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b=
第129章
紀寧剛到清澤學院, 就被蜂擁過來的學子們給團團圍住了,滿臉崇拜和歡喜, 正因年歲不大, 所以他們更崇拜博學的紀寧, 誰知紀寧一年前一點消息都沒有的就走了, 大傢夥都是茫然, 問誰,誰也不知道。
聽聞赴京趕考的師兄們傳信, 說紀先生這次也會迴來,俱是欣喜等待, 還沒進學院呢, 紀寧就在門口被堵住了。
大家都在看紀寧。
一年未見, 紀先生似乎還是當初清雋眷詠的模樣,舒和的眉眼似朗星但皓月亦不可與之爭輝, 但, 到底有了些陌生感。不是一年的距離, 而是,紀先生的衣裳, 從永恆青變成了內斂無聲的玄色。
玄衣加身,身姿更為挺拔, 隻是到底少了一分謙和, 多了兩份沉默的內斂。
先前的欣喜,在看到紀寧那一刻,突然就安靜就下來了, 心裏莫名有些不安,都沉默看著紀寧。紀寧視線輕劃,將或熟悉或陌生的年輕麵孔收入眼底,抿唇輕笑,笑含清潤眸底,聲色朗潤。
“一年的時間,你們都把我忘了?”
這一笑,還是一年前的模樣。
學生們先前還有些惴惴不安的心瞬間消弭,七嘴八舌的問好聲都紀寧給淹沒了,有問他怎麽突然走了,也有問他這一年家落何處,又在做什麽些,紀寧好脾氣的迴應,秋陽下,俊朗的眉眼安然如舊。
柳山長本來想端著老師的架子的,到底心生牽掛,沒忍住,也迎了出來。
一年前的事,柳山長雖不知全部過程,但也知道一些,這一年,是少不了擔心的。雋儀這孩子,雖看似對事事不在意,實則是個極為長情的孩子,他又是真心喜歡陸姑娘的,被迫分開,他心中當是很難過的。
隻可惜,雖有書信往來,但他不肯透露地方,也不能去看他。
今日見他,雖不知他心中如何想,至少麵上看著,是沒什麽大礙的,如此,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也不喚他,就笑看著他和學生們說話。正笑問著,卻聽見一學生問道:“先生,您和夫人怎麽迴事呀?”
“怎麽書樓還在,夫人也不見了呢?”
“憨貨!”
看到紀寧神色很明顯的一滯,柳山長暗罵了一聲,在眾位學子還沒反應時,直接眼神厲斥,“都圍在這裏做甚!”
柳山長一出來,所有學子規矩站好行禮,哪裏還有剛才活潑的模樣,柳山長看著他們這副“乖覺”的模樣,鼻尖哼了哼,“還不快迴去念書?!”學生頓時鳥入深林瞬間散了個沒影,餘下的人,除了紀寧,便是四五位這次去京城考完迴來的清澤學生了。
柳山長對著紀寧點了點頭,轉身先行。
“過來吧。”
餘下的人跟上柳山長的步伐,去了山長書舍。柳正明在書院中亦有一處竹樓,隻他並不住這裏,隻做午間偶爾小憩之所。進入竹舍,還未入座,京城迴來的那幾個齊齊長揖到底,滿目愧色。
“有負山長所期,學生無顏。”
這次秋闈成績柳山長早已知曉,隻有一個進了二甲尾,更別說一甲了,雖失望,但也僅僅是失望這裏,今年去的學子,都是下場練手的,能出一個二甲,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現見他們如此這般,想來是真愧了,未來幾年不用人勸便會自進,下次定然高中的。
想到此,柳山長和顏悅色讓他們入座。
師徒數人圍著竹桌而坐,細聲詳談,將此次京中見聞略略說了一句,將重點都放在考卷上,幾個人身子爭著將不會的或者討論不出結果的題都告訴了柳山長,柳山長也不藏私,或經論點,或由深入淺,娓娓道來,說得興起,學生也聽的認真,將紀寧都給忽視了。
紀寧也不說話,手握竹杯,垂眸品茶,老師愛竹,小舍據用竹木所製,連茶葉亦是今年新竹,雖無其他茶葉的沉穩,倒竹微清香很濃,輕輕低頭竹香就鼻尖縈繞。紀寧低頭輕嚐熱茶,竹葉清香口中蜿蜒,紀寧垂著的眸中,卻無半分品茶之意。
看似認真聆聽,實則早已出神。
看似淡然的心,早已越過重重山巒,飛到京城郊外那所尼姑庵的門前,那所尼姑庵門前有一種很安靜的古桐,從庭前青石板到斑駁古漆大門有十六步的距離,那銅把手也斑駁了,覆手上去,溫涼掌心。
那是一所隱於半山的古庵,那裏歲月靜好,進出都是真正修心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外看來,黑瓦白牆,裏間似乎有著綠意,但不知裏麵是何模樣。
因為沒有進去過。
每每想要進去時,腦中就浮現她那日淚眼模糊的眼,手就再也抬不起來去敲響那扇古樸大門。是怕,是怕她再見到自己時,眸中仍是驚懼,也是躲避,如果不再見麵,心裏還能有點奢望,奢望,她已不怕自己了……
隻是,也心憂她,她明明身子尚可,怎麽就到了青燈古佛相伴的地步?
她,現在,到底如何了?
…………
師徒數人說好高興了,在抬手時,竟已至日暮西斜的時光,柳山長怔了怔,下意識地去看紀寧,卻見他正微笑望著自己,夕陽融進他的清眸,碎星點點,當真一個溫潤好兒郎。頓了頓,不由笑罵:“你也不提一聲,就這樣枯坐一下午?”
