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牧,州牧,一州之牧]這可是後麵三國前期的時候,無數諸侯大佬們夢寐以求的位置。
在東漢王朝還沒有正式滅亡之前,州牧,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甚至是在靈帝亡了,董卓進京之後,州牧更是直接成為了那個州的最高實際掌控者。
後麵的少帝,獻帝上台之後,更是如此。
州牧一職,原先是稱為刺史。
刺史製度形成於西漢漢武帝時,是當時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從而弄出來的一種政策。
當時漢武帝直接把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部為一個監察區,設置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
當時郡國的太守、國相的俸祿是二千石,刺史的俸祿隻有六百石,換句話也就是說當時的刺史的地位低於郡太守、國相等等。
漢武帝製定的這個製度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因為刺史製度並未改變地方行政主要負責人。
地方的主要事務,主要還都是由郡守、國相負責。
由於郡國分割較小,各自都不可能形成對抗中央的力量。
刺史負責一州的監察,卻不負責一州的軍政,地位也低於郡太守、國相,所以刺史也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且刺史行使的職責,天生就與郡守,國相等當地官員對立,負責監督上述官員們的工作,以及貪腐等等。
且由於地方的刺史更換的頻率比前二者都還要高,所以雙方之間,很難形成聯合,共同欺上瞞下的局麵。
除此之外,如果刺史監察工作做的好,很容易被提拔為二千石的郡太守、國相或其他官職,因此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很高,直接監督前麵二者當成了是自己工作的最主要動力來源。
所以當時漢武帝提出的政策是好的,很適合當時的國內環境。
但是到後來,劉焉提出刺史改為州牧製度之後,瞬間就立馬不一樣了。
因為原本曆史上,黃巾之亂平複一年多之後,大漢許多地方的黃巾又死灰複燃,隱隱又有了動搖大漢統治的跡象。
所以當時劉焉就適時的向靈帝提出了把刺史製度變成州牧製度,讓州牧直接統管一州的軍政。
而劉焉的借口,也是十分的簡單,直接給靈帝說設立州牧,可以更好的直接及時處理州郡當地的事務。
就比如死灰複燃的黃巾,若是由州牧直接處理,不必經過上報中央這一程序,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大把的時間,及時的把死灰複燃的黃巾撲滅。
靈帝當然知道劉焉提出這麽個意見到底安的是什麽心思。
想要反對,但奈何朝中的眾大臣也都看到改刺史為州牧製度的好處,可以為自己身後的世家謀求利益,所以對此也是一力的支持。
其中就以四世三公的世家袁家最為努力。
大局已定,無法改變,無奈之下,靈帝隻得同意了劉焉改刺史為州牧這一提議。
而州牧製度的建立,同時也就意味著大漢正式走入了滅亡的路程,開始了王朝覆滅的倒計時。
隨著州牧製度的建立,時間一長,各個州郡地方就形成了很強大的地方勢力,逐漸有了資本和中央政府叫板,整個大漢逐漸陷入了地方割據的局麵之中。
而劉焉作為宗室的一員,身為宗室,力勸漢靈帝恢複州牧製度,主要的目的也還是為了自己。
當時的劉焉在黃巾之亂之後,看到了漢王朝即將覆滅的局麵,所以為了避免自己陷入朝廷中央的漩渦之中,建議設立州牧,而其的目標,就是那後麵蜀漢的基礎之地,擁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富庶之地——益州。
等劉焉到了當地之後,實行打一批,拉一批的政策,掌握了益州之後,自己率先開了割據一方的先河,直接導致後來其他人一看:“好家夥,你身為宗室,都明目張膽的這麽搞了,那我們還等什麽?。”
自然就是有樣學樣,一個又一個的開始對朝廷陰奉陽違起來。
自董卓之亂以後,隨著皇權威信掃地,各地的軍事力量紛紛躍躍欲試、割據一方,不再服從東漢朝廷的號令,而他們在形式上也紛紛采取了自立為“州牧”的方式。
鮮明的例子,就比如,割據遼東的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袁紹從韓馥手中奪了冀州,自封為“冀州牧”;
曹操先是自領“兗州牧”,攻滅袁紹後,又自領了“冀州牧”;
西涼馬超割據一方,自稱“並州牧”。
一時間,大漢地上,出現了各個大大小小的州牧,各自為戰,相互攻伐,不再奉朝廷的旨意。
而這樣的情況,直到進入三國時代以後,由於三國直接成為了最後的三個大勢力,形成了各自為政的三國政體,進入到了相對穩定發展階段,州牧、刺史這些官職才慢慢再度迴歸到了它的本質,不再有割據一方的可能。
而劉玄奇怪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裏,原本曆史上應該是一年多以後,才會有劉虞提出改刺史為州牧,但現在州牧居然提前一年就出來了。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了另一個的蝴蝶效應,改變和加劇了曆史的進程吧。”劉玄這樣告訴自己。
不過管他呢,幽州牧,簡直出乎自己的預料態度,但意外之喜,又何樂而不為呢?
