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晉鄙這些親衛就對他剛才的反應異常不滿,現在在有人帶頭的情況下更是群情激奮,紛紛怒視著這位主將。
晉鄙指著這些人大聲怒斥:“本將乃是大王親自任命之將軍,吾倒要看看爾等身上長了幾個膽子?”
“爺爺我身上渾身都是膽,就看你這卑鄙的家夥敢不敢要了!”
之前怒斥晉鄙的親衛直接站了出來,手持利劍就向晉鄙那邊攻去,剩餘的晉鄙親衛也隨著他一同向晉鄙威逼過去。
晉鄙拔出腰間的佩劍,護衛在自己的胸前:“本將看誰人敢動!”
“哼,色厲內荏之輩,吃你爺爺一劍!”
對方哪裏會顧忌晉鄙的態度,要知道讓晉鄙拉到身邊擋住趙軍一箭的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他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間。
被信陵君安插在晉鄙身旁的細作本來都沒有機會發難,此時當然要抓住眼前的良機。
一方麵他們可以完成信陵君魏無忌交給他們誅殺晉鄙的任務,另一方麵他們也能假意投降趙軍,然後成為信陵君安插在趙軍之中的細作。
晉鄙沒想到自己麾下一半的親衛在一個夯貨的帶領下會向自己動武,其餘人等居然也在作壁上觀。
他明白自己隻有快速解決掉眼前不利的局麵,才不會在這種關鍵時候釀成大禍。深思熟慮之後,他立刻揮舞著佩劍殺向了帶頭的家夥,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呂方和趙牧有些懵,之前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在自己的衝鋒之下居然能讓晉鄙和身旁親衛開始衝突。
本來呂方還準備率領士卒們趁機將對方盡數誅殺,結果卻被趙牧一揚手攔了下來。
呂方有些詫異的看著趙牧,低聲詢問了起來:“此時可是前所未有之良機,趙將軍何以攔我?”
趙牧笑了笑,指著已經展開廝殺的晉鄙及他的親衛:“魏人之間的自相殘殺與咱們有何幹係?若是吾等趁機殺上去,難保會激起魏人同仇敵愾的心理,咱們還是作壁上觀即可。”
雖然名義上趙牧比自己低了一個層級,但對方畢竟是自家君上的族弟,呂方想了想還是決定遵從趙牧的安排。
此時晉鄙與反水的親衛已經殺得難解難分,信陵君安排到晉鄙親衛之中的細作連忙高聲說道:“晉鄙不仁也休怪吾等不義,此時咱們已經被趙軍團團包圍,要想活命還要借晉鄙頭顱一用,大家隨我速速誅殺晉鄙!”
隨著信陵君這些細作們加入到戰局之中,晉鄙與反水親衛之間的天平立刻扭轉。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很快晉鄙渾身上下都插滿了親衛們的利劍。
之前反水的親衛對於晉鄙那是恨之入骨,看到晉鄙已經奄奄一息的樣子,他立刻大踏步上前,一劍就將對方的頭顱斬了下來。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還向晉鄙的屍體唾了一口:“呸,你爺爺我就在這裏,看你能拿我如何?”
趙牧看到晉鄙已經身首異處,連忙帶人將晉鄙親衛團團圍住:“爾等放下武器投降,本將軍或許可以饒爾等一條性命!”
晉鄙的親衛聽到趙牧的話,連忙將手中的武器丟在了地上。他們殺了晉鄙就是想要逃得升天,絕對不能死在趙人的手裏。
呂方興奮的看著晉鄙的頭顱,開始下達命令:“兒郎們給本將大聲吼起來,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
兩千士卒隨著呂方一聲令下,齊聲大喝起來:“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
本來還在與趙括親衛士卒殊死搏殺的魏國武卒聽到了這個消息,瞬間有些手足無措。
就在他們彷徨不定的時候,魏軍率軍的將領朱恆高聲喊道:“定是趙人卑鄙的偷襲了晉鄙將軍,若是就此投降天下人如何看待吾等武卒?隨本將衝上去,誅殺趙人為將軍報仇!”
