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言畢,袁紹當即便站了起來:“孟德說的不錯,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匯聚,約有步兵50餘萬,騎兵十餘萬,總共約有80萬左右大軍,是董賊手底下西涼軍,並州軍以及西園新軍等三軍加起來額的兩倍有餘,剿滅董賊,不過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相當於整個大漢天下大半的江山都站在我們這一邊,這實乃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
“本初說得不錯,就算是曾經的洛陽朝廷,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場麵,這確實是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河內郡太守王匡率先出來,拍了下袁紹的馬屁。
對於識相的王匡,袁紹很是滿意,然後又接著王匡的話說道:“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總共八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一股毀天滅地一般的力量。
同時,也如同孟德說的那樣,雖然我們力量強大,是董賊兩倍足足有餘。
但是,如果我們不團結在一起,那我們一樣還是會被董卓給逐個擊破。
所以我們隻有選擇同心同德,把所有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我們才能更好的擊潰董卓的大軍,匡扶漢室。
而想要統領所有諸侯的人馬,那我們首先,就必須得選出一個大家都認可,且德高望重,能夠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人。
在這裏,我推舉北海太守孔融,文舉先生。
文舉先生乃儒家先聖,孔聖人的二十世孫。
少有異才,孝名,文名廣傳,乃是天下人都認可的當世大賢。
無論是論名聲,還是論地位,又或者論才學,文舉先生都是當之無愧的,所以盟主的位置,非文舉先生莫屬,我投文舉先生一票。”
袁紹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但是還沒等大家有所反應,孔融就趕緊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無才無德,德行不足,不足以擔當盟主大任,所以讓其他人另外選擇。
盡管有人客氣的勸說了一下,但是孔融始終還是非常堅定的拒絕。
見到孔融拒絕之後,袁紹又站了出來道:“文舉先生如此謙虛,乃是我們當世的楷模,隻得我們學習。
隻不過,強扭的瓜不甜,既然文舉先生不願,那我們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那麽,我再推選兗州刺史劉岱,公山先生。
公山先生乃是漢室宗親,才能非常,我們眾多諸侯匯聚,就是為了能夠打到董賊,匡扶漢室,所以由公山先生擔任盟主,率領我們攻打董賊,無論是名義,還是其他各個方麵,都是十分的適合。”
與孔融一樣,在袁紹說完之後,劉岱就站了出來。說自己的才能不足,怕到時候壞了大家匡扶漢室的偉業,所以表示不能擔任盟主一職。
袁紹連著推舉了兩個,作為此次會盟的主導者,曹操也站了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突現自己的存在感。
“以我所看,長沙太守孫堅,孫文台將軍十分的適合我們盟主一職。
孫將軍曆經大小戰爭數百次,從未敗過,乃是少有的常勝將軍。
其次,孫將軍在當初平定黃巾之亂的時候,立下大功,所以無論是名望,還是才能,孫將軍都是盟主的不二人選……
……”
雖然曹操把孫堅說得有些飄飄然,但孫堅還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並沒有無腦的就順著曹操的話擔任盟主。
