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說過,在青君身邊有一個臉頰微方的手下,這個人曾經以青君的身份去與人接洽過,時至今日,那些自稱見過青君的人,還有不少人以為這方臉男子就是青君本人。雖然這不過是青君拿來混淆的手段,但也足以說明這男子在他身邊,地位極其緊要。
顧憑坐上馬車,方臉青年也跟著坐上來。他望了顧憑一眼,沉聲道:「得罪了。」
說罷,拿出一物塞進顧憑嘴裏,又用黑綢緊緊勒住他的口唇。
馬車駛出宅院,走到了街上。
時近正午,街道人語聲聲,說不上有多熱鬧,但也並不十分沉寂。透過車簾的縫隙向外看,一切如常,時不時還有巡防的衛隊走過。
但是,這個時候還這麽尋常,就是最大的不尋常。
陳晏大兵將至,討賊令應當已經發了過來,可是無論是青君還是外麵手持刀劍的巡防衛,那舉動都不見慌亂。顧憑想,青君難道已經控製了這裏的官府衙門,接管了一應城防軍務?
他垂了垂眼。
一旁,方臉青年一直盯著他,見到顧憑從頭至尾,沒有一點想要製造聲響引起外麵的注意,或者幹脆試圖跳車而逃的動作,他的眼中閃過一抹詫異。
馬車停在城門樓下。
方臉青年取下封住他口唇的綢物,下了車。那些守在城樓口的衛兵看見他,齊刷刷收迴手中的寒戟,讓開一條道。
……果然是被青君一手控製了。
顧憑的心沉了沉。
他跟著方臉青年走上去,到了城樓中。
時正午時,燦爛的日光灑在深灰的地磚上,隱隱仿佛可見在光芒中飄落的微塵。
顧憑走進去,門在他身後關上。
青君迴過頭,慢慢地對著他揚唇一笑:「一日半,陳晏來得比我想得要快。」
他的聲音很溫柔,眼神也很溫柔,靜靜地注視著顧憑,那溫柔仿佛空明的水波,能化在日光裏:「看來沒有三日了。顧憑,我之前問你的事,你想好了麽?」
「嗯。」
「不改?」
「嗯。」
青君眨了眨眼,含笑道:「這次的決定,可不能反悔了。」
顧憑:「我知道。」
青君笑了笑,收迴視線,這一瞥一迴眸,他身上的溫柔還在,卻仿佛瞬息之間,就多了一絲渺遠的冷:「坐吧。」
顧憑在他對麵坐下。
青君朝外遠眺。他身上實在有種很絕塵的氣質,令他即使坐在這刀劍寒光閃閃的城門樓內,即使那寒刃和甲冑微微的碰撞聲,還有軍靴踏在樓磚上的沉悶的聲響,幾乎一刻不停地繞在耳邊,在這樣的氣氛裏,他的神態還是隻見飄渺,不見一絲急迫與戾氣。
青君慢慢地轉迴頭,望了顧憑一眼:「我原以為,陳晏那樣的人,性子太霸道冷硬,手段又太殺伐殘酷,你縱使待在他身邊,也不會喜歡那種桎梏……原來,竟是我想錯了。」
這話有幾分調侃,又有一絲譏嘲。
這話,顧憑抬了抬眼,不想迴應,隻淡淡扯唇一笑。
青君道:「看見那煙塵了嗎?」
顧憑望去,果然看見遠方滾滾起了一地黃煙。
離得那麽遠,卻還能被看見,可見那煙塵之大。或者說,來者之眾。
青君漫不經心地道:「冠甲軍,加上東洲軍,一共三十萬人馬……真是不得了。」
他有點譏誚,又有點饒有興致地問道:「你說,等陳晏陳兵城下的時候,如果將你帶到城樓上。用刀抵著你……他會不會舍不下心,就此退兵啊?」
——他終於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雖然,顧憑早已想過青君會用他來威脅陳晏,但是聽到這話的一瞬間,他的心還是狠狠一緊。
他知道,陳晏是絕對不能退的。
南疆之戰,陳晏孤軍直入沉穀,先是以一己之力平定南疆,後來又代帝王受降於穎安。顧憑之前死遁的時候就發現,關於陳晏勇略的各種傳說,幾乎已經傳遍了南疆。想來在南疆以外,那風聲也不會小。無論這些是百姓自主相傳的,還是有什麽勢力插手其中放出傳言,陳晏現在的聲望,都到了一個已經隱隱有些震主的地步了。
這個節骨眼上,他不能犯錯。
絕對不能。
因為他如今的勢盛,令鳳都朝堂上,那由幾方勢力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被打破了。那些人一定會做些什麽,來將這個局麵拉迴從前。
這個時候,就算陳晏什麽也不做,也會有人想盡辦法找到他的錯處,或者幹脆製造他的錯處。
而皇帝,無論是出於忌憚,還是出於製衡,對這個他總是疏離著的兒子,他是不會容情的。
……這就是青君的打算吧。
當他無法和陳晏硬碰硬抗衡的時候,就將陳晏扔給朝廷內部。從來自己人下刀,才最知道痛腳,知道怎麽樣最能斷其筋骨。
怪不得,東洲軍也出現在了這裏。
這不會是陳晏的調度,隻可能是青君放出消息,將他們引了過來。為的就是讓豫王能順理成章地揪住此事。若是隻有冠甲軍在此,便是鬧出再大的動靜,或許也能遮掩下去,但如果鄭暘來了,見證了,那這件事勢必會被捅出去。以豫王的手段,勢必要將它鬧得風浪滔天不可!