……
但其餘人就不同了,當聽到劉玄被劉宏冊封為幽州牧之後。整個朝堂上朝臣的隊伍之中,就有無數人對劉玄紅了眼,沒想到居然是劉玄搏得了頭籌。
而在人群當中,有三人更是尤為如此,簡直就如同那個所謂的愛之一族,得了紅眼病一般,首先的一個就是劉備。
在劉備看來,自己奮起微末,費盡了千辛萬苦,忍受了無數的屈辱。,
出生入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立下現在的功勞。
但就算是這樣,就算是自己背後的世家們努力。自己宗室的身份都沒有被確認,理由更是因為當初的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太多,單單隻是他的子女,就有一百多人。
這麽幾百年過去,其的後代,上萬都是說少了的。
記載在宗室族譜上麵的更是尤為稀少,所以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那麽拿出了自己祖祖輩輩的族譜,宗室這邊也是一口迴絕,畢竟族譜這東西,想要偽造,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所以,看到劉玄不但宗室身份被確定,而且還直接承襲故楚王的爵位,自降一等,封為楚侯。
這一番操作,直接讓劉備差點當場爆發,心裏麵不停的憤怒的呐喊:“他劉玄到底有什麽好的?
他隻不過是一個卑賤的山賊頭子而已,運氣好發展了起來。
憑什麽他劉玄就可以直接被封為楚侯,而我劉備躬耕讀書(額,咳咳,在劉備看來,溜雞鬥狗也是一樣,都是修身養性)織草鞋販賣奉養母親,獲得了孝順的名聲。
論才能和報負,我劉備哪裏不如劉玄,憑什麽劉玄先是奪我機遇,後又逼我出走,現在更是直接被宗室承認,改成了楚侯?
