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諸侯,除了袁紹擴張得比較猛以外,其餘的諸侯呢,皆是因為有著劉玄這麽一個強大的存在處在中間,一時間也是讓其餘諸侯動彈不得。
至於南方哪裏,原本在北方冀州中山郡的郡守劉備,因為看到袁紹來勢洶洶,呈勢不可擋的態勢,知道如果不出以外,整個冀州以及其他地方都會被其歸納到其的統治之中。
而對於自己這個當初的諸侯之一,且又是漢室宗親,袁紹又怎麽可能容得下自己呢?
所以留給劉備唯一的選擇方式,就是率領自己的勢力離開中山郡,前往其他的地方。
北方是已經沒有了劉備的容身之地,所以劉備就隻能選擇前往南方。
畢竟幽州不用說,當初自己就是從幽州離開,而且隨著時間的過去,整個幽州早已被劉玄牢牢的掌握在手心之中,完成了其內部自身的改革。
所以前往幽州,說不定自己手底下這裏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當,會被劉玄給吞了也不一定。
而兗州呢,也不可能。
在當初諸侯會盟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看出來了,曹操此人有梟雄之誌,而且隨著漢室的衰落,曹操遲早也會走上爭霸的道路,前去兗州,也無異於羊入虎口。
至於剩下的一個青州,雖然說青州州牧孔融是一個老好人。
但是問題是,青州地處幾個強大的州郡之間,整個青州境內基本上都是無險可守,成不了氣候。
除此之外,前往青州,還要經過兗州和幽州,而劉玄和曹操二人根本不可能會讓自己率領數萬大軍經過。
所以也隻得排除。
留給劉備的選擇,也就隻剩下南方的大州。
南方同時有著袁術,劉表,陶謙,劉焉,等諸侯的存在。
袁術的汝南哪裏根本不用想,如果可以的話,那麽自己又何必離開冀州,離開袁紹呢?
所以袁術首先排除。
其次,便是荊州的劉表。
但是荊州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荊州境內,世家勢力眾多,自己一去,肯定會被針對,沒有絲毫的好處。
畢竟人家原本在哪裏早就把利益好處瓜分得好好的,結果你劉備一來,就要分一些出去給你們,怎麽可能。
所以荊州不可能接納自己,而益州呢?又地處險要,前往也是十分的困難。
留給劉備的,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徐州陶謙。
陶謙也可以說是,除了孔融以外的第二個老好人。
且性格方麵,比起其他諸侯來說,也算不上強勢,所以成為了劉備投奔最好的選擇。
結果呢,也不出劉備的預料,陶謙接納了劉備,並且把自己的下邳郡給了劉備,讓劉備有了一個可以安家的地方。
當然了,陶謙也不傻,虧本的生意又怎麽會去做呢?
至於為什麽會收留劉備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徐州地處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再加上徐州兵力,士卒的素質方麵,都比不上其他州郡的士卒,所以接納劉備,就意味著可以得到劉備手底下數萬精銳大軍。
雖說那數萬大軍不受自己掌控,但是好歹也可以幫忙鎮守徐州,抵擋其他的諸侯入侵。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袁術了。
如果是北方明麵上的霸主是袁紹的話,那麽南方明麵上的霸主就是袁術。
諸侯會盟的時候,袁術的確是隻有汝南一地。
但是在諸侯會盟之後,形式就發生了變化。
因為劉玄傳出去的謠言,再加上孫堅等人自己也堅信自己得到了傳國玉璽等等緣由。
袁紹寫信給劉表,讓劉表截下孫堅。自此,劉表埋伏了孫堅一次,不但讓孫堅身亡不說,還直接讓江東軍損失慘重,十不存一。
孫家的江東勢力瞬間崩塌,而袁術呢,因為袁紹離開南方,前往北方的緣由,也就趁機拿下了孫家長沙,以及其餘江東的地盤。
甚至於來說,就連交州哪裏,也因為袁紹離開,沒有了人占據。
所以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袁術也趁機拿下了交州,徹底成為江東一霸。
……
盡管袁紹勢力現在看起來很大,但是劉玄心裏並沒有多少的擔憂。
