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還能唱,隻是別說比不上自己原來的水平,甚至連同門都遠遠不如。


    才十五歲的原主根本接受不了這種落差,更不願意改行。


    他喜歡京劇,別的小孩在玩遊戲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在練功;別的同學在賴床的時候,他已經早起吊嗓子,周末和假期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


    從五歲到十五歲,整整十年的付出。不談喜歡,就是這些沉沒成本,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放棄的。


    更何況,原主覺得自己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他才十五歲,說不定還有轉機。


    原主雖然嗓子比不上從前,但他的技巧和經驗都在,大多數時候,他都能發揮出現有條件下的高水平。


    就算比不上以前,考慮到他才度過倒倉期,重新開嗓,大家對他都比較寬容。


    很少有人當麵指出他的不足,加上人通常對自己的聲音有濾鏡,就像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歌喉盲目自信,根本察覺不到自己唱歌跑調。


    原主也不能免俗。


    但也有可能,原主是不想麵對現實。


    所以,原主就這麽堅持唱了下去。


    然而,這不是長久之計,他現在的唱法很傷嗓子,在台上的表現也越來越不如人意。


    戲迷不會像娛樂圈的粉絲那樣有濾鏡,如果登台的人業務不行,他們就不會捧場。


    這一次,觀眾更不給麵子。


    京劇圈有句玩笑話:「十個男旦九個程,個個會唱春秋亭」,這話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沒有道理。[注2]


    剛才原主在台上唱的就是程派名劇《鎖麟囊》中「春秋亭」這一段。


    這種名段,原主唱得熟,戲迷們也聽得不少,相應地,要求就更高。


    在原主三次跑調,四次跟不上弦後,就有觀眾哄原主下台。


    然後,此孔殿承就非彼孔殿承了。


    原主的經歷很單調,除了上學,就是學戲。


    孔殿承很快就看完,他覺得事情發展到現在,還不算什麽。


    原主唱的不行,作為消費者觀眾不捧場,這是無可厚非的。


    至於經歷這種落差,原主一時接受不了,也情有可原,畢竟他還是個沒有人生閱歷的小孩。這樣的打擊,比高考失誤還嚴重,他沒有第二次機會。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他就想通了。


    退一步講,就算原主想不通,願意忍受嘲諷和指責,即使沒有戲迷支持,依舊堅持唱戲,那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可孔殿承腦子中多出來的一段還沒有發生的事……


    接下來,他會被人算計,成為一個沒有藝德、被戲劇界封殺、被全網嘲諷的人。


    還沒有成年的「孔殿承」穿著他最愛的戲服,扮上全裝,選擇和這個世界告別。


    而算計「孔殿承」的人,則以受害者的形象進入影視圈,名利雙收。


    梳理完這些記憶,孔殿承忍不住嘆氣。


    這具身體現在還不到十六歲,在他們那裏,十六歲的孔雀,還是幼崽呢。


    就算人類和孔雀不能相提並論,這具身體還沒成年,換算過去,還是比他年紀小。


    孔殿承已經卸完妝,看著鏡中的臉,他覺得很熟悉。


    這應該是他自己的長相。


    他又拿出手機,搜以前的孔殿承的視頻,發現也是這張臉,但眼神和氣質不太一樣,看起來不像同一個人。


    是他們長得一樣?還是他替代了原來的孔殿承?


    孔殿承不清楚,但他有一種感覺,原來的孔殿承不在了,他更能確定自己絕對不會落得記憶中的下場。


    他要在戲劇界大放異彩,讓今天趕他下台的人刮目相看!閃瞎害他的人的雙眼!


    孔殿承握緊右拳,衝著鏡中的自己點頭。


    從鏡子裏看到有人往他這邊走來,孔殿承收起右手,將兩隻手擺在膝蓋上,也收斂了臉上的表情,乖乖等著。


    走過來的就是之前批評了孔殿承又去救場的人,他叫池舒雲,是孔殿承的師父。


    池舒雲本來是一肚子氣的。


    上了那個台子,即使有失誤,也不能扭頭就走。這樣一聲不吭地撂挑子,是以後不想吃這碗飯了嗎?


    可池舒雲在台上唱了兩段,心情已經平靜不少,現在看見孔殿承像小學生一樣乖巧地坐著,心裏的氣又散了大半。


    「小承,你這次……」


    孔殿承立馬接話:「師父,我知道錯了。」


    他這個師父各方麵都好,就是有點囉嗦。


    池舒雲聽到他道歉的話,再看他眼眶紅紅的,像是剛哭過(實際上是卸妝時擦紅的),批評的話也說不出口了,怒氣被惋惜和理解所取代。


    「我們必須要好好談談。」


    孔殿承點頭,跟著師父進了一間屋子。


    池舒雲語重心長地說:「小承,我之前就勸過你,放下執念。你再這樣,嗓子更壞了,受人嘲諷,自己也不開心,圖什麽?」


    「你年紀還小,人生的路還長,沒必要死磕在戲劇上。學戲這麽苦,你都能堅持下去,把這份刻苦用在別的地方,你什麽學不好啊?」


    「就算你喜歡戲,也可以當愛好,或轉學別的。以前倒倉失敗的人也不在少數,就去學琴、學鼓……像李多爺,倒倉後轉學老旦……」


    有學戲的底子在,池舒雲說起話來抑揚頓挫、娓娓道來,並不讓人厭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萬人嫌有了盛世美顏[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行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行之並收藏當萬人嫌有了盛世美顏[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