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李牧立刻安排傳令斥候將薑盛叫到了城牆之上,一直在這裏防禦不是李牧的性格。
畢竟城牆之上僅僅隻有四萬多人,如果不想著消耗城外敵人有生力量,城牆之上的士卒總有疲憊的時候。
而李牧是萬萬不能等到這個時候的,要不然城下十萬士卒還不一窩蜂的湧上城牆,自己如何對得起自家君上對自己的信任呢?
薑盛非常迅速的抵達了城牆之上,看著城下蜂擁而至的叛軍士卒說道:“左國尉可是讓末將出城迎敵?”
“薑統領你且看看叛軍的左翼?”
薑盛站在李牧身邊向下看去,果然對方在調動軍隊士卒猛攻邯鄲城的時候,因為調度上麵的問題,整個叛軍左翼露出了足以致命的空當。
李牧眼見薑盛恍然大悟的神情,低聲說道:“某家這裏繼續吸引叛軍的注意,薑統領可從邯鄲東門斜向殺出。就在敵人發動對邯鄲城進攻的時候,可在叛軍左翼掩殺一陣即刻撤退。”
“諾,末將明白。”
薑盛領命自去準備,而李牧也開始指揮士卒漸漸露出破綻來。
城下的廬陵君眼見對方的守勢在自己的狂攻之下逐漸減弱,當即下令全軍向邯鄲城牆之上突擊。
他心裏十分清楚,雖然趙孝成王已經亡故,但是自己一日沒有拿下邯鄲城,這趙國國君之位就一日落不到自己的頭上。
因此他根本不去顧忌部下的傷亡情況,隻一門心思想要奪下邯鄲城。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特別命令自己的親衛部隊組成了監察令。但凡叛軍中有後退者,一律格殺勿論。
李牧沒有想到對方就這麽輕易的踏入自己的陷阱,他雖然命令麾下士卒佯裝疲態,但是絕對不會容忍對方將雲梯搭設在城牆之上。
故而他們奮力的將叛軍架過來的雲梯推開,就是時間上比之之前要慢了少許。
廬陵君趙祺怎麽會錯過這樣的機會,當即不顧一切的再次指揮叛軍向邯鄲城牆進攻。
而在此時薑盛統領的騎兵部隊悄無聲息的來到叛軍左翼的位置,準備找準時機對叛軍來一個致命一擊。
在廬陵君瘋狂的進攻命令之下,中軍、右翼瘋狂的衝向了邯鄲城,叛軍的左翼就這樣毫無征兆的暴露在薑盛的視野之中。
薑盛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趁著敵人狂攻邯鄲城牆之際,五萬多騎兵就這樣突兀的出現在叛軍的左翼位置。
戰馬奔騰揚起的灰塵震天蔽日,如此短距離的突進讓叛軍左翼根本就是措不及防。
正當他們倉皇無措之際,薑盛率領的騎兵部隊組成他們無比熟悉的錐形陣,狠狠的衝入到對方的陣營之中。
光是戰馬的衝鋒就帶走了叛軍將近五千人的生命,騎兵士卒在薑盛的帶領下放棄了遠程進攻的手段,手持佩劍斬向一個個驚慌的叛軍士卒。
很快在騎兵的衝擊之下,叛軍的左翼直接就被薑盛他們殺穿了過去。
廬陵君這個時候肯定不會讓這隻騎兵如此為所欲為,當即命令左翼組成方陣,數以萬計的戈矛從方陣中探了出來,準備用戈矛來抵禦騎兵的衝擊。
這樣的變化早就在薑盛他們預料之中,他們並沒有迴身再次衝入敵人軍陣之中,而是向自己的左翼繼續移動。
在騎兵奔騰之際,士卒們手中的弓箭開始發揮威力。五萬多人的一輪齊射就讓方陣中無數的士卒倒在了地上。
李牧這個時候也在城牆之上豎起旌旗,隔空指揮著薑盛的騎兵專向敵人的薄弱地帶攻擊。
廬陵君為了這次攻城培養的皆是步卒,就算是他們想要與邯鄲騎兵決戰,以他們的速度根本追不上戰馬肆意狂奔的騎兵部隊。
而薑盛率領的騎兵在李牧的指揮下,每每攻擊在讓叛軍異常難受的位置。
如此此消彼長之際,叛軍的有生力量在不斷削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的騎兵在自己周圍左右遊走。
廬陵君趙祺顯然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他快速召迴還在攻城的部隊,準備以左翼為誘餌,聯合其餘士卒將騎兵的遊走空間全部堵死。
李牧顯然不會坐視廬陵君就這樣輕易的一口吃下自己的騎兵部隊,連忙命人敲響了銅鑼聲。
薑盛也不戀戰,聽到邯鄲城上的鳴金聲,果斷率領騎兵士卒向邯鄲東門撤去。
廬陵君趙祺就在等待這樣的機會,連忙開始傳達命令:“敵人騎兵想要退迴城內,緊緊追上他們,本王就不相信邯鄲敢給這些騎兵打開城門!”