在劉玄看來,雖然袁紹人多,但是質量不行。
有些時候不是說數量多就可以取勝的。
甚至於來說,如果不是自己這邊的謀劃還沒完全準備好的話,劉玄早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擴張道路。
而現在的劉玄,也就在等一個契機,一個可以徹底解決後顧之憂的契機。
看著手中關於李傕郭汜二人如同曆史上那樣,在王允的逼迫下反抗,最後反把王允拉下水之後,二人又起爭端的情報。
劉玄忍不住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也是感覺有些頭疼。
這曆史發生了變化,但大體上來說,卻又沒怎麽變化。
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李傕和郭汜二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徹底爆發,然後發生白熱化的爭鬥。
而到那個時候,漢室朝廷,就會趁機帶著小皇帝劉協出走,離開李傕二人的掌控。
所以,現在劉玄麵對兩個難題,不知道該怎麽選。
是讓曆史按照原來的路徑繼續發展?還是說搶在曹操前麵,截下漢室朝廷,將漢室朝廷轉移到自己的幽州,做曆史上那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
可是,如果這樣做,負麵的影響也很明顯,那就是那些世家大臣並不會就此安分。
沒見到曆史上,那些世家大臣們對曹操前前後後造成了多少次的大麻煩。
甚至都有好幾次,如果曹操應對的不及時,方式不正確的話,都會直接覆滅這樣的。
所以,如果把漢室朝廷搶過來,可以預見得到,到時候那些不安分的世家大臣,絕對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麻煩。
可是,如果不把漢室朝廷搶過來的話,那麽到時候曹操迎了去,就會直接占據大義名義。
其次,就是劉協。
畢竟靈帝劉宏在駕崩之前就拜托自己,一定要讓他的兩個兒子安全。
現在劉辯在自己的保護下,每天都活的非常的快樂。
而劉協,如果被曹操搶了去,那麽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救得出來?
可以說,靈帝當初對自己恩重如山,如果沒有了靈帝,甚至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所以無論如何,靈帝的這個恩情,劉玄是一定要報答的。
不然的話,這就會徹底的成為自己的心魔。
可是,這兩個選擇又是十分的困難,讓劉玄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所以最後沒辦法,召來郭嘉,徐庶,田豐,荀攸,程昱等人,一同商量。
有了五大絕頂謀士的加入,各方的意見綜合起來,要比劉玄之前一個人好的很多。
幾人先是分析了一下若是將劉協和整個朝廷接納過來的話,會有什麽正麵的影響和負麵的影響。
對於現在的幽州來說,如果將整個漢室朝廷接納過來的話,負麵的影響會比較大。
因為現在的幽州,實行的政策跟以前的不一樣,更是跟現在的朝廷不一樣。
雙方著重的關注點根本不同。
朝廷那邊,一邊比較注重世家豪強,士族等等的利益。
所以無論是想要實行什麽政策,或者下達什麽命令,一般都是以上述的那些人的利益為主。
對於百姓,朝廷的態度就是可有可無,隻要百姓不造反,想怎麽樣都可以。
但幽州這邊不同,幽州十分的注重百姓們的利益。
從劉玄掌權開始,無論是實行什麽政策,都是以百姓為先。
所以幽州和朝廷,根本就是兩個極端的矛盾點。
若是把朝廷接納過來的話,說不定幽州現在的大好局麵就會瞬間毀滅。
而好處呢,則就是能夠掌握皇帝,就像之前說的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從目前來看,接收朝廷的危害,要比好處大得多。
但若是不接收朝廷,到時候被其他諸侯搶了去,那麽到時候自己這邊就會失去大義的名分。
到時候對方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直接號召其他諸侯針對幽州,或者說對幽州下達不利於幽州的旨意,那幽州是要遵守還是不遵守?
