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笑眯眯地衝著範文程招手,要他彎下腰來聽自己講,等範文程半信半疑的附耳過來,他神神秘秘的開口,
「去年四月的時候,父汗帶咱們出去郊遊,先生不是也同去了嗎?」
去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來歸,皇太極率眾出迎,親迎至渾河,隻不過這在八阿哥看來,儀仗隨行頗為隆重,鼓樂歡歌,一路遊玩,又可不用進學,自然就是一場歡樂的郊遊了。
隻是,怎麽好端端的說起來這件事了呢?
範文程低下頭去,正瞧見八阿哥笑眯眯的看著自己,那眼中分明全是狡黠。
他突然恍悟,年初傳來消息,尚可喜即將帶部眾來歸,這樣一來,去年同今年都有明廷新附之臣,帶來軍民數萬之眾,確實是可以再開恩科了。
能不能給學堂添上幾位教書先生倒不打緊,若是有識之士自該歸入朝堂,為國效忠。
八阿哥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心智,他再看平安的眼神都變
了,隻不過平安卻仍舊裝作一副什麽都不懂的樣子,向範文程提出建議,
「不若範先生向父汗進言,咱們再去郊遊幾日,先生們少留些課業,也免得之後的批改之苦了。」
親迎尚可喜來歸是必然的,但課業不可能少留,不過還要多謝八阿哥提出的建議,範文程點點頭,
「多謝八阿哥,臣這就去向大汗進言。」
看平安仍舊站著不動,隻是笑眯眯的瞧著自己,也沒有要離開的意思,範文程突然心中一緊。
他總覺得八阿哥不會這般好心,留下隻是為了給他提個建議,於是緩緩問道,
「不過八阿哥今日怎麽沒急著離開,可是課業上還有問題不太明白?」
終於等到了範文程主動開口,平安忙不迭的點頭,
「課業上的問題倒不著急,總歸我和先生學習還要許多年,隻是……範先生說動父汗開科舉,能不能想辦法,幫我在裏麵也挑選些的人才?」
天氣一日又一日的暖和起來,多鐸莊子裏的管事將那幾枚番薯小心保管,放的位置也溫暖些,前日裏遣人稟報,說是已經發了芽,可擅長種植的人還未找到,平安哪裏還能再沉得住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範文程派迴家鄉的人沒找到當年的同期秀才,派去關內的人打聽迴來,也帶來噩耗,徐光啟已經於年底病故,農政全書也因為他的逝世暫且擱置。
關外的皇莊管事就算是再見多識廣,也沒有見過從北美來的番薯,更是不知該如何種植。
平安自己也是會吃不會種,所以他免不得打起了,跟著幾位明廷降臣歸附的民眾的主意。
八阿哥眼巴巴的抬頭望著自己,模樣煞是可憐。
範文程:「……」
何必去問呢?
他就多餘多這一句嘴。
讀書人重信重諾,在漢學文化薰陶下的人更是如此,自己方才又已經先幫了範文程,所以平安其實半點也不怕他不答應。
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就是如此,何況八阿哥剛才的建議還熱乎著,範文程緩緩閉上眼睛,
「……臣知道了。」
目的達成,平安喜笑顏開,伸手拍拍範文程的肩膀,
「多謝先生!先生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
說完這些,他已高高興興的拎著小包袱跑出了門,徒留範文程站在原地,看著那一摞課業,再想想要如何遊說皇太極,又嘆一口氣。
·
轉過年來,平安最小的哥哥也到了能上騎射課的年紀,天暖和了,騎射課程隨即恢復,隨著阿哥們年紀見長,原先隔日的騎射課程也變成了每日的下午。
進了三月,滿珠習禮迴了科爾沁,多鐸和豪格也需到城外軍營練兵,皇太極決定於月末在盛京城郊閱兵,所以兩人這幾日一直都在軍中練兵,不再進宮來。
上個月布木布泰姨母替多爾袞生下了嫡子,十四叔也早就沒心思上學了,平安隻在小阿哥生下的第二天同額吉一起過府去看望時,見過他們一麵。
哥哥們該學騎射的學騎射,姐姐們則跟著掌事女官學習管家理帳,學堂裏下午甚至隻剩了平安一人。
偌大一個書房,阿哥格格們都不在座位,屋裏頓時冷清了不少,隻剩下平安和當堂的先生四目相對,他還坐在最後一排,先生便從最前麵走過來,站在他的書案前一對一指導。
往日裏聽課也隻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都知道八阿哥來聽課就是個添頭,不指望他真能聽懂些什麽,先生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現在隻剩了他一名學生,再算算年紀,八阿哥的歲數也差不多了,先生們突然就嚴肅起來了。
突然變成了被先生們緊盯著學習,平安渾身都不自在,
尤其是寧先生總是拿著一把戒尺在他麵前晃,更是格外的嚇人。
這日子哪裏還過得下去?!
堅持了十天,平安實在是受不了了,於是在某一天晚上吃過飯後,他便坐在自己的小圓凳上沒有再動。
這小圓凳是根據他的身高特製的,比尋常的椅子要高些,他坐著幾乎隻比大人矮一點點,吃飯也方便。
外麵的天已經黑透了,皇太極看一眼坐在原處的兒子,再看一眼窗外的天色,頗有些驚奇,
「怎麽今日沒著急跑去玩?」
往常這小子吃過飯就跑,把自己關在屋裏不知在研究些什麽東西,神神秘秘的還不許旁人進去,今日卻有些反常。
「去年四月的時候,父汗帶咱們出去郊遊,先生不是也同去了嗎?」
去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來歸,皇太極率眾出迎,親迎至渾河,隻不過這在八阿哥看來,儀仗隨行頗為隆重,鼓樂歡歌,一路遊玩,又可不用進學,自然就是一場歡樂的郊遊了。
隻是,怎麽好端端的說起來這件事了呢?
