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第一次感受到兵敗如山倒的感覺,隨著城牆上趙軍士卒越來越多,城中魏國的抵抗力就越來越少。
現在的魏國士卒與當年製霸天下的魏國士卒相差甚遠,現在他們根本沒有在絕境之中翻盤的能力。
甚至當他們看到趙軍的人數遠遠超過自己一方的時候,甚至有的魏國士卒丟下了手中的武器,已經完全放棄了抵抗。
城牆下的衛原正在率領騎兵在魏國軍陣之中肆意橫衝,魏軍士卒很快在這種攻勢下土崩瓦解,被趙國騎兵士卒們成片成片的收割。
城外的趙括也揮停了步卒繼續向城牆上衝鋒的腳步,畢竟現在城牆上已經沒有魏軍再繼續向城外進攻,可見局勢已經被趙軍完全控製。
所以他帶領著麾下眾將開始向城內進軍,黎城落入趙軍手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根本不會再有意外發生。
當趙括走進城中的時候,衛原正好率領著騎兵將支援城防的魏軍盡數誅殺,現在隻剩下城牆之上的戰鬥了。
城牆上的戰鬥也已經進入到尾聲當中,田爾已經率領親衛士卒將魏軍主將祁東誅殺。
而主將祁東的身死成為壓垮魏軍精氣神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主動開始向趙軍投降。
趙括在圍困魏國黎城十日之後,終於是將這座扼守黃河河道的魏國重鎮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看著結束戰鬥之後依舊精神抖擻的士卒們,趙括將呂方和秦浩宸叫了過來:“速速打掃戰場,維持城中秩序。魏人中但凡有敢於反抗吾軍之人,一律格殺勿論!”
“諾,君上。”
拿下黎城之後,趙括的目光再一次放在了黎城南部城市平陽身上,他想要盡快將平陽和桂陵攻略下來,與衛懷君掌權的衛國結成一線,這樣一來對於魏國東麵的攻略計劃就可以暫告一個段落。
但是這樣一來又有隱患,一旦大軍隨即而動,若是魏國從大梁繼續派遣援軍至此,黎城很可能就會得而複失。
這樣一來趙國大軍甚至麵臨後路被魏軍截斷的窘境,是以在不清楚魏國後續動作的時候,還是應該先駐守黎城。
城中的秩序在趙國士卒的強力彈壓之後,逐漸恢複到平靜當中,隻要魏國人沒有反抗的動作,趙國士卒對於黎城的百姓還是比較友好。
第二日趙括剛剛收拾妥當,就差田爾將李牧、秦浩宸和司馬尚叫到了自己的房間:“黎城已經陷入本君之手,接下來該如何是好,諸位可有計劃?”
麵對趙括的問題,李牧並沒有第一時間迴答,而是將視線轉到秦浩宸和司馬尚的身上。
趙括對於這兩人的培養之意已經盡顯,李牧自然願意讓兩人去展露他們自己的鋒芒。
看到趙括和李牧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兩人的身上,司馬尚和秦浩宸對視一眼,率先開口說道:“以末將的意見,君上可以率大軍在黎城先行駐守,不宜在繼續攻略魏國。”
司馬尚已經說完,趙括又將目光轉向了秦浩宸的身上。秦浩宸也不含糊,直截了當的說道:“司馬將軍意見末將甚是認同。”
“哦,你二人說說自己的想法。”
“諾。”
兩人迴答之後,依然是由司馬尚先行開口說道:“吾軍先是在內黃全殲魏國馳援的武卒軍隊,魏國人定然不肯忍氣吞聲。此時黎城被吾軍圍攻的消息想必已經傳到了大梁,魏國一定會繼續力量以圖將吾軍全殲於魏國境內,最不濟也是要將吾軍趕出魏國領土。”
“黎城城外地勢平坦,周圍又無有可以作為伏兵之地,非常適合吾軍騎兵的快速衝鋒。以末將之見,吾軍可在黎城靜候魏國援軍的到來,隻要能殲滅掉這隻魏國最後力量,魏國黃河以北的廣袤領土吾軍就可以縱橫馳騁。”
趙括對於司馬尚的話不置可否,隻是點點頭就將目光轉到了秦浩宸的身上。
“末將有些不認同司馬將軍的話,末將之所以想君上先行停留在黎城,隻不過是想要君上等候魏國的使臣。”
秦浩宸的話讓趙括眉頭一皺,和李牧對視一眼略帶驚訝的說道:“何以讓本君在此等候魏國使臣呢?”