不遵守的話,到時候直接給幽州按上一個大逆不道,抗旨不遵的罪名,也足夠幽州喝上一壺的。
不過,也就在大家紛紛爭論不休的時候,一直沉默的鬼才郭嘉突然道:“我聽聞大家的話,一直有個問題啊?
為何我們要一直糾結於接收整個朝廷這一個點呢?難道就不能變通變通?”
徐庶疑惑道:“奉孝所指的變通,意思是?”
郭嘉點了點頭。
其餘幾人也恍然大悟,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
田豐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笑道:“是極是極,此前是我們陷入誤區了,沒想到居然還能有這種選擇的。”
郭嘉點點頭道:“沒錯,漢室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有皇帝的存在。
隻要有皇帝在,那麽無論皇帝在哪裏,朝廷就會在哪裏。
那些臣工之類的,不過是一個組成朝廷的工具罷了。
所以,自古以來,我隻聽聞過皇帝在,朝廷就在,而從未聽聞過朝臣不在,朝廷就不在的說法。
所以到時候,我們隻要單獨救出皇帝陛下一人就可以了,然後把朝廷的那個空殼子留給其他人。
隻要有皇帝陛下在,那麽到時候我們便可以在幽州重新組成一個新的朝廷。
這樣一來,到時候幽州朝廷就全是我們幽州的人,那我們就可以避免了政見不同,導致我們幽州基業毀於一旦的結果出現。
至於說什麽正統性之類的,那就更加簡單了。
我們手中掌握有傳國玉璽,到時候再加上皇帝陛下,這樣一來,我們的正統性就毋庸置疑。
到時候就算其他諸侯搶奪了朝堂大臣,重新另立一個皇帝,那麽他們也都不算正統。
從大義方麵來說,根本就拿我們沒辦法。”
郭嘉款款而談,很是簡單的,就將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並且考慮到了各個方麵。
一時間,眾人也是不禁讚歎郭嘉,不愧為鬼才之名。
所以,經過商議之後,劉玄這邊便當即做出決定,就是到時候李傕二人內亂的時候,幽州這邊,趁亂救出劉協,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迴到幽州。
至於朝廷,便就扔給其他諸侯,誰愛要誰要,反正劉玄是不要的。
等到時候,劉協來到了幽州之後,幽州方麵以劉協的名義,重新成立一個新的幽州漢室朝廷。
這樣一來,第一可以掌握大義,第二,也不用因為有其他的聲音,導致幽州內部混亂。
到時候就算其他諸侯把朝廷搶了過去,幽州方麵也不用怕,畢竟有皇帝在,朝廷才是正統。
再加上幽州這邊,玉璽也在,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正統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商定好結果之後,劉玄便吩咐小六子,讓小六子召來趙雲,張遼,徐晃等三將,命三人帶一萬騎兵大軍,前往長安埋伏。
等到時機一變,便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救出皇帝劉協,然後趕迴幽州。
為了以防萬一,以及能夠及時的針對突發情況做出應變,劉玄還讓郭嘉,以及徐庶二人一同前往。
安排好了這一些之後,劉玄也是不禁鬆了一口氣。
畢竟按照這樣的頂配人員配置,劉玄相信,到最後自己這邊應該能夠成功。
得到劉玄的命令,趙雲等人,率領一萬騎兵大軍正式開拔,一路小心謹慎的趕路。
為了提高隱蔽性,趙雲等人選擇晝伏夜出。
畢竟幽州此次的目的,隻有出其不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
長安。
此時李郭二人的矛盾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雙方的手下因為上頭人的矛盾,也是逐漸的開始爭鋒相對。
也不知道是從何時起,因為什麽事情,雙方手底下的士卒矛盾徹底爆發,先開始打架,最後直接爆發流血衝突。
等傳到李郭二人耳中的時候,事情也已經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最後,二人索性,心一狠,直接決定翻臉,正式起兵,互相攻打對方。
儼然一副,不置對方於死地不罷休的態勢。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好似也嗅到了機會,不,可以說,本就是他們安排的那樣。
趁著兩軍內亂,不可開交,無法顧及他們的時候,帶著劉協,連自己的家屬也不要了,直接離開長安,逃離李郭二人的掌控。
至於南方哪裏,原本在北方冀州中山郡的郡守劉備,因為看到袁紹來勢洶洶,呈勢不可擋的態勢,知道如果不出以外,整個冀州以及其他地方都會被其歸納到其的統治之中。
而對於自己這個當初的諸侯之一,且又是漢室宗親,袁紹又怎麽可能容得下自己呢?
