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和觀風子兩人正說著,外屋門被敲響了,觀風子說了聲“進”,進來了一個婦人,提著銅壺,拿著漆器,給兩人加滿了熱水,把漆器和銅壺放到櫃子上,告辭兩人出去了。
待婦人出了門,觀風子道:“且先歇息一陣,養足了精神再說。”說完躺了下來,閉目養神。
李耳也盤坐下來,閉目打坐。
過了有二刻,婦人送來了食物,兩人用餐之間,劉義迴來了。三人用過餐飯,酉時左右歇息了。
次日淩晨寅時,三人出了白幾家大院,來到了村口大門。十九個內府兵正在這裏等著,眾人合成一隊,浩浩蕩蕩地向著墓地去了。
此時月光皎潔,萬籟俱靜,隻有不時傳來的狼嚎獸叫聲。內府兵們手執長劍,緊緊地跟在觀風子和李耳身後,三刻後眾人到達了墓地。墓地裏黑沉沉的,不時閃過一點磷光。
眾大兵心中忐忑,但是看到走在前麵的觀風子和李耳沒有露出絲毫害怕之色,也鎮定下來,握緊了手中利器,跟著二人。
到了墓地前,李耳取出了司南羅,看著方位,對照著天上星宿,慢慢前行,帶著眾人來到了一處石洞前。石洞洞口不大,貌似是個野兔的巢穴,隻有李耳能鑽進去。
李耳要過一把長劍,執在手中,朝著洞裏探了探,長劍很快到了洞底,李耳又向左右搖擺長劍試探一番,石洞貌似並不深。李耳試過石洞深淺,還了長劍,蹲身彎腰,鑽進了石洞。
石洞裏麵果然不大,李耳隻鑽進了大半個身子,便到了洞底。李耳雙手在洞壁上一陣摩挲,手觸之處,莫不是冰涼的石頭。
李耳趴在洞裏,閉了嘴眼,翻過身來,朝洞壁上麵又是一陣摩挲,手觸之處,終於感到了一塊石壁的不同之處。
這塊石壁拳頭大小,入手軟滑冰涼,便如摸到了蛇身一般。李耳兩隻手抓住這塊石壁,用力掰扯,花了有近一刻時間,終於把這塊異石掰下了石壁。
李耳掰下異石,雙手繼續摩挲上麵石壁,再未發現其他異常。李耳抓著異石,雙手護住腦袋,喊道:“拉我出去”。
外麵眾人早已擔心李耳,怕李耳在洞中遭遇不測,現在聽到裏麵喊聲,拉著李耳漏在洞外的兩隻小腿,把李耳拉了出來。
李耳出了石洞,站起了身,觀察了一番異石,把異石交給觀風子拿著,自己拍了拍身上塵土,拿出司南羅,繼續對照天上星位,慢慢地向前走去。
眾人跟著李耳,走了近半個時辰,來到了一處山泉前麵,山泉從石縫裏流出,淙淙而下,匯入了山下的桑幹河。
這裏已經遠離了墓地,在墓地西北方向一裏多處的一座山腰上。李耳手執司南羅,確定了這裏的方位,觀察著周邊地勢。現在東方已經有一絲亮光了,但是月亮已經沒了,李耳看不到太遠,心中記下這裏的位置,向著山峰爬去。
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兩隻袍子,暗夜之中,把內府兵們緊張了一下。怕大人受了野獸偷襲,劉義帶著幾個內府兵走到了李耳的前麵,揮舞著長劍開路了。
這座山峰也在山脈外圍,不是很高大,眾人半個時辰後到了山頂。
李耳站在山頂上,拿著司南羅,對著山下方位一陣觀察,仔細思考之後,目光望向了西北方向,施展所學,仔細觀望天光氣色。觀察了有二刻,在離此處約四十裏處,終於發現了一道青紫之光,直衝天際,瞬閃而過。青紫之光過後,照過的雲層貌似也紅了起來,這時東方的太陽已經露出了臉蛋。
李耳眼見青紫之光強大,與自己所思有異,不由得“咦”了一聲。心想:“怎會如此?”
