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至府上,葉桑下了馬車後,還沒緩過氣來,一抬頭就看見了魏寧。
魏寧早得了消息,摸不清情況,也不敢貿然前往北衡將軍府,於是火急火燎地在門口候著葉桑迴來。
“少夫人。”
“她沒事,母子平安。”
淡淡掃了一眼魏寧,葉桑邁入府中,信步朝裏走,“生了一兒一女,可喜著呢。”
聽了這話,魏寧一瞬間濕了眼眶,“那就好,那就好……”
口中喃喃念叨的同時,心下又想著迴府之事,正不知適不適合問的時候,前頭走著的冬九忽然就停了下來。
“少夫人說,如今馮小姐孩子已經生下來了,三姨娘和她身邊兒的那位盛姑姑也已經在順天府大牢了,你收拾收拾東西,便迴府上伺候吧。”
一聽說可以迴去了,魏寧激動得無以言表,加上馮瑤生子的喜訊,直衝得她說不出話來。
看她既是感激又是喜悅的點頭,冬九朝人溫柔地笑了笑,點頭致意後轉身跟上了葉桑。
眼瞧著夏末了,自家小姐終於生了,魏寧在原地站了會兒,便興興地迴房裏收拾東西,迴府去了。
金風送爽,晴雲秋月,轉眼間,又是一年秋來到。
雖說是豐收之季,可今年的初秋和往年卻是大不相同。
正街上,百姓們奔走相告,各個兒麵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你聽說了麽,姬少夫人研製的高麥成熟了!”
“什麽高麥?是……是先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和以往吃的麥子不同的那新麥子?”
身邊兒的小攤販興高采烈地附和著,“是啊是啊,我今兒才去買了,這高麥清香可口,煮進飯裏感覺屋子都香了不少!”
道旁,隨處可見的是城北莊子的人支起的攤子棚子。
這攤子倒是簡簡單單,上頭隻擺了些去好皮的麥子,連同些舀子和布袋,正是為了方便把麥子打包攜帶。
“這高麥怎麽賣?”
一個年輕人信步走到攤子前麵,隨手撚起幾粒麥子,一邊撚著一邊輕聲問道。
這年輕人一襲白衣,瞧著文質彬彬的,斯文得很,儼然一副書生模樣。
“五十文一斤,客官要多少?”
攤子後站著葉桑派來的小廝,聽了這話極為熱情地招唿一句,拿起手上的物事就要給書生稱些麥子。
那書生睜大眼睛,眼中有些不可置信,“這麥子怎的這麽便宜?”
“嗐,今年本就是災年,百姓家裏一點餘糧也沒有,我們怎麽會多要錢?且這高麥本來就是少夫人研製出來緩解昊國現今之困的,更是得物美價廉了。”
小廝招招手,麵上笑容不減,“這麥子我自己也吃呢,確實是清香撲鼻,客官您來點吧。”
“那給我來兩斤。”
書生沉吟片刻,下了決斷,又伸手付錢,接過麥子,這才心滿意足地往迴走去。
迴到家中,他開始細細觀摩眼前的高麥。
這名喚“高麥”的品種,比起先前的麥子,細看之下,還是有少許差別。
旁的不說,高麥比其他麥子看起來要飽-滿圓潤的多,晶瑩剔透的,即使是生的,也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讓人聞了就有些食指大動。
書生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把高麥洗淨,煮做粥食,還有些磨成粉的,便加水和好做成麵食,加些蔥花韭黃,就是碗不錯的清湯麵。
不多時,一頓清淡小食就做好了。
書生拿出筷子細細品嚐,片刻之後睜大眼睛,眼中閃過些許欣喜,“這高麥真是名不負虛傳!”
今年本是災年,就連最為普通,粗糙難吃的黑麥,往常幾乎都沒有人願意吃的,在今年也被搶爭一空。
原因無他,隻因災後物價奇高,到夏末也沒降下來多少,窮苦人家實在是沒有其他的吃的,就連最沒辦法的辦法也要想,要不隻能啃樹葉,吃菜根,淒慘得很。
就在昊國一片人心惶惶,底層百姓民不聊生,到處都是一片淒風苦雨的時候,葉桑新研製出的高麥,就派上了大用場。
高麥成熟,數量大且口感好,在短短的時間內便迅速解了昊國麥子短缺之局,且又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百姓,比普通的麥子還要便宜一半左右,即使是窮人,也不愁吃不起飯。
那書生慢慢吃著,越吃眼睛就睜的越大,越吃眼睛當中的光芒就越盛,吃到最後,他已然吃的熱血沸騰,當即一拍桌子,“我倒要上那將軍府的莊子上看看!”
