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在原始部落當首領[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桑園建成了,桑園裏的五六間竹屋都是專門拿來養蠶的。
對於桑樹,除了移植之外,還有種子種植和插杆育苗的方法。但是種子周期太長了,所以桑榆使用了後麵一種方法。
部落周邊的山上也用種子給種上,養蠶是長久的事業,再長的周期,以後都會用到的。
如今移植過來的桑樹還沒能開枝散葉,雀想帶人去遠一點的地方摘桑葉。
但青卻發現,蠶其實還可以吃木薯葉。
十月底的秋天,這個時候的木薯葉正是茂盛的時候。在不影響木薯生長的情況下,摘下來的葉子能夠養活這些蠶寶寶們。
這個季節也已經是最後一批蠶了,冬天蠶存活不了,不需要養蠶。
保存好蠶卵留著明年繼續孵化養著就行了。
這幾個月養殖場的兔子瘋一般地長著繁殖著,原本一屋子的兔子才過小半年,滿滿當當地塞了五個屋子,這還不算有些兔媽媽肚子裏還揣著一窩一窩的兔崽子。
桑榆滿心歡喜,這些活蹦亂跳的兔子,可都是今年冬天兩百多人的口糧啊。
她讓雀帶人把這幾個大屋子的周邊全部封好,隻留著屋頂下邊需要通氣的地方,免得下雪了凍到嬌嫩的兔子。
沒過多久就到了深秋初冬時節,年中種下的木薯也成熟了,木薯這種作物對環境要求並不是很高,新地開墾出來的這些土地,摻了處理過後的河泥,肥沃得很,把一棵棵木薯給養得粗粗壯壯。
第二季種的木薯有三十畝,能收上來的有接近六十噸的木薯。
木薯杆填埋起來留著明天插杆繼續種植,木薯葉蠶可以吃,羊羊也能吃,還能剁成豬草餵豬。
按照之前計算好的,部落現在這麽多人,種三十畝地的木薯能過溫飽線,四十畝地就能敞開懷抱吃。
今年收穫的這一批木薯,已經可以讓他們不需要再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下半年又新開墾了的荒地二十畝地,加起來五十畝,等明年開春種的這一批木薯,秋收就可以拿一部分餵豬了。
木薯自由指日可待。
豐收的那天,除了狩獵隊一如既往出去巡視陷阱打獵物,其餘所有人全部停工去幫忙收木薯,後勤的人負責整理倉庫。
眾人齊心協力,一天下來就把木薯收完。
豐收的喜悅,蕩漾在所有人的臉上,跟黃昏的晚霞映在一處,是人們樸實的笑臉。
所有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他的黍和豆子目前量還不多,剩下來的就交給種養隊的人自行收穫。
今年的木薯量上來了,地窖也因此多挖了幾個,一個專門放木薯杆,一個放蠶卵,還有一個放一些不抗凍的青菜和食物。
如今地裏有薑,韭菜和油菜花這幾樣菜品,其他的就是山上的一些野菜。
煮肉湯的時候加入野菜,配上一截木薯,一餐下來美滋滋。
人們都在憧憬著未來的美好。
可桑榆卻在擔憂著今年過冬時候,人們是如何過冬的。
去年冬天部落才三十來人,都擠在夥房裏烤火,一離火塘就不行。
連自己都凍出感冒,病了一個多月。
今年多了兩百人,還是像去年那樣,怕是行不通。
思來想去就想到了曾經北方的火炕。
於是找來三個建築隊一百二十個人,要建二十個大竹棚,每個竹棚裏要搭上火炕。
以前的竹屋很小,最多就容納一張床和一把小桌子,在裏麵做火炕不合適,不如建新的,重新規冬天的住宿保暖問題。
桑榆計劃是每個竹棚造個十幾米的大土炕,炕上能躺十來個人。
多熱乎她不知道,但一定要保證所有人一個都不能凍死。
建築隊一共一百二十個人開始忙活,相當於六個人要花半個月的時間盤炕搭一間竹屋,這時間算起來並沒有很緊。
建竹屋對建築隊來說已經是信手拈來的事情,難就難在盤炕。
桑榆想起自己曾經去過一個北方的朋友家做客,碰巧他們家盤炕,那時候沒過多留意,隻知道一個粗粗的印象,和岩他們經過幾次實驗後,終於搞清楚炕底下是怎樣一個構造。
盤炕需要泥磚板和混凝土。
泥磚板其實跟製陶隊製作的陶器胎胚差不多。但不需要放到土窯了燒製,省了三分之二的工序。
至於混凝土,新地的泥土都可以代替。
第45章
考慮到這些火炕需要承受的重量比較重,而且需要的磚頭並不是很多,桑榆最後還是決定讓大雪幾人配合著燒一批火磚來砌炕。
砌炕的磚塊頭可以小一些。但得燒大一點的土坯墊在上邊作為炕麵。
同樣要先做好模具,再把黏土和幹草混均勻了,倒入模具做成磚頭或者炕麵的形狀,陰幹後再拿去燒就可以。
一個炕上得睡十三人,按照一人一米的活動空間,需要盤十三米的炕。
如今要做十三米長的炕,需要隔出兩個以上的炕道,目的是為了支撐炕麵的重量,炕道的彎繞也不能太多。
否則煙不順,火就燃不起來,還會往屋裏倒灌煙,煙筒的位置也得建得高一點。
建的時候,先用磚頭把炕的四個麵給砌好,接著做炕道,抹泥,再把土坯做的炕麵放到上麵去。