而是直接站起來道:“我孫堅隻是一個莽夫,若是讓我衝鋒陷陣,打仗的話我還行。
但是若是讓我擔任盟主,統領諸侯的話,那這個是我孫文台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的事。
不過,既然你們都表達了你們的意見那麽在這裏我也說說我的意見。
在我看來,我們這十多路諸侯裏麵,就隻有一人可以擔當盟主。
那就是南海郡太守袁紹袁本初。
袁本初少小聰慧,又出身大漢第一等的世家袁家。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論實力,論才能,論名望,論資源,袁本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所以盟主的人選我選擇袁本初,除了袁本初以外,其餘人選我孫文台都不服。”
孫堅說完,眾人恍然大悟。仔細一想,的確如同孫堅所說。
前來會盟的眾多諸侯裏麵,的確就隻有袁紹無論是在實力,還是名望,又或者資源等等其他各個方麵,袁紹都是第一人。
隻是一開始的時候袁紹推舉其他人,讓眾人下意識的就以為袁紹無意盟主位置,所以首先就排除了選擇袁紹的想法。
但是如今孫堅這麽一提點,眾人自然恍然大悟,哪裏還不知道怎麽選擇。
於是有了孫堅的帶頭,一眾諸侯都紛紛表示,盟主位置,除袁紹以外,沒有第二的人選。
而十多路諸侯當中,唯一隻有三個人心裏麵很是不滿。
第一個就是作為此次會盟的主導者,發起者的曹操。
雖然是自己發起的,但是曹操自己也明白,如今所有諸侯裏麵,就隻有袁紹的實力最強大。
雖然同為世家,但是自己卻是宦官出身,比起身份方麵,天然的就低了袁紹一等。
再其次,實力方麵,自己這邊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左右,而袁紹的,則是自己的差不多兩倍,無法比擬。
所以雖然心裏麵不甘,但是曹操還是隻能認清現實,忍了下去。
而另一個呢,就是袁家的另一個繼承人袁術,作為袁紹的兄弟,在袁術看來,袁紹隻不過是一個庶出的庶子罷了。
而自己呢,則是袁家真正的繼承人,袁家的嫡子。
從身份地位方麵來說,袁紹一個庶子又怎麽能夠和自己這個嫡子相比呢?
但是如今,作為庶子的袁紹這麽耀眼,而作為嫡子的自己,卻是無人問津,這讓袁術無法忍耐。
但是就目前來看,大局已定,無論自己做什麽,都已經改變不了現實,所以袁術也隻能咬碎牙自己往肚裏咽。
最後一個不滿的人,則是劉備。
與原曆史上時不同,如今的劉備,可以稱得上是雄霸一方的大諸侯。
在劉備看來,自己作為漢室宗親。理應要受到一眾諸侯的重視。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那個明明由自己來做無比合適的盟主位置,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推舉自己,這讓劉備的玻璃心一時間有些破碎。
不過三人怎麽想可沒人會在乎,就算是知道了三人怎麽想,很大概率也是會不以為然。
畢竟不論是什麽時候,一切都還得要看實力說話。
而袁紹呢,見此情形,也是不禁鬆了一口氣。
畢竟打從一開始的時候,袁紹就對盟主這個位置誌在必得。
隻是身為一個謙謙君子,袁紹覺得自己還是要點臉麵的。所以才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推舉那些自己明知道那些不能行的人出來,讓他們為自己打掩護。
但隨著時間過去,袁紹雖然表麵上波瀾不驚,但實際上內心早就已經慌得一批。
萬幸孫堅站了出來,點撥了眾人,眾人才意識到自己才是那個最適合的人。
因此,袁紹看向孫堅的眼神裏麵充滿了無盡的感謝。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袁紹也暗暗的下定決心,之後如果可以的話,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報答報答孫堅。
正當袁紹還準備謙虛一下,然後接任盟主的時候,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了。
“幽州牧,楚王劉玄,率領步兵三萬,騎兵三萬,前來會盟。”
“什麽?劉玄?我沒聽錯吧?”
