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當然失望!
趙長起哼了一聲。
他問道:「顧憑,你到底想要什麽?」
顧憑一笑:「我說了,趙大人能給我弄來嗎?」
趙長起立刻道:「那你別說了,我還想要這條命呢。」
顧憑笑了一會兒,懶洋洋地吃著果點。忽然道:「殿下昨晚跟我說到了他小時候和陛下的事。」
趙長起怔了怔。
不說趙長起吃驚,顧憑昨晚聽見陳晏提到這個的時候,也挺吃驚的。
他來到陳晏身邊時,陳晏和皇帝的關係已經基本就是現在這個狀態了,表麵似乎很平靜,但實際上,皇帝總是一麵用著他,一麵又不著痕跡地壓製著。
這些事,都是趙長起忍不住來跟他念叨,陳晏在他麵前,從來不會去提。
趙長起:「殿下說了什麽?」
「說他的弓馬騎射都是陛下親手教的。」
趙長起的眼神變得有些複雜。
半晌,他開口道:「這些事,便是對著我們,殿下這些年也沒再提過。」
陳晏不提,趙長起其實很能理解。已經不復存在的東西,已經徹底易改的人心,再想起之前那些溫情的時候,應當不會覺得安慰吧。連他有時候看著皇帝對待陳晏那些的手段,再想想之前那些事,也會覺得諷刺,覺得沒意思透了。
他緩緩道:「殿下小的時候,陛下對他是很疼寵的。那時候,人人都說陛下是個慈父。」
當然,皇帝現在也是慈父,隻是慈的對象換人了。
「隻是後來,殿下的母妃被廢……然後又出了撫宣王反叛的事。」趙長起說到這兒,聲音有一絲艱澀,他嘆了口氣,「從那之後,陛下待殿下就成了如今這樣。」
這些事,顧憑大概知道一點。
陳晏的母親孟采英,當年是皇帝還是諸侯王的時候迎娶的正妃,後來因為魘鎮之事被廢。皇帝從她宮中挖出偶人後,雖然大怒,但並沒有賜死她,而是令她遷居別宮。
有很多人說皇帝之所以手下留情,是因為撫宣王孟恩是孟采英的叔父,當時正在鎮守重鎮延郡。皇帝此舉,意在安撫。
但是沒過兩年,撫宣王還是反了。
叛亂平定後,孟氏的族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們固兵鎮守的延郡,乃至整個穎安,都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一次徹底的清洗。這場翻天覆地的大洗牌後,那些追隨孟恩的近臣,或者是親近陳晏一係的官員將領,基本都被除了個幹淨。可以說,陳晏在穎安的勢力,就這麽被連根拔起了。
不止如此,有這麽一個犯上作亂的叔祖,這個汙點在陳晏身上,這些年總是時不時就被豫王一係的人拿出來做一下文章。
顧憑:「現在的穎安在誰手裏?」
「陛下當時是派豫王前去收服的。」趙長起皺起眉,「穎安有整個東南最大的糧倉,我們這次去南疆的糧草也得從這兒拿。」
一想到要調豫王手底下的運糧軍,他就頭疼。
這糧草被別人扣在手裏,就好像脖子上卡著一隻手,就算不使力,但是那手隻是放在那裏,就是一個威脅。
顧憑道:「反正穎安離南疆不遠,我們南下的時候取道穎安吧,不用他們的運糧軍,我們的士卒可以自行從糧倉中取糧。」
趙長起想了想,頷首道:「你這辦法不錯,等我上個摺子稟明陛下。」
又道:「撫宣王的事,不止殿下,陛下心裏也一直介懷,你到了外麵,不要隨便跟人提起。」
顧憑點點頭。
趙長起這算是好意提醒了。他這麽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怎麽能沒點表示呢。
於是,顧憑懶洋洋地道:「這幾日,記得同我保持一下距離。」
趙長起:「什麽?」
顧憑想到了陳晏。他真是好心,免得趙長起被人遷怒。
想是這麽想的,但這話不能明說,顧憑委婉道:「這是為了你好。」
趙長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起身走了。
幾日後,陳晏率軍開撥。
皇帝同意了他由穎安入南疆,士卒各自取糧的奏請。於是,數日行軍之後,大軍進入穎安。
當日,陳晏和一眾將領宿在安排好的樓館中。
最上等的那間房自然是陳晏來住,趙長起和幾個親衛被安排在周圍。旁的那些可能令陳晏看不慣的,都被管事遠遠打發了。
這個安置,按說很妥當。但陳晏身上何等威勢,根本不是等閑人能受的,管事盡管心裏挺有底,但是站在陳晏麵前跟他匯報的時候,還是覺得腿肚子直打轉。
等匯報完一應事務,他額頭上已經浸滿細汗。
陳晏聽罷,沒有說話。
管事的試探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陳晏扯了扯嘴角,看向趙長起:「有不妥嗎?」
趙長起一愣,他覺得沒有啊。
但他觸到陳晏的眼神,後背一涼,立刻道:「當然有。」
管事誠惶誠恐道:「何處不妥,請大人指點。」
趙長起真不知道,他看著陳晏,聲音弱了下去:「這不妥……在何處……呢?」
陳晏冷冷地掃了一眼顧憑。
他不想去看這個人。
但是他不看,這個人就能裝聾作啞,假裝自己不存在!
