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這邊還在思考如何應對本次的危機,而身處邯鄲的趙括早就已經將攻打周王室拋之腦後。
在他的思想當中周王室已經不足為慮,交給李牧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他的精力已經全部放在了內衛的設立當中,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將內衛一點一點的組建完成。
趙括帶迴來的五千親衛士卒剛訓練出來一部分,就立刻被趙括投入到邯鄲之中。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由田爾為統領,藤卻、向宇為副統領的內衛被趙括完全安插進了邯鄲城中。
而隨著整個內衛填充入邯鄲城中,趙括瞬間感覺自己對於邯鄲的掌控力上了一個層級。內衛的暗訪由田爾每日遞交到趙括的案頭,讓他能夠對於邯鄲情況有更加精準的判斷。
當內衛逐漸運轉正常之後,趙括的目光很快放在了城中的敵國細作之中。對於各個諸侯國的這些細作,趙括自然表現的無比狠辣。
他直接指揮內衛將這些敵國細作秘密處決,這樣的舉動讓趙國從此不再有情報泄露的隱患,將趙國都城邯鄲營造成了鐵桶一塊。
趙國在趙括以及六部的治理下飛速從各項戰事之中恢複過來,趙括身在邯鄲居中調轉,將河間、巨鹿等郡的人口向上黨、野王、河東遷徙。
隨著趙國大量人口填入到這些地方,本來就已經在逐步恢複的上黨和野王兩郡幾乎可以說是一日千裏。
河東郡也隨著趙人的遷入變得穩定起來,一些秦人和韓人也同趙人雜居在一起,共同享受趙括對於河東郡的賦稅減免政策。
在完成一係列對於戰亂之地的恢複政策之後,六部的運轉讓趙括一下子就變得輕鬆下來。
不過隨著趙國麵積的增大,現存的郵驛製度已經很難滿足趙國的需求,所以趙括再一次將毛遂、虞卿等人請到了相國府,準備與他們商議擴建郵驛製度。
毛遂、虞卿等人接到了趙括召見的命令之後,迅速趕到了相國府之中。當他們看到刑部尚書趙霍和工部尚書田倉也在他們之後抵達了相國府,兩人對視一眼齊齊心頭一驚。
自從趙括將善陽君趙霍升到了刑部尚書之後,虞卿都有些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在這樣的場合見到趙霍。
善陽君趙霍為了之前他與趙括的交易,除了廷議的時候在群臣麵前現身之外,其餘時間要麽是在刑部署衙辦公,要麽就是在自己的善陽君府休息。
六部尚書加上禦史台大夫還是第一次在廷議之外齊齊相聚,七個人也都是簡單的打了一個照麵,便陸陸續續走進了趙括的房間。
趙括看著七人坐在自己幫他們準備好的坐塌上,笑著說道:“諸位此時定然心中奇怪,為什麽本君會突然召集諸位來此?”
“確實如相國所言那般,本君刑部尚有要事,若是相國無事的話,那本君就現行告退。”
善陽君趙霍心中雖然感激趙括既往不咎的豁達,但是讓他一直待在趙括麵前還是有些不自在。此時聽到趙括並沒有直言正事,果斷選擇向趙括辭行。
畢竟此處虞卿、莫正宙、薑盛等人皆是趙括甚為倚重的心腹,自己在或者不在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趙括擺擺手,將善陽君趙霍給攔了下來:“善陽君暫且留步,此番本君心中所想茲事體大,還是大家坐在一起商議一下為好。”
善陽君趙霍拱拱手,再次坐迴到坐塌之上:“既然晉陽君如此言語,本君願聞其詳。”
趙括點點頭,也沒有兜圈子就直接說道:“隨著上穀郡、河東郡以及魏國東郡大部分落入到咱們的手中,原有的郵驛製度已經無法滿足咱們趙國大軍傳遞信息的需求。”
“本君意圖在吾國各處繼續設立驛站,沿線六十裏設驛站,主管驛站者乃為驛丞,由兵部主管。自驛站開始搭建之日起,全國無論中樞亦或是各個郡縣,所傳遞之消息必分等級。”
“傳遞消息之斥候一日需走三驛,也就是一百八十裏,此為驛站最低之標準,若遇加急消息則日行四百裏至六百裏不等。按照本君的想法,馬上飛遞乃吾國消息傳遞最高等級,傳令斥候就是將馬匹累死,都必須給本君以最快時間將消息送到。本君的想法就是這些,諸位以為如何?”
