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接上一章。
在這裏,為什麽說劉備的別稱叫滅霸呢,原因很簡單,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那就是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麽些年當中,劉備曾經投靠過多少位的大佬,而那些大佬後麵的結局是什麽你們記得嗎?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劉備首先投靠的是盧植。
黃巾之亂發生之後,劉備按照漢靈帝下發給各州的旨意,與張飛,關羽兄弟三人,帶領著幾百義勇,前往投奔盧植,然後不久之後,盧植就被朝廷以“惰慢軍心”的罪名逮了。
然後呢劉備在黃巾之亂之後,因功受封安喜縣尉,但是在後來呢卻又被罷免,而被罷免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靈帝不樂意了。
因為在當時,想要做官,那就必須得向靈帝交錢,而劉備呢,窮逼一個,所以自然是交不出錢來的。
而這靈帝就不樂意了,先前是沒辦法,你有功勞,所以封你做平原相。但是後麵你居然這麽不醒水,裝糊塗,好家夥,你那是不給我靈帝錢嗎?你那是要我的命。
所以,麵對這個不識像的劉備,靈帝心生厭惡之下,又在身邊宦官的慫恿之下,直接就罷免了劉備。
而劉備呢,不知道在哪裏預先知道了這個消息,心想著你這皇帝,實在是不講武德,我辛辛苦苦為你平定黃巾,你居然還想要錢,沒錢居然還要趕我走,這我不能忍。
於是劉備大怒之下,半路截住了來通知劉備下崗的督郵,然後給了那個督郵一頓充滿了愛心的小皮鞭,狠狠的疼愛了八個督郵一番。
在和督郵親熱完一番之後,劉備就帶著張飛等人,又去投奔劉恢。
結果呢,在一段時間之後,劉備這家夥就感覺劉恢不是能幹啥大事的人,沒什麽前途,然後立馬拋棄了劉恢,轉頭有,又投奔大佬公孫瓚。
要說這劉備啊,臉皮也是也著實是厚,人家公孫瓚看在同門之誼,待他可不錯,要人給人,要地給地,還上奏建議封了劉備做平原相。
但是在後來呢,劉備先是拋棄了公孫瓚不說,還順帶拐走了公孫瓚手下的另一個三國頂尖站力,趙雲。
而劉備後來的所作所為呢,也將忘恩負義這一個詞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諸侯會盟事件過後,袁大老板就對公孫瓚的底盤發起了攻略,而劉備呢,卻當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不說假裝做個樣子,去公孫瓚身邊幫幫忙,而是直接越跑越遠,深怕公孫瓚找自己幫忙,惹一身騷。
所以呢劉備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
在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之後呢,劉備轉過頭,又去投奔當時的徐州牧陶謙。
陶謙呢,這人也是老實,是個老好人,聽聞劉備素來有著仁義的名聲,想來應該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就接納了劉備。
當然了,陶謙也是有著私心的,接納劉備,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家的兩個孩子。
因為在當時的時候,人妻曹的老爸剛好路過徐州,前去投靠自家的兒子曹操。而陶謙呢,想著要討好曹操,賣曹操一個人情,想著這樣的話,到時候曹操總不好對自己下手,畢竟情分在這裏。
但是誰能想到,自家居然識人不明,派出去護衛曹操老爸的人,居然反水,打劫了曹嵩的隊伍不說,還將曹嵩給殺害了。
曹操聽聞自己的老爸被害,這還能忍,於是便調遣大軍,前往徐州,討伐陶謙。
而這時,劉備剛好來到徐州,頓時就讓陶謙感覺是自己的救星來了,雖然劉備手底下的人不多,但是人家的大將厲害啊。
我有錢,有人,你有大將,兩人一拍即合,當即便決定合作。
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擊退了曹操,但是呢,陶謙的身體也越發的不好。
眼看自己就要涼涼在即,陶謙也是慌了。
俗話說,子承父業,按正常理論上來說,陶謙是要把自己的基業傳給自己的兒子的。
但是奈何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隻會讀書的老實人,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假如自己把徐州讓他們繼承的話,先不說徐州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的問題。
就以自家兒子的性格,怕是剛登上位置沒多久,就會被徐州裏麵的那些有心人給搞下去,生死難料。
好,且就算徐州的人忠心,但是徐州當時並沒有什麽領軍,可以獨當一麵的人物,不然的話,陶謙也不會想著去討好曹操,以求得曹操能夠心情好,不惦記自己。
所以思來想去,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徐州讓給劉備。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劉備是外來戶,在徐州沒有任何的根基,若是劉備想要站穩腳跟的話,那麽就得要好好的保護好自己的兩個兒子,借用他們的名義,來拉攏忠心於陶家的老臣,打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再其次,與徐州的其他人不同,劉備可以說是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手底下有著關羽,張飛兩員虎將,還有著文臣的輔助,如果給其再加上徐州的支援的話,其也是能夠和曹操相抗衡的存在。
所以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家人的話,陶謙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將徐州讓給劉備。
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讓陶謙沒想到的是,在自己涼了之後,劉備這個表麵老實,暗地裏卻陰得不行的,不但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反而為了避免威脅,先下手為強,不講武德。所以劉備投奔了陶謙,陶謙就涼了。
陶謙不但涼了,連帶著自己的妻小也跟著涼了,嗚唿哀哉,苦也悲也。
而劉備呢,在解決完陶謙之類的後顧之憂之後,也想著大展一番拳腳,好好的治理徐州,然後將徐州發展成自己的基業,讓這裏成為自己的根據地。
可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可能是涼了之後的陶謙知曉了自家的遭遇,悔恨的力量感動了天地,讓劉備很快便遭了報應。
