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豫王彎起的嘴角,方清隨頓了一下,道:「臣願前往相勸。若是能勸服章固,將他收歸我們所用,勝算就能大不少。」
豫王:「好。」
一字不落地聽著他們的話,幾個臣屬緊緊地抿著唇。
第一次,他們感到整個人僵硬得發痛了。
與青君聯手,逼宮奪位——這種事,若是放在之前,他們是絕不會去做的,甚至都不會去想。但是,在陳晏成為太子之後,在掌握東洲軍的鄭氏一族對豫王府並不是絕對的忠誠時,眼下的情勢已經不由人定了……其實,若是皇帝的身體還康健著,倒也不是不能從長計議,但這半年以來,皇帝的身體明顯透出了衰敗之象。這種徵兆,別人或許還不知道,但以豫王在宮中的關係,他是一清二楚。
這個時候,進是九死一生,不進,是引頸待戮!
幾個人飛快對視了一眼,終於一咬牙,齊齊拜下:
「臣等願為殿下效死!」
轟隆——外麵忽然驚雷震天!
屋內所有的門窗都嚴絲合縫地密閉著,所以他們看不見,天空是何等的電光密布,一道道巨大的閃電亮了又滅,黑雲摧空,宛如千軍萬馬踏破,萬裏蒼穹寸寸龜裂。
……
連下了幾日雨,到今早,天終於放晴了。
皇宮中,幾個內侍輕手輕腳從寢殿內退出來,輕輕闔上門。
皇帝病了。
他臥床不起的這些日子,身邊伺候的內侍宮婢都格外小心。這種沉重而壓抑的氣氛,直到前幾日傳來陳晏的濟江捷報,這才略微好轉了一些。
晚膳時,皇帝破天荒多吃了幾口,適才昏昏睡去。眾人生怕發出一點聲響,驚醒了他。
日光西斜,馮吉站在殿門口守著。他是皇帝的貼身內侍。
大約是天邊稀薄的暮光,總令人不自覺地恍惚。馮吉眯著眼,聽著殿內皇帝那明顯帶著嘶扯的,一起一伏的唿吸,莫名感到了一絲唏噓。
對皇帝,無論是朝臣還是天下的百姓,都是敬服的。他起於亂世,天下英豪皆俯首,從百廢之中新建起一個帝國。僅憑開太平這一點,就足以稱道了。
但相比於那些臣民,馮吉對於皇帝,在敬服之外,還更多了一層——
畏懼。
即使他這麽多年一直在皇帝身邊伺候著,這個人仍然讓他感到畏懼。而且,似乎時間越久,那種畏懼在他心底的根就紮得更深。
其實,皇帝的神色一般是平和的,與臣屬說話時,也總是讓人如沐春風,但是有時候他看著那雙眼,心還是會不由自主地一緊。他也眼太深了,就像萬頃的海,讓人看不到那個底究竟在哪裏。即使是含著笑,誰也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
看不透。馮吉甚至覺得,無論是他也好,還是其他那些以心機深沉,以猜度人心而著稱的重臣也好,沒有任何人,真正看透過皇帝。
不過這些日子,馮吉確實能清楚地從皇帝身上看到一些變化。
