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西遊的天地是太上老君開辟的,他是西遊裏的盤古。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
這時候,太上老君已經成立了道教,然而,佛教也成立了。
預料到佛教會威脅道教,道教便和佛教發生了戰爭。
然而,相比於佛教,道教的優勢並不明顯,老君便讓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
當然了,這樣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協助消滅佛教的:
再交合後的天地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
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
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裏路把人一口吸之。
而這個孔雀便是眼前的孔雀大明王菩薩,道教主要用她對付如來的。
因為,在雪山頂上,如來修成了丈六金身。
佛教出現了一位有大能的人,對道教來說,絕對是一大威脅。
被孔雀吸下肚去,如來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因此剖開她的脊背,跨上靈山。
如來欲傷孔雀的性命,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你母,故此留孔雀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佛教這樣做,簡直太有智慧了:
反正打不過道教,便封孔雀做佛母,這便暗示道教,佛教願認道教做母教。
如此一來,道教便停止攻擊佛教了,其實是,佛教並不好消滅。
可以推斷,作為母教的教主,太上老君是在這之後化胡為佛的。
既然承認道教為母教,老君便指派了一位佛祖,這個人便是彌勒尊佛。
老君西出函穀關,紫氣東來,化胡為佛。
而彌勒尊佛又被稱為東來佛祖,這證明,這個佛祖正是他。
這樣說來,彌勒尊佛當佛祖,是在如來之前的,居然有人說,彌勒尊佛是未來佛,是如來的接班人。
這種說法可能也存在,不過,不是《西遊》裏的,有些人讀不懂文章,還愛斷章取義,這就沒辦法了。
聽佛母說完這些,張百忍故意奉承,道:“原來,在佛道兩界,您都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失敬,失敬了!”
說著恭維話,張百忍還一抱拳。
其實,張百忍連玉帝和王母都見過,也沒有這樣過,之所以這樣,是想聽佛母透露更多信息的。
很顯然,聽了張百忍的話,佛母感覺挺受用,卻又歎了一口氣,道:“其實,不管外界知道多少,我對自己還是挺知足的;就是感覺一雙兒女爛泥糊不上牆。”
聽她這樣說,張百忍不禁感覺好笑:
既然不在乎外界,那你來這裏幹嘛呢?
還有,宣揚了自己,還不知足,又要炫耀一雙兒女了。
不過,由於對佛教的事物比較上心,張百忍還樂意聽她嘮叨的。
這樣,佛母便說自己一雙兒女的情況了:
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落鳳坡前,被外出狩獵的朱紫國太子射傷了。
雄孔雀受傷了,雌孔雀身上帶著箭,飛迴靈山,撿了一條命。
聽佛母說起這事,張百忍不禁動容,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真夠遭罪的!”
然而,佛母卻站了起來,厲聲道:“下玄月對上玄月,血債要用血來償。這個仇,我一定要替兒女報的!”
見菩薩這番舉動,張百忍不禁瞪大了眼睛:
乖乖嘞,這就是被稱為菩薩的人,而且,還是佛母,心眼居然這樣小。
然而,張百忍是做諮詢的,不便幹預顧客的決定,便問道:“敢問佛母,您打算怎樣為兒女出頭呢?”
佛母坐了下來,咬牙切齒,道:“我是佛母,說話有誰敢不聽。要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
張百忍本想勸導佛母,不過,還是住口了,看得出來,她是打著諮詢的口號來耀武揚威的。
對於她來說,勸導反而會起反作用的。
不過,對於佛母睚眥必報的做法,張百忍很不讚同:
作為佛母,你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拿人間的帝王撒氣。
在凡間,你們佛教雖然厲害,不過,不要忘了,正是凡間的百姓供奉你們香火的。
說起來,他們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
然而,說起來,理論上如此,可在現實中,有多少事情沒被扭曲呢?
就像各級官員、首長,官帽雖然很大,權力可以更大,不過,說到底,他們卻是百姓的公務員,身份地位哪裏比百姓高了?
對於這些,有多少人會較真呢?
張百忍心裏雖然這樣想,嘴上說的卻完全不一樣,道:“您說吧,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麽?”
終於問到點子上了,佛母才說道:“取經隊伍馬上便到朱紫國了,我讓你監視取經隊伍,親自看一下,射傷我兒女之人的下場。”
這下,張百忍算是明白了:
佛母認為,我真有宣揚他們功績的能耐,想借以讓這事情傳廣播遠的。
明白了這,張百忍便故意矯情,道:“啟稟佛母,我隻會做諮詢。您讓我幹這事情,我還真做不了。”
這是張百忍故意找的借口,借以向她再要好處的。
然而,佛母卻淡淡一笑,道:“剛才,我給的孔雀翎可以幫你。”
說著話,佛母念著口訣,而後,用手一指。
孔雀翎便緩緩地飛了起來,而後,發出七彩光芒,把張百忍籠罩其中。
等光芒消失了,孔雀翎也便不見了。
然而,佛母卻說道:“以後,你口中隻要默念‘隱身’,便可以隱身了。這樣,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跟隨取經隊伍了。”
張百忍接著說道:“把看到的一切,給您宣揚出去,這完全沒問題。不過,一根孔雀翎是不夠的,為了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還要派兩個助手的。所以,就請您再給我兩根孔雀翎吧。”
知道佛母的厲害了,張百忍料想,她的孔雀翎也一定很厲害的,便又開口索要。
然而,佛母把臉一沉,道:“為了拔這根孔雀翎,我差一點疼昏過去,怎麽可能再給你呢?”
張百忍說得更加幹脆道:“既然您做鐵公雞,不願拔毛,那我完不成任務了,您可不要怪我!”