這書生是個名喚張曉的落魄讀書人,早前進京趕考,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為自己謀生立業,也能實現一番抱負。
怎料天不遂人願,世事無常,考了幾次屢屢不中,又不甘心就這麽灰溜溜地迴老家,隻好在京城尋一偏僻小房,整日裏頭靠著寫字畫畫賺些餘錢來聊以溫飽。
即便如此,張曉心中也從沒有放棄他的抱負,總想著要為民做事,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但隻苦於沒有遇上機會。
眼下這個情況,也算是瞌睡送來了枕頭,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張曉還有幾個同樣落魄的至交好友,同樣的胸中有大誌,同樣的苦於無法實現抱負,幾位好友聽了張曉的提議之後,自然是一拍即合。
在幾人的熱血沸騰下,當即一道往城北莊子,也就是葉桑研製高麥的地方而去。
……
“少夫人,有幾個書生模樣的人在外頭,嚷嚷著說要來見您。”
葉桑正在莊子裏頭的書房整理東西,忽聽得小廝來報,疑惑皺眉,露出些不解神色。
“這平白無故的,怎就有人來莊子上找我?”
懷著滿心疑惑,葉桑擺了擺手,“既然都找上門來了,那就讓他們進來吧,讓我瞧瞧究竟是誰。”
小廝恭敬行了一禮應下,緩緩退出書房。
不多時,外頭傳來隱隱約約的腳步聲,小廝帶著幾人魚貫而入。
葉桑抬頭看去,隻見來的確實如同小廝所說,是幾個書生模樣的人,這幾人瞧著都有些落魄,卻難掩麵上傲色,心中傲骨。
看著眼前這些人,葉桑心中隱隱約約也就有了些想法,猜出這幾人過來,究竟是做什麽的。
在葉桑打量他們的時候,張曉幾人也在默默打量著葉桑。
和他們想象的不太一樣,本以為這管著整個城北莊子的姬少夫人,應該是個成熟穩重,看起來一臉威嚴的中年女人。
誰知這在外頭傳的沸沸揚揚,一時間備受推崇的葉桑,這麽看著也不過是個麵容有些稚嫩,看起來毫無威脅的貌美女子罷了。
因此,張曉幾人看向葉桑的目光中,也情不自禁的帶了些許懷疑。
就這般看起來毫無威脅的女子,竟然就是挽救了整個昊國饑年危機的人?
任憑誰也不信吧。
但葉桑一開口,這懷疑就迅速被消除下去,“幾位像是讀書人,在這個緊要關頭過來的,我猜……是想要來莊子上做事吧?”
“若真如此的話,就讓我看出你們的實力,畢竟這城北莊子裏從不留閑人。”
簡簡單單幾句話,配上葉桑迅速從溫柔轉為嚴肅的神色,瞧著突然就有了氣勢,也讓幾人心生震撼,不敢對她有所小覷。
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張曉作為領頭人站了出來,同葉桑交涉。
“少夫人,今年正值饑饉,新政頒布後又可謂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此等危難時刻,一介女流之輩,少夫人願意主動站出來,我等書生看在眼裏也是實在欽佩。”
張曉仔細斟酌著用詞,“我們並非是吃閑飯的人,大丈夫誌在許國,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如今想來,少夫人便是我們的機會。”
聞言,旁邊的幾人也趕緊附和道:“正是如此,且我們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其中有幾人對農學,藥學以及天文地理也稍有研究,想必還是能幫上您不少忙的。”
葉桑先前神色還平淡的很,一聽到最後這句話,眼睛一亮,整個人都稍微坐直了一些,“你們裏麵果真有人對農學有所研究?是誰?”
