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在原始部落當首領[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美味了。
「怎麽樣,好吃吧。」
桑榆說完,忍不住舔了舔手指頭還沾著黏稠液體的手指。
太甜了,真好吃。
第42章
桑榆給羽做完小褲褲的這幾天,種植隊的人把這些地塊都收拾得幹幹淨淨。
養殖場已經建成了半年多的時間,養著的豬羊雞和兔子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牲畜的糞便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
但在這些糞便變成有機肥之前,還需要對其進行發酵和消毒。
時間來不及,這次秋種就先採用焚燒土地上幹草和作物作為肥料,農家有機肥,等明年再處理。
地裏的雜草清理幹淨,燒掉後將肥力又還於土地,野獸的琵琶骨做成的鏟子,隨著人們晚上用力一蹬,被插到土裏,再帶著肥沃的黑土給翻上來,變得更加疏鬆。
弄好這一切後,桑榆帶著種植隊進行秋種。
前麵兩次她先跟著,以後這些事情就由枝和苗來安排。
年前開墾的五畝荒地,一直都是枝和木兩人在打理,陸陸續續地繼續開著荒,從鷹部落迴來以後,一下子就加入了五十個勞動力,如今也有三十多畝地能種木薯了。
一畝木薯的產量大概一到二噸,新地這裏土地肥沃,三十畝地的就能收穫三十五到四十噸的木薯。
按四十噸算,現在部落一共兩百六十人。如果每人一天消耗兩斤木薯作為主食,二十畝地種出來的木薯勉強能支撐到半年左右,不多等吃完了,下一批木薯也差不多成熟了。
一年種兩季,人數不變的情況,三十畝地的木薯勉強能不餓肚子,四十畝才能吃的飽。
按照當前種植隊的開荒進度,減去休息和雨季雪季的耽誤,等到明年春天至少還有五十畝荒地開發成功。
可以這麽說,從明年開始,靠著木薯,鳳凰部落可以徹底告別饑荒了。
但同時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木薯也不能吃多。一般來說一天一斤木薯是合適的,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肥胖。
不過比起饑荒,這些都是一些小問題。
但如果有機會,還是要繼續發展其他的植物種植,包括大豆和黍米。
這兩樣作物在上半年已經進行種子的培育,下半年可以開始能種上幾分地。
今年想吃有點難,主要還是得繼續培育種子。
到明年開春,就可以進行小範圍的種植。
照這個情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要以木薯這種易種植產量大的作物為主,多了可以煮了餵豬餵羊餵雞,不會浪費。
五十個人,花了三天的時間將土地平整,把第二季的種子給種了下去。
木薯種下後,種植隊的人將繼續開墾荒地。
雖然三十畝地能養活部落的人,但也隻能是勉強吃飽,還不能富足。
更不用說未來部落的人口還不斷增加。
桑榆的目標是,把河岸邊上一路往西所有的肥沃土地都種上糧食。
不過這是個大工程量,河邊一路向西再往北,能開發出來數十萬畝良田。
開發不完,也吃不了那麽多。
當然,尋找種子的事情還要一直持續進行,各種豆類、麥類、薯類等植物對部落來說,都是極好的主食。
木薯的豐收讓整個鳳凰部落整體士氣提升了一大截,也讓桑榆在部落的聲望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這也使得部落的凝聚力在不斷增強。
桑榆想要發布希麽命令,每每總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她一刻也停不下來。
現在距離在鷹部落的那場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鷹部落的人還沒找過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投鼠忌器。
那天給對方視覺聽覺上麵的震撼力,讓他們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但對方未來不可能一直不動。
隨意如今人心穩定,各項生產活動如期開展的情況下,要未雨綢繆,將軍事和防禦力量提高上去。
目前部落建築隊的一百二十個人全部投入到西邊圍牆的建設中。一個多月以來,看得到有些效果,但遠遠還達不到防禦的要求。
圍牆修建是部落未來長期的防禦工作安排,急也急不來,反正人手在那,就一直建著,能得多少算多少。
為了能夠提前得到有人靠近部落的消息,桑榆安排在沿著河岸下去的十公裏和二十公裏處上去的山頂,分別建造瞭望台,瞭望台的位置都是峰頂,俯瞰地麵,視野十分寬廣,不隻是河流地帶,連後邊的山林上有動靜,都能看得見。
瞭望台旁邊有一個巨大的火池,裏麵提前準備一些易燃的又會生出濃煙的植物。一旦發現敵情,立即就點燃烽火,通知新地。
瞭望台設置得比較隱蔽,還要建造能遮風擋雨庇護所。
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安排有人守著,每個瞭望台都有三個人班輪著。
瞭望台占領了地利,除非晚上摸黑前進,否則行夜路點火把,最為顯眼。
有了這兩個瞭望台,桑榆覺得心裏安定多了,指揮著眾人繼續搭建圍牆,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在進行生產和防禦活動的同時,每天還要安排出兩個小時進行操練。
