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匈奴人還在想象著憑借自己弓馬嫻熟來欺負趙國騎兵的時候,趙國騎兵在薑盛的指揮下開始四下散開,張弓開始齊射向衝擊過來的匈奴人。
這樣的表現別說匈奴人了,就連在燕國任職多年的白碩都傻眼了。
按照燕趙之前的上穀之戰來看,趙國騎兵應該是在急速衝擊中慢慢減速,然後去進行攻擊。
任何人都沒有想到趙國騎兵居然會在騎兵衝鋒的時候就能將弓箭射向敵方,難道趙國騎兵的控馬術在短短時間內已經臻至化境了?
沒有人迴去迴答白碩此時心頭的疑惑,八萬隻弓箭將匈奴人的視線全部遮擋,而他們也是在衝鋒的途中,根本連閃避的想法都沒有。
趙括研製的馬鐙第一次在實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匈奴人如何稻草一般紛紛從戰馬上倒了下去,瞬間傷亡了一半有餘。
薑盛見此情景,立刻下達了新一輪的命令:“全體拔劍,衝鋒!”
趙國騎兵將手中的弓箭背到自己的後背,從馬鞍上拔出了短劍,唿嘯著衝向了已經呆愣的匈奴騎兵陣營。
幾乎就是在眨眼之間,八萬趙國騎兵如虎入羊群,開始肆意收割匈奴人的生命。
在這種近距離的衝鋒之中,即使是匈奴人也必須依靠全身力量去控製胯下的戰馬。
而另一邊的趙國騎兵手中高舉著致命的短劍,全憑雙腳控製戰馬居然還能穩穩的將致命一擊送出。
匈奴人麵對如此革新的戰法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頃刻間所剩的四萬人就在趙國騎兵的衝鋒之下灰飛煙滅,隻留下他們的戰馬四散而逃。
白碩此時已經心如死灰,八萬匈奴精銳騎兵還沒有聽出任何聲響,就被趙人斬落馬下。
所餘下的這七萬烏合之眾是否可以阻擋住趙國此時十四萬的精銳部隊?
麵對這樣的問題,白碩頃刻間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能!
可是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頭曼單於將手中最精銳的匈奴騎兵交到自己的手上,已經全軍覆沒,現在迴去隻能是死路一條。
想到這裏他立刻將周圍的匈奴人再次派了出去,等他們走後他才目光陰惻惻的砍向頭曼單於派來監視他的人。
白碩猛然間抽出腰間的佩劍,對方碩大的頭顱隨著佩劍的揮舞掉到了地上。
昨晚這一切的白碩目光狠辣的看了趙軍旌旗所在的地方,用力拍打著胯下的戰馬,選擇了揚長而去。
失去了白碩這個臨時指揮,再加上趙國最精銳的騎兵已經包抄到戰場之中,匈奴、東胡、林胡、襜襤臨時拚湊的騎兵就像是一群烏合之眾,三下五除二就被趙括徹底解決。
十萬匹產自北境草原的優良戰馬就這樣落在了趙括的手裏,一下子就讓趙括有了新的想法。
所以他將手下這群將領在此召集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異族聯軍一下子損失了十五萬人馬,可以說是兵力銳減,此時正是直搗黃龍的最好時機,本君苦等的良機終於到來。”
“請君上下令,末將願率騎兵為君上遠擊匈奴!”
“好,兵貴神速,立刻就前往出發。李牧、薑盛、覃喜明聽令。”
“末將在!”
“八萬騎兵一定不是匈奴全部的主力,本君料定前方依舊有匈奴人這些異族剩餘的力量。本君率領步卒繼續向前,爾等在側翼隨即包抄。”
“隻要能幹掉匈奴人的殘餘力量,北境足以篤定,出發!”
“諾,末將遵命。”
在打掃完戰場,將匈奴人的屍體徹底焚燒之後,趙括率領著剩餘的五萬步卒和一萬車兵繼續深入匈奴境內。
就像趙括認為的一樣,頭曼單於正在趙括行進的前方等待白碩等人的捷報。
在他看來投入了異族聯軍的十五萬精兵,以有心算無心足以解決掉敢深入匈奴境內的趙人。
他現在已經能夠想象當自己率領的匈奴人攻破了趙國句注塞,在趙國北境寬廣的大地上縱橫馳騁的樣子。
很可惜現實就馬上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讓他從美夢中清醒了過來。
趙括率領的六萬部隊慢慢的印入到頭曼單於的眼簾,而趙括的抵達也宣告白碩計劃的破產。
頭曼單於頓時睚眥欲裂,要知道前方可是聚集了匈奴人足足八萬的精銳力量,卻沒有阻止趙人進軍的步伐。
他們所剩下的這不足十五萬的力量,能夠阻擋趙人的兵鋒嗎?