“我,還有阿通和小浩,我們自小就在地裏頭做農活,長大之後對農學有興趣,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所以也算略有涉獵。”張曉頗為含蓄地說道。
其實他對農學的了解可謂是深刻極了,幾乎熟練到看一片植物的葉子,就可推知出這究竟是什麽農作物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他才對自己如此有自信,也敢來這莊子上毛遂自薦。
葉桑雙眼放亮,當即讓幾人當場展現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一看果然是熟知農學,且對其他各種知識都有所涉獵。
一個需要科研人才,一個需要展現自我,就這樣,葉桑和張曉幾人一拍即合,張曉幾人被招進山莊,為城北莊子作出貢獻。
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城北莊子在農作物的研發方麵可謂是如魚得水。
葉桑的現代化農學思維,加上張曉幾人淵博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推動力是強大的,高麥的發展越來越好,也有更多的窮苦老百姓能吃上飯了。
魏寧早得了消息,摸不清情況,也不敢貿然前往北衡將軍府,於是火急火燎地在門口候著葉桑迴來。
“少夫人。”
“她沒事,母子平安。”
淡淡掃了一眼魏寧,葉桑邁入府中,信步朝裏走,“生了一兒一女,可喜著呢。”
聽了這話,魏寧一瞬間濕了眼眶,“那就好,那就好……”
口中喃喃念叨的同時,心下又想著迴府之事,正不知適不適合問的時候,前頭走著的冬九忽然就停了下來。
“少夫人說,如今馮小姐孩子已經生下來了,三姨娘和她身邊兒的那位盛姑姑也已經在順天府大牢了,你收拾收拾東西,便迴府上伺候吧。”
一聽說可以迴去了,魏寧激動得無以言表,加上馮瑤生子的喜訊,直衝得她說不出話來。
看她既是感激又是喜悅的點頭,冬九朝人溫柔地笑了笑,點頭致意後轉身跟上了葉桑。
眼瞧著夏末了,自家小姐終於生了,魏寧在原地站了會兒,便興興地迴房裏收拾東西,迴府去了。
金風送爽,晴雲秋月,轉眼間,又是一年秋來到。
雖說是豐收之季,可今年的初秋和往年卻是大不相同。
正街上,百姓們奔走相告,各個兒麵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你聽說了麽,姬少夫人研製的高麥成熟了!”
“什麽高麥?是……是先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和以往吃的麥子不同的那新麥子?”
身邊兒的小攤販興高采烈地附和著,“是啊是啊,我今兒才去買了,這高麥清香可口,煮進飯裏感覺屋子都香了不少!”
道旁,隨處可見的是城北莊子的人支起的攤子棚子。
這攤子倒是簡簡單單,上頭隻擺了些去好皮的麥子,連同些舀子和布袋,正是為了方便把麥子打包攜帶。
“這高麥怎麽賣?”
一個年輕人信步走到攤子前麵,隨手撚起幾粒麥子,一邊撚著一邊輕聲問道。
這年輕人一襲白衣,瞧著文質彬彬的,斯文得很,儼然一副書生模樣。
“五十文一斤,客官要多少?”
攤子後站著葉桑派來的小廝,聽了這話極為熱情地招唿一句,拿起手上的物事就要給書生稱些麥子。
那書生睜大眼睛,眼中有些不可置信,“這麥子怎的這麽便宜?”
“嗐,今年本就是災年,百姓家裏一點餘糧也沒有,我們怎麽會多要錢?且這高麥本來就是少夫人研製出來緩解昊國現今之困的,更是得物美價廉了。”
小廝招招手,麵上笑容不減,“這麥子我自己也吃呢,確實是清香撲鼻,客官您來點吧。”
“那給我來兩斤。”
書生沉吟片刻,下了決斷,又伸手付錢,接過麥子,這才心滿意足地往迴走去。
迴到家中,他開始細細觀摩眼前的高麥。
這名喚“高麥”的品種,比起先前的麥子,細看之下,還是有少許差別。
旁的不說,高麥比其他麥子看起來要飽-滿圓潤的多,晶瑩剔透的,即使是生的,也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讓人聞了就有些食指大動。
書生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把高麥洗淨,煮做粥食,還有些磨成粉的,便加水和好做成麵食,加些蔥花韭黃,就是碗不錯的清湯麵。
不多時,一頓清淡小食就做好了。
書生拿出筷子細細品嚐,片刻之後睜大眼睛,眼中閃過些許欣喜,“這高麥真是名不負虛傳!”
今年本是災年,就連最為普通,粗糙難吃的黑麥,往常幾乎都沒有人願意吃的,在今年也被搶爭一空。
原因無他,隻因災後物價奇高,到夏末也沒降下來多少,窮苦人家實在是沒有其他的吃的,就連最沒辦法的辦法也要想,要不隻能啃樹葉,吃菜根,淒慘得很。
就在昊國一片人心惶惶,底層百姓民不聊生,到處都是一片淒風苦雨的時候,葉桑新研製出的高麥,就派上了大用場。
高麥成熟,數量大且口感好,在短短的時間內便迅速解了昊國麥子短缺之局,且又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百姓,比普通的麥子還要便宜一半左右,即使是窮人,也不愁吃不起飯。
那書生慢慢吃著,越吃眼睛就睜的越大,越吃眼睛當中的光芒就越盛,吃到最後,他已然吃的熱血沸騰,當即一拍桌子,“我倒要上那將軍府的莊子上看看!”
