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指著一筐滿滿的轉向劉為農,
「這筐給先生,能種出這樣多的分量,全賴先生精心伺弄。」
劉為農拖家帶口的過來,上有七十歲的老父親,下有一雙還沒結親的兒女,家裏五口人,一筐番薯一冬天當然能吃完。
但八阿哥給十五爺也就是這樣的分量,再給盛京城中的親貴們分一分,每家都合不上幾塊,他哪裏敢直接就帶一筐走呢?
何況番薯雖然好吃,但他們在關內時就已經吃過了,還是先留著這些番薯讓八阿哥先在盛京宗室中推廣開來要緊。
隻有上層覺出好處,才好在民間推廣,讓民眾也能跟著沾一沾光。
故而他推拒了平安的好意,
「多謝八阿哥厚愛,本不當推拒,但臣不愛食甜,拿兩枚迴去給家中人甜甜嘴就好,也不叫家中人覺得臣領了這個農事官卻無所事事,八阿哥平日裏給的賞賜已經足夠了。」
劉為農雖然被從民間選拔上來,但隻給了一個農事官,俸祿並無幾吊錢,全賴這些日子以來田裏的長勢好,八阿哥不僅給他置了宅子,讓把家眷接了過來,還額外再給一份俸祿。
八阿哥看重這些番薯,出手闊綽,給的賞賜
他不僅能養家餬口,甚至接濟同僚都頗為富裕。
加官進爵為朝廷效力倒在其次,劉為農最想的還是讓更多的貧苦民眾都能吃得飽飯,他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問一問,
「恕我多嘴一句,不知八阿哥要怎樣把番薯在關外推廣開呢?」
明朝原來有徐大人推廣,又逢上饑荒,江南地區廣為種植,但是劉為農瞧著大金好像並不太重視農業發展,民間的狀況也比關內好些。
那如何才能讓民眾都接受這種新的作物呢?
「山人當然自有妙計。」
平安眯著眼睛笑起來,
「先生放心,推廣番薯種植勢在必行,屆時還須先生的幫助,隻請您千萬勿要推辭才好。」
他心中已經隱約盤算好了大致的計劃,隻不過其中的細節尚需完善,還需要和劉為農等人再仔細的商討一下,此時就先賣個關子,反正冬日漫漫,還有得是時間。
劉為農不肯多拿番薯的原因他也清楚,先生一心為民,他多拿些番薯給那些叔叔伯伯們家裏分下去,若是都覺得好,來年推廣開就更容易些。
·
天色漸晚,劉為農出門奔波一整日,迴家時手上捧著兩塊尚且還沾著濕潤泥土的番薯。
夫人王氏一見便笑了,
「老爺從哪裏得來的,我這些日子去集上都沒找到,關外都說沒見過這東西。」
她瞧瞧劉為農身後,有些詫異,
「就這麽兩個?」
劉為農由著她幫自己脫下沾著泥土的衣裳,將番薯小心放在桌上,
「就這麽兩個還是八阿哥賞的,番薯在關外是稀罕物。」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劉為農看出了她眼中的複雜情緒,隨即解釋道,
「這幾個月來我日日出去,就是為了伺候這一地的番薯,如今總算是一顆心落下地來,關外土肥,畝產比關內要高上許多呢。」
關外物產不如關內豐饒,背井離鄉來到關外,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他們家中雖有些積蓄,但沒有生錢之道,還是要省著些花。
原本在朝中時也聘了幾個下人伺候,如今來到盛京,物價更貴些,他們一直沒有尋到合意的下人,隻聘著一個門房和灑掃的婆子。
自從跟著劉為農革職迴鄉後,王氏便將家務一力操持了起來,灑掃浣衣不用她動手,但做飯是必須自己來了。
此時她看著那兩枚番薯,卻不知該怎樣安排,公爹牙齒不好,喜歡吃軟和的,兩個孩子愛吃甜,卻隻有兩枚番薯,可該怎麽分呢?
劉為農沉默片刻,
「烤了給孩子們甜甜嘴吧,兩個孩子分一個,剩下一個給爹,咱們兩個不差這一口吃的,明年,最遲後年,關外遍地都是番薯,到時候咱們吃都吃不過來。」
八阿哥雖然是個小孩子,但有時行為舉止遠勝他們這些大人,經過這幾個月的相處,劉為農不知為何已經格外的相信他。
八阿哥既然說了能將番薯在關外推廣開來,不叫一個人餓肚子,劉為農就信他。
晚飯已經做好了,現在就烤了就給他們當宵夜吃,王氏答應著正要到廚房去,女兒卻慌慌張張的跑過來。
小姑娘嚇得花容失色,
「爹,外麵好像有人找您,我從門縫裏看見他們還挎著刀呢,可怕人了!」
門房已經開了門,沒見過這種世麵,哆哆嗦嗦的跪在一旁,那個挎刀的侍衛伸手去扶他,湊近了反而將那門房駭得更怕,直往後退。
弄得那侍衛尷尬的伸著手,扶也不是,縮也不是,瞧見劉為農從房裏出來,當即鬆了口氣,用有些蹩腳的漢文道,
「劉大人,番薯今年還金貴著,但肉有得是,八阿哥派我們給您送隻羊來!」
他閃開身,背後仍舊跟著六個侍衛,清一色的統一服製,腰上挎著刀,可不是嚇人的很。
兩個侍衛抬著一隻殺好的羊羔,他們片刻沒耽擱,收拾好便送過來了,肉上還隱約的冒著一點熱氣,旁邊甚至配了一包香料。
後麵跟著的兩人還牽著一隻活的,連料草都備好了,那侍衛指揮人牽進去,
「這筐給先生,能種出這樣多的分量,全賴先生精心伺弄。」
劉為農拖家帶口的過來,上有七十歲的老父親,下有一雙還沒結親的兒女,家裏五口人,一筐番薯一冬天當然能吃完。
但八阿哥給十五爺也就是這樣的分量,再給盛京城中的親貴們分一分,每家都合不上幾塊,他哪裏敢直接就帶一筐走呢?