廬陵君麾下的中軍和殘餘的左翼士卒迅速合兵一處,向著騎兵撤退到方向不管不顧的追去。
站在城牆之上的李牧嘴角露出冷冷的笑容,他已經料定對方一定會銜尾追擊,早就給城下的叛軍準備了一場大餐。
他明白隻要薑盛率領的騎兵對叛軍開始發起衝擊,為了阻止騎兵的殺戮,對方一定不會再全力攻城。
是以他立刻命令一萬五千城防營士卒與八千多趙括親衛士卒合兵一處,在薑盛出現在叛軍左翼的時候,就已經從邯鄲東門魚貫而出,在此地設下了埋伏。
事實證明廬陵君的每一步都在李牧的預料之中,叛軍果然集中力量對於騎兵銜尾追擊,又再一次落入到李牧的算計之中。
薑盛對於李牧的布置雖然一無所知,但是並不妨礙他執行李牧的命令。
騎兵部隊在他的帶領下快速迴撤到邯鄲東門,這才接到了李牧下達的有一項命令。
恰好在這個時候,叛軍的中軍和左翼士卒也已經追到了邯鄲東門。
當他們看到邯鄲東門並沒有如他們所料開啟的時候,他們的進攻矛頭指向了停留在邯鄲東門處的騎兵部隊。
他們不能容忍騎兵部隊接二連三的對自己的軍陣構成襲擾,必須首先解決掉眼前的這隻騎兵部隊。
將近七萬人的步卒方陣陳戈以待,組成方陣向著薑盛率領的騎兵衝擊了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城牆之上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擂鼓聲,埋伏在叛軍左側的兩萬多士卒即刻衝殺了出來。
畢竟城牆之上僅僅隻有四萬多人,如果不想著消耗城外敵人有生力量,城牆之上的士卒總有疲憊的時候。
而李牧是萬萬不能等到這個時候的,要不然城下十萬士卒還不一窩蜂的湧上城牆,自己如何對得起自家君上對自己的信任呢?
薑盛非常迅速的抵達了城牆之上,看著城下蜂擁而至的叛軍士卒說道:“左國尉可是讓末將出城迎敵?”
“薑統領你且看看叛軍的左翼?”
薑盛站在李牧身邊向下看去,果然對方在調動軍隊士卒猛攻邯鄲城的時候,因為調度上麵的問題,整個叛軍左翼露出了足以致命的空當。
李牧眼見薑盛恍然大悟的神情,低聲說道:“某家這裏繼續吸引叛軍的注意,薑統領可從邯鄲東門斜向殺出。就在敵人發動對邯鄲城進攻的時候,可在叛軍左翼掩殺一陣即刻撤退。”
“諾,末將明白。”
薑盛領命自去準備,而李牧也開始指揮士卒漸漸露出破綻來。
城下的廬陵君眼見對方的守勢在自己的狂攻之下逐漸減弱,當即下令全軍向邯鄲城牆之上突擊。
他心裏十分清楚,雖然趙孝成王已經亡故,但是自己一日沒有拿下邯鄲城,這趙國國君之位就一日落不到自己的頭上。
因此他根本不去顧忌部下的傷亡情況,隻一門心思想要奪下邯鄲城。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特別命令自己的親衛部隊組成了監察令。但凡叛軍中有後退者,一律格殺勿論。
李牧沒有想到對方就這麽輕易的踏入自己的陷阱,他雖然命令麾下士卒佯裝疲態,但是絕對不會容忍對方將雲梯搭設在城牆之上。
故而他們奮力的將叛軍架過來的雲梯推開,就是時間上比之之前要慢了少許。
廬陵君趙祺怎麽會錯過這樣的機會,當即不顧一切的再次指揮叛軍向邯鄲城牆進攻。
而在此時薑盛統領的騎兵部隊悄無聲息的來到叛軍左翼的位置,準備找準時機對叛軍來一個致命一擊。
在廬陵君瘋狂的進攻命令之下,中軍、右翼瘋狂的衝向了邯鄲城,叛軍的左翼就這樣毫無征兆的暴露在薑盛的視野之中。
薑盛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趁著敵人狂攻邯鄲城牆之際,五萬多騎兵就這樣突兀的出現在叛軍的左翼位置。