在這裏,為什麽說劉備的別稱叫滅霸呢,原因很簡單,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那就是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麽些年當中,劉備曾經投靠過多少位的大佬,而那些大佬後麵的結局是什麽你們記得嗎?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劉備首先投靠的是盧植。
黃巾之亂發生之後,劉備按照漢靈帝下發給各州的旨意,與張飛,關羽兄弟三人,帶領著幾百義勇,前往投奔盧植,然後不久之後,盧植就被朝廷以“惰慢軍心”的罪名逮了。
然後呢劉備在黃巾之亂之後,因功受封安喜縣尉,但是在後來呢卻又被罷免,而被罷免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靈帝不樂意了。
因為在當時,想要做官,那就必須得向靈帝交錢,而劉備呢,窮逼一個,所以自然是交不出錢來的。
而這靈帝就不樂意了,先前是沒辦法,你有功勞,所以封你做平原相。但是後麵你居然這麽不醒水,裝糊塗,好家夥,你那是不給我靈帝錢嗎?你那是要我的命。
所以,麵對這個不識像的劉備,靈帝心生厭惡之下,又在身邊宦官的慫恿之下,直接就罷免了劉備。
而劉備呢,不知道在哪裏預先知道了這個消息,心想著你這皇帝,實在是不講武德,我辛辛苦苦為你平定黃巾,你居然還想要錢,沒錢居然還要趕我走,這我不能忍。
於是劉備大怒之下,半路截住了來通知劉備下崗的督郵,然後給了那個督郵一頓充滿了愛心的小皮鞭,狠狠的疼愛了八個督郵一番。
在和督郵親熱完一番之後,劉備就帶著張飛等人,又去投奔劉恢。
結果呢,在一段時間之後,劉備這家夥就感覺劉恢不是能幹啥大事的人,沒什麽前途,然後立馬拋棄了劉恢,轉頭有,又投奔大佬公孫瓚。
要說這劉備啊,臉皮也是也著實是厚,人家公孫瓚看在同門之誼,待他可不錯,要人給人,要地給地,還上奏建議封了劉備做平原相。
但是在後來呢,劉備先是拋棄了公孫瓚不說,還順帶拐走了公孫瓚手下的另一個三國頂尖站力,趙雲。
而劉備後來的所作所為呢,也將忘恩負義這一個詞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諸侯會盟事件過後,袁大老板就對公孫瓚的底盤發起了攻略,而劉備呢,卻當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不說假裝做個樣子,去公孫瓚身邊幫幫忙,而是直接越跑越遠,深怕公孫瓚找自己幫忙,惹一身騷。
所以呢劉備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
在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之後呢,劉備轉過頭,又去投奔當時的徐州牧陶謙。
陶謙呢,這人也是老實,是個老好人,聽聞劉備素來有著仁義的名聲,想來應該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就接納了劉備。
當然了,陶謙也是有著私心的,接納劉備,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家的兩個孩子。
因為在當時的時候,人妻曹的老爸剛好路過徐州,前去投靠自家的兒子曹操。而陶謙呢,想著要討好曹操,賣曹操一個人情,想著這樣的話,到時候曹操總不好對自己下手,畢竟情分在這裏。
但是誰能想到,自家居然識人不明,派出去護衛曹操老爸的人,居然反水,打劫了曹嵩的隊伍不說,還將曹嵩給殺害了。
曹操聽聞自己的老爸被害,這還能忍,於是便調遣大軍,前往徐州,討伐陶謙。
而這時,劉備剛好來到徐州,頓時就讓陶謙感覺是自己的救星來了,雖然劉備手底下的人不多,但是人家的大將厲害啊。
我有錢,有人,你有大將,兩人一拍即合,當即便決定合作。
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擊退了曹操,但是呢,陶謙的身體也越發的不好。
眼看自己就要涼涼在即,陶謙也是慌了。
俗話說,子承父業,按正常理論上來說,陶謙是要把自己的基業傳給自己的兒子的。
但是奈何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隻會讀書的老實人,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假如自己把徐州讓他們繼承的話,先不說徐州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的問題。
就以自家兒子的性格,怕是剛登上位置沒多久,就會被徐州裏麵的那些有心人給搞下去,生死難料。
好,且就算徐州的人忠心,但是徐州當時並沒有什麽領軍,可以獨當一麵的人物,不然的話,陶謙也不會想著去討好曹操,以求得曹操能夠心情好,不惦記自己。
所以思來想去,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徐州讓給劉備。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劉備是外來戶,在徐州沒有任何的根基,若是劉備想要站穩腳跟的話,那麽就得要好好的保護好自己的兩個兒子,借用他們的名義,來拉攏忠心於陶家的老臣,打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再其次,與徐州的其他人不同,劉備可以說是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手底下有著關羽,張飛兩員虎將,還有著文臣的輔助,如果給其再加上徐州的支援的話,其也是能夠和曹操相抗衡的存在。
所以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家人的話,陶謙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將徐州讓給劉備。
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讓陶謙沒想到的是,在自己涼了之後,劉備這個表麵老實,暗地裏卻陰得不行的,不但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反而為了避免威脅,先下手為強,不講武德。所以劉備投奔了陶謙,陶謙就涼了。
陶謙不但涼了,連帶著自己的妻小也跟著涼了,嗚唿哀哉,苦也悲也。
而劉備呢,在解決完陶謙之類的後顧之憂之後,也想著大展一番拳腳,好好的治理徐州,然後將徐州發展成自己的基業,讓這裏成為自己的根據地。
可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可能是涼了之後的陶謙知曉了自家的遭遇,悔恨的力量感動了天地,讓劉備很快便遭了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