所以留給劉備唯一的選擇方式,就是率領自己的勢力離開中山郡,前往其他的地方。
北方是已經沒有了劉備的容身之地,所以劉備就隻能選擇前往南方。
畢竟幽州不用說,當初自己就是從幽州離開,而且隨著時間的過去,整個幽州早已被劉玄牢牢的掌握在手心之中,完成了其內部自身的改革。
所以前往幽州,說不定自己手底下這裏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當,會被劉玄給吞了也不一定。
而兗州呢,也不可能。
在當初諸侯會盟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看出來了,曹操此人有梟雄之誌,而且隨著漢室的衰落,曹操遲早也會走上爭霸的道路,前去兗州,也無異於羊入虎口。
至於剩下的一個青州,雖然說青州州牧孔融是一個老好人。
但是問題是,青州地處幾個強大的州郡之間,整個青州境內基本上都是無險可守,成不了氣候。
除此之外,前往青州,還要經過兗州和幽州,而劉玄和曹操二人根本不可能會讓自己率領數萬大軍經過。
所以也隻得排除。
留給劉備的選擇,也就隻剩下南方的大州。
南方同時有著袁術,劉表,陶謙,劉焉,等諸侯的存在。
袁術的汝南哪裏根本不用想,如果可以的話,那麽自己又何必離開冀州,離開袁紹呢?
所以袁術首先排除。
其次,便是荊州的劉表。
但是荊州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荊州境內,世家勢力眾多,自己一去,肯定會被針對,沒有絲毫的好處。
畢竟人家原本在哪裏早就把利益好處瓜分得好好的,結果你劉備一來,就要分一些出去給你們,怎麽可能。
所以荊州不可能接納自己,而益州呢?又地處險要,前往也是十分的困難。
留給劉備的,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徐州陶謙。
陶謙也可以說是,除了孔融以外的第二個老好人。
且性格方麵,比起其他諸侯來說,也算不上強勢,所以成為了劉備投奔最好的選擇。
結果呢,也不出劉備的預料,陶謙接納了劉備,並且把自己的下邳郡給了劉備,讓劉備有了一個可以安家的地方。
當然了,陶謙也不傻,虧本的生意又怎麽會去做呢?
至於為什麽會收留劉備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徐州地處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再加上徐州兵力,士卒的素質方麵,都比不上其他州郡的士卒,所以接納劉備,就意味著可以得到劉備手底下數萬精銳大軍。
雖說那數萬大軍不受自己掌控,但是好歹也可以幫忙鎮守徐州,抵擋其他的諸侯入侵。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袁術了。
如果是北方明麵上的霸主是袁紹的話,那麽南方明麵上的霸主就是袁術。
諸侯會盟的時候,袁術的確是隻有汝南一地。
但是在諸侯會盟之後,形式就發生了變化。
因為劉玄傳出去的謠言,再加上孫堅等人自己也堅信自己得到了傳國玉璽等等緣由。
袁紹寫信給劉表,讓劉表截下孫堅。自此,劉表埋伏了孫堅一次,不但讓孫堅身亡不說,還直接讓江東軍損失慘重,十不存一。
孫家的江東勢力瞬間崩塌,而袁術呢,因為袁紹離開南方,前往北方的緣由,也就趁機拿下了孫家長沙,以及其餘江東的地盤。
甚至於來說,就連交州哪裏,也因為袁紹離開,沒有了人占據。
所以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袁術也趁機拿下了交州,徹底成為江東一霸。
……
盡管袁紹勢力現在看起來很大,但是劉玄心裏並沒有多少的擔憂。
在劉玄看來,雖然袁紹人多,但是質量不行。
有些時候不是說數量多就可以取勝的。
甚至於來說,如果不是自己這邊的謀劃還沒完全準備好的話,劉玄早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擴張道路。
而現在的劉玄,也就在等一個契機,一個可以徹底解決後顧之憂的契機。