這樣,雙方居然僵持上了。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
這時候,太上老君已經成立了道教,然而,佛教也成立了。
預料到佛教會威脅道教,道教便和佛教發生了戰爭。
然而,相比於佛教,道教的優勢並不明顯,老君便讓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
當然了,這樣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協助消滅佛教的:
再交合後的天地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
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
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裏路把人一口吸之。
而這個孔雀便是眼前的孔雀大明王菩薩,道教主要用她對付如來的。
因為,在雪山頂上,如來修成了丈六金身。
佛教出現了一位有大能的人,對道教來說,絕對是一大威脅。
被孔雀吸下肚去,如來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因此剖開她的脊背,跨上靈山。
如來欲傷孔雀的性命,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你母,故此留孔雀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佛教這樣做,簡直太有智慧了:
反正打不過道教,便封孔雀做佛母,這便暗示道教,佛教願認道教做母教。
如此一來,道教便停止攻擊佛教了,其實是,佛教並不好消滅。
可以推斷,作為母教的教主,太上老君是在這之後化胡為佛的。
既然承認道教為母教,老君便指派了一位佛祖,這個人便是彌勒尊佛。
老君西出函穀關,紫氣東來,化胡為佛。
而彌勒尊佛又被稱為東來佛祖,這證明,這個佛祖正是他。
這樣說來,彌勒尊佛當佛祖,是在如來之前的,居然有人說,彌勒尊佛是未來佛,是如來的接班人。
這種說法可能也存在,不過,不是《西遊》裏的,有些人讀不懂文章,還愛斷章取義,這就沒辦法了。
聽佛母說完這些,張百忍故意奉承,道:“原來,在佛道兩界,您都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失敬,失敬了!”
說著恭維話,張百忍還一抱拳。
其實,張百忍連玉帝和王母都見過,也沒有這樣過,之所以這樣,是想聽佛母透露更多信息的。
很顯然,聽了張百忍的話,佛母感覺挺受用,卻又歎了一口氣,道:“其實,不管外界知道多少,我對自己還是挺知足的;就是感覺一雙兒女爛泥糊不上牆。”
聽她這樣說,張百忍不禁感覺好笑:
既然不在乎外界,那你來這裏幹嘛呢?
還有,宣揚了自己,還不知足,又要炫耀一雙兒女了。
不過,由於對佛教的事物比較上心,張百忍還樂意聽她嘮叨的。
這樣,佛母便說自己一雙兒女的情況了:
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落鳳坡前,被外出狩獵的朱紫國太子射傷了。
雄孔雀受傷了,雌孔雀身上帶著箭,飛迴靈山,撿了一條命。
聽佛母說起這事,張百忍不禁動容,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真夠遭罪的!”
然而,佛母卻站了起來,厲聲道:“下玄月對上玄月,血債要用血來償。這個仇,我一定要替兒女報的!”
見菩薩這番舉動,張百忍不禁瞪大了眼睛:
乖乖嘞,這就是被稱為菩薩的人,而且,還是佛母,心眼居然這樣小。
然而,張百忍是做諮詢的,不便幹預顧客的決定,便問道:“敢問佛母,您打算怎樣為兒女出頭呢?”
佛母坐了下來,咬牙切齒,道:“我是佛母,說話有誰敢不聽。要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
張百忍本想勸導佛母,不過,還是住口了,看得出來,她是打著諮詢的口號來耀武揚威的。
對於她來說,勸導反而會起反作用的。
不過,對於佛母睚眥必報的做法,張百忍很不讚同:
作為佛母,你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拿人間的帝王撒氣。
在凡間,你們佛教雖然厲害,不過,不要忘了,正是凡間的百姓供奉你們香火的。
說起來,他們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
然而,說起來,理論上如此,可在現實中,有多少事情沒被扭曲呢?
就像各級官員、首長,官帽雖然很大,權力可以更大,不過,說到底,他們卻是百姓的公務員,身份地位哪裏比百姓高了?
對於這些,有多少人會較真呢?
張百忍心裏雖然這樣想,嘴上說的卻完全不一樣,道:“您說吧,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麽?”
終於問到點子上了,佛母才說道:“取經隊伍馬上便到朱紫國了,我讓你監視取經隊伍,親自看一下,射傷我兒女之人的下場。”
這下,張百忍算是明白了:
佛母認為,我真有宣揚他們功績的能耐,想借以讓這事情傳廣播遠的。
明白了這,張百忍便故意矯情,道:“啟稟佛母,我隻會做諮詢。您讓我幹這事情,我還真做不了。”
這是張百忍故意找的借口,借以向她再要好處的。
然而,佛母卻淡淡一笑,道:“剛才,我給的孔雀翎可以幫你。”
說著話,佛母念著口訣,而後,用手一指。
孔雀翎便緩緩地飛了起來,而後,發出七彩光芒,把張百忍籠罩其中。
等光芒消失了,孔雀翎也便不見了。
然而,佛母卻說道:“以後,你口中隻要默念‘隱身’,便可以隱身了。這樣,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跟隨取經隊伍了。”
張百忍接著說道:“把看到的一切,給您宣揚出去,這完全沒問題。不過,一根孔雀翎是不夠的,為了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還要派兩個助手的。所以,就請您再給我兩根孔雀翎吧。”
知道佛母的厲害了,張百忍料想,她的孔雀翎也一定很厲害的,便又開口索要。
然而,佛母把臉一沉,道:“為了拔這根孔雀翎,我差一點疼昏過去,怎麽可能再給你呢?”
張百忍說得更加幹脆道:“既然您做鐵公雞,不願拔毛,那我完不成任務了,您可不要怪我!”
這樣,雙方居然僵持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