朱恆的叫聲很快就讓魏國武卒堅定了心態,他們再次握緊了手中的利劍,再一次投身到與趙人的廝殺當中。
兩千士卒的唿聲就連趙括都能夠聽見,他的嘴角露出些許冷意。在他看來魏人不過是負隅頑抗罷了,此戰大局已定。
另一邊在秦浩宸的率領下趙軍已經逐漸登上了魏國武卒駐守的城牆,在狹長的城牆之上與魏國武卒繼續搏殺。
相比城牆下魏國武卒的悍勇,城牆上的魏國武卒的心態已經逐漸被趙軍擊潰,他們已經不想再在這裏戰鬥下去,反正已經是一場必輸的戰局。
在秦浩宸率領的趙國士卒步步緊逼之下,他們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根本提不起任何戰鬥的情緒。
隨著城牆上戰鬥的結束,所有人的焦點全部放在了與趙括親衛士卒搏殺的這兩萬魏國武卒身上。
隨著雙方傷亡人數的增加,作為指揮的李牧立刻命令趙軍士卒源源不斷的補充了上去。
魏國武卒就算再怎麽武勇,長時間劇烈廝殺讓他們的體力正在迅速流失。很多人已經拿不穩手中的利劍,根本無法對眼前的敵人展開致命一擊。
不穩定的情緒開始在魏國軍陣之中蔓延,他們不明白自己該如何才能將眼前的敵人盡數革殺。
從兩萬人到一萬人再到被趙軍全體消滅,這群魏國武卒沒有一個人主動向趙人投降,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扞衛武卒最後的榮光。
他們的殊死搏殺並非是一無是處,就算是趙括親手選拔出來的親衛士卒也有一萬人葬身於兩軍搏殺之中,更別提還有一萬多普通士卒亦被魏人擊殺。
趙括表情肅然的看著眼前一地的魏國屍體,閉上眼睛說道:“來人,打掃戰場,將這些魏國武卒統統厚葬!”
這還是趙括第一次處理敵人屍體時選擇土葬的方式,以往他都是講求快捷,將這些屍體統一焚毀。
李牧站在了趙括的身邊,歎了一口氣說道:“魏國武卒果然名不虛傳,就算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依然有吳起將軍當年的風範。”
“可惜魏人親手葬送了這樣的精銳士卒,自魏惠王開始魏國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聽到李牧的感慨,趙括笑著說道:“李尚書在這裏感慨這些做什麽,還是想想咱們接下來一步該選在什麽地方。”
晉鄙指著這些人大聲怒斥:“本將乃是大王親自任命之將軍,吾倒要看看爾等身上長了幾個膽子?”
“爺爺我身上渾身都是膽,就看你這卑鄙的家夥敢不敢要了!”
之前怒斥晉鄙的親衛直接站了出來,手持利劍就向晉鄙那邊攻去,剩餘的晉鄙親衛也隨著他一同向晉鄙威逼過去。
晉鄙拔出腰間的佩劍,護衛在自己的胸前:“本將看誰人敢動!”
“哼,色厲內荏之輩,吃你爺爺一劍!”
對方哪裏會顧忌晉鄙的態度,要知道讓晉鄙拉到身邊擋住趙軍一箭的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他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間。
被信陵君安插在晉鄙身旁的細作本來都沒有機會發難,此時當然要抓住眼前的良機。
一方麵他們可以完成信陵君魏無忌交給他們誅殺晉鄙的任務,另一方麵他們也能假意投降趙軍,然後成為信陵君安插在趙軍之中的細作。
晉鄙沒想到自己麾下一半的親衛在一個夯貨的帶領下會向自己動武,其餘人等居然也在作壁上觀。
他明白自己隻有快速解決掉眼前不利的局麵,才不會在這種關鍵時候釀成大禍。深思熟慮之後,他立刻揮舞著佩劍殺向了帶頭的家夥,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呂方和趙牧有些懵,之前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在自己的衝鋒之下居然能讓晉鄙和身旁親衛開始衝突。
本來呂方還準備率領士卒們趁機將對方盡數誅殺,結果卻被趙牧一揚手攔了下來。
呂方有些詫異的看著趙牧,低聲詢問了起來:“此時可是前所未有之良機,趙將軍何以攔我?”