隨著侍衛通報聲音的落下,眾人議論紛紛,而袁紹心裏頓時也走了一種不妙的感覺,總感覺好似要有什麽意外的情況發生似的。
盡管一眾諸侯心裏麵十分的疑惑和不解,但最後還是按壓住了自己的好奇心,紛紛起身迎了出去。
雖然劉玄隻是作為一個後起之秀,論資曆,論聲望可能都比不上在這裏的十多路諸侯。
但是有幾點,卻是這十多路諸侯都比不上的。
第一就是官方麵的身份,這裏官職最高的人,不過刺史,其餘大多數都是郡太守,校尉等等。
而劉玄作為幽州牧,是所有人當中官職地位最高的人,所以他們主動迎接劉玄,乃是正常不過的事。
再其次,和劉備這個自己宣揚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親不同。
劉玄的身份,是得到了靈帝劉宏的承認的。
在這一點上麵,所以眾人也是要主動前去迎接,畢竟這是當初漢高祖劉邦立下的規矩。
再最後一點,那就是在大漢當今的情況下,除了皇帝以外,劉玄是大漢裏唯一一個擁有正統王號的人,楚王。
自數百年前漢高祖劉邦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之人不能為王,而且經過數百年的變遷之後,劉玄也可以說大漢裏最後一個擁有王號的人。
所以眾人自然要起身親自去迎接劉玄。
等到眾人到城門外之後,隻看到劉玄騎著一席白毛,沒有任何雜色的高頭大馬身上。
是身後則是三萬餘如同劉玄坐騎那樣的,沒有任何雜色的白馬騎兵。
看到這樣的景象。一眾諸侯心裏也是不禁暗暗震驚,感歎劉玄的實力雄厚。
要知道,如今大漢戰馬資源十分的稀缺。
劉玄能夠組織起兩萬的騎兵也就算了,而且還全都是沒有雜色的白馬,這說明一件事,劉玄的幽州不缺戰馬資源,如果劉玄願意,甚至可以輕易的組織起上十萬的騎兵隊伍,簡直恐怖如斯。
除此之外,騎兵身上,竟然全都是裝備嶄新的魚鱗鎧甲,連馬身上的重點部位,一樣也有著鐵甲的保護。
在兩萬騎兵後麵同樣也是裝備十分精良的步兵。
一眾諸侯,在這一瞬間,就感覺自己的隊伍和劉玄的比起來。就好似乞丐一樣,上不得台麵。
羨慕的同時,一眾諸侯也是十分的嫉妒,甚至還有些恨意,當中又尤以劉備恨意最盛。
不過,盡管心裏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舒服,但是一眾諸侯最後還是忍下了自己心中的不樂意,在袁紹的帶領下,向劉玄微微拜道:“我等,恭迎楚王。”
劉玄抬了抬手道:“諸位不必多禮,本王此次前來,所為會盟一事,希望能夠和諸位一起同心協力,共同討伐董賊,匡扶漢室。”
略微寒敘了一番之後在眾人的邀請下,劉玄先是讓人帶著自己的部隊找一個地方駐紮,然後便跟著眾人來到了會盟的聚義堂。
盡管劉玄心裏早已經有了準備,但是當眾人都做好了之後,劉玄還是忍不住問道:“諸位前來會盟,那麽必然要的有盟主一職,所以本王想問一下,話說盟主選出來了嗎?是誰?可否讓本王知道一下。”
聽到劉玄這麽一說,袁紹頓時心裏就是一涼,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如果是劉玄有意盟主位置的話,那麽無論如何,自己這個還沒捂熱的盟主位置必然要得交出去。
雖然袁紹是大漢第一世家袁家的子弟,袁家四世三公,但畢竟袁紹目前還僅僅隻是一個郡守而已。
而劉玄呢,先是幽州牧,又是楚王,還是宗室的身份,再加上實力擺在那裏,無論在哪個方麵來說,劉玄都是眾人當中的第一人。
所以若是劉玄有那個想法,那麽袁紹盟主的位置自然坐不穩,必定得要退位讓賢。
盡管心裏十分的不願,但是袁紹也不得不麵對現實,體驗袁術等人剛剛的感覺,十分憋屈道:“迴稟楚王,盟主的位置還沒定下,不知楚王有什麽意見?”
