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其中一位參政是平安的先生鮑承先, 由他來和平安商議應當會更方便說話,所以被同僚委以重任。
鮑承先的意思是,學子們雖然中選入仕, 但因其閱歷不深,其中又有年齡較幼者, 從學堂到官場恐怕不能很好的適應,需要先磨練自身。
平安也是這麽想的, 今年的新科舉中有一位十二歲的進士, 名次頗為靠前,生辰甚至還比他小一個月。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天賦比努力更為重要, 人比人氣死人, 正科舉中還有一位年逾六十的, 這倆人站在一塊兒妥妥祖孫三代。
也怪他沒有設置最低參考年齡,畢竟誰能想到,真有人能三年連升,把給他們準備到十八歲學完的課提前學完了。
雖然他不拒絕神童,甚至希望神童越多越好,但這十二歲的神童要是真入了六部官署,即便隻是個文書,其他同僚們也受不了啊。
平安和他們商量,
「不如十七歲以下的先入內三院歷練一番,等學子們沉澱心性之後,再由吏部經考後賦職?」
這樣甚好,吏部兩位參政都滿意。
傳統科舉那邊問題倒是不大,學子們大多已經弱冠,何況以文法入仕者本來就該去內三院。
平安想要走的主要就是那個十二歲的神童,他年齡小,入朝不便,但去國史院修書正好。
國史院藏書浩如煙海,正適合這種神童自學,他日日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一定進步神速,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還能順便給新科舉編寫教材,傳授經驗,一舉兩得。
至於平安和工部戶部提前瓜分好的其餘幾十位新科舉進士,就由不得吏部隨意分配職位了。
工部戶部一直缺人,早等著這批學子們頂缺,肯定不可能再讓他們去修書磨練的。
商貿司要擴展貿易更離不開人,蒙古草原上也有著廣闊的商機,海洋貿易更是規模日隆,何況日後更有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
所以平安不僅給自己開後門商科取仕,其他能搜刮人才的時機同樣不會放過。
鮑承先與戶部的劉參政、工部承政裴國珍也算相識,漢臣間難免惺惺相惜互相提攜,知曉這兩部目前缺人的窘況,鮑承先對他們的要求皆是盡力滿足。
文理兩科仕子都已經有了去處,到最後有些爭議的倒是新科狀元的歸宿了。
內三院都想要人,三位大學士兩位是平安的老師,國史院的大學士則剛答應了自己照拂小孩。
偏幫哪一個都不合適,平安看著三人互不相讓,突然對王左感情複雜。
嘖嘖嘖,南邊來的狀元郎就是厲害啊,一篇策論讓三個男人為他爭得麵紅耳赤,連文人的體麵也不要了。
滿達爾漢原本沒有爭人的意思,他帶兵打仗擅長,自認禮部承政算個兼職,本不熱衷。
現
在看他們搶得激烈,也知這位新科狀元應當是個可用之材,於是也跟著湊熱鬧。
那邊三人本來爭得不可開交,唇齒翻飛,唾沫四濺,更是擼胳膊挽袖子,仿佛下一秒就要打起來了,火藥味極濃。
滿達爾漢加入後,三人突然開始一致對外,
秘書院範文程:「此人於朝政策論頗有見地,去禮部是暴殄天物!」
弘文院希福:「必不能讓有能之人落入你們禮部手中,讓他寫規整文章祭祀典文太屈才了!」
國史院剛林:「天天說禮儀正風紀,端正這個,端正那個,也沒見你們禮部把朝野風氣端正得多麽好,自己的行事禮儀都合乎規製嗎,你還有臉搶人?」
滿達爾漢:???
不是,幹嘛突然人身攻擊我們禮部啊?
……
鮑承先原本和平安一起靠在桌邊看熱鬧,津津有味的看了一會兒,他突然問平安,
「王左如今就住在城中永安街慶雲客棧,八阿哥您說,趁著他們在這兒吵架搶人,我偷偷去撿漏行不行?」
平安:「……啊這,」
他現在說出自己好像已經收到了新科狀元遞過來的橄欖枝會不會被打?
-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宸妃薨,帝大慟。
汗宮漫天飄白,不知是雪還是其他什麽東西,被風吹著紛揚落下,將整片天地都鋪得慘白。
朱紅宮牆被漫天白色覆蓋,陰沉的鉛雲壓住天穹,喪鍾哀哀奏鳴。
於夢中再次看見希福和滿達爾漢渾身縞素,皇太極心裏登時就是一窒,一股突如其來的無力感襲上心頭。
他聽著耳邊令人心煩意亂的哭聲,不知為何,整片胸膛似乎都因為心髒的牽扯痛苦萬分。
他分不出到底是哪裏痛,隻是感覺有什麽註定抓不住的東西已經離他越來越遠。
人難道真的能夢見自己的前世嗎?
一切的遺憾,難道真的還能有再重來一次,而被重新彌補的機會嗎?
聽到愛人病重的消息時,他丟下鬆錦戰場不顧一切的往迴趕,不敢停留哪怕一時半刻,七天六夜不曾合眼。
但那時疾奔迴京時他的心情又是怎麽樣的呢?
是想要迴去見愛人的最後一麵,
還是害怕那樣撕心裂肺的離別?
