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在原始部落當首領[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黑喜不勝收,連連點頭。
桑榆還告訴他們,這些亞麻等植物,砍下來後最好先浸泡,泡過之後才更好地剝皮。
黑首領表示他們也是剛好發現這個方法,所以最近都採用浸泡地方法取麻。
如今是四月份,桑榆打算一個月之後再過來取。
也不知道這個部落會數數了沒有。
於是在旁邊的石壁上刻了三十根橫線道:「這一條代表一天,過一天你們就劃掉一根,等到劃完了我們就來了。」
黑部落的人大概也是這樣計數,表示一定會好好準備貨品。
桑榆這才帶著羽和四丫羽他們道別,開始返程。
路上,羽忍不住問道:「我們為什麽不迴去自己種,要跟他們交易。」
桑榆道:「種這些麻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部落的人準備要忙著建房子,種植隊也要種糧食的,再種這個就人手不夠了。」
「而且我們的製鹽和製陶工序都比種麻的要簡單多了,一罐鹽能換好多麻,就不需要把人手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麵。」
羽算是明白了桑榆的意思,對她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這次迴去了,要好好跟那些馬兒親近,一個月之內把馬兒馴服,下次過來就騎著馬過來,不再走路了。」
就這樣走路,從部落到集市的五天到這裏三天,加起來八天,騎著馬兒就能省一半多的時間了。
一聽說要騎馬,羽就興奮得不行。
先前見到桑榆騎著四丫,就一直羨慕著,但部落的神獸。如果非必要桑榆都不騎,更何況其他人。
如今能有馬可騎,想到能馳騁著出行,那簡直太刺激了。
光那麽一想,都能讓人熱血沸騰。
兩人一熊花了一天晚上才趕上了角和苗他們,最後才改道迴部落。
部落裏,眼看和岩帶著建築一隊的人已經盤好了兩個磚窯,桑榆造房子的計劃也要落實下來了。
居民區選址還是在山腳一帶,原來的草棚子下來,農田的上邊。
考慮到目前部落發展的速度和所處的位置,新地這個地方,未來勢必要向上升級,直奔城市目標。
有了遠景目標,那就得把目光放到腳下,提前做好每一步的規劃。
而城市的規劃基礎,應該是要從地下排水管道的建設開始。
在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搭建起一個化糞池,家裏禽牲畜排出的糞便,混上一些爛葉子。可以產生沼氣,處理過後給農田上肥。
現在要在新地規劃建造房子,桑榆不打算每家每戶獨立建設糞池。
要搞就搞大的,先在地下挖好管道,再建房子。
包括以後建房子,房子的朝向和構造設計也必須整齊劃一,每座房子的下水道直接通往整個新地的地下管道。
這個管道其實並不難建造。
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排水係統建設是在九千年前。
裴李崗文化,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同時也是華夏最早的排水係統。
這兩個時期,跟現在她所處的這個時代,距離的時間應該不是特別遙遠。
在裴李崗文化的遺址中發現,很多住房之外有著相連的小水溝,這些排水溝是根據地勢進行延伸由高至低,是最早的排水係統構建。
在之後的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排水的陶製管道,這些管道的管口能夠銜接起來,是最早的陶製管道。
而到了後來的商朝,為了城市美觀,這些排水係統從地麵轉向地下,變為了暗道。
那麽以鳳凰部落現在生產能力,完全可以建造出比這幾個時期更好的排汙係統來。
對於地下管道,桑榆並不想採用陶管。畢竟陶管易碎,對後期管道的保養和維修帶來很大的不便。
她打算直接用磚頭和黏土修建一條類似於北宋時候的福壽溝。
在建房子之前,桑榆帶領建築隊的人先對這一片地方進行考察之後,才開始進行地下排水係統的設計。
首先規劃房子的布局,房子從山腳下——曾經的農田——河岸這樣一個順序建設。
根據這個規劃,那麽他們需要從山腳往河邊的方向修建兩條寬闊深廣的主管道。
房子建設的時候,每個房子再利用陶管,連接到主管道即可。
排水管道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同時也是一個普惠時間最長的一個工程。
將來隨著新地建立的房子越來越多,這些地下管道將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除了排汙之外還可以防汛等。
當然,城市的汙水不能夠直接排入河流中,環保,需要從腳下做起。
可以在排水口挖上兩個巨大的圓坑,加入木炭等製成的過濾劑對汙水進行過濾。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預計建築隊要花上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建造完成。
這事急不來。
如今建築隊有三隻小隊,但分了二十個人進入磚瓦隊後,就隻剩下一百人了。
桑榆決定取消一個建築分隊,隻留下建築一隊和二隊。
一隊由岩帶領的八十人,未來將致力於部落的地下排水管道以及房屋的規劃建設。
另外一隊由草帶領的二十人,繼續搭建圍牆。