看著手中關於李傕郭汜二人如同曆史上那樣,在王允的逼迫下反抗,最後反把王允拉下水之後,二人又起爭端的情報。
劉玄忍不住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也是感覺有些頭疼。
這曆史發生了變化,但大體上來說,卻又沒怎麽變化。
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李傕和郭汜二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徹底爆發,然後發生白熱化的爭鬥。
而到那個時候,漢室朝廷,就會趁機帶著小皇帝劉協出走,離開李傕二人的掌控。
所以,現在劉玄麵對兩個難題,不知道該怎麽選。
是讓曆史按照原來的路徑繼續發展?還是說搶在曹操前麵,截下漢室朝廷,將漢室朝廷轉移到自己的幽州,做曆史上那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
可是,如果這樣做,負麵的影響也很明顯,那就是那些世家大臣並不會就此安分。
沒見到曆史上,那些世家大臣們對曹操前前後後造成了多少次的大麻煩。
甚至都有好幾次,如果曹操應對的不及時,方式不正確的話,都會直接覆滅這樣的。
所以,如果把漢室朝廷搶過來,可以預見得到,到時候那些不安分的世家大臣,絕對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麻煩。
可是,如果不把漢室朝廷搶過來的話,那麽到時候曹操迎了去,就會直接占據大義名義。
其次,就是劉協。
畢竟靈帝劉宏在駕崩之前就拜托自己,一定要讓他的兩個兒子安全。
現在劉辯在自己的保護下,每天都活的非常的快樂。
而劉協,如果被曹操搶了去,那麽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救得出來?
可以說,靈帝當初對自己恩重如山,如果沒有了靈帝,甚至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所以無論如何,靈帝的這個恩情,劉玄是一定要報答的。
不然的話,這就會徹底的成為自己的心魔。
可是,這兩個選擇又是十分的困難,讓劉玄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所以最後沒辦法,召來郭嘉,徐庶,田豐,荀攸,程昱等人,一同商量。
有了五大絕頂謀士的加入,各方的意見綜合起來,要比劉玄之前一個人好的很多。
幾人先是分析了一下若是將劉協和整個朝廷接納過來的話,會有什麽正麵的影響和負麵的影響。
對於現在的幽州來說,如果將整個漢室朝廷接納過來的話,負麵的影響會比較大。
因為現在的幽州,實行的政策跟以前的不一樣,更是跟現在的朝廷不一樣。
雙方著重的關注點根本不同。
朝廷那邊,一邊比較注重世家豪強,士族等等的利益。
所以無論是想要實行什麽政策,或者下達什麽命令,一般都是以上述的那些人的利益為主。
對於百姓,朝廷的態度就是可有可無,隻要百姓不造反,想怎麽樣都可以。
但幽州這邊不同,幽州十分的注重百姓們的利益。
從劉玄掌權開始,無論是實行什麽政策,都是以百姓為先。
所以幽州和朝廷,根本就是兩個極端的矛盾點。
若是把朝廷接納過來的話,說不定幽州現在的大好局麵就會瞬間毀滅。
而好處呢,則就是能夠掌握皇帝,就像之前說的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從目前來看,接收朝廷的危害,要比好處大得多。
但若是不接收朝廷,到時候被其他諸侯搶了去,那麽到時候自己這邊就會失去大義的名分。
到時候對方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直接號召其他諸侯針對幽州,或者說對幽州下達不利於幽州的旨意,那幽州是要遵守還是不遵守?
不遵守的話,到時候直接給幽州按上一個大逆不道,抗旨不遵的罪名,也足夠幽州喝上一壺的。
不過,也就在大家紛紛爭論不休的時候,一直沉默的鬼才郭嘉突然道:“我聽聞大家的話,一直有個問題啊?