他的臉色一沉,所有人都跟著不敢動了,顧憑本來正挑了一塊肉,看到周圍人的反應,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太格格不入,也放下筷子,老老實實地垂著頭。
趙長起哼了一聲。
他問道:「顧憑,你到底想要什麽?」
顧憑一笑:「我說了,趙大人能給我弄來嗎?」
趙長起立刻道:「那你別說了,我還想要這條命呢。」
顧憑笑了一會兒,懶洋洋地吃著果點。忽然道:「殿下昨晚跟我說到了他小時候和陛下的事。」
趙長起怔了怔。
不說趙長起吃驚,顧憑昨晚聽見陳晏提到這個的時候,也挺吃驚的。
他來到陳晏身邊時,陳晏和皇帝的關係已經基本就是現在這個狀態了,表麵似乎很平靜,但實際上,皇帝總是一麵用著他,一麵又不著痕跡地壓製著。
這些事,都是趙長起忍不住來跟他念叨,陳晏在他麵前,從來不會去提。
趙長起:「殿下說了什麽?」
「說他的弓馬騎射都是陛下親手教的。」
趙長起的眼神變得有些複雜。
半晌,他開口道:「這些事,便是對著我們,殿下這些年也沒再提過。」
陳晏不提,趙長起其實很能理解。已經不復存在的東西,已經徹底易改的人心,再想起之前那些溫情的時候,應當不會覺得安慰吧。連他有時候看著皇帝對待陳晏那些的手段,再想想之前那些事,也會覺得諷刺,覺得沒意思透了。
他緩緩道:「殿下小的時候,陛下對他是很疼寵的。那時候,人人都說陛下是個慈父。」
當然,皇帝現在也是慈父,隻是慈的對象換人了。
「隻是後來,殿下的母妃被廢……然後又出了撫宣王反叛的事。」趙長起說到這兒,聲音有一絲艱澀,他嘆了口氣,「從那之後,陛下待殿下就成了如今這樣。」
這些事,顧憑大概知道一點。
陳晏的母親孟采英,當年是皇帝還是諸侯王的時候迎娶的正妃,後來因為魘鎮之事被廢。皇帝從她宮中挖出偶人後,雖然大怒,但並沒有賜死她,而是令她遷居別宮。
有很多人說皇帝之所以手下留情,是因為撫宣王孟恩是孟采英的叔父,當時正在鎮守重鎮延郡。皇帝此舉,意在安撫。
但是沒過兩年,撫宣王還是反了。
叛亂平定後,孟氏的族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們固兵鎮守的延郡,乃至整個穎安,都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一次徹底的清洗。這場翻天覆地的大洗牌後,那些追隨孟恩的近臣,或者是親近陳晏一係的官員將領,基本都被除了個幹淨。可以說,陳晏在穎安的勢力,就這麽被連根拔起了。
不止如此,有這麽一個犯上作亂的叔祖,這個汙點在陳晏身上,這些年總是時不時就被豫王一係的人拿出來做一下文章。
顧憑:「現在的穎安在誰手裏?」
「陛下當時是派豫王前去收服的。」趙長起皺起眉,「穎安有整個東南最大的糧倉,我們這次去南疆的糧草也得從這兒拿。」
一想到要調豫王手底下的運糧軍,他就頭疼。
這糧草被別人扣在手裏,就好像脖子上卡著一隻手,就算不使力,但是那手隻是放在那裏,就是一個威脅。
顧憑道:「反正穎安離南疆不遠,我們南下的時候取道穎安吧,不用他們的運糧軍,我們的士卒可以自行從糧倉中取糧。」
趙長起想了想,頷首道:「你這辦法不錯,等我上個摺子稟明陛下。」
又道:「撫宣王的事,不止殿下,陛下心裏也一直介懷,你到了外麵,不要隨便跟人提起。」
顧憑點點頭。
趙長起這算是好意提醒了。他這麽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怎麽能沒點表示呢。
於是,顧憑懶洋洋地道:「這幾日,記得同我保持一下距離。」
趙長起:「什麽?」
顧憑想到了陳晏。他真是好心,免得趙長起被人遷怒。
想是這麽想的,但這話不能明說,顧憑委婉道:「這是為了你好。」
趙長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起身走了。
幾日後,陳晏率軍開撥。
皇帝同意了他由穎安入南疆,士卒各自取糧的奏請。於是,數日行軍之後,大軍進入穎安。
當日,陳晏和一眾將領宿在安排好的樓館中。
最上等的那間房自然是陳晏來住,趙長起和幾個親衛被安排在周圍。旁的那些可能令陳晏看不慣的,都被管事遠遠打發了。
這個安置,按說很妥當。但陳晏身上何等威勢,根本不是等閑人能受的,管事盡管心裏挺有底,但是站在陳晏麵前跟他匯報的時候,還是覺得腿肚子直打轉。
等匯報完一應事務,他額頭上已經浸滿細汗。
陳晏聽罷,沒有說話。
管事的試探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陳晏扯了扯嘴角,看向趙長起:「有不妥嗎?」
趙長起一愣,他覺得沒有啊。
但他觸到陳晏的眼神,後背一涼,立刻道:「當然有。」
管事誠惶誠恐道:「何處不妥,請大人指點。」
趙長起真不知道,他看著陳晏,聲音弱了下去:「這不妥……在何處……呢?」
陳晏冷冷地掃了一眼顧憑。
他不想去看這個人。
但是他不看,這個人就能裝聾作啞,假裝自己不存在!
他的臉色一沉,所有人都跟著不敢動了,顧憑本來正挑了一塊肉,看到周圍人的反應,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太格格不入,也放下筷子,老老實實地垂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