上天,朝廷,皇帝為何會如此的不公。”此時,劉備好恨,對皇帝劉宏,對劉玄產生了無比巨大的恨意,恨不得當場就把二人滅掉,戳骨揚灰,以泄自己心頭之恨。
而另一個人紅眼的人,則是建議提出州牧製度的劉焉。
為了提出州牧製度,自己聯合了多少的世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隻為了能夠謀求得到一州州牧之位。明明是自己率先提出來的建議,結果卻先讓劉玄摘了桃子,這讓劉焉心裏十分的不忿,對劉玄也隱隱產生了一些不滿。
再一個人呢,就是劉虞,那個原本曆史上的幽州牧。
在劉焉提出州牧的製度以及看到了劉宏意動之後,劉虞就開始了上下運作,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聯合了許多的世家豪族,隻為了能夠讓眾位大臣幫助自己,在朝議的時候,紛紛進諫,幫助自己謀求幽州,讓自己成為幽州牧。
但讓劉虞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謀求了許久的東西,但在居然也被劉玄摘了桃子。
要知道,在劉虞看來,幽州,是可以成為以後自己的根基之地,畢竟幽州地處北方,身鄰並州和冀州。
因為處於邊州,時常和境外的胡人們作戰的原因,所以幽州當地士卒的各方麵素質都要比其他州郡的高,而並州也是如此。
且因為身在北方,獲取高大戰馬要比南方簡單得多。
所以在幽州,就可以獲得充足的馬匹,組建強大的騎兵隊伍。
等到時候,事情有變,自己就可以以幽州之地,兵出並州和冀州,占領這兩個中的兵員強大之地,和物產富庶之地。
說不定到時候自己還能借此,成為另一個光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虞看中了現如今的幽州被劉玄發展的程度。
在劉玄的努力下,僅僅一個涿郡,收入就堪比整個幽州全境。
若是自己能夠獲得幽州牧,那劉玄所發展得來的一切,到時候就都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便宜自己,為自己做嫁衣。
但現在,一切都成為了泡影,成為了虛幻,讓劉虞的打算徹底落了空。
如果是劉備對劉玄恨之入骨,劉焉隻是不滿的話,那麽劉虞對劉玄的態度,就是和劉備一樣一樣的。
作為開頭的重頭戲,劉玄的封賞引起了整個朝堂上麵的震驚。
但是到後麵之後,剩餘的那些人的封賞,也都沒有再像劉玄這樣,引起多大的轟動。
但是因為有著身後世家的運作的原因劉備,曹操,袁紹等人獲得的封賞,雖然沒多大變化,但也要比原本曆史上的高處許多。
就比如劉備,由原本的安喜縣縣尉,成為了掌控一縣大小事務的縣令。比原本的時候還高了一級。
而且,其中最不同的地方,還是在於原本曆史上劉備任安喜縣尉的時候,是隻有簡雍,還有關羽,張飛幾人隨行。
沒有背後勢力支持的劉備就如同無根的浮萍一般,到了安喜縣之後,也沒有任何的作為。
但現在不一樣了,別看劉備僅僅隻是一縣的縣令,但是有著世家的支持的劉備,到了安喜縣之後,就能夠徹底真正的掌控安喜縣,實行自己的政策。
等到哪怕僅僅隻是做出一點點自己的政績之後,其背後的世家便會運作,誇大政績,從而讓劉備得以升職。而縣以上,就是郡守,太守。
以劉備身後的世家勢力,雖然比不上朝堂上的那些大世家,但想要為劉備謀求郡守的事,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劉備之後呢,就是曹操,曹操出生宦官世家,雖然被清流等人鄙夷,但因為曹家曆來得皇帝青睞,所以雖然鄙夷,但與其相交的世家,卻是不少。
所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曹操不再如同曆史上那樣,成為濟南國相,而是直接轉迴了自己的家鄉——譙縣。
而且世家們一同運作,收集沛國國君行為不端,迫害百姓等等證據。
指責其德性不足,不足以享國,然後上奏靈帝撤其封國,改沛國為沛郡,曹操領沛郡郡守一職,掌管一郡軍政大小事務。
雖然和濟南國相相比,郡守與其等級相同,但曹操家鄉在譙縣那裏,自己的家族勢力也在那裏,通過家族的勢力影響,曹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整個沛郡上下。
而這也是曹氏世家的最重要的一點謀劃。
畢竟劉焉,劉虞都能夠看得出整個朝廷即將成為一個大漩渦,曹家自然也能夠看得出。
而讓曹操及時的遠離這個漩渦,迴到家鄉發展,也是最有利於曹家下一步的利益。
至於袁紹呢,也是和曹操一樣,迴到了自己的家鄉汝南,成為了汝南太守,作用也是和曹操的一樣,都是穩固自己家鄉家族的勢力。
至於為什麽這些人的封賞都比原本曆史上的高出這麽多,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益的交換。
劉宏強行讓劉玄獨領幽州,世家當然也不願意就這麽心甘情願。
所以最後劉宏也隻得退了一步。相互妥協,答應了世家們的要求。讓曹操等人獲得了比原本曆史還要高的封賞。
在東漢王朝還沒有正式滅亡之前,州牧,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甚至是在靈帝亡了,董卓進京之後,州牧更是直接成為了那個州的最高實際掌控者。
