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感其赤誠,留幾人住宿一宿,並贈以金絲寶甲、銀票數十張。侍女傳其言,“若公子缺盤纏,可於錢莊報上仙閣之名,仙閣所有供君取之。”


    柳明當然不允,可天女拒不見客,此事隻得不了了之。


    李銘觀他二人,雖道舊識,卻恭敬異常,不免問道,“你與天女當真為舊識?她怎對你如此疏遠?”


    柳明卻是一副理所當然,“天女自矜,往日亦十分客氣。隻談公事,不談其他。”


    柳明便又說了他與天女之舊事。


    原來,柳明少時多叛逆,父親讓他習文,他偏不學,隨意找了個乞兒拜師學藝。父親讓他操持家業,他偏不要,提一把劍便去闖蕩江湖。


    可別人家闖蕩江湖,無不誌向高遠,不是武林盟主,便是江湖大俠。他這等賭氣之舉堪稱貽笑大方。故而,柳明想方設法令自己名正言順。


    於是,他寫下家書,告知父親,自己去找仙人不老泉孝敬他老人家,勿要掛念。


    可不老泉何其難覓,他遊蕩幾年,都不曾尋得蹤跡,年少熱血亦被冷水澆滅。恰逢父親傳來家書,勸其歸迴。


    柳明思鄉之情陡升,迴想自己至今一事無成,家父亦垂垂老矣,不由感歎人世太短。他已浪費數年,莫非還要繼續當個浪蕩子?


    可他心下又有些許不甘。不甘兩手空空,連壽禮都備不到上好的。所以柳明心想,最後一次。


    最後一次去尋不老泉。


    若能找到,將其贈予父親,便是最好。


    如若不然,便是自己才疏學淺,不堪大用,老老實實迴落霞關當他的少主。


    柳明提著劍,渾渾噩噩,不知該往何處。待他反應過來,已是走入群山之中。


    林間騷動,柳明以為來者為山中野獸,未曾想竟迎麵飛來一為仙女。其貌頗得日月之色,繁花亦不可與之媲美。談蓮略顯庸俗,談梅略顯寡淡。柳明掏空了肚皮,也想不出該如何描繪仙女之顏。


    那仙女見著柳明,飛身落下,聲如清泉,“小兄弟,你可知此為何處?”


    柳明臉上一紅,隻因仙女衣衫破陋,其間多有裸露。他閉眼,脫下自己披風,遞給仙女,“我也不知。”


    仙女見他閉目,更是替她遮掩全身,不覺笑道,“小兄弟可知來時方向?”


    柳明臉色更紅,不過此為羞愧之紅,“亦不知。”


    兩位迷路之人,於此相逢,亦為有緣。


    仙女告訴他,自己為尋不老泉而來,卻不慎迷失方向,困死山中。所帶幹糧亦告罄,不得不以打獵為生。


    “我也為不老泉而來。”


    柳明訝異,他尋不老泉賭氣成分居多。縱是尋了多年,心裏卻也不認為它是真的。可眼前這位姑娘,年輕貌美,正值花季之年,又何苦在這偏僻山中提心吊膽、連眉都畫不得。


    他將心裏話問出,仙女也不惱,隻起身轉了一圈,“公子看我相貌如何?”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公子對此可還喜歡?”


    “自是當然。哦,不,姑娘我並無冒犯之意。”


    “我自當知曉。”仙女於火堆前踱步,“你看我,與他們看我,略有不同。”


    柳明一時無言,那仙女又問,“公子行路時,可曾見過老樞?”


    “見過。”


    “觀之如何?”


    “命不久矣,卻苦於生計,十分悲慘。”


    仙女笑了笑,“公子你看我為憐惜,願與我共患難。看老樞便是憐憫,慨歎一聲繼續行路。公子,你說,相貌重不重要?”


    柳明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得聽她繼續說道,“那老樞或許也曾有閉月羞花之顏,可再好的相貌都敵不過年華老去。終有一天,我亦會如她那般,白發蒼蒼,貌如枯樹。屆時,我又會如何?”


    “如今我還能抵禦山中野獸,不畏風雪。待我老了,風寒便有如催命符,四肢無力,又怎能來此山中,尋覓不老泉呢?”


    “可不老泉是真是假尚未得知。”


    “我來此,不過為求心安罷了。”


    而後柳明果然也被困山中。他二人苦尋出路,卻總迴到原處。晚秋已過,冬至將來,天氣漸冷,柳明便剝下獸皮,拔下獸毛,做出禦寒的衣物來。他還搭了間木屋,邀仙女住下。


    此時他尚且不知仙女名號,隻姑娘姑娘地喊著。而仙女已不曾詢問他姓甚名誰。饒是如此,山中不知歲月,冬雪消融,春風又起。


    “我始終不曾追問她來曆,她亦不曾追問我之過往。後來我們終有一天出去了,又追尋不老泉許久。某天我忽然厭倦了,問她是否願意跟我迴落霞關。她隻問,若我年華老去,你可會愛我如初?我迴答當然。她隻笑笑,並不迴答。”


    “後來你們可曾找到不老泉?”李銘問。


    “沒有。後來我們於一場洪水中失散。當我醒來時,我們原先約定之處隻有一支金步搖和一紙書信。信上寫道,妾為仙閣天女,待君久矣。我便馬不停蹄趕往仙閣。還好,天女仍是惦記我的。”


    李銘聽罷,亦歎息一聲。“柳兄尋找不老泉久矣,不知可有些許方向?”


    柳明沉言道,“我也不知。不過早些年我走過山川不計其數,不老泉定在我未行至的區域。”


    “天下之大,按這般找法,歸來之時唯有一地朽骨。據我看,還需從那首詩中尋找線索。不知可有青年才俊對其解讀否?”


    “古籍記載此詩曾轟動一時。我曾細品,發覺唯有前兩句與不老泉有所關聯。後幾句無不記述王朝更迭,百姓疾苦。故而皇帝斷定其為反詩,有談論者斬首示眾、株連九族。據書上所述,共有一千六十人受牽連。不過此詩相距甚遠,我也不知真假。”


    “相距甚遠?大約多久之前?”


    “待我想想。我手中古籍,記載為諶言帝時期,據今約一千八百年。而就在諶言帝焚人後第五年,啟夏朝覆滅。諷刺之事在於,起義軍打出的名號正為——焚天皇,誅暴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世隔絕的理想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颯並收藏與世隔絕的理想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