頭曼單於雖然打心底裏看不起懦弱的趙人,但是這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他現在手裏可是他所能擠出的最後一點家底了,若是全部砸在了這裏,何以去麵對那些虎視眈眈的族群?
站在頭曼單於身旁的東胡王大連之亦有同樣的顧慮,兩人麵麵相覷之下,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趙括可沒有向著留給他們太多的時間,雖然趙括的視線中並沒有匈奴人露麵的跡象,那他就要逼著匈奴人去做出選擇。
在他的命令之下,趙國部隊的行軍速度瞬間加快,整個軍隊的戰線被拉得很長。
此時匈奴人若是突然襲擊,很可能就會讓趙人首尾不得兼顧。
這樣的良機擺在頭曼單於和東胡王大連之的眼裏,一時間也難以讓他們做出相應的決斷。
就在他們左右為難之際,趙軍的軍陣似有所查的迅速聚攏,再不複之前散漫的樣子。
頭曼單於和大連之心中紛紛鬆了一口氣,從趙人的表現來看,定是想要引誘他們前去襲擊。
若是他們剛才抵不住誘惑,很可能就會落入趙人的陷阱之中。
趙括來到這一片曠野之中,右翼有高崗、左翼有水源,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匈奴人襲擊的最佳場所,也是趙人安營紮寨的最好地方。
趙括心思轉動之下,立刻命令全軍停下進軍的腳步,就地安營紮寨。
趙括心中明白自己的如此大規模的行軍,定然是瞞不過匈奴人的耳目。
與其等待匈奴人不知時間、地點的突襲,還不如自己露出破綻,在這裏與匈奴人決一死戰。
出於這樣的考慮,趙括在安排器械營修築營帳的時候特意吩咐了幾聲,讓趙軍的輜重擺在距離那處高崗最顯眼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等待匈奴人慢慢上鉤了。
這樣的表現別說匈奴人了,就連在燕國任職多年的白碩都傻眼了。
按照燕趙之前的上穀之戰來看,趙國騎兵應該是在急速衝擊中慢慢減速,然後去進行攻擊。
任何人都沒有想到趙國騎兵居然會在騎兵衝鋒的時候就能將弓箭射向敵方,難道趙國騎兵的控馬術在短短時間內已經臻至化境了?
沒有人迴去迴答白碩此時心頭的疑惑,八萬隻弓箭將匈奴人的視線全部遮擋,而他們也是在衝鋒的途中,根本連閃避的想法都沒有。
趙括研製的馬鐙第一次在實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匈奴人如何稻草一般紛紛從戰馬上倒了下去,瞬間傷亡了一半有餘。
薑盛見此情景,立刻下達了新一輪的命令:“全體拔劍,衝鋒!”
趙國騎兵將手中的弓箭背到自己的後背,從馬鞍上拔出了短劍,唿嘯著衝向了已經呆愣的匈奴騎兵陣營。
幾乎就是在眨眼之間,八萬趙國騎兵如虎入羊群,開始肆意收割匈奴人的生命。
在這種近距離的衝鋒之中,即使是匈奴人也必須依靠全身力量去控製胯下的戰馬。
而另一邊的趙國騎兵手中高舉著致命的短劍,全憑雙腳控製戰馬居然還能穩穩的將致命一擊送出。
匈奴人麵對如此革新的戰法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頃刻間所剩的四萬人就在趙國騎兵的衝鋒之下灰飛煙滅,隻留下他們的戰馬四散而逃。
白碩此時已經心如死灰,八萬匈奴精銳騎兵還沒有聽出任何聲響,就被趙人斬落馬下。
所餘下的這七萬烏合之眾是否可以阻擋住趙國此時十四萬的精銳部隊?
麵對這樣的問題,白碩頃刻間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能!