沒等劉玄說話,徐州牧陶謙就站起身來道:“原本我們就還在商量,但是如今楚王您來了,那麽盟主位置,自然就是楚王您的。
論實力,楚王您總共有六萬餘人,乃是前來會盟的所有人當中最強的存在。
論名望,楚王您仁義的名聲廣傳天下,您愛護百姓的事跡,整個大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名望方麵,您也是所有人當中最高的存在。
再其次,論才能,楚王您麾下人才濟濟,且你本身又雄才大略,寬而有容,所以盟主位置,理應由您來擔任,才是最合適的。”
陶謙這麽一說,眾人也是議論紛紛,而袁紹呢,則是不由得對陶謙恨上了幾分。
雖然袁紹對盟主位置在劉玄到來之後已經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但是由自己提出來和由別人提出來,始終是不一樣的。
陶謙的行為,在袁紹看來,和背叛了自己沒什麽區別,且好似把本屬於自己的東西,搶過去送給了劉玄,所以對此袁紹也是十分的不滿。
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相當於整個大漢天下大半的江山都站在我們這一邊,這實乃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
“本初說得不錯,就算是曾經的洛陽朝廷,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場麵,這確實是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河內郡太守王匡率先出來,拍了下袁紹的馬屁。
對於識相的王匡,袁紹很是滿意,然後又接著王匡的話說道:“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總共八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一股毀天滅地一般的力量。
同時,也如同孟德說的那樣,雖然我們力量強大,是董賊兩倍足足有餘。
但是,如果我們不團結在一起,那我們一樣還是會被董卓給逐個擊破。
所以我們隻有選擇同心同德,把所有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我們才能更好的擊潰董卓的大軍,匡扶漢室。
而想要統領所有諸侯的人馬,那我們首先,就必須得選出一個大家都認可,且德高望重,能夠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人。
在這裏,我推舉北海太守孔融,文舉先生。
文舉先生乃儒家先聖,孔聖人的二十世孫。
少有異才,孝名,文名廣傳,乃是天下人都認可的當世大賢。
無論是論名聲,還是論地位,又或者論才學,文舉先生都是當之無愧的,所以盟主的位置,非文舉先生莫屬,我投文舉先生一票。”
袁紹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但是還沒等大家有所反應,孔融就趕緊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無才無德,德行不足,不足以擔當盟主大任,所以讓其他人另外選擇。
盡管有人客氣的勸說了一下,但是孔融始終還是非常堅定的拒絕。
見到孔融拒絕之後,袁紹又站了出來道:“文舉先生如此謙虛,乃是我們當世的楷模,隻得我們學習。
隻不過,強扭的瓜不甜,既然文舉先生不願,那我們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那麽,我再推選兗州刺史劉岱,公山先生。
公山先生乃是漢室宗親,才能非常,我們眾多諸侯匯聚,就是為了能夠打到董賊,匡扶漢室,所以由公山先生擔任盟主,率領我們攻打董賊,無論是名義,還是其他各個方麵,都是十分的適合。”
與孔融一樣,在袁紹說完之後,劉岱就站了出來。說自己的才能不足,怕到時候壞了大家匡扶漢室的偉業,所以表示不能擔任盟主一職。
袁紹連著推舉了兩個,作為此次會盟的主導者,曹操也站了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突現自己的存在感。
“以我所看,長沙太守孫堅,孫文台將軍十分的適合我們盟主一職。
孫將軍曆經大小戰爭數百次,從未敗過,乃是少有的常勝將軍。
其次,孫將軍在當初平定黃巾之亂的時候,立下大功,所以無論是名望,還是才能,孫將軍都是盟主的不二人選……
……”
雖然曹操把孫堅說得有些飄飄然,但孫堅還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並沒有無腦的就順著曹操的話擔任盟主。
而是直接站起來道:“我孫堅隻是一個莽夫,若是讓我衝鋒陷陣,打仗的話我還行。
但是若是讓我擔任盟主,統領諸侯的話,那這個是我孫文台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的事。
不過,既然你們都表達了你們的意見那麽在這裏我也說說我的意見。
在我看來,我們這十多路諸侯裏麵,就隻有一人可以擔當盟主。
那就是南海郡太守袁紹袁本初。
袁本初少小聰慧,又出身大漢第一等的世家袁家。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論實力,論才能,論名望,論資源,袁本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所以盟主的人選我選擇袁本初,除了袁本初以外,其餘人選我孫文台都不服。”
孫堅說完,眾人恍然大悟。仔細一想,的確如同孫堅所說。
前來會盟的眾多諸侯裏麵,的確就隻有袁紹無論是在實力,還是名望,又或者資源等等其他各個方麵,袁紹都是第一人。
隻是一開始的時候袁紹推舉其他人,讓眾人下意識的就以為袁紹無意盟主位置,所以首先就排除了選擇袁紹的想法。
但是如今孫堅這麽一提點,眾人自然恍然大悟,哪裏還不知道怎麽選擇。
於是有了孫堅的帶頭,一眾諸侯都紛紛表示,盟主位置,除袁紹以外,沒有第二的人選。
而十多路諸侯當中,唯一隻有三個人心裏麵很是不滿。
第一個就是作為此次會盟的主導者,發起者的曹操。
雖然是自己發起的,但是曹操自己也明白,如今所有諸侯裏麵,就隻有袁紹的實力最強大。
雖然同為世家,但是自己卻是宦官出身,比起身份方麵,天然的就低了袁紹一等。
再其次,實力方麵,自己這邊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左右,而袁紹的,則是自己的差不多兩倍,無法比擬。
所以雖然心裏麵不甘,但是曹操還是隻能認清現實,忍了下去。
而另一個呢,就是袁家的另一個繼承人袁術,作為袁紹的兄弟,在袁術看來,袁紹隻不過是一個庶出的庶子罷了。
而自己呢,則是袁家真正的繼承人,袁家的嫡子。
從身份地位方麵來說,袁紹一個庶子又怎麽能夠和自己這個嫡子相比呢?