趙括話音剛落,掌管著趙國錢袋子的戶部尚書虞卿立刻出言反對:“啟稟君上,下臣以為不妥。吾國畢竟剛從各個戰事中恢複過來,國力遠遠沒有達到巔峰狀態。君上口中之郵驛製度耗費巨大,下臣以為現在這個時間吾國斷然無力支撐!”
等到虞卿剛剛說完,工部尚書田倉同樣開口反駁:“還請君上得知,工部現在也短時間抽調不出這麽多工匠來滿足君上的需求,還望君上慎重考慮一下。”
兩人之所以反對確實站在趙國現在的角度,趙括自然沒有想去怪罪他們,反而和莫正宙說了起來:“莫尚書,當年本君提起的察舉選官製度,最終是如何落實下去的?”
“啟稟君上,下臣記得當初是在河間郡和代郡先期試行,然後在一點一點推廣開來。”
趙括撫掌而笑,看著神態凝重的虞卿說道:“虞尚書聽到莫尚書此言,不知作何感想?”
虞卿對於趙括的了解不下於在座任何一位,他立刻明白了趙括這是下定了決心,作為戶部尚書還是要繼續規勸這位趙國相國:“好叫君上得知,此事實在耗費巨大,以吾國現有之國力,真的難以支撐君上心中所想。”
麵對虞卿的苦口婆心,趙括也是點點頭,又和田倉說了起來:“田尚書,你為工部尚書,以你之見,修建一所驛站花費幾何?”
田倉思考了一下,這才開口說道:“啟稟君上,修建一所驛站當然花費不了多少。但是君上要求每六十裏設一驛站,如此一來耗費就非常巨大了,下臣估計吾國怕是難以為繼。”
趙括拍了拍腦門,指著虞卿和田倉說道:“你們兩個呀,真是死腦筋!”
在他的思想當中周王室已經不足為慮,交給李牧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他的精力已經全部放在了內衛的設立當中,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將內衛一點一點的組建完成。
趙括帶迴來的五千親衛士卒剛訓練出來一部分,就立刻被趙括投入到邯鄲之中。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由田爾為統領,藤卻、向宇為副統領的內衛被趙括完全安插進了邯鄲城中。
而隨著整個內衛填充入邯鄲城中,趙括瞬間感覺自己對於邯鄲的掌控力上了一個層級。內衛的暗訪由田爾每日遞交到趙括的案頭,讓他能夠對於邯鄲情況有更加精準的判斷。
當內衛逐漸運轉正常之後,趙括的目光很快放在了城中的敵國細作之中。對於各個諸侯國的這些細作,趙括自然表現的無比狠辣。
他直接指揮內衛將這些敵國細作秘密處決,這樣的舉動讓趙國從此不再有情報泄露的隱患,將趙國都城邯鄲營造成了鐵桶一塊。
趙國在趙括以及六部的治理下飛速從各項戰事之中恢複過來,趙括身在邯鄲居中調轉,將河間、巨鹿等郡的人口向上黨、野王、河東遷徙。
隨著趙國大量人口填入到這些地方,本來就已經在逐步恢複的上黨和野王兩郡幾乎可以說是一日千裏。
河東郡也隨著趙人的遷入變得穩定起來,一些秦人和韓人也同趙人雜居在一起,共同享受趙括對於河東郡的賦稅減免政策。
在完成一係列對於戰亂之地的恢複政策之後,六部的運轉讓趙括一下子就變得輕鬆下來。
不過隨著趙國麵積的增大,現存的郵驛製度已經很難滿足趙國的需求,所以趙括再一次將毛遂、虞卿等人請到了相國府,準備與他們商議擴建郵驛製度。
毛遂、虞卿等人接到了趙括召見的命令之後,迅速趕到了相國府之中。當他們看到刑部尚書趙霍和工部尚書田倉也在他們之後抵達了相國府,兩人對視一眼齊齊心頭一驚。
自從趙括將善陽君趙霍升到了刑部尚書之後,虞卿都有些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在這樣的場合見到趙霍。
善陽君趙霍為了之前他與趙括的交易,除了廷議的時候在群臣麵前現身之外,其餘時間要麽是在刑部署衙辦公,要麽就是在自己的善陽君府休息。
六部尚書加上禦史台大夫還是第一次在廷議之外齊齊相聚,七個人也都是簡單的打了一個照麵,便陸陸續續走進了趙括的房間。
趙括看著七人坐在自己幫他們準備好的坐塌上,笑著說道:“諸位此時定然心中奇怪,為什麽本君會突然召集諸位來此?”