全民皆兵,是部落想要在這個時代存活下去的一個最有效方式。
「怎麽樣,好吃吧。」
桑榆說完,忍不住舔了舔手指頭還沾著黏稠液體的手指。
太甜了,真好吃。
第42章
桑榆給羽做完小褲褲的這幾天,種植隊的人把這些地塊都收拾得幹幹淨淨。
養殖場已經建成了半年多的時間,養著的豬羊雞和兔子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牲畜的糞便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
但在這些糞便變成有機肥之前,還需要對其進行發酵和消毒。
時間來不及,這次秋種就先採用焚燒土地上幹草和作物作為肥料,農家有機肥,等明年再處理。
地裏的雜草清理幹淨,燒掉後將肥力又還於土地,野獸的琵琶骨做成的鏟子,隨著人們晚上用力一蹬,被插到土裏,再帶著肥沃的黑土給翻上來,變得更加疏鬆。
弄好這一切後,桑榆帶著種植隊進行秋種。
前麵兩次她先跟著,以後這些事情就由枝和苗來安排。
年前開墾的五畝荒地,一直都是枝和木兩人在打理,陸陸續續地繼續開著荒,從鷹部落迴來以後,一下子就加入了五十個勞動力,如今也有三十多畝地能種木薯了。
一畝木薯的產量大概一到二噸,新地這裏土地肥沃,三十畝地的就能收穫三十五到四十噸的木薯。
按四十噸算,現在部落一共兩百六十人。如果每人一天消耗兩斤木薯作為主食,二十畝地種出來的木薯勉強能支撐到半年左右,不多等吃完了,下一批木薯也差不多成熟了。
一年種兩季,人數不變的情況,三十畝地的木薯勉強能不餓肚子,四十畝才能吃的飽。
按照當前種植隊的開荒進度,減去休息和雨季雪季的耽誤,等到明年春天至少還有五十畝荒地開發成功。
可以這麽說,從明年開始,靠著木薯,鳳凰部落可以徹底告別饑荒了。
但同時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木薯也不能吃多。一般來說一天一斤木薯是合適的,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肥胖。
不過比起饑荒,這些都是一些小問題。
但如果有機會,還是要繼續發展其他的植物種植,包括大豆和黍米。
這兩樣作物在上半年已經進行種子的培育,下半年可以開始能種上幾分地。
今年想吃有點難,主要還是得繼續培育種子。
到明年開春,就可以進行小範圍的種植。
照這個情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要以木薯這種易種植產量大的作物為主,多了可以煮了餵豬餵羊餵雞,不會浪費。
五十個人,花了三天的時間將土地平整,把第二季的種子給種了下去。
木薯種下後,種植隊的人將繼續開墾荒地。
雖然三十畝地能養活部落的人,但也隻能是勉強吃飽,還不能富足。
更不用說未來部落的人口還不斷增加。
桑榆的目標是,把河岸邊上一路往西所有的肥沃土地都種上糧食。
不過這是個大工程量,河邊一路向西再往北,能開發出來數十萬畝良田。
開發不完,也吃不了那麽多。
當然,尋找種子的事情還要一直持續進行,各種豆類、麥類、薯類等植物對部落來說,都是極好的主食。
木薯的豐收讓整個鳳凰部落整體士氣提升了一大截,也讓桑榆在部落的聲望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這也使得部落的凝聚力在不斷增強。
桑榆想要發布希麽命令,每每總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她一刻也停不下來。
現在距離在鷹部落的那場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鷹部落的人還沒找過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投鼠忌器。
那天給對方視覺聽覺上麵的震撼力,讓他們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但對方未來不可能一直不動。
隨意如今人心穩定,各項生產活動如期開展的情況下,要未雨綢繆,將軍事和防禦力量提高上去。
目前部落建築隊的一百二十個人全部投入到西邊圍牆的建設中。一個多月以來,看得到有些效果,但遠遠還達不到防禦的要求。
圍牆修建是部落未來長期的防禦工作安排,急也急不來,反正人手在那,就一直建著,能得多少算多少。
為了能夠提前得到有人靠近部落的消息,桑榆安排在沿著河岸下去的十公裏和二十公裏處上去的山頂,分別建造瞭望台,瞭望台的位置都是峰頂,俯瞰地麵,視野十分寬廣,不隻是河流地帶,連後邊的山林上有動靜,都能看得見。
瞭望台旁邊有一個巨大的火池,裏麵提前準備一些易燃的又會生出濃煙的植物。一旦發現敵情,立即就點燃烽火,通知新地。
瞭望台設置得比較隱蔽,還要建造能遮風擋雨庇護所。
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安排有人守著,每個瞭望台都有三個人班輪著。
瞭望台占領了地利,除非晚上摸黑前進,否則行夜路點火把,最為顯眼。
有了這兩個瞭望台,桑榆覺得心裏安定多了,指揮著眾人繼續搭建圍牆,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在進行生產和防禦活動的同時,每天還要安排出兩個小時進行操練。
全民皆兵,是部落想要在這個時代存活下去的一個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