最後用黃泥把整個炕洞都抹一遍,密閉性沒有問題了這個炕就做好了。
對於桑樹,除了移植之外,還有種子種植和插杆育苗的方法。但是種子周期太長了,所以桑榆使用了後麵一種方法。
部落周邊的山上也用種子給種上,養蠶是長久的事業,再長的周期,以後都會用到的。
如今移植過來的桑樹還沒能開枝散葉,雀想帶人去遠一點的地方摘桑葉。
但青卻發現,蠶其實還可以吃木薯葉。
十月底的秋天,這個時候的木薯葉正是茂盛的時候。在不影響木薯生長的情況下,摘下來的葉子能夠養活這些蠶寶寶們。
這個季節也已經是最後一批蠶了,冬天蠶存活不了,不需要養蠶。
保存好蠶卵留著明年繼續孵化養著就行了。
這幾個月養殖場的兔子瘋一般地長著繁殖著,原本一屋子的兔子才過小半年,滿滿當當地塞了五個屋子,這還不算有些兔媽媽肚子裏還揣著一窩一窩的兔崽子。
桑榆滿心歡喜,這些活蹦亂跳的兔子,可都是今年冬天兩百多人的口糧啊。
她讓雀帶人把這幾個大屋子的周邊全部封好,隻留著屋頂下邊需要通氣的地方,免得下雪了凍到嬌嫩的兔子。
沒過多久就到了深秋初冬時節,年中種下的木薯也成熟了,木薯這種作物對環境要求並不是很高,新地開墾出來的這些土地,摻了處理過後的河泥,肥沃得很,把一棵棵木薯給養得粗粗壯壯。
第二季種的木薯有三十畝,能收上來的有接近六十噸的木薯。
木薯杆填埋起來留著明天插杆繼續種植,木薯葉蠶可以吃,羊羊也能吃,還能剁成豬草餵豬。
按照之前計算好的,部落現在這麽多人,種三十畝地的木薯能過溫飽線,四十畝地就能敞開懷抱吃。
今年收穫的這一批木薯,已經可以讓他們不需要再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下半年又新開墾了的荒地二十畝地,加起來五十畝,等明年開春種的這一批木薯,秋收就可以拿一部分餵豬了。
木薯自由指日可待。
豐收的那天,除了狩獵隊一如既往出去巡視陷阱打獵物,其餘所有人全部停工去幫忙收木薯,後勤的人負責整理倉庫。
眾人齊心協力,一天下來就把木薯收完。
豐收的喜悅,蕩漾在所有人的臉上,跟黃昏的晚霞映在一處,是人們樸實的笑臉。
所有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他的黍和豆子目前量還不多,剩下來的就交給種養隊的人自行收穫。
今年的木薯量上來了,地窖也因此多挖了幾個,一個專門放木薯杆,一個放蠶卵,還有一個放一些不抗凍的青菜和食物。
如今地裏有薑,韭菜和油菜花這幾樣菜品,其他的就是山上的一些野菜。
煮肉湯的時候加入野菜,配上一截木薯,一餐下來美滋滋。
人們都在憧憬著未來的美好。
可桑榆卻在擔憂著今年過冬時候,人們是如何過冬的。
去年冬天部落才三十來人,都擠在夥房裏烤火,一離火塘就不行。
連自己都凍出感冒,病了一個多月。
今年多了兩百人,還是像去年那樣,怕是行不通。
思來想去就想到了曾經北方的火炕。
於是找來三個建築隊一百二十個人,要建二十個大竹棚,每個竹棚裏要搭上火炕。
以前的竹屋很小,最多就容納一張床和一把小桌子,在裏麵做火炕不合適,不如建新的,重新規冬天的住宿保暖問題。
桑榆計劃是每個竹棚造個十幾米的大土炕,炕上能躺十來個人。
多熱乎她不知道,但一定要保證所有人一個都不能凍死。
建築隊一共一百二十個人開始忙活,相當於六個人要花半個月的時間盤炕搭一間竹屋,這時間算起來並沒有很緊。
建竹屋對建築隊來說已經是信手拈來的事情,難就難在盤炕。
桑榆想起自己曾經去過一個北方的朋友家做客,碰巧他們家盤炕,那時候沒過多留意,隻知道一個粗粗的印象,和岩他們經過幾次實驗後,終於搞清楚炕底下是怎樣一個構造。
盤炕需要泥磚板和混凝土。
泥磚板其實跟製陶隊製作的陶器胎胚差不多。但不需要放到土窯了燒製,省了三分之二的工序。
至於混凝土,新地的泥土都可以代替。
第45章
考慮到這些火炕需要承受的重量比較重,而且需要的磚頭並不是很多,桑榆最後還是決定讓大雪幾人配合著燒一批火磚來砌炕。
砌炕的磚塊頭可以小一些。但得燒大一點的土坯墊在上邊作為炕麵。
同樣要先做好模具,再把黏土和幹草混均勻了,倒入模具做成磚頭或者炕麵的形狀,陰幹後再拿去燒就可以。
一個炕上得睡十三人,按照一人一米的活動空間,需要盤十三米的炕。
如今要做十三米長的炕,需要隔出兩個以上的炕道,目的是為了支撐炕麵的重量,炕道的彎繞也不能太多。
否則煙不順,火就燃不起來,還會往屋裏倒灌煙,煙筒的位置也得建得高一點。
建的時候,先用磚頭把炕的四個麵給砌好,接著做炕道,抹泥,再把土坯做的炕麵放到上麵去。
最後用黃泥把整個炕洞都抹一遍,密閉性沒有問題了這個炕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