“確實如相國所言那般,本君刑部尚有要事,若是相國無事的話,那本君就現行告退。”
善陽君趙霍心中雖然感激趙括既往不咎的豁達,但是讓他一直待在趙括麵前還是有些不自在。此時聽到趙括並沒有直言正事,果斷選擇向趙括辭行。
畢竟此處虞卿、莫正宙、薑盛等人皆是趙括甚為倚重的心腹,自己在或者不在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趙括擺擺手,將善陽君趙霍給攔了下來:“善陽君暫且留步,此番本君心中所想茲事體大,還是大家坐在一起商議一下為好。”
善陽君趙霍拱拱手,再次坐迴到坐塌之上:“既然晉陽君如此言語,本君願聞其詳。”
趙括點點頭,也沒有兜圈子就直接說道:“隨著上穀郡、河東郡以及魏國東郡大部分落入到咱們的手中,原有的郵驛製度已經無法滿足咱們趙國大軍傳遞信息的需求。”
“本君意圖在吾國各處繼續設立驛站,沿線六十裏設驛站,主管驛站者乃為驛丞,由兵部主管。自驛站開始搭建之日起,全國無論中樞亦或是各個郡縣,所傳遞之消息必分等級。”
“傳遞消息之斥候一日需走三驛,也就是一百八十裏,此為驛站最低之標準,若遇加急消息則日行四百裏至六百裏不等。按照本君的想法,馬上飛遞乃吾國消息傳遞最高等級,傳令斥候就是將馬匹累死,都必須給本君以最快時間將消息送到。本君的想法就是這些,諸位以為如何?”
趙括話音剛落,掌管著趙國錢袋子的戶部尚書虞卿立刻出言反對:“啟稟君上,下臣以為不妥。吾國畢竟剛從各個戰事中恢複過來,國力遠遠沒有達到巔峰狀態。君上口中之郵驛製度耗費巨大,下臣以為現在這個時間吾國斷然無力支撐!”
等到虞卿剛剛說完,工部尚書田倉同樣開口反駁:“還請君上得知,工部現在也短時間抽調不出這麽多工匠來滿足君上的需求,還望君上慎重考慮一下。”
兩人之所以反對確實站在趙國現在的角度,趙括自然沒有想去怪罪他們,反而和莫正宙說了起來:“莫尚書,當年本君提起的察舉選官製度,最終是如何落實下去的?”
“啟稟君上,下臣記得當初是在河間郡和代郡先期試行,然後在一點一點推廣開來。”
趙括撫掌而笑,看著神態凝重的虞卿說道:“虞尚書聽到莫尚書此言,不知作何感想?”
虞卿對於趙括的了解不下於在座任何一位,他立刻明白了趙括這是下定了決心,作為戶部尚書還是要繼續規勸這位趙國相國:“好叫君上得知,此事實在耗費巨大,以吾國現有之國力,真的難以支撐君上心中所想。”
麵對虞卿的苦口婆心,趙括也是點點頭,又和田倉說了起來:“田尚書,你為工部尚書,以你之見,修建一所驛站花費幾何?”
田倉思考了一下,這才開口說道:“啟稟君上,修建一所驛站當然花費不了多少。但是君上要求每六十裏設一驛站,如此一來耗費就非常巨大了,下臣估計吾國怕是難以為繼。”
趙括拍了拍腦門,指著虞卿和田倉說道:“你們兩個呀,真是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