但是如今,作為庶子的袁紹這麽耀眼,而作為嫡子的自己,卻是無人問津,這讓袁術無法忍耐。
但是就目前來看,大局已定,無論自己做什麽,都已經改變不了現實,所以袁術也隻能咬碎牙自己往肚裏咽。
最後一個不滿的人,則是劉備。
與原曆史上時不同,如今的劉備,可以稱得上是雄霸一方的大諸侯。
在劉備看來,自己作為漢室宗親。理應要受到一眾諸侯的重視。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那個明明由自己來做無比合適的盟主位置,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推舉自己,這讓劉備的玻璃心一時間有些破碎。
不過三人怎麽想可沒人會在乎,就算是知道了三人怎麽想,很大概率也是會不以為然。
畢竟不論是什麽時候,一切都還得要看實力說話。
而袁紹呢,見此情形,也是不禁鬆了一口氣。
畢竟打從一開始的時候,袁紹就對盟主這個位置誌在必得。
隻是身為一個謙謙君子,袁紹覺得自己還是要點臉麵的。所以才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推舉那些自己明知道那些不能行的人出來,讓他們為自己打掩護。
但隨著時間過去,袁紹雖然表麵上波瀾不驚,但實際上內心早就已經慌得一批。
萬幸孫堅站了出來,點撥了眾人,眾人才意識到自己才是那個最適合的人。
因此,袁紹看向孫堅的眼神裏麵充滿了無盡的感謝。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袁紹也暗暗的下定決心,之後如果可以的話,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報答報答孫堅。
正當袁紹還準備謙虛一下,然後接任盟主的時候,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了。
“幽州牧,楚王劉玄,率領步兵三萬,騎兵三萬,前來會盟。”
“什麽?劉玄?我沒聽錯吧?”