後麵的少帝,獻帝上台之後,更是如此。
州牧一職,原先是稱為刺史。
刺史製度形成於西漢漢武帝時,是當時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從而弄出來的一種政策。
當時漢武帝直接把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部為一個監察區,設置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
當時郡國的太守、國相的俸祿是二千石,刺史的俸祿隻有六百石,換句話也就是說當時的刺史的地位低於郡太守、國相等等。
漢武帝製定的這個製度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因為刺史製度並未改變地方行政主要負責人。
地方的主要事務,主要還都是由郡守、國相負責。
由於郡國分割較小,各自都不可能形成對抗中央的力量。
刺史負責一州的監察,卻不負責一州的軍政,地位也低於郡太守、國相,所以刺史也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且刺史行使的職責,天生就與郡守,國相等當地官員對立,負責監督上述官員們的工作,以及貪腐等等。
且由於地方的刺史更換的頻率比前二者都還要高,所以雙方之間,很難形成聯合,共同欺上瞞下的局麵。
除此之外,如果刺史監察工作做的好,很容易被提拔為二千石的郡太守、國相或其他官職,因此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很高,直接監督前麵二者當成了是自己工作的最主要動力來源。
所以當時漢武帝提出的政策是好的,很適合當時的國內環境。
但是到後來,劉焉提出刺史改為州牧製度之後,瞬間就立馬不一樣了。
因為原本曆史上,黃巾之亂平複一年多之後,大漢許多地方的黃巾又死灰複燃,隱隱又有了動搖大漢統治的跡象。
所以當時劉焉就適時的向靈帝提出了把刺史製度變成州牧製度,讓州牧直接統管一州的軍政。
而劉焉的借口,也是十分的簡單,直接給靈帝說設立州牧,可以更好的直接及時處理州郡當地的事務。
就比如死灰複燃的黃巾,若是由州牧直接處理,不必經過上報中央這一程序,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大把的時間,及時的把死灰複燃的黃巾撲滅。
靈帝當然知道劉焉提出這麽個意見到底安的是什麽心思。
想要反對,但奈何朝中的眾大臣也都看到改刺史為州牧製度的好處,可以為自己身後的世家謀求利益,所以對此也是一力的支持。
其中就以四世三公的世家袁家最為努力。
大局已定,無法改變,無奈之下,靈帝隻得同意了劉焉改刺史為州牧這一提議。
而州牧製度的建立,同時也就意味著大漢正式走入了滅亡的路程,開始了王朝覆滅的倒計時。
隨著州牧製度的建立,時間一長,各個州郡地方就形成了很強大的地方勢力,逐漸有了資本和中央政府叫板,整個大漢逐漸陷入了地方割據的局麵之中。
而劉焉作為宗室的一員,身為宗室,力勸漢靈帝恢複州牧製度,主要的目的也還是為了自己。
當時的劉焉在黃巾之亂之後,看到了漢王朝即將覆滅的局麵,所以為了避免自己陷入朝廷中央的漩渦之中,建議設立州牧,而其的目標,就是那後麵蜀漢的基礎之地,擁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富庶之地——益州。
等劉焉到了當地之後,實行打一批,拉一批的政策,掌握了益州之後,自己率先開了割據一方的先河,直接導致後來其他人一看:“好家夥,你身為宗室,都明目張膽的這麽搞了,那我們還等什麽?。”
自然就是有樣學樣,一個又一個的開始對朝廷陰奉陽違起來。
自董卓之亂以後,隨著皇權威信掃地,各地的軍事力量紛紛躍躍欲試、割據一方,不再服從東漢朝廷的號令,而他們在形式上也紛紛采取了自立為“州牧”的方式。
鮮明的例子,就比如,割據遼東的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袁紹從韓馥手中奪了冀州,自封為“冀州牧”;
曹操先是自領“兗州牧”,攻滅袁紹後,又自領了“冀州牧”;
西涼馬超割據一方,自稱“並州牧”。
一時間,大漢地上,出現了各個大大小小的州牧,各自為戰,相互攻伐,不再奉朝廷的旨意。
而這樣的情況,直到進入三國時代以後,由於三國直接成為了最後的三個大勢力,形成了各自為政的三國政體,進入到了相對穩定發展階段,州牧、刺史這些官職才慢慢再度迴歸到了它的本質,不再有割據一方的可能。
而劉玄奇怪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裏,原本曆史上應該是一年多以後,才會有劉虞提出改刺史為州牧,但現在州牧居然提前一年就出來了。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了另一個的蝴蝶效應,改變和加劇了曆史的進程吧。”劉玄這樣告訴自己。
不過管他呢,幽州牧,簡直出乎自己的預料態度,但意外之喜,又何樂而不為呢?