第129章
紀寧剛到清澤學院, 就被蜂擁過來的學子們給團團圍住了,滿臉崇拜和歡喜, 正因年歲不大, 所以他們更崇拜博學的紀寧, 誰知紀寧一年前一點消息都沒有的就走了, 大傢夥都是茫然, 問誰,誰也不知道。
聽聞赴京趕考的師兄們傳信, 說紀先生這次也會迴來,俱是欣喜等待, 還沒進學院呢, 紀寧就在門口被堵住了。
大家都在看紀寧。
一年未見, 紀先生似乎還是當初清雋眷詠的模樣,舒和的眉眼似朗星但皓月亦不可與之爭輝, 但, 到底有了些陌生感。不是一年的距離, 而是,紀先生的衣裳, 從永恆青變成了內斂無聲的玄色。
玄衣加身,身姿更為挺拔, 隻是到底少了一分謙和, 多了兩份沉默的內斂。
先前的欣喜,在看到紀寧那一刻,突然就安靜就下來了, 心裏莫名有些不安,都沉默看著紀寧。紀寧視線輕劃,將或熟悉或陌生的年輕麵孔收入眼底,抿唇輕笑,笑含清潤眸底,聲色朗潤。
“一年的時間,你們都把我忘了?”
這一笑,還是一年前的模樣。
學生們先前還有些惴惴不安的心瞬間消弭,七嘴八舌的問好聲都紀寧給淹沒了,有問他怎麽突然走了,也有問他這一年家落何處,又在做什麽些,紀寧好脾氣的迴應,秋陽下,俊朗的眉眼安然如舊。
柳山長本來想端著老師的架子的,到底心生牽掛,沒忍住,也迎了出來。
一年前的事,柳山長雖不知全部過程,但也知道一些,這一年,是少不了擔心的。雋儀這孩子,雖看似對事事不在意,實則是個極為長情的孩子,他又是真心喜歡陸姑娘的,被迫分開,他心中當是很難過的。
隻可惜,雖有書信往來,但他不肯透露地方,也不能去看他。
今日見他,雖不知他心中如何想,至少麵上看著,是沒什麽大礙的,如此,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也不喚他,就笑看著他和學生們說話。正笑問著,卻聽見一學生問道:“先生,您和夫人怎麽迴事呀?”
“怎麽書樓還在,夫人也不見了呢?”
“憨貨!”
看到紀寧神色很明顯的一滯,柳山長暗罵了一聲,在眾位學子還沒反應時,直接眼神厲斥,“都圍在這裏做甚!”
柳山長一出來,所有學子規矩站好行禮,哪裏還有剛才活潑的模樣,柳山長看著他們這副“乖覺”的模樣,鼻尖哼了哼,“還不快迴去念書?!”學生頓時鳥入深林瞬間散了個沒影,餘下的人,除了紀寧,便是四五位這次去京城考完迴來的清澤學生了。
柳山長對著紀寧點了點頭,轉身先行。
“過來吧。”
餘下的人跟上柳山長的步伐,去了山長書舍。柳正明在書院中亦有一處竹樓,隻他並不住這裏,隻做午間偶爾小憩之所。進入竹舍,還未入座,京城迴來的那幾個齊齊長揖到底,滿目愧色。
“有負山長所期,學生無顏。”
這次秋闈成績柳山長早已知曉,隻有一個進了二甲尾,更別說一甲了,雖失望,但也僅僅是失望這裏,今年去的學子,都是下場練手的,能出一個二甲,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現見他們如此這般,想來是真愧了,未來幾年不用人勸便會自進,下次定然高中的。
想到此,柳山長和顏悅色讓他們入座。
師徒數人圍著竹桌而坐,細聲詳談,將此次京中見聞略略說了一句,將重點都放在考卷上,幾個人身子爭著將不會的或者討論不出結果的題都告訴了柳山長,柳山長也不藏私,或經論點,或由深入淺,娓娓道來,說得興起,學生也聽的認真,將紀寧都給忽視了。
紀寧也不說話,手握竹杯,垂眸品茶,老師愛竹,小舍據用竹木所製,連茶葉亦是今年新竹,雖無其他茶葉的沉穩,倒竹微清香很濃,輕輕低頭竹香就鼻尖縈繞。紀寧低頭輕嚐熱茶,竹葉清香口中蜿蜒,紀寧垂著的眸中,卻無半分品茶之意。
看似認真聆聽,實則早已出神。
看似淡然的心,早已越過重重山巒,飛到京城郊外那所尼姑庵的門前,那所尼姑庵門前有一種很安靜的古桐,從庭前青石板到斑駁古漆大門有十六步的距離,那銅把手也斑駁了,覆手上去,溫涼掌心。
那是一所隱於半山的古庵,那裏歲月靜好,進出都是真正修心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外看來,黑瓦白牆,裏間似乎有著綠意,但不知裏麵是何模樣。
因為沒有進去過。
每每想要進去時,腦中就浮現她那日淚眼模糊的眼,手就再也抬不起來去敲響那扇古樸大門。是怕,是怕她再見到自己時,眸中仍是驚懼,也是躲避,如果不再見麵,心裏還能有點奢望,奢望,她已不怕自己了……
隻是,也心憂她,她明明身子尚可,怎麽就到了青燈古佛相伴的地步?
她,現在,到底如何了?
…………
師徒數人說好高興了,在抬手時,竟已至日暮西斜的時光,柳山長怔了怔,下意識地去看紀寧,卻見他正微笑望著自己,夕陽融進他的清眸,碎星點點,當真一個溫潤好兒郎。頓了頓,不由笑罵:“你也不提一聲,就這樣枯坐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