觀風子似懂不懂地也是到處觀望,隻有劉義等內府大兵,不敢打擾李耳,隻是凝神戒備,確保大人安全。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李耳的視野逐漸擴大,又觀察了二刻,遠方走來了一隊村人。
白幾眼見這次來調查的大人與眾不同,行為更像是巫師或者道人,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這小官人歲數不大,師侄卻是個大人,又是皇室來的,受了皇命和王命到此重查此事,說不準真能給自己一個交待。”大人寅時出發,久久未歸,白幾擔心大人安危,喊起了自己的兒孫,讓他們吆喝村中後生,前來接應大人。
李耳看到山下的村人隊伍,不再猶豫,說道:“今日就到此了,我們下山迴村吧。”
眾人簇擁著李耳向山下走,觀風子正在李耳身旁,邊行邊問道:“師叔可查到了眉目?”
李耳道:“還待確定,今日說不得又要啟程。”
觀風子道:“這裏不用再看看了?”心說:“自己手中拿的異石,正是冰片,隻是如此大的冰片出現在一個小石洞裏,很是蹊蹺,為何師叔不再繼續查看此處?”
李耳道:“我尚有疑問需要確實,日後你自然知曉。”說著把手中司南羅遞向觀風子,說道:“把那冰片給我,這個你還收著。”
兩人互換了手中物品,各自揣進懷裏,專心下山。
到了山下,與前來接應的村人匯合。村人帶隊的正是白家小子和栗家小子栗英。栗英與李耳等人見過禮,見眾人無恙,放下心來,帶著眾人迴村,邊走邊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早飯,各位大人迴去好好歇息一下。”
李耳問栗英道:“此去西北四十裏,是什麽地方,地貌如何?”
栗英道:“此去西北全是草原,草原盡頭,北方便是燕山,西北四十裏處,正是沙崗,不但有桑幹河流過,還有一處地下水潭,出水匯入桑幹河。”
李耳道:“那水潭可有名字?”
栗英道:“我們都管水潭叫老龍潭。”
李耳聽說,問道:“沙崗可有村崗,住戶多少?”
栗英道:“沙崗便是村子,有住戶二十餘戶。”
李耳對劉義道:“四十裏不是很遠,一路都是平原,既然如此,我們迴去用飯歇息,巳時出發,今日便去沙崗。”
劉義應了諾,向眾內府兵傳達了大人的命令。
待婦人出了門,觀風子道:“且先歇息一陣,養足了精神再說。”說完躺了下來,閉目養神。
李耳也盤坐下來,閉目打坐。
過了有二刻,婦人送來了食物,兩人用餐之間,劉義迴來了。三人用過餐飯,酉時左右歇息了。
次日淩晨寅時,三人出了白幾家大院,來到了村口大門。十九個內府兵正在這裏等著,眾人合成一隊,浩浩蕩蕩地向著墓地去了。
此時月光皎潔,萬籟俱靜,隻有不時傳來的狼嚎獸叫聲。內府兵們手執長劍,緊緊地跟在觀風子和李耳身後,三刻後眾人到達了墓地。墓地裏黑沉沉的,不時閃過一點磷光。
眾大兵心中忐忑,但是看到走在前麵的觀風子和李耳沒有露出絲毫害怕之色,也鎮定下來,握緊了手中利器,跟著二人。
到了墓地前,李耳取出了司南羅,看著方位,對照著天上星宿,慢慢前行,帶著眾人來到了一處石洞前。石洞洞口不大,貌似是個野兔的巢穴,隻有李耳能鑽進去。
李耳要過一把長劍,執在手中,朝著洞裏探了探,長劍很快到了洞底,李耳又向左右搖擺長劍試探一番,石洞貌似並不深。李耳試過石洞深淺,還了長劍,蹲身彎腰,鑽進了石洞。
石洞裏麵果然不大,李耳隻鑽進了大半個身子,便到了洞底。李耳雙手在洞壁上一陣摩挲,手觸之處,莫不是冰涼的石頭。
李耳趴在洞裏,閉了嘴眼,翻過身來,朝洞壁上麵又是一陣摩挲,手觸之處,終於感到了一塊石壁的不同之處。
這塊石壁拳頭大小,入手軟滑冰涼,便如摸到了蛇身一般。李耳兩隻手抓住這塊石壁,用力掰扯,花了有近一刻時間,終於把這塊異石掰下了石壁。
李耳掰下異石,雙手繼續摩挲上麵石壁,再未發現其他異常。李耳抓著異石,雙手護住腦袋,喊道:“拉我出去”。