“末將以為魏國最精銳的武卒大軍被吾軍殲滅之後,再加上西麵有秦國大軍的攻伐,手中的兵力已經難以支撐魏國再與吾國對抗。除非魏國在各郡強行征調青壯充實兵力,這樣對方才有一線勝機。”
“隻是臨時征調的青壯是否會是吾軍百戰之師的對手,以末將看來絕無可能。那麽擺在魏國君臣麵前的就隻有一條路,與君上議和,然後騰出手來強力抵禦來自秦國的壓力。”
“畢竟相比君上率領下百戰百勝的吾國軍隊,還是力量大損之後的秦國更容易對付一些。故而末將估計魏國會派遣使者前來議和,以求吾國與魏國的戰事。”
趙括略帶詫異的看了一眼秦浩宸,對方所說的乃是自己攻略魏國的最後一步。他就是要將魏國打疼打怕,然後用城池與土地換得趙國停止戰事。
隻不過在他的預計之中,最少還需要一場大戰亦或是在攻略魏國兩三個城池之後,魏國人才能夠認清楚現在的局勢。
李牧聽到秦浩宸的話沉吟了片刻,這才開口說道:“君上,不論是司馬將軍認為的魏國會派遣援軍前來收複黎城,還是秦將軍認為的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議和,總歸是要在黎城駐守。以末將看來,不如讓大軍在黎城好生休養一段時間。”
“若是魏國派大軍前來收複黎城,咱們正好可以以逸待勞;若是魏國派使臣前來與君上議和,咱們正好可用大軍威逼魏國使臣,總歸局勢是在咱們的掌握之中。”
“諸位之言本君甚是認同,那就選擇先行在黎城駐軍,看看魏國人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諾,君上睿智。”
“司馬尚、秦浩宸。”
“末將在。”
“好好幹,本君很是看好你二人!”
對於司馬尚和秦浩宸趙括現在還是特別滿意,在隨軍的一場場戰役中,兩人正在飛速成長。
而且有自己和李牧在兩人身邊言傳身教,假以時日這二人定能成為趙國軍中的棟梁之才。
現在的魏國士卒與當年製霸天下的魏國士卒相差甚遠,現在他們根本沒有在絕境之中翻盤的能力。
甚至當他們看到趙軍的人數遠遠超過自己一方的時候,甚至有的魏國士卒丟下了手中的武器,已經完全放棄了抵抗。
城牆下的衛原正在率領騎兵在魏國軍陣之中肆意橫衝,魏軍士卒很快在這種攻勢下土崩瓦解,被趙國騎兵士卒們成片成片的收割。
城外的趙括也揮停了步卒繼續向城牆上衝鋒的腳步,畢竟現在城牆上已經沒有魏軍再繼續向城外進攻,可見局勢已經被趙軍完全控製。
所以他帶領著麾下眾將開始向城內進軍,黎城落入趙軍手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根本不會再有意外發生。
當趙括走進城中的時候,衛原正好率領著騎兵將支援城防的魏軍盡數誅殺,現在隻剩下城牆之上的戰鬥了。
城牆上的戰鬥也已經進入到尾聲當中,田爾已經率領親衛士卒將魏軍主將祁東誅殺。
而主將祁東的身死成為壓垮魏軍精氣神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主動開始向趙軍投降。
趙括在圍困魏國黎城十日之後,終於是將這座扼守黃河河道的魏國重鎮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看著結束戰鬥之後依舊精神抖擻的士卒們,趙括將呂方和秦浩宸叫了過來:“速速打掃戰場,維持城中秩序。魏人中但凡有敢於反抗吾軍之人,一律格殺勿論!”
“諾,君上。”
拿下黎城之後,趙括的目光再一次放在了黎城南部城市平陽身上,他想要盡快將平陽和桂陵攻略下來,與衛懷君掌權的衛國結成一線,這樣一來對於魏國東麵的攻略計劃就可以暫告一個段落。
但是這樣一來又有隱患,一旦大軍隨即而動,若是魏國從大梁繼續派遣援軍至此,黎城很可能就會得而複失。
這樣一來趙國大軍甚至麵臨後路被魏軍截斷的窘境,是以在不清楚魏國後續動作的時候,還是應該先駐守黎城。
城中的秩序在趙國士卒的強力彈壓之後,逐漸恢複到平靜當中,隻要魏國人沒有反抗的動作,趙國士卒對於黎城的百姓還是比較友好。
第二日趙括剛剛收拾妥當,就差田爾將李牧、秦浩宸和司馬尚叫到了自己的房間:“黎城已經陷入本君之手,接下來該如何是好,諸位可有計劃?”
