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子說著將盛香的布袋拎給張屏看,銀褐福字紋布袋上書兩行大字——


    「拜山上姥姥,更敬家中諸老。豐樂縣衙禮房」。


    背後右下角又有一行小字,「錦昌布莊捐製」。


    張屏認真地思量了一下,還要不要上山。


    既然來都來了。


    張屏遂掏錢換了兩個小牌,牽馬上山。


    上山階梯亦修的十分齊整,每階都不甚高,上了六階,便有一段平坦斜坡,然後再上六階,石階上絕無青苔,可見踩踏平滑處有被打磨粗糙的痕跡。沿途有幾處茶棚,甚是幹淨整潔。半山處還有一眼泉水,汩汩清澈,山壁上刻著福壽泉三個大字。上山的人爭相去掬水喝。泉水旁有一個石刻蛤蟆,張著大嘴,眾人紛紛往蛤蟆口中投擲錢幣。泉旁有一小棚,一老者在棚中販賣竹筒和刻著福字壽字的胖葫蘆,還有投擲蛤蟆專用的,姥姥廟中開過光的如意錢。一個禮字牌可換兩個如意錢或一個竹筒,兩個禮字牌換一個福壽葫蘆。


    老者向張屏道,姥姥廟前有座福來橋,這裏換的如意錢亦可以做投擲橋上的金蝠和橋下玉蟾使用。


    張屏默默地折轉身,繼續牽馬向上。


    在這裏已能嗅到山上的香火氣味,隱隱鍾聲響起,張屏前方一對婆媳模樣的女子頓足:「晚了晚了,肯定搶不著靈露了!」「這才一遍鍾吧,快點能趕上。」發力噌噌向前。


    亦有一群婦孺超越了張屏,湧向山頂。


    張屏隨之加快步伐。


    到達山頂時,又有不多不少九聲鍾響,張屏便看見黑壓壓的一堆嗡地湧向一個石台,石台上,有一尊銅鑄頭頂大碗的童子像,幾個衙役和道人揚聲讓眾人兩人一列順序排好。一名身著青袍紗帽的小吏與一個手執拂塵的道人各站在童子像兩邊。


    小吏高聲道:「諸位莫要擁擠,所謂靈露,不過天感降化,露水爾,信則有,不信則無,無需癡迷。」


    道人亦道:「心誠自有神仙佑,心誠則靈。」


    下方眾人嗷嗷催促,幾個衙役將梯子搭在童子像上,扶住,一名道人攀梯而上,從童子像中舀出水,由另幾名道人散與眾人。


    張屏瞅見,童子像不遠處,有間小屋,懸掛擺售著和泉水邊一樣的竹筒葫蘆。


    他在廟外先轉了轉,找了幾個人問詢,那些人果然都目光灼灼,滿麵紅光地道,姥姥廟,真是太靈了!求福添福,求壽添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張屏再道:「在下初到貴縣,不知究竟,敢問姥姥究竟是哪位上仙?」


    被問之人便皆指向一石壁:「喏,那裏刻著哩。」


    張屏踱自那石壁前看,上刻一篇文字——


    『慈壽姥姥,初現神跡於豐樂縣郊。托軀石柩,浮顯井中,農夫焦必遷葬供養,遂成廟,求禱者皆得靈驗感應,香火漸盛……』


    洋洋灑灑數百字。撰文者竟是京城名士慕葉生。


    看成文年份,是四年前。


    第76章


    童子像碗中水已分發完畢,又九聲鍾響,眾人湧往廟中。張屏待那幾個衙役和道士走開,走到童子像近前看看,應與山腳下的石像一樣,是這四五年間所鑄,童子的雙足、肚子、耳垂都被摸得錚亮。


    姥姥廟正名叫慈壽觀,殿閣富麗,亦像建完沒幾年。


    張屏踏進廟中,正前院又一尊大銅香鼎,一堆人搶著插香叩拜。正殿名曰福壽殿,一名細眉善目,笑容慈和的老婦塑像端坐殿上,頭戴太真寶冠,足踏如意舄,紫袿褐裙,裹著香客供奉的紅緞福字紋披風,左右各一童子,左捧鯉魚,右捧如意。


    神台兩側垂著的錦幡上繡著蓮子紅棗。


    殿外側廂,還有開光的棗核鏈子手串賣,兩個禮字牌可換一個手串。


    張屏在廟裏踱了一圈,又到了廟外,見賣香貢的小房中,有一個未標禮字花色的小門臉,東西也比旁邊的少些,一個老者坐在裏麵袖手打瞌睡。


    張屏便走到那鋪前,摸出一個禮字牌:「老丈,換一束香。」


    老者睜眼笑道:「客人,這裏還沒和衙門通上,不能拿此牌換,請去隔壁。」


    張屏見櫃上有幾個彩繪葫蘆,別處沒有,便拿起來看:「此價幾文?」


    老者道:「早上還沒開張,算十文一個給你罷。」張屏摸出十文錢,又挑揀了一番葫蘆,拿了個寫著順字的,老者笑道:「客人想是路經此地的,趕路的喜此彩頭。」


    張屏點頭,又道:「聽聞此處靈驗,方才敬香。拜讀那邊石壁,亦十分感嘆。姥姥的石柩,竟浮顯於水麵。石浮於水,果然神跡!」


    老者笑道:「石壁所書,是知縣大人請人寫的,千真萬確,乃井中所出。我老兒神廟前不能誑語。」


    張屏一揖:「望老丈詳加指教。」


    老者打量張屏,嗬嗬一笑:「客人莫非京城來的文士,欲將此事寫作戲文?真有此打算,可去問問那邊縣衙禮房的官爺,題寫本縣風俗的詩詞文章,寫得好的,特別是京城來的,以往縣裏都給筆潤,但知縣大人倒黴被貶了,不知此事還做不做數。」


    張屏道:「晚輩不擅文章,隻是好奇。」


    老者道:「那客官可以多打聽打聽,關於此廟的靈驗,多得是,不然香火也不會這麽盛了。連去京城做買賣的,路過此處都得來上柱香。」


    張屏揣著葫蘆又在山頂繞了一圈,湊近香客,便能聽到一些靈驗事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公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風颳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風颳過並收藏張公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