外麵眾人早已擔心李耳,怕李耳在洞中遭遇不測,現在聽到裏麵喊聲,拉著李耳漏在洞外的兩隻小腿,把李耳拉了出來。
李耳出了石洞,站起了身,觀察了一番異石,把異石交給觀風子拿著,自己拍了拍身上塵土,拿出司南羅,繼續對照天上星位,慢慢地向前走去。
眾人跟著李耳,走了近半個時辰,來到了一處山泉前麵,山泉從石縫裏流出,淙淙而下,匯入了山下的桑幹河。
這裏已經遠離了墓地,在墓地西北方向一裏多處的一座山腰上。李耳手執司南羅,確定了這裏的方位,觀察著周邊地勢。現在東方已經有一絲亮光了,但是月亮已經沒了,李耳看不到太遠,心中記下這裏的位置,向著山峰爬去。
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兩隻袍子,暗夜之中,把內府兵們緊張了一下。怕大人受了野獸偷襲,劉義帶著幾個內府兵走到了李耳的前麵,揮舞著長劍開路了。
這座山峰也在山脈外圍,不是很高大,眾人半個時辰後到了山頂。
李耳站在山頂上,拿著司南羅,對著山下方位一陣觀察,仔細思考之後,目光望向了西北方向,施展所學,仔細觀望天光氣色。觀察了有二刻,在離此處約四十裏處,終於發現了一道青紫之光,直衝天際,瞬閃而過。青紫之光過後,照過的雲層貌似也紅了起來,這時東方的太陽已經露出了臉蛋。
李耳眼見青紫之光強大,與自己所思有異,不由得“咦”了一聲。心想:“怎會如此?”
觀風子似懂不懂地也是到處觀望,隻有劉義等內府大兵,不敢打擾李耳,隻是凝神戒備,確保大人安全。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李耳的視野逐漸擴大,又觀察了二刻,遠方走來了一隊村人。
白幾眼見這次來調查的大人與眾不同,行為更像是巫師或者道人,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這小官人歲數不大,師侄卻是個大人,又是皇室來的,受了皇命和王命到此重查此事,說不準真能給自己一個交待。”大人寅時出發,久久未歸,白幾擔心大人安危,喊起了自己的兒孫,讓他們吆喝村中後生,前來接應大人。
李耳看到山下的村人隊伍,不再猶豫,說道:“今日就到此了,我們下山迴村吧。”
眾人簇擁著李耳向山下走,觀風子正在李耳身旁,邊行邊問道:“師叔可查到了眉目?”
李耳道:“還待確定,今日說不得又要啟程。”
觀風子道:“這裏不用再看看了?”心說:“自己手中拿的異石,正是冰片,隻是如此大的冰片出現在一個小石洞裏,很是蹊蹺,為何師叔不再繼續查看此處?”
李耳道:“我尚有疑問需要確實,日後你自然知曉。”說著把手中司南羅遞向觀風子,說道:“把那冰片給我,這個你還收著。”
兩人互換了手中物品,各自揣進懷裏,專心下山。
到了山下,與前來接應的村人匯合。村人帶隊的正是白家小子和栗家小子栗英。栗英與李耳等人見過禮,見眾人無恙,放下心來,帶著眾人迴村,邊走邊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早飯,各位大人迴去好好歇息一下。”
李耳問栗英道:“此去西北四十裏,是什麽地方,地貌如何?”
栗英道:“此去西北全是草原,草原盡頭,北方便是燕山,西北四十裏處,正是沙崗,不但有桑幹河流過,還有一處地下水潭,出水匯入桑幹河。”
李耳道:“那水潭可有名字?”
栗英道:“我們都管水潭叫老龍潭。”
李耳聽說,問道:“沙崗可有村崗,住戶多少?”
栗英道:“沙崗便是村子,有住戶二十餘戶。”
李耳對劉義道:“四十裏不是很遠,一路都是平原,既然如此,我們迴去用飯歇息,巳時出發,今日便去沙崗。”
劉義應了諾,向眾內府兵傳達了大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