要去。
桑榆讓卜等著,自己緊急召集小隊長開會。
這個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徵求大傢夥的意見,部落如今大方向都是她說了算,不過任務的具體執行者是包括先前出兵鷹部落,都要有這項工作在前頭。
目的就是為了統一思想達成一致,這樣的軍隊才會上下一心無往不利。
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婭看著洞穴口走來走去的人,每個人都在盼著阿父死掉,終於下了決心。
她找來平日裏最機靈的手下卜,把一樣東西交給他,讓他無論如何要交到鳳凰部落桑榆的手中,懇請她出兵岩石部落。
而這個東西,事實上婭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麽,她此舉並無把握。
岩石部落所屬的地方,盛產著各式各樣的石頭。
部落裏最擅長的石器也是得益於此。
除了狩獵和採集,岩石部落主要通過製作各種石器和骨器,再用這些武器去和其他部落交換陶器和鹽。
山也知道這樣的交換十分被動,嚐試著要製陶。
但製陶這個事情,對沒有任何基礎的岩石部落來說,相當困難。
婭也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捏了泥坯,他們直接將坯子放入火裏麵燒,可惜泥土質量不合格,也沒經過陰幹,又不建窯,後來建窯了,窯也不知道要密封,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岩石部落的人最終還是放棄走這一條路,對他們來說確實沒有這個方麵的天賦。
但婭卻發現,用來搭建陶窯的石頭,在長達幾個月的試驗中不間斷地燃燒中,最後居然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婭說不出來有什麽變化,但她就覺得這個石頭不對勁,帶著有些亮晶晶的小點點,有的也沒有,這些石頭越燒越黑,不是沾了灰的那種黑,石頭表麵在經過燃燒之後,有的會炸開,而被燃燒的那一層表麵會變得更加堅硬。
可再怎麽繼續燒,就不再有變化了。
她沒辦法解釋是什麽原因,這次讓卜帶過來,其實很大成分也是在賭。
鷹部落之戰後,她帶著卜等人去背鹽,就聽到桑榆囑咐外出狩獵的隊伍,讓他們格外注意山上的石頭,特別黑特別亮的,隻要是長得特別的,都要帶迴來給她鑑別。
所以發現陶窯裏這些奇怪的石頭,她也多個心眼留意。但就不知道是不是桑榆想要的那一類。
她在賭鳳凰部落的首領見到這塊奇特的石頭會感興趣,也在賭就算這塊石頭毫無用處,鳳凰部落還是願意出手相救。
此時的桑榆聽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再看著桌麵上這把黑黝黝石頭,眼裏湧動著光。
這可是鐵礦石啊,這玩意兒的出現。一旦煉製成功,就宣告著原始社會直接從石器時代跳過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人類的生產力將會有著空前的提升。
這將是一個跨時代的發現。
當然,得在煉製成功的情況下。
在華夏歷史上,早期人類依次經歷了石器時代一青銅時代一鐵器時代。
而青銅和鐵都需要靠高溫冶煉才能達成。
事實上,銅礦和鐵礦是一直都同時存在。之所以先進入青銅時代,是因為金和銅的熔點較低,當時的冶煉條件也隻能熔煉這幾種低融點的礦石。
鐵的熔點太高,那時候還熔不了。
所以在高溫熔煉技術沒有得到突破的情況下,社會就會長時間地處在青銅時代。
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地區都必須經歷青銅時代。
比如島國的彌生時代,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石器時代。
與此同時的東漢時期已經完成了銅鐵轉換。於是漢朝青銅和鐵器幾乎同時傳入島國。
同時還包括一些南美的地區,在技術的允許之下,這些地區直接從石器時代,直接跨入鐵器時代。
也就是說,當掌握了更高級的煉鐵技術,就不需要再去經歷一遍青銅時代。
而且煉鐵的技術,當然也能煉銅和金。
青銅器在使用上麵存在很大的弊端。作為烹飪器皿,裏麵還有大量的鉛,用這個東西煮飯無異於慢性自殺。
而作為武器,青銅武器很脆,隻需要把融化後的液態灌注入模具之後,冷卻淬火即可成型,它不能夠像現代鋼製刀具那樣鍛打,因為錘子敲一下去就斷了。
但青銅武器確實也上過戰場。不過它一般隻適合刺,不適合劈砍,容易斷。
青銅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相比起鐵礦來說,銅礦更加稀缺。
因為銅的稀缺性,後期可以作為貨幣存在。
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麵分析,煉鐵這一計劃勢在必行。
而鐵器的冶煉並非那麽玄那麽難,桑榆作為一個穿越的現代人,看過很多關於煉鐵的相關科普書、視頻和節目,大概也知道煉鐵需要的幾個條件。
高爐、鼓風機、石灰石、木炭等材料,並不難弄。
春秋戰國時候就已經有冶鐵技術了,古人能研究出來,現代野外的叢林小哥也能練出鐵器來。既然自己已經知道它的鍛造原理,就更沒有什麽不可能的了。
就算拋開鐵礦石,不管是從朋友的道義還是報恩的角度出發,岩石部落這一趟她也是要去。
桑榆讓卜等著,自己緊急召集小隊長開會。
這個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徵求大傢夥的意見,部落如今大方向都是她說了算,不過任務的具體執行者是包括先前出兵鷹部落,都要有這項工作在前頭。
目的就是為了統一思想達成一致,這樣的軍隊才會上下一心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