趙牧笑了笑,指著已經展開廝殺的晉鄙及他的親衛:“魏人之間的自相殘殺與咱們有何幹係?若是吾等趁機殺上去,難保會激起魏人同仇敵愾的心理,咱們還是作壁上觀即可。”
雖然名義上趙牧比自己低了一個層級,但對方畢竟是自家君上的族弟,呂方想了想還是決定遵從趙牧的安排。
此時晉鄙與反水的親衛已經殺得難解難分,信陵君安排到晉鄙親衛之中的細作連忙高聲說道:“晉鄙不仁也休怪吾等不義,此時咱們已經被趙軍團團包圍,要想活命還要借晉鄙頭顱一用,大家隨我速速誅殺晉鄙!”
隨著信陵君這些細作們加入到戰局之中,晉鄙與反水親衛之間的天平立刻扭轉。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很快晉鄙渾身上下都插滿了親衛們的利劍。
之前反水的親衛對於晉鄙那是恨之入骨,看到晉鄙已經奄奄一息的樣子,他立刻大踏步上前,一劍就將對方的頭顱斬了下來。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還向晉鄙的屍體唾了一口:“呸,你爺爺我就在這裏,看你能拿我如何?”
趙牧看到晉鄙已經身首異處,連忙帶人將晉鄙親衛團團圍住:“爾等放下武器投降,本將軍或許可以饒爾等一條性命!”
晉鄙的親衛聽到趙牧的話,連忙將手中的武器丟在了地上。他們殺了晉鄙就是想要逃得升天,絕對不能死在趙人的手裏。
呂方興奮的看著晉鄙的頭顱,開始下達命令:“兒郎們給本將大聲吼起來,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
兩千士卒隨著呂方一聲令下,齊聲大喝起來:“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晉鄙已死,魏軍速速投降!”
本來還在與趙括親衛士卒殊死搏殺的魏國武卒聽到了這個消息,瞬間有些手足無措。
就在他們彷徨不定的時候,魏軍率軍的將領朱恆高聲喊道:“定是趙人卑鄙的偷襲了晉鄙將軍,若是就此投降天下人如何看待吾等武卒?隨本將衝上去,誅殺趙人為將軍報仇!”
朱恆的叫聲很快就讓魏國武卒堅定了心態,他們再次握緊了手中的利劍,再一次投身到與趙人的廝殺當中。
兩千士卒的唿聲就連趙括都能夠聽見,他的嘴角露出些許冷意。在他看來魏人不過是負隅頑抗罷了,此戰大局已定。
另一邊在秦浩宸的率領下趙軍已經逐漸登上了魏國武卒駐守的城牆,在狹長的城牆之上與魏國武卒繼續搏殺。
相比城牆下魏國武卒的悍勇,城牆上的魏國武卒的心態已經逐漸被趙軍擊潰,他們已經不想再在這裏戰鬥下去,反正已經是一場必輸的戰局。
在秦浩宸率領的趙國士卒步步緊逼之下,他們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根本提不起任何戰鬥的情緒。
隨著城牆上戰鬥的結束,所有人的焦點全部放在了與趙括親衛士卒搏殺的這兩萬魏國武卒身上。
隨著雙方傷亡人數的增加,作為指揮的李牧立刻命令趙軍士卒源源不斷的補充了上去。
魏國武卒就算再怎麽武勇,長時間劇烈廝殺讓他們的體力正在迅速流失。很多人已經拿不穩手中的利劍,根本無法對眼前的敵人展開致命一擊。
不穩定的情緒開始在魏國軍陣之中蔓延,他們不明白自己該如何才能將眼前的敵人盡數革殺。
從兩萬人到一萬人再到被趙軍全體消滅,這群魏國武卒沒有一個人主動向趙人投降,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扞衛武卒最後的榮光。
他們的殊死搏殺並非是一無是處,就算是趙括親手選拔出來的親衛士卒也有一萬人葬身於兩軍搏殺之中,更別提還有一萬多普通士卒亦被魏人擊殺。
趙括表情肅然的看著眼前一地的魏國屍體,閉上眼睛說道:“來人,打掃戰場,將這些魏國武卒統統厚葬!”
這還是趙括第一次處理敵人屍體時選擇土葬的方式,以往他都是講求快捷,將這些屍體統一焚毀。
李牧站在了趙括的身邊,歎了一口氣說道:“魏國武卒果然名不虛傳,就算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依然有吳起將軍當年的風範。”
“可惜魏人親手葬送了這樣的精銳士卒,自魏惠王開始魏國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聽到李牧的感慨,趙括笑著說道:“李尚書在這裏感慨這些做什麽,還是想想咱們接下來一步該選在什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