範文程低下頭去,正瞧見八阿哥笑眯眯的看著自己,那眼中分明全是狡黠。
他突然恍悟,年初傳來消息,尚可喜即將帶部眾來歸,這樣一來,去年同今年都有明廷新附之臣,帶來軍民數萬之眾,確實是可以再開恩科了。
能不能給學堂添上幾位教書先生倒不打緊,若是有識之士自該歸入朝堂,為國效忠。
八阿哥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心智,他再看平安的眼神都變
了,隻不過平安卻仍舊裝作一副什麽都不懂的樣子,向範文程提出建議,
「不若範先生向父汗進言,咱們再去郊遊幾日,先生們少留些課業,也免得之後的批改之苦了。」
親迎尚可喜來歸是必然的,但課業不可能少留,不過還要多謝八阿哥提出的建議,範文程點點頭,
「多謝八阿哥,臣這就去向大汗進言。」
看平安仍舊站著不動,隻是笑眯眯的瞧著自己,也沒有要離開的意思,範文程突然心中一緊。
他總覺得八阿哥不會這般好心,留下隻是為了給他提個建議,於是緩緩問道,
「不過八阿哥今日怎麽沒急著離開,可是課業上還有問題不太明白?」
終於等到了範文程主動開口,平安忙不迭的點頭,
「課業上的問題倒不著急,總歸我和先生學習還要許多年,隻是……範先生說動父汗開科舉,能不能想辦法,幫我在裏麵也挑選些的人才?」
天氣一日又一日的暖和起來,多鐸莊子裏的管事將那幾枚番薯小心保管,放的位置也溫暖些,前日裏遣人稟報,說是已經發了芽,可擅長種植的人還未找到,平安哪裏還能再沉得住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範文程派迴家鄉的人沒找到當年的同期秀才,派去關內的人打聽迴來,也帶來噩耗,徐光啟已經於年底病故,農政全書也因為他的逝世暫且擱置。
關外的皇莊管事就算是再見多識廣,也沒有見過從北美來的番薯,更是不知該如何種植。
平安自己也是會吃不會種,所以他免不得打起了,跟著幾位明廷降臣歸附的民眾的主意。
八阿哥眼巴巴的抬頭望著自己,模樣煞是可憐。
範文程:「……」
何必去問呢?
他就多餘多這一句嘴。
讀書人重信重諾,在漢學文化薰陶下的人更是如此,自己方才又已經先幫了範文程,所以平安其實半點也不怕他不答應。
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就是如此,何況八阿哥剛才的建議還熱乎著,範文程緩緩閉上眼睛,
「……臣知道了。」
目的達成,平安喜笑顏開,伸手拍拍範文程的肩膀,
「多謝先生!先生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
說完這些,他已高高興興的拎著小包袱跑出了門,徒留範文程站在原地,看著那一摞課業,再想想要如何遊說皇太極,又嘆一口氣。
·
轉過年來,平安最小的哥哥也到了能上騎射課的年紀,天暖和了,騎射課程隨即恢復,隨著阿哥們年紀見長,原先隔日的騎射課程也變成了每日的下午。
進了三月,滿珠習禮迴了科爾沁,多鐸和豪格也需到城外軍營練兵,皇太極決定於月末在盛京城郊閱兵,所以兩人這幾日一直都在軍中練兵,不再進宮來。
上個月布木布泰姨母替多爾袞生下了嫡子,十四叔也早就沒心思上學了,平安隻在小阿哥生下的第二天同額吉一起過府去看望時,見過他們一麵。
哥哥們該學騎射的學騎射,姐姐們則跟著掌事女官學習管家理帳,學堂裏下午甚至隻剩了平安一人。
偌大一個書房,阿哥格格們都不在座位,屋裏頓時冷清了不少,隻剩下平安和當堂的先生四目相對,他還坐在最後一排,先生便從最前麵走過來,站在他的書案前一對一指導。
往日裏聽課也隻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都知道八阿哥來聽課就是個添頭,不指望他真能聽懂些什麽,先生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現在隻剩了他一名學生,再算算年紀,八阿哥的歲數也差不多了,先生們突然就嚴肅起來了。
突然變成了被先生們緊盯著學習,平安渾身都不自在,
尤其是寧先生總是拿著一把戒尺在他麵前晃,更是格外的嚇人。
這日子哪裏還過得下去?!
堅持了十天,平安實在是受不了了,於是在某一天晚上吃過飯後,他便坐在自己的小圓凳上沒有再動。
這小圓凳是根據他的身高特製的,比尋常的椅子要高些,他坐著幾乎隻比大人矮一點點,吃飯也方便。
外麵的天已經黑透了,皇太極看一眼坐在原處的兒子,再看一眼窗外的天色,頗有些驚奇,
「怎麽今日沒著急跑去玩?」
往常這小子吃過飯就跑,把自己關在屋裏不知在研究些什麽東西,神神秘秘的還不許旁人進去,今日卻有些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