顧憑感到嗓子有些澀。
他飲了口茶,低聲道:「何必呢?反正無論他退或不退,在青君的計劃裏,你總能全身而脫的。」
顧憑坐上馬車,方臉青年也跟著坐上來。他望了顧憑一眼,沉聲道:「得罪了。」
說罷,拿出一物塞進顧憑嘴裏,又用黑綢緊緊勒住他的口唇。
馬車駛出宅院,走到了街上。
時近正午,街道人語聲聲,說不上有多熱鬧,但也並不十分沉寂。透過車簾的縫隙向外看,一切如常,時不時還有巡防的衛隊走過。
但是,這個時候還這麽尋常,就是最大的不尋常。
陳晏大兵將至,討賊令應當已經發了過來,可是無論是青君還是外麵手持刀劍的巡防衛,那舉動都不見慌亂。顧憑想,青君難道已經控製了這裏的官府衙門,接管了一應城防軍務?
他垂了垂眼。
一旁,方臉青年一直盯著他,見到顧憑從頭至尾,沒有一點想要製造聲響引起外麵的注意,或者幹脆試圖跳車而逃的動作,他的眼中閃過一抹詫異。
馬車停在城門樓下。
方臉青年取下封住他口唇的綢物,下了車。那些守在城樓口的衛兵看見他,齊刷刷收迴手中的寒戟,讓開一條道。
……果然是被青君一手控製了。
顧憑的心沉了沉。
他跟著方臉青年走上去,到了城樓中。
時正午時,燦爛的日光灑在深灰的地磚上,隱隱仿佛可見在光芒中飄落的微塵。
顧憑走進去,門在他身後關上。
青君迴過頭,慢慢地對著他揚唇一笑:「一日半,陳晏來得比我想得要快。」
他的聲音很溫柔,眼神也很溫柔,靜靜地注視著顧憑,那溫柔仿佛空明的水波,能化在日光裏:「看來沒有三日了。顧憑,我之前問你的事,你想好了麽?」
「嗯。」
「不改?」
「嗯。」
青君眨了眨眼,含笑道:「這次的決定,可不能反悔了。」
顧憑:「我知道。」
青君笑了笑,收迴視線,這一瞥一迴眸,他身上的溫柔還在,卻仿佛瞬息之間,就多了一絲渺遠的冷:「坐吧。」
顧憑在他對麵坐下。
青君朝外遠眺。他身上實在有種很絕塵的氣質,令他即使坐在這刀劍寒光閃閃的城門樓內,即使那寒刃和甲冑微微的碰撞聲,還有軍靴踏在樓磚上的沉悶的聲響,幾乎一刻不停地繞在耳邊,在這樣的氣氛裏,他的神態還是隻見飄渺,不見一絲急迫與戾氣。
青君慢慢地轉迴頭,望了顧憑一眼:「我原以為,陳晏那樣的人,性子太霸道冷硬,手段又太殺伐殘酷,你縱使待在他身邊,也不會喜歡那種桎梏……原來,竟是我想錯了。」
這話有幾分調侃,又有一絲譏嘲。
這話,顧憑抬了抬眼,不想迴應,隻淡淡扯唇一笑。
青君道:「看見那煙塵了嗎?」
顧憑望去,果然看見遠方滾滾起了一地黃煙。
離得那麽遠,卻還能被看見,可見那煙塵之大。或者說,來者之眾。
青君漫不經心地道:「冠甲軍,加上東洲軍,一共三十萬人馬……真是不得了。」
他有點譏誚,又有點饒有興致地問道:「你說,等陳晏陳兵城下的時候,如果將你帶到城樓上。用刀抵著你……他會不會舍不下心,就此退兵啊?」
——他終於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雖然,顧憑早已想過青君會用他來威脅陳晏,但是聽到這話的一瞬間,他的心還是狠狠一緊。
他知道,陳晏是絕對不能退的。
南疆之戰,陳晏孤軍直入沉穀,先是以一己之力平定南疆,後來又代帝王受降於穎安。顧憑之前死遁的時候就發現,關於陳晏勇略的各種傳說,幾乎已經傳遍了南疆。想來在南疆以外,那風聲也不會小。無論這些是百姓自主相傳的,還是有什麽勢力插手其中放出傳言,陳晏現在的聲望,都到了一個已經隱隱有些震主的地步了。
這個節骨眼上,他不能犯錯。
絕對不能。
因為他如今的勢盛,令鳳都朝堂上,那由幾方勢力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被打破了。那些人一定會做些什麽,來將這個局麵拉迴從前。
這個時候,就算陳晏什麽也不做,也會有人想盡辦法找到他的錯處,或者幹脆製造他的錯處。
而皇帝,無論是出於忌憚,還是出於製衡,對這個他總是疏離著的兒子,他是不會容情的。
……這就是青君的打算吧。
當他無法和陳晏硬碰硬抗衡的時候,就將陳晏扔給朝廷內部。從來自己人下刀,才最知道痛腳,知道怎麽樣最能斷其筋骨。
怪不得,東洲軍也出現在了這裏。
這不會是陳晏的調度,隻可能是青君放出消息,將他們引了過來。為的就是讓豫王能順理成章地揪住此事。若是隻有冠甲軍在此,便是鬧出再大的動靜,或許也能遮掩下去,但如果鄭暘來了,見證了,那這件事勢必會被捅出去。以豫王的手段,勢必要將它鬧得風浪滔天不可!
顧憑感到嗓子有些澀。
他飲了口茶,低聲道:「何必呢?反正無論他退或不退,在青君的計劃裏,你總能全身而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