之前數月,應該就是查清孟恩謀反一案之後,皇帝延請太醫的次數就變多了,雖然太醫說並無大礙,皇帝看起來與之前也沒什麽太大不同,但馮吉明顯感覺到,皇帝開始時不時出神。有好幾次,他本正做著事,也不知為何,目光忽然就恍惚了,定定地對著一個物件,或者一個人,似乎透過它們在看著什麽,又像是什麽也沒有看見。
在夜間,皇帝還常常驚夢。
有幾次馮吉察覺出皇帝被夢魘著了,輕輕地叫醒他,皇帝從夢中醒來的那一瞬間,那雙黑洞洞的眼睛,真令馮吉感到了恐懼。
該怎麽形容呢,馮吉感覺,他如果從一生中最恐懼的記憶裏掙脫出來,或許就是這樣的目光。
忽然,馮吉聽見殿內那唿哧唿哧的喘息聲淩亂了起來。這是要醒來的徵兆。
他連忙放輕步子,走了進去。剛到帳前,就聽見布料被重重揪住的聲響,隨即,皇帝爆出了一陣劇烈的咳嗽。
馮吉打起帳簾,一下一下撫著皇帝的後背給他順氣。
片刻,皇帝的喘息平穩了下來,他揮了揮手,向後靠在榻上,神色中似有疲憊,又好像隻是放空著。這般沉默了一會兒,他低啞道:「可有戰報傳來?」
濟江大捷,已經是朝廷數日前收到的消息了。這幾日,還沒有新的信報傳迴來。
馮吉笑著道:「陛下,太子殿下是何等人物,有他在,北狄區區六萬兵馬,何足慮也?」
他這話,雖然是在勸皇帝寬心,但他心裏也確實覺得,陳晏自少年披甲到現在,經歷過的生死之戰那是數不勝數,從前,便是以一萬對十八萬的仗,他也打過。還打勝了。與那時相比,現在這情況真不是極險。其實陳晏帶兵出征那麽多次,無論是他也好,皇帝也好,應當早已經習慣了。馮吉想,去歲陳晏去南疆平亂,那個時候,似乎也不見皇帝這麽掛心。
皇帝朝他一瞥,有點渾濁的眼裏,那神色又令馮吉看不懂了。
閉了閉眼,皇帝感嘆道:「……老了。」
人老了,或許就是這樣,以往那些不在意的,又或者,以為自己不在意的,以為自己可以不在意的……迴頭一看,才發覺它到底意味著什麽。
這些日子,他總是時不時就夢見從前。夢見陳晏才五六歲的時候,他握著孩童稚嫩的小手,教他彎弓搭箭……其實他的騎射很平常,那時,孟采英在一旁看著他們,揚眉嗔笑道:「一個敢教,一個也不知道,還起勁去學。」說著,招手讓他過去,將他被陳晏弄歪的衣襟重新理平整。
豫王:「好。」
一字不落地聽著他們的話,幾個臣屬緊緊地抿著唇。
第一次,他們感到整個人僵硬得發痛了。
與青君聯手,逼宮奪位——這種事,若是放在之前,他們是絕不會去做的,甚至都不會去想。但是,在陳晏成為太子之後,在掌握東洲軍的鄭氏一族對豫王府並不是絕對的忠誠時,眼下的情勢已經不由人定了……其實,若是皇帝的身體還康健著,倒也不是不能從長計議,但這半年以來,皇帝的身體明顯透出了衰敗之象。這種徵兆,別人或許還不知道,但以豫王在宮中的關係,他是一清二楚。
這個時候,進是九死一生,不進,是引頸待戮!
幾個人飛快對視了一眼,終於一咬牙,齊齊拜下:
「臣等願為殿下效死!」
轟隆——外麵忽然驚雷震天!