為何我們要一直糾結於接收整個朝廷這一個點呢?難道就不能變通變通?”
徐庶疑惑道:“奉孝所指的變通,意思是?”
郭嘉點了點頭。
其餘幾人也恍然大悟,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
田豐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笑道:“是極是極,此前是我們陷入誤區了,沒想到居然還能有這種選擇的。”
郭嘉點點頭道:“沒錯,漢室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有皇帝的存在。
隻要有皇帝在,那麽無論皇帝在哪裏,朝廷就會在哪裏。
那些臣工之類的,不過是一個組成朝廷的工具罷了。
所以,自古以來,我隻聽聞過皇帝在,朝廷就在,而從未聽聞過朝臣不在,朝廷就不在的說法。
所以到時候,我們隻要單獨救出皇帝陛下一人就可以了,然後把朝廷的那個空殼子留給其他人。
隻要有皇帝陛下在,那麽到時候我們便可以在幽州重新組成一個新的朝廷。
這樣一來,到時候幽州朝廷就全是我們幽州的人,那我們就可以避免了政見不同,導致我們幽州基業毀於一旦的結果出現。
至於說什麽正統性之類的,那就更加簡單了。
我們手中掌握有傳國玉璽,到時候再加上皇帝陛下,這樣一來,我們的正統性就毋庸置疑。
到時候就算其他諸侯搶奪了朝堂大臣,重新另立一個皇帝,那麽他們也都不算正統。
從大義方麵來說,根本就拿我們沒辦法。”
郭嘉款款而談,很是簡單的,就將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並且考慮到了各個方麵。
一時間,眾人也是不禁讚歎郭嘉,不愧為鬼才之名。
所以,經過商議之後,劉玄這邊便當即做出決定,就是到時候李傕二人內亂的時候,幽州這邊,趁亂救出劉協,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迴到幽州。
至於朝廷,便就扔給其他諸侯,誰愛要誰要,反正劉玄是不要的。
等到時候,劉協來到了幽州之後,幽州方麵以劉協的名義,重新成立一個新的幽州漢室朝廷。
這樣一來,第一可以掌握大義,第二,也不用因為有其他的聲音,導致幽州內部混亂。
到時候就算其他諸侯把朝廷搶了過去,幽州方麵也不用怕,畢竟有皇帝在,朝廷才是正統。
再加上幽州這邊,玉璽也在,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正統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商定好結果之後,劉玄便吩咐小六子,讓小六子召來趙雲,張遼,徐晃等三將,命三人帶一萬騎兵大軍,前往長安埋伏。
等到時機一變,便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救出皇帝劉協,然後趕迴幽州。
為了以防萬一,以及能夠及時的針對突發情況做出應變,劉玄還讓郭嘉,以及徐庶二人一同前往。
安排好了這一些之後,劉玄也是不禁鬆了一口氣。
畢竟按照這樣的頂配人員配置,劉玄相信,到最後自己這邊應該能夠成功。
得到劉玄的命令,趙雲等人,率領一萬騎兵大軍正式開拔,一路小心謹慎的趕路。
為了提高隱蔽性,趙雲等人選擇晝伏夜出。
畢竟幽州此次的目的,隻有出其不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
長安。
此時李郭二人的矛盾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雙方的手下因為上頭人的矛盾,也是逐漸的開始爭鋒相對。
也不知道是從何時起,因為什麽事情,雙方手底下的士卒矛盾徹底爆發,先開始打架,最後直接爆發流血衝突。
等傳到李郭二人耳中的時候,事情也已經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最後,二人索性,心一狠,直接決定翻臉,正式起兵,互相攻打對方。
儼然一副,不置對方於死地不罷休的態勢。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好似也嗅到了機會,不,可以說,本就是他們安排的那樣。
趁著兩軍內亂,不可開交,無法顧及他們的時候,帶著劉協,連自己的家屬也不要了,直接離開長安,逃離李郭二人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