隨著侍衛通報聲音的落下,眾人議論紛紛,而袁紹心裏頓時也走了一種不妙的感覺,總感覺好似要有什麽意外的情況發生似的。
盡管一眾諸侯心裏麵十分的疑惑和不解,但最後還是按壓住了自己的好奇心,紛紛起身迎了出去。
雖然劉玄隻是作為一個後起之秀,論資曆,論聲望可能都比不上在這裏的十多路諸侯。
但是有幾點,卻是這十多路諸侯都比不上的。
第一就是官方麵的身份,這裏官職最高的人,不過刺史,其餘大多數都是郡太守,校尉等等。
而劉玄作為幽州牧,是所有人當中官職地位最高的人,所以他們主動迎接劉玄,乃是正常不過的事。
再其次,和劉備這個自己宣揚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親不同。
劉玄的身份,是得到了靈帝劉宏的承認的。
在這一點上麵,所以眾人也是要主動前去迎接,畢竟這是當初漢高祖劉邦立下的規矩。
再最後一點,那就是在大漢當今的情況下,除了皇帝以外,劉玄是大漢裏唯一一個擁有正統王號的人,楚王。
自數百年前漢高祖劉邦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之人不能為王,而且經過數百年的變遷之後,劉玄也可以說大漢裏最後一個擁有王號的人。
所以眾人自然要起身親自去迎接劉玄。
等到眾人到城門外之後,隻看到劉玄騎著一席白毛,沒有任何雜色的高頭大馬身上。
是身後則是三萬餘如同劉玄坐騎那樣的,沒有任何雜色的白馬騎兵。
看到這樣的景象。一眾諸侯心裏也是不禁暗暗震驚,感歎劉玄的實力雄厚。
要知道,如今大漢戰馬資源十分的稀缺。
劉玄能夠組織起兩萬的騎兵也就算了,而且還全都是沒有雜色的白馬,這說明一件事,劉玄的幽州不缺戰馬資源,如果劉玄願意,甚至可以輕易的組織起上十萬的騎兵隊伍,簡直恐怖如斯。
除此之外,騎兵身上,竟然全都是裝備嶄新的魚鱗鎧甲,連馬身上的重點部位,一樣也有著鐵甲的保護。
在兩萬騎兵後麵同樣也是裝備十分精良的步兵。
一眾諸侯,在這一瞬間,就感覺自己的隊伍和劉玄的比起來。就好似乞丐一樣,上不得台麵。
羨慕的同時,一眾諸侯也是十分的嫉妒,甚至還有些恨意,當中又尤以劉備恨意最盛。
不過,盡管心裏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舒服,但是一眾諸侯最後還是忍下了自己心中的不樂意,在袁紹的帶領下,向劉玄微微拜道:“我等,恭迎楚王。”
劉玄抬了抬手道:“諸位不必多禮,本王此次前來,所為會盟一事,希望能夠和諸位一起同心協力,共同討伐董賊,匡扶漢室。”
略微寒敘了一番之後在眾人的邀請下,劉玄先是讓人帶著自己的部隊找一個地方駐紮,然後便跟著眾人來到了會盟的聚義堂。
盡管劉玄心裏早已經有了準備,但是當眾人都做好了之後,劉玄還是忍不住問道:“諸位前來會盟,那麽必然要的有盟主一職,所以本王想問一下,話說盟主選出來了嗎?是誰?可否讓本王知道一下。”
聽到劉玄這麽一說,袁紹頓時心裏就是一涼,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如果是劉玄有意盟主位置的話,那麽無論如何,自己這個還沒捂熱的盟主位置必然要得交出去。
雖然袁紹是大漢第一世家袁家的子弟,袁家四世三公,但畢竟袁紹目前還僅僅隻是一個郡守而已。
而劉玄呢,先是幽州牧,又是楚王,還是宗室的身份,再加上實力擺在那裏,無論在哪個方麵來說,劉玄都是眾人當中的第一人。
所以若是劉玄有那個想法,那麽袁紹盟主的位置自然坐不穩,必定得要退位讓賢。
盡管心裏十分的不願,但是袁紹也不得不麵對現實,體驗袁術等人剛剛的感覺,十分憋屈道:“迴稟楚王,盟主的位置還沒定下,不知楚王有什麽意見?”
沒等劉玄說話,徐州牧陶謙就站起身來道:“原本我們就還在商量,但是如今楚王您來了,那麽盟主位置,自然就是楚王您的。
論實力,楚王您總共有六萬餘人,乃是前來會盟的所有人當中最強的存在。
論名望,楚王您仁義的名聲廣傳天下,您愛護百姓的事跡,整個大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名望方麵,您也是所有人當中最高的存在。
再其次,論才能,楚王您麾下人才濟濟,且你本身又雄才大略,寬而有容,所以盟主位置,理應由您來擔任,才是最合適的。”
陶謙這麽一說,眾人也是議論紛紛,而袁紹呢,則是不由得對陶謙恨上了幾分。
雖然袁紹對盟主位置在劉玄到來之後已經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但是由自己提出來和由別人提出來,始終是不一樣的。
陶謙的行為,在袁紹看來,和背叛了自己沒什麽區別,且好似把本屬於自己的東西,搶過去送給了劉玄,所以對此袁紹也是十分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