戰馬奔騰揚起的灰塵震天蔽日,如此短距離的突進讓叛軍左翼根本就是措不及防。
正當他們倉皇無措之際,薑盛率領的騎兵部隊組成他們無比熟悉的錐形陣,狠狠的衝入到對方的陣營之中。
光是戰馬的衝鋒就帶走了叛軍將近五千人的生命,騎兵士卒在薑盛的帶領下放棄了遠程進攻的手段,手持佩劍斬向一個個驚慌的叛軍士卒。
很快在騎兵的衝擊之下,叛軍的左翼直接就被薑盛他們殺穿了過去。
廬陵君這個時候肯定不會讓這隻騎兵如此為所欲為,當即命令左翼組成方陣,數以萬計的戈矛從方陣中探了出來,準備用戈矛來抵禦騎兵的衝擊。
這樣的變化早就在薑盛他們預料之中,他們並沒有迴身再次衝入敵人軍陣之中,而是向自己的左翼繼續移動。
在騎兵奔騰之際,士卒們手中的弓箭開始發揮威力。五萬多人的一輪齊射就讓方陣中無數的士卒倒在了地上。
李牧這個時候也在城牆之上豎起旌旗,隔空指揮著薑盛的騎兵專向敵人的薄弱地帶攻擊。
廬陵君為了這次攻城培養的皆是步卒,就算是他們想要與邯鄲騎兵決戰,以他們的速度根本追不上戰馬肆意狂奔的騎兵部隊。
而薑盛率領的騎兵在李牧的指揮下,每每攻擊在讓叛軍異常難受的位置。
如此此消彼長之際,叛軍的有生力量在不斷削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的騎兵在自己周圍左右遊走。
廬陵君趙祺顯然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他快速召迴還在攻城的部隊,準備以左翼為誘餌,聯合其餘士卒將騎兵的遊走空間全部堵死。
李牧顯然不會坐視廬陵君就這樣輕易的一口吃下自己的騎兵部隊,連忙命人敲響了銅鑼聲。
薑盛也不戀戰,聽到邯鄲城上的鳴金聲,果斷率領騎兵士卒向邯鄲東門撤去。
廬陵君趙祺就在等待這樣的機會,連忙開始傳達命令:“敵人騎兵想要退迴城內,緊緊追上他們,本王就不相信邯鄲敢給這些騎兵打開城門!”
廬陵君麾下的中軍和殘餘的左翼士卒迅速合兵一處,向著騎兵撤退到方向不管不顧的追去。
站在城牆之上的李牧嘴角露出冷冷的笑容,他已經料定對方一定會銜尾追擊,早就給城下的叛軍準備了一場大餐。
他明白隻要薑盛率領的騎兵對叛軍開始發起衝擊,為了阻止騎兵的殺戮,對方一定不會再全力攻城。
是以他立刻命令一萬五千城防營士卒與八千多趙括親衛士卒合兵一處,在薑盛出現在叛軍左翼的時候,就已經從邯鄲東門魚貫而出,在此地設下了埋伏。
事實證明廬陵君的每一步都在李牧的預料之中,叛軍果然集中力量對於騎兵銜尾追擊,又再一次落入到李牧的算計之中。
薑盛對於李牧的布置雖然一無所知,但是並不妨礙他執行李牧的命令。
騎兵部隊在他的帶領下快速迴撤到邯鄲東門,這才接到了李牧下達的有一項命令。
恰好在這個時候,叛軍的中軍和左翼士卒也已經追到了邯鄲東門。
當他們看到邯鄲東門並沒有如他們所料開啟的時候,他們的進攻矛頭指向了停留在邯鄲東門處的騎兵部隊。
他們不能容忍騎兵部隊接二連三的對自己的軍陣構成襲擾,必須首先解決掉眼前的這隻騎兵部隊。
將近七萬人的步卒方陣陳戈以待,組成方陣向著薑盛率領的騎兵衝擊了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城牆之上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擂鼓聲,埋伏在叛軍左側的兩萬多士卒即刻衝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