這書生是個名喚張曉的落魄讀書人,早前進京趕考,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為自己謀生立業,也能實現一番抱負。
怎料天不遂人願,世事無常,考了幾次屢屢不中,又不甘心就這麽灰溜溜地迴老家,隻好在京城尋一偏僻小房,整日裏頭靠著寫字畫畫賺些餘錢來聊以溫飽。
即便如此,張曉心中也從沒有放棄他的抱負,總想著要為民做事,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但隻苦於沒有遇上機會。
眼下這個情況,也算是瞌睡送來了枕頭,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張曉還有幾個同樣落魄的至交好友,同樣的胸中有大誌,同樣的苦於無法實現抱負,幾位好友聽了張曉的提議之後,自然是一拍即合。
在幾人的熱血沸騰下,當即一道往城北莊子,也就是葉桑研製高麥的地方而去。
……
“少夫人,有幾個書生模樣的人在外頭,嚷嚷著說要來見您。”
葉桑正在莊子裏頭的書房整理東西,忽聽得小廝來報,疑惑皺眉,露出些不解神色。
“這平白無故的,怎就有人來莊子上找我?”
懷著滿心疑惑,葉桑擺了擺手,“既然都找上門來了,那就讓他們進來吧,讓我瞧瞧究竟是誰。”
小廝恭敬行了一禮應下,緩緩退出書房。
不多時,外頭傳來隱隱約約的腳步聲,小廝帶著幾人魚貫而入。
葉桑抬頭看去,隻見來的確實如同小廝所說,是幾個書生模樣的人,這幾人瞧著都有些落魄,卻難掩麵上傲色,心中傲骨。
看著眼前這些人,葉桑心中隱隱約約也就有了些想法,猜出這幾人過來,究竟是做什麽的。
在葉桑打量他們的時候,張曉幾人也在默默打量著葉桑。
和他們想象的不太一樣,本以為這管著整個城北莊子的姬少夫人,應該是個成熟穩重,看起來一臉威嚴的中年女人。
誰知這在外頭傳的沸沸揚揚,一時間備受推崇的葉桑,這麽看著也不過是個麵容有些稚嫩,看起來毫無威脅的貌美女子罷了。
因此,張曉幾人看向葉桑的目光中,也情不自禁的帶了些許懷疑。
就這般看起來毫無威脅的女子,竟然就是挽救了整個昊國饑年危機的人?
任憑誰也不信吧。
但葉桑一開口,這懷疑就迅速被消除下去,“幾位像是讀書人,在這個緊要關頭過來的,我猜……是想要來莊子上做事吧?”
“若真如此的話,就讓我看出你們的實力,畢竟這城北莊子裏從不留閑人。”
簡簡單單幾句話,配上葉桑迅速從溫柔轉為嚴肅的神色,瞧著突然就有了氣勢,也讓幾人心生震撼,不敢對她有所小覷。
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張曉作為領頭人站了出來,同葉桑交涉。
“少夫人,今年正值饑饉,新政頒布後又可謂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此等危難時刻,一介女流之輩,少夫人願意主動站出來,我等書生看在眼裏也是實在欽佩。”
張曉仔細斟酌著用詞,“我們並非是吃閑飯的人,大丈夫誌在許國,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如今想來,少夫人便是我們的機會。”
聞言,旁邊的幾人也趕緊附和道:“正是如此,且我們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其中有幾人對農學,藥學以及天文地理也稍有研究,想必還是能幫上您不少忙的。”
葉桑先前神色還平淡的很,一聽到最後這句話,眼睛一亮,整個人都稍微坐直了一些,“你們裏麵果真有人對農學有所研究?是誰?”
“我,還有阿通和小浩,我們自小就在地裏頭做農活,長大之後對農學有興趣,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所以也算略有涉獵。”張曉頗為含蓄地說道。
其實他對農學的了解可謂是深刻極了,幾乎熟練到看一片植物的葉子,就可推知出這究竟是什麽農作物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他才對自己如此有自信,也敢來這莊子上毛遂自薦。
葉桑雙眼放亮,當即讓幾人當場展現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一看果然是熟知農學,且對其他各種知識都有所涉獵。
一個需要科研人才,一個需要展現自我,就這樣,葉桑和張曉幾人一拍即合,張曉幾人被招進山莊,為城北莊子作出貢獻。
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城北莊子在農作物的研發方麵可謂是如魚得水。
葉桑的現代化農學思維,加上張曉幾人淵博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推動力是強大的,高麥的發展越來越好,也有更多的窮苦老百姓能吃上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