不,都不是的,
是什麽都沒有心思去想,心中沒有任何時候比此時更為空茫,他隻是想再一次的,迴到她身邊。
他想這匹馬為什麽跑得這樣慢,是不是又該換馬了,
鮑承先的意思是,學子們雖然中選入仕, 但因其閱歷不深,其中又有年齡較幼者, 從學堂到官場恐怕不能很好的適應,需要先磨練自身。
平安也是這麽想的, 今年的新科舉中有一位十二歲的進士, 名次頗為靠前,生辰甚至還比他小一個月。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天賦比努力更為重要, 人比人氣死人, 正科舉中還有一位年逾六十的, 這倆人站在一塊兒妥妥祖孫三代。
也怪他沒有設置最低參考年齡,畢竟誰能想到,真有人能三年連升,把給他們準備到十八歲學完的課提前學完了。
雖然他不拒絕神童,甚至希望神童越多越好,但這十二歲的神童要是真入了六部官署,即便隻是個文書,其他同僚們也受不了啊。
平安和他們商量,
「不如十七歲以下的先入內三院歷練一番,等學子們沉澱心性之後,再由吏部經考後賦職?」
這樣甚好,吏部兩位參政都滿意。
傳統科舉那邊問題倒是不大,學子們大多已經弱冠,何況以文法入仕者本來就該去內三院。
平安想要走的主要就是那個十二歲的神童,他年齡小,入朝不便,但去國史院修書正好。
國史院藏書浩如煙海,正適合這種神童自學,他日日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一定進步神速,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還能順便給新科舉編寫教材,傳授經驗,一舉兩得。
至於平安和工部戶部提前瓜分好的其餘幾十位新科舉進士,就由不得吏部隨意分配職位了。
工部戶部一直缺人,早等著這批學子們頂缺,肯定不可能再讓他們去修書磨練的。
商貿司要擴展貿易更離不開人,蒙古草原上也有著廣闊的商機,海洋貿易更是規模日隆,何況日後更有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
所以平安不僅給自己開後門商科取仕,其他能搜刮人才的時機同樣不會放過。
鮑承先與戶部的劉參政、工部承政裴國珍也算相識,漢臣間難免惺惺相惜互相提攜,知曉這兩部目前缺人的窘況,鮑承先對他們的要求皆是盡力滿足。
文理兩科仕子都已經有了去處,到最後有些爭議的倒是新科狀元的歸宿了。
內三院都想要人,三位大學士兩位是平安的老師,國史院的大學士則剛答應了自己照拂小孩。
偏幫哪一個都不合適,平安看著三人互不相讓,突然對王左感情複雜。
嘖嘖嘖,南邊來的狀元郎就是厲害啊,一篇策論讓三個男人為他爭得麵紅耳赤,連文人的體麵也不要了。
滿達爾漢原本沒有爭人的意思,他帶兵打仗擅長,自認禮部承政算個兼職,本不熱衷。
現
在看他們搶得激烈,也知這位新科狀元應當是個可用之材,於是也跟著湊熱鬧。
那邊三人本來爭得不可開交,唇齒翻飛,唾沫四濺,更是擼胳膊挽袖子,仿佛下一秒就要打起來了,火藥味極濃。
滿達爾漢加入後,三人突然開始一致對外,
秘書院範文程:「此人於朝政策論頗有見地,去禮部是暴殄天物!」
弘文院希福:「必不能讓有能之人落入你們禮部手中,讓他寫規整文章祭祀典文太屈才了!」
國史院剛林:「天天說禮儀正風紀,端正這個,端正那個,也沒見你們禮部把朝野風氣端正得多麽好,自己的行事禮儀都合乎規製嗎,你還有臉搶人?」
滿達爾漢:???
不是,幹嘛突然人身攻擊我們禮部啊?
……
鮑承先原本和平安一起靠在桌邊看熱鬧,津津有味的看了一會兒,他突然問平安,
「王左如今就住在城中永安街慶雲客棧,八阿哥您說,趁著他們在這兒吵架搶人,我偷偷去撿漏行不行?」
平安:「……啊這,」
他現在說出自己好像已經收到了新科狀元遞過來的橄欖枝會不會被打?
-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宸妃薨,帝大慟。
汗宮漫天飄白,不知是雪還是其他什麽東西,被風吹著紛揚落下,將整片天地都鋪得慘白。
朱紅宮牆被漫天白色覆蓋,陰沉的鉛雲壓住天穹,喪鍾哀哀奏鳴。
於夢中再次看見希福和滿達爾漢渾身縞素,皇太極心裏登時就是一窒,一股突如其來的無力感襲上心頭。
他聽著耳邊令人心煩意亂的哭聲,不知為何,整片胸膛似乎都因為心髒的牽扯痛苦萬分。
他分不出到底是哪裏痛,隻是感覺有什麽註定抓不住的東西已經離他越來越遠。
人難道真的能夢見自己的前世嗎?
一切的遺憾,難道真的還能有再重來一次,而被重新彌補的機會嗎?
聽到愛人病重的消息時,他丟下鬆錦戰場不顧一切的往迴趕,不敢停留哪怕一時半刻,七天六夜不曾合眼。
但那時疾奔迴京時他的心情又是怎麽樣的呢?
是想要迴去見愛人的最後一麵,
還是害怕那樣撕心裂肺的離別?
不,都不是的,
是什麽都沒有心思去想,心中沒有任何時候比此時更為空茫,他隻是想再一次的,迴到她身邊。
他想這匹馬為什麽跑得這樣慢,是不是又該換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