可是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頭曼單於將手中最精銳的匈奴騎兵交到自己的手上,已經全軍覆沒,現在迴去隻能是死路一條。
想到這裏他立刻將周圍的匈奴人再次派了出去,等他們走後他才目光陰惻惻的砍向頭曼單於派來監視他的人。
白碩猛然間抽出腰間的佩劍,對方碩大的頭顱隨著佩劍的揮舞掉到了地上。
昨晚這一切的白碩目光狠辣的看了趙軍旌旗所在的地方,用力拍打著胯下的戰馬,選擇了揚長而去。
失去了白碩這個臨時指揮,再加上趙國最精銳的騎兵已經包抄到戰場之中,匈奴、東胡、林胡、襜襤臨時拚湊的騎兵就像是一群烏合之眾,三下五除二就被趙括徹底解決。
十萬匹產自北境草原的優良戰馬就這樣落在了趙括的手裏,一下子就讓趙括有了新的想法。
所以他將手下這群將領在此召集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異族聯軍一下子損失了十五萬人馬,可以說是兵力銳減,此時正是直搗黃龍的最好時機,本君苦等的良機終於到來。”
“請君上下令,末將願率騎兵為君上遠擊匈奴!”
“好,兵貴神速,立刻就前往出發。李牧、薑盛、覃喜明聽令。”
“末將在!”
“八萬騎兵一定不是匈奴全部的主力,本君料定前方依舊有匈奴人這些異族剩餘的力量。本君率領步卒繼續向前,爾等在側翼隨即包抄。”
“隻要能幹掉匈奴人的殘餘力量,北境足以篤定,出發!”
“諾,末將遵命。”
在打掃完戰場,將匈奴人的屍體徹底焚燒之後,趙括率領著剩餘的五萬步卒和一萬車兵繼續深入匈奴境內。
就像趙括認為的一樣,頭曼單於正在趙括行進的前方等待白碩等人的捷報。
在他看來投入了異族聯軍的十五萬精兵,以有心算無心足以解決掉敢深入匈奴境內的趙人。
他現在已經能夠想象當自己率領的匈奴人攻破了趙國句注塞,在趙國北境寬廣的大地上縱橫馳騁的樣子。
很可惜現實就馬上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讓他從美夢中清醒了過來。
趙括率領的六萬部隊慢慢的印入到頭曼單於的眼簾,而趙括的抵達也宣告白碩計劃的破產。
頭曼單於頓時睚眥欲裂,要知道前方可是聚集了匈奴人足足八萬的精銳力量,卻沒有阻止趙人進軍的步伐。
他們所剩下的這不足十五萬的力量,能夠阻擋趙人的兵鋒嗎?
頭曼單於雖然打心底裏看不起懦弱的趙人,但是這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他現在手裏可是他所能擠出的最後一點家底了,若是全部砸在了這裏,何以去麵對那些虎視眈眈的族群?
站在頭曼單於身旁的東胡王大連之亦有同樣的顧慮,兩人麵麵相覷之下,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趙括可沒有向著留給他們太多的時間,雖然趙括的視線中並沒有匈奴人露麵的跡象,那他就要逼著匈奴人去做出選擇。
在他的命令之下,趙國部隊的行軍速度瞬間加快,整個軍隊的戰線被拉得很長。
此時匈奴人若是突然襲擊,很可能就會讓趙人首尾不得兼顧。
這樣的良機擺在頭曼單於和東胡王大連之的眼裏,一時間也難以讓他們做出相應的決斷。
就在他們左右為難之際,趙軍的軍陣似有所查的迅速聚攏,再不複之前散漫的樣子。
頭曼單於和大連之心中紛紛鬆了一口氣,從趙人的表現來看,定是想要引誘他們前去襲擊。
若是他們剛才抵不住誘惑,很可能就會落入趙人的陷阱之中。
趙括來到這一片曠野之中,右翼有高崗、左翼有水源,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匈奴人襲擊的最佳場所,也是趙人安營紮寨的最好地方。
趙括心思轉動之下,立刻命令全軍停下進軍的腳步,就地安營紮寨。
趙括心中明白自己的如此大規模的行軍,定然是瞞不過匈奴人的耳目。
與其等待匈奴人不知時間、地點的突襲,還不如自己露出破綻,在這裏與匈奴人決一死戰。
出於這樣的考慮,趙括在安排器械營修築營帳的時候特意吩咐了幾聲,讓趙軍的輜重擺在距離那處高崗最顯眼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等待匈奴人慢慢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