屋內所有的門窗都嚴絲合縫地密閉著,所以他們看不見,天空是何等的電光密布,一道道巨大的閃電亮了又滅,黑雲摧空,宛如千軍萬馬踏破,萬裏蒼穹寸寸龜裂。
……
連下了幾日雨,到今早,天終於放晴了。
皇宮中,幾個內侍輕手輕腳從寢殿內退出來,輕輕闔上門。
皇帝病了。
他臥床不起的這些日子,身邊伺候的內侍宮婢都格外小心。這種沉重而壓抑的氣氛,直到前幾日傳來陳晏的濟江捷報,這才略微好轉了一些。
晚膳時,皇帝破天荒多吃了幾口,適才昏昏睡去。眾人生怕發出一點聲響,驚醒了他。
日光西斜,馮吉站在殿門口守著。他是皇帝的貼身內侍。
大約是天邊稀薄的暮光,總令人不自覺地恍惚。馮吉眯著眼,聽著殿內皇帝那明顯帶著嘶扯的,一起一伏的唿吸,莫名感到了一絲唏噓。
對皇帝,無論是朝臣還是天下的百姓,都是敬服的。他起於亂世,天下英豪皆俯首,從百廢之中新建起一個帝國。僅憑開太平這一點,就足以稱道了。
但相比於那些臣民,馮吉對於皇帝,在敬服之外,還更多了一層——
畏懼。
即使他這麽多年一直在皇帝身邊伺候著,這個人仍然讓他感到畏懼。而且,似乎時間越久,那種畏懼在他心底的根就紮得更深。
其實,皇帝的神色一般是平和的,與臣屬說話時,也總是讓人如沐春風,但是有時候他看著那雙眼,心還是會不由自主地一緊。他也眼太深了,就像萬頃的海,讓人看不到那個底究竟在哪裏。即使是含著笑,誰也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
看不透。馮吉甚至覺得,無論是他也好,還是其他那些以心機深沉,以猜度人心而著稱的重臣也好,沒有任何人,真正看透過皇帝。
不過這些日子,馮吉確實能清楚地從皇帝身上看到一些變化。
之前數月,應該就是查清孟恩謀反一案之後,皇帝延請太醫的次數就變多了,雖然太醫說並無大礙,皇帝看起來與之前也沒什麽太大不同,但馮吉明顯感覺到,皇帝開始時不時出神。有好幾次,他本正做著事,也不知為何,目光忽然就恍惚了,定定地對著一個物件,或者一個人,似乎透過它們在看著什麽,又像是什麽也沒有看見。
在夜間,皇帝還常常驚夢。
有幾次馮吉察覺出皇帝被夢魘著了,輕輕地叫醒他,皇帝從夢中醒來的那一瞬間,那雙黑洞洞的眼睛,真令馮吉感到了恐懼。
該怎麽形容呢,馮吉感覺,他如果從一生中最恐懼的記憶裏掙脫出來,或許就是這樣的目光。
忽然,馮吉聽見殿內那唿哧唿哧的喘息聲淩亂了起來。這是要醒來的徵兆。
他連忙放輕步子,走了進去。剛到帳前,就聽見布料被重重揪住的聲響,隨即,皇帝爆出了一陣劇烈的咳嗽。
馮吉打起帳簾,一下一下撫著皇帝的後背給他順氣。
片刻,皇帝的喘息平穩了下來,他揮了揮手,向後靠在榻上,神色中似有疲憊,又好像隻是放空著。這般沉默了一會兒,他低啞道:「可有戰報傳來?」
濟江大捷,已經是朝廷數日前收到的消息了。這幾日,還沒有新的信報傳迴來。
馮吉笑著道:「陛下,太子殿下是何等人物,有他在,北狄區區六萬兵馬,何足慮也?」
他這話,雖然是在勸皇帝寬心,但他心裏也確實覺得,陳晏自少年披甲到現在,經歷過的生死之戰那是數不勝數,從前,便是以一萬對十八萬的仗,他也打過。還打勝了。與那時相比,現在這情況真不是極險。其實陳晏帶兵出征那麽多次,無論是他也好,皇帝也好,應當早已經習慣了。馮吉想,去歲陳晏去南疆平亂,那個時候,似乎也不見皇帝這麽掛心。
皇帝朝他一瞥,有點渾濁的眼裏,那神色又令馮吉看不懂了。
閉了閉眼,皇帝感嘆道:「……老了。」
人老了,或許就是這樣,以往那些不在意的,又或者,以為自己不在意的,以為自己可以不在意的……迴頭一看,才發覺它到底意味著什麽。
這些日子,他總是時不時就夢見從前。夢見陳晏才五六歲的時候,他握著孩童稚嫩的小手,教他彎弓搭箭……其實他的騎射很平常,那時,孟采英在一旁看著他們,揚眉嗔笑道:「一個敢教,一個也不知道,還起勁去學。」說著,招手讓他過去,將他被陳晏弄歪的衣襟重新理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