……
但其餘人就不同了,當聽到劉玄被劉宏冊封為幽州牧之後。整個朝堂上朝臣的隊伍之中,就有無數人對劉玄紅了眼,沒想到居然是劉玄搏得了頭籌。
而在人群當中,有三人更是尤為如此,簡直就如同那個所謂的愛之一族,得了紅眼病一般,首先的一個就是劉備。
在劉備看來,自己奮起微末,費盡了千辛萬苦,忍受了無數的屈辱。,
出生入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立下現在的功勞。
但就算是這樣,就算是自己背後的世家們努力。自己宗室的身份都沒有被確認,理由更是因為當初的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太多,單單隻是他的子女,就有一百多人。
這麽幾百年過去,其的後代,上萬都是說少了的。
記載在宗室族譜上麵的更是尤為稀少,所以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那麽拿出了自己祖祖輩輩的族譜,宗室這邊也是一口迴絕,畢竟族譜這東西,想要偽造,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所以,看到劉玄不但宗室身份被確定,而且還直接承襲故楚王的爵位,自降一等,封為楚侯。
這一番操作,直接讓劉備差點當場爆發,心裏麵不停的憤怒的呐喊:“他劉玄到底有什麽好的?
他隻不過是一個卑賤的山賊頭子而已,運氣好發展了起來。
憑什麽他劉玄就可以直接被封為楚侯,而我劉備躬耕讀書(額,咳咳,在劉備看來,溜雞鬥狗也是一樣,都是修身養性)織草鞋販賣奉養母親,獲得了孝順的名聲。
論才能和報負,我劉備哪裏不如劉玄,憑什麽劉玄先是奪我機遇,後又逼我出走,現在更是直接被宗室承認,改成了楚侯?
上天,朝廷,皇帝為何會如此的不公。”此時,劉備好恨,對皇帝劉宏,對劉玄產生了無比巨大的恨意,恨不得當場就把二人滅掉,戳骨揚灰,以泄自己心頭之恨。
而另一個人紅眼的人,則是建議提出州牧製度的劉焉。
為了提出州牧製度,自己聯合了多少的世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隻為了能夠謀求得到一州州牧之位。明明是自己率先提出來的建議,結果卻先讓劉玄摘了桃子,這讓劉焉心裏十分的不忿,對劉玄也隱隱產生了一些不滿。
再一個人呢,就是劉虞,那個原本曆史上的幽州牧。
在劉焉提出州牧的製度以及看到了劉宏意動之後,劉虞就開始了上下運作,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聯合了許多的世家豪族,隻為了能夠讓眾位大臣幫助自己,在朝議的時候,紛紛進諫,幫助自己謀求幽州,讓自己成為幽州牧。
但讓劉虞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謀求了許久的東西,但在居然也被劉玄摘了桃子。
要知道,在劉虞看來,幽州,是可以成為以後自己的根基之地,畢竟幽州地處北方,身鄰並州和冀州。
因為處於邊州,時常和境外的胡人們作戰的原因,所以幽州當地士卒的各方麵素質都要比其他州郡的高,而並州也是如此。
且因為身在北方,獲取高大戰馬要比南方簡單得多。
所以在幽州,就可以獲得充足的馬匹,組建強大的騎兵隊伍。
等到時候,事情有變,自己就可以以幽州之地,兵出並州和冀州,占領這兩個中的兵員強大之地,和物產富庶之地。