高則塞入居委會,相當整個部落對內事務的二把手,整體管理部落一些雜七雜八的要務,包括將有別的部落來訪要進行接待,還有統籌各個小隊的任務,工作監督等等。
桑榆還告訴他們,這些亞麻等植物,砍下來後最好先浸泡,泡過之後才更好地剝皮。
黑首領表示他們也是剛好發現這個方法,所以最近都採用浸泡地方法取麻。
如今是四月份,桑榆打算一個月之後再過來取。
也不知道這個部落會數數了沒有。
於是在旁邊的石壁上刻了三十根橫線道:「這一條代表一天,過一天你們就劃掉一根,等到劃完了我們就來了。」
黑部落的人大概也是這樣計數,表示一定會好好準備貨品。
桑榆這才帶著羽和四丫羽他們道別,開始返程。
路上,羽忍不住問道:「我們為什麽不迴去自己種,要跟他們交易。」
桑榆道:「種這些麻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部落的人準備要忙著建房子,種植隊也要種糧食的,再種這個就人手不夠了。」
「而且我們的製鹽和製陶工序都比種麻的要簡單多了,一罐鹽能換好多麻,就不需要把人手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麵。」
羽算是明白了桑榆的意思,對她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這次迴去了,要好好跟那些馬兒親近,一個月之內把馬兒馴服,下次過來就騎著馬過來,不再走路了。」
就這樣走路,從部落到集市的五天到這裏三天,加起來八天,騎著馬兒就能省一半多的時間了。
一聽說要騎馬,羽就興奮得不行。
先前見到桑榆騎著四丫,就一直羨慕著,但部落的神獸。如果非必要桑榆都不騎,更何況其他人。
如今能有馬可騎,想到能馳騁著出行,那簡直太刺激了。
光那麽一想,都能讓人熱血沸騰。
兩人一熊花了一天晚上才趕上了角和苗他們,最後才改道迴部落。
部落裏,眼看和岩帶著建築一隊的人已經盤好了兩個磚窯,桑榆造房子的計劃也要落實下來了。
居民區選址還是在山腳一帶,原來的草棚子下來,農田的上邊。
考慮到目前部落發展的速度和所處的位置,新地這個地方,未來勢必要向上升級,直奔城市目標。
有了遠景目標,那就得把目光放到腳下,提前做好每一步的規劃。
而城市的規劃基礎,應該是要從地下排水管道的建設開始。
在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搭建起一個化糞池,家裏禽牲畜排出的糞便,混上一些爛葉子。可以產生沼氣,處理過後給農田上肥。
現在要在新地規劃建造房子,桑榆不打算每家每戶獨立建設糞池。
要搞就搞大的,先在地下挖好管道,再建房子。
包括以後建房子,房子的朝向和構造設計也必須整齊劃一,每座房子的下水道直接通往整個新地的地下管道。
這個管道其實並不難建造。
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排水係統建設是在九千年前。
裴李崗文化,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同時也是華夏最早的排水係統。
這兩個時期,跟現在她所處的這個時代,距離的時間應該不是特別遙遠。
在裴李崗文化的遺址中發現,很多住房之外有著相連的小水溝,這些排水溝是根據地勢進行延伸由高至低,是最早的排水係統構建。
在之後的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排水的陶製管道,這些管道的管口能夠銜接起來,是最早的陶製管道。
而到了後來的商朝,為了城市美觀,這些排水係統從地麵轉向地下,變為了暗道。
那麽以鳳凰部落現在生產能力,完全可以建造出比這幾個時期更好的排汙係統來。
對於地下管道,桑榆並不想採用陶管。畢竟陶管易碎,對後期管道的保養和維修帶來很大的不便。
她打算直接用磚頭和黏土修建一條類似於北宋時候的福壽溝。
在建房子之前,桑榆帶領建築隊的人先對這一片地方進行考察之後,才開始進行地下排水係統的設計。
首先規劃房子的布局,房子從山腳下——曾經的農田——河岸這樣一個順序建設。
根據這個規劃,那麽他們需要從山腳往河邊的方向修建兩條寬闊深廣的主管道。
房子建設的時候,每個房子再利用陶管,連接到主管道即可。
排水管道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同時也是一個普惠時間最長的一個工程。
將來隨著新地建立的房子越來越多,這些地下管道將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除了排汙之外還可以防汛等。
當然,城市的汙水不能夠直接排入河流中,環保,需要從腳下做起。
可以在排水口挖上兩個巨大的圓坑,加入木炭等製成的過濾劑對汙水進行過濾。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預計建築隊要花上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建造完成。
這事急不來。
如今建築隊有三隻小隊,但分了二十個人進入磚瓦隊後,就隻剩下一百人了。
桑榆決定取消一個建築分隊,隻留下建築一隊和二隊。
一隊由岩帶領的八十人,未來將致力於部落的地下排水管道以及房屋的規劃建設。
另外一隊由草帶領的二十人,繼續搭建圍牆。
高則塞入居委會,相當整個部落對內事務的二把手,整體管理部落一些雜七雜八的要務,包括將有別的部落來訪要進行接待,還有統籌各個小隊的任務,工作監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