麵對趙括的問題,李牧並沒有第一時間迴答,而是將視線轉到秦浩宸和司馬尚的身上。
趙括對於這兩人的培養之意已經盡顯,李牧自然願意讓兩人去展露他們自己的鋒芒。
看到趙括和李牧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兩人的身上,司馬尚和秦浩宸對視一眼,率先開口說道:“以末將的意見,君上可以率大軍在黎城先行駐守,不宜在繼續攻略魏國。”
司馬尚已經說完,趙括又將目光轉向了秦浩宸的身上。秦浩宸也不含糊,直截了當的說道:“司馬將軍意見末將甚是認同。”
“哦,你二人說說自己的想法。”
“諾。”
兩人迴答之後,依然是由司馬尚先行開口說道:“吾軍先是在內黃全殲魏國馳援的武卒軍隊,魏國人定然不肯忍氣吞聲。此時黎城被吾軍圍攻的消息想必已經傳到了大梁,魏國一定會繼續力量以圖將吾軍全殲於魏國境內,最不濟也是要將吾軍趕出魏國領土。”
“黎城城外地勢平坦,周圍又無有可以作為伏兵之地,非常適合吾軍騎兵的快速衝鋒。以末將之見,吾軍可在黎城靜候魏國援軍的到來,隻要能殲滅掉這隻魏國最後力量,魏國黃河以北的廣袤領土吾軍就可以縱橫馳騁。”
趙括對於司馬尚的話不置可否,隻是點點頭就將目光轉到了秦浩宸的身上。
“末將有些不認同司馬將軍的話,末將之所以想君上先行停留在黎城,隻不過是想要君上等候魏國的使臣。”
秦浩宸的話讓趙括眉頭一皺,和李牧對視一眼略帶驚訝的說道:“何以讓本君在此等候魏國使臣呢?”
“末將以為魏國最精銳的武卒大軍被吾軍殲滅之後,再加上西麵有秦國大軍的攻伐,手中的兵力已經難以支撐魏國再與吾國對抗。除非魏國在各郡強行征調青壯充實兵力,這樣對方才有一線勝機。”
“隻是臨時征調的青壯是否會是吾軍百戰之師的對手,以末將看來絕無可能。那麽擺在魏國君臣麵前的就隻有一條路,與君上議和,然後騰出手來強力抵禦來自秦國的壓力。”
“畢竟相比君上率領下百戰百勝的吾國軍隊,還是力量大損之後的秦國更容易對付一些。故而末將估計魏國會派遣使者前來議和,以求吾國與魏國的戰事。”
趙括略帶詫異的看了一眼秦浩宸,對方所說的乃是自己攻略魏國的最後一步。他就是要將魏國打疼打怕,然後用城池與土地換得趙國停止戰事。
隻不過在他的預計之中,最少還需要一場大戰亦或是在攻略魏國兩三個城池之後,魏國人才能夠認清楚現在的局勢。
李牧聽到秦浩宸的話沉吟了片刻,這才開口說道:“君上,不論是司馬將軍認為的魏國會派遣援軍前來收複黎城,還是秦將軍認為的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議和,總歸是要在黎城駐守。以末將看來,不如讓大軍在黎城好生休養一段時間。”
“若是魏國派大軍前來收複黎城,咱們正好可以以逸待勞;若是魏國派使臣前來與君上議和,咱們正好可用大軍威逼魏國使臣,總歸局勢是在咱們的掌握之中。”
“諸位之言本君甚是認同,那就選擇先行在黎城駐軍,看看魏國人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諾,君上睿智。”
“司馬尚、秦浩宸。”
“末將在。”
“好好幹,本君很是看好你二人!”
對於司馬尚和秦浩宸趙括現在還是特別滿意,在隨軍的一場場戰役中,兩人正在飛速成長。
而且有自己和李牧在兩人身邊言傳身教,假以時日這二人定能成為趙國軍中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