說不定到時候自己還能借此,成為另一個光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虞看中了現如今的幽州被劉玄發展的程度。
在劉玄的努力下,僅僅一個涿郡,收入就堪比整個幽州全境。
若是自己能夠獲得幽州牧,那劉玄所發展得來的一切,到時候就都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便宜自己,為自己做嫁衣。
但現在,一切都成為了泡影,成為了虛幻,讓劉虞的打算徹底落了空。
如果是劉備對劉玄恨之入骨,劉焉隻是不滿的話,那麽劉虞對劉玄的態度,就是和劉備一樣一樣的。
作為開頭的重頭戲,劉玄的封賞引起了整個朝堂上麵的震驚。
但是到後麵之後,剩餘的那些人的封賞,也都沒有再像劉玄這樣,引起多大的轟動。
但是因為有著身後世家的運作的原因劉備,曹操,袁紹等人獲得的封賞,雖然沒多大變化,但也要比原本曆史上的高處許多。
就比如劉備,由原本的安喜縣縣尉,成為了掌控一縣大小事務的縣令。比原本的時候還高了一級。
而且,其中最不同的地方,還是在於原本曆史上劉備任安喜縣尉的時候,是隻有簡雍,還有關羽,張飛幾人隨行。
沒有背後勢力支持的劉備就如同無根的浮萍一般,到了安喜縣之後,也沒有任何的作為。
但現在不一樣了,別看劉備僅僅隻是一縣的縣令,但是有著世家的支持的劉備,到了安喜縣之後,就能夠徹底真正的掌控安喜縣,實行自己的政策。
等到哪怕僅僅隻是做出一點點自己的政績之後,其背後的世家便會運作,誇大政績,從而讓劉備得以升職。而縣以上,就是郡守,太守。
以劉備身後的世家勢力,雖然比不上朝堂上的那些大世家,但想要為劉備謀求郡守的事,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劉備之後呢,就是曹操,曹操出生宦官世家,雖然被清流等人鄙夷,但因為曹家曆來得皇帝青睞,所以雖然鄙夷,但與其相交的世家,卻是不少。
所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曹操不再如同曆史上那樣,成為濟南國相,而是直接轉迴了自己的家鄉——譙縣。
而且世家們一同運作,收集沛國國君行為不端,迫害百姓等等證據。
指責其德性不足,不足以享國,然後上奏靈帝撤其封國,改沛國為沛郡,曹操領沛郡郡守一職,掌管一郡軍政大小事務。
雖然和濟南國相相比,郡守與其等級相同,但曹操家鄉在譙縣那裏,自己的家族勢力也在那裏,通過家族的勢力影響,曹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整個沛郡上下。
而這也是曹氏世家的最重要的一點謀劃。
畢竟劉焉,劉虞都能夠看得出整個朝廷即將成為一個大漩渦,曹家自然也能夠看得出。
而讓曹操及時的遠離這個漩渦,迴到家鄉發展,也是最有利於曹家下一步的利益。
至於袁紹呢,也是和曹操一樣,迴到了自己的家鄉汝南,成為了汝南太守,作用也是和曹操的一樣,都是穩固自己家鄉家族的勢力。
至於為什麽這些人的封賞都比原本曆史上的高出這麽多,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益的交換。
劉宏強行讓劉玄獨領幽州,世家當然也不願意就這麽心甘情願。
所以最後劉宏也隻得退了一步。相互妥協,答應了世家們的要求。讓曹操等人獲得了比原本曆史還要高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