何況番薯雖然好吃,但他們在關內時就已經吃過了,還是先留著這些番薯讓八阿哥先在盛京宗室中推廣開來要緊。
隻有上層覺出好處,才好在民間推廣,讓民眾也能跟著沾一沾光。
故而他推拒了平安的好意,
「多謝八阿哥厚愛,本不當推拒,但臣不愛食甜,拿兩枚迴去給家中人甜甜嘴就好,也不叫家中人覺得臣領了這個農事官卻無所事事,八阿哥平日裏給的賞賜已經足夠了。」
劉為農雖然被從民間選拔上來,但隻給了一個農事官,俸祿並無幾吊錢,全賴這些日子以來田裏的長勢好,八阿哥不僅給他置了宅子,讓把家眷接了過來,還額外再給一份俸祿。
八阿哥看重這些番薯,出手闊綽,給的賞賜
他不僅能養家餬口,甚至接濟同僚都頗為富裕。
加官進爵為朝廷效力倒在其次,劉為農最想的還是讓更多的貧苦民眾都能吃得飽飯,他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問一問,
「恕我多嘴一句,不知八阿哥要怎樣把番薯在關外推廣開呢?」
明朝原來有徐大人推廣,又逢上饑荒,江南地區廣為種植,但是劉為農瞧著大金好像並不太重視農業發展,民間的狀況也比關內好些。
那如何才能讓民眾都接受這種新的作物呢?
「山人當然自有妙計。」
平安眯著眼睛笑起來,
「先生放心,推廣番薯種植勢在必行,屆時還須先生的幫助,隻請您千萬勿要推辭才好。」
他心中已經隱約盤算好了大致的計劃,隻不過其中的細節尚需完善,還需要和劉為農等人再仔細的商討一下,此時就先賣個關子,反正冬日漫漫,還有得是時間。
劉為農不肯多拿番薯的原因他也清楚,先生一心為民,他多拿些番薯給那些叔叔伯伯們家裏分下去,若是都覺得好,來年推廣開就更容易些。
·
天色漸晚,劉為農出門奔波一整日,迴家時手上捧著兩塊尚且還沾著濕潤泥土的番薯。
夫人王氏一見便笑了,
「老爺從哪裏得來的,我這些日子去集上都沒找到,關外都說沒見過這東西。」
她瞧瞧劉為農身後,有些詫異,
「就這麽兩個?」
劉為農由著她幫自己脫下沾著泥土的衣裳,將番薯小心放在桌上,
「就這麽兩個還是八阿哥賞的,番薯在關外是稀罕物。」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劉為農看出了她眼中的複雜情緒,隨即解釋道,
「這幾個月來我日日出去,就是為了伺候這一地的番薯,如今總算是一顆心落下地來,關外土肥,畝產比關內要高上許多呢。」
關外物產不如關內豐饒,背井離鄉來到關外,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他們家中雖有些積蓄,但沒有生錢之道,還是要省著些花。
原本在朝中時也聘了幾個下人伺候,如今來到盛京,物價更貴些,他們一直沒有尋到合意的下人,隻聘著一個門房和灑掃的婆子。
自從跟著劉為農革職迴鄉後,王氏便將家務一力操持了起來,灑掃浣衣不用她動手,但做飯是必須自己來了。
此時她看著那兩枚番薯,卻不知該怎樣安排,公爹牙齒不好,喜歡吃軟和的,兩個孩子愛吃甜,卻隻有兩枚番薯,可該怎麽分呢?
劉為農沉默片刻,
「烤了給孩子們甜甜嘴吧,兩個孩子分一個,剩下一個給爹,咱們兩個不差這一口吃的,明年,最遲後年,關外遍地都是番薯,到時候咱們吃都吃不過來。」
八阿哥雖然是個小孩子,但有時行為舉止遠勝他們這些大人,經過這幾個月的相處,劉為農不知為何已經格外的相信他。
八阿哥既然說了能將番薯在關外推廣開來,不叫一個人餓肚子,劉為農就信他。
晚飯已經做好了,現在就烤了就給他們當宵夜吃,王氏答應著正要到廚房去,女兒卻慌慌張張的跑過來。
小姑娘嚇得花容失色,
「爹,外麵好像有人找您,我從門縫裏看見他們還挎著刀呢,可怕人了!」
門房已經開了門,沒見過這種世麵,哆哆嗦嗦的跪在一旁,那個挎刀的侍衛伸手去扶他,湊近了反而將那門房駭得更怕,直往後退。
弄得那侍衛尷尬的伸著手,扶也不是,縮也不是,瞧見劉為農從房裏出來,當即鬆了口氣,用有些蹩腳的漢文道,
「劉大人,番薯今年還金貴著,但肉有得是,八阿哥派我們給您送隻羊來!」
他閃開身,背後仍舊跟著六個侍衛,清一色的統一服製,腰上挎著刀,可不是嚇人的很。
兩個侍衛抬著一隻殺好的羊羔,他們片刻沒耽擱,收拾好便送過來了,肉上還隱約的冒著一點熱氣,旁邊甚至配了一包香料。
後麵跟著的兩人還牽著一隻活的,連料草都備好了,那侍衛指揮人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