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趙孝成王喜笑顏開的表情,樓昌立刻反應了過來,大聲奏稟:“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大王得此良將,當能震懾宵小,讓吾趙國威名遠揚!”
趙勝和趙豹也出列說道:“趙括之名經此一役,足以作為吾國軍方之支柱,真是可喜可賀。”
趙孝成王聽著趙勝等人的誇讚,嘴角止不住流露出興奮的笑容。
可還沒等他發表什麽意見,一旁一個生硬的聲音突然插了進來。
“哼,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如何能當得起你們這樣的誇獎?”
聽到這句話,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廉頗的身上,能夠在這種時候說出來這樣的話,除了廉頗不做第二人想。
趙孝成王的表情就像是吃了一隻死蒼蠅一樣,要多難受就要多難受。
自趙孝成王繼任以來,就非常不待見這個自恃功勞巨大目無餘子的老家夥。
不過當趙奢故去之後,趙國宗族之中就很難挑出一位能夠和廉頗在軍方抗衡的人。
這才有了趙孝成王雖然不喜廉頗,但依舊將他任命為長平之戰的統帥。
自從趙括聲名鵲起以來,憑借著長平之戰的勝利加上趙孝成王的支持,逐漸在軍中樹立起趙括的威名,幾乎是短短瞬間就趕上廉頗數十年的經營。
看到趙孝成王不喜的表情,自詡為大王親信的樓昌立刻跳了出來:“廉頗將軍此言差矣,馬服君能夠奪下居庸塞、沮陽城,燕國上穀郡也就在吾國的掌控之中,甚至漁陽郡也並非不可能。”
“能夠在短短時間裏幫助吾國連奪兩座郡縣,甚至連敗白起、樂乘、劇辛等名將,廉頗將軍如何能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哼,白起、劇辛算什麽名將,在老夫眼裏根本不值一哂。大王,老臣願請命為我趙國開疆拓土!”廉頗單膝跪倒在地,直接就將趙孝成王逼到了牆角。
“咳咳咳,老將軍焉能如此?還不趕快起來。”廉頗這樣的做派就連一旁的藺相如也看不下去了,皺著眉頭想要將他勸解起來。
誰知道廉頗這一次可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甚至不顧自己最敬佩的藺相如的勸解,依舊跪倒在地,看這架勢要是趙孝成王不答應他,他就絕對不會站起來。
趙孝成王有些為難的揉著自己的太陽穴,對方畢竟是先王在世時的重臣,自己也不能做得太過決絕。
“廉頗將軍,你這又是何必呢?吾國自從長平戰事以來,各方糧草均有難以為繼之相,又如何能夠支撐起另一項戰事呢?”
平原君趙勝可不能坐視趙孝成王下不來台,立刻開口替他這個侄子解圍。
誰知道廉頗依舊不服,梗著脖子說道:“平原君此言老夫不敢苟同,既然各方糧草均有不繼之相,為何能夠支撐起趙括小兒攻入燕國?如此親疏有別、厚此薄彼,難道不怕讓軍中士卒寒心嗎?”
“混賬!給寡人滾出去!”趙孝成王已經對廉頗忍無可忍,當場就要將他喝罵出去。
廉頗是誰,那可是趙惠文王赴澠池之會當著對方的麵說出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已決秦望的人,哪裏會害怕趙孝成王的唿喝。
“大王,老臣句句屬實,大王如此作為,真的令軍中將士們寒心!”
“廉頗,你是否覺得寡人的刀劍不利否?”趙孝成王陰沉著臉,顯然已經氣急攻心了。
可誰知廉頗一點也不退讓,當眾說道:“大王就算殺了老臣,老臣也要說出來。國之將亡則奸佞橫行,樓昌、趙括之流就是國之奸佞,老臣願用一腔熱血,以死勸諫!”
廉頗這哪裏是在勸諫,這簡直就是把趙括和樓昌往死路上逼。
若是廉頗今天真的被趙孝成王所斬殺,相信這番話傳出去之後,對趙括在趙國的名聲會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趙孝成王顫抖著雙手,扶住自己的身前的案幾,兩隻眼睛冒出的是難以言喻的怒火。
廉頗怡然不懼的和趙孝成王直視,他已經料定趙孝成王不敢拿自己怎麽樣,當然不會有所畏懼。
趙孝成王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縫隙,射出危險的光芒:“今日藺相和廉頗將軍一同前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
聽到趙孝成王突然將藺相如牽扯進來,廉頗頓時就急了:“大王,本次乃老臣一力勸諫,與藺相有何幹係。”
趙孝成王仿佛抓住了廉頗的命脈,當著廉頗的麵和藺相如說道:“藺相覺得廉頗將軍之言如何?”
“咳咳咳,馬服君為吾國開疆拓土,乃不容置喙之事實,臣下覺得應該遵從馬服君信中之事,宜速選擇上穀郡郡守之人選。咳咳咳。”
藺相如說完忍不住的咳嗽了起來,捂住嘴的白色絹布上麵已經滲出絲絲血跡。
看著藺相如麵如金紙卻依舊被夾在大王和老廉頗中間,平原君趙勝升起一絲不忍的感情。
想當年一同輔佐先王的老臣子一個一個故去,怎麽能讓藺相如不得善終呢。
想到這裏他接著藺相如的話往下說了下去:“大王,臣下覺得藺相之言正是切中要害,上穀郡距離邯鄲數百裏之遙,想必此時的上穀郡已經盡數落入到馬服君手中,大王當以國事為重,宜速決定。”
一旁的藺相如自然知道趙勝所言就是想要解除現在的僵局,他不著痕跡的拉了拉廉頗的衣擺,終於讓廉頗心不甘情不願的閉上了嘴巴。
看到廉頗乖乖閉上了嘴巴,趙孝成王其實也在心裏鬆了一口氣。
自己隻不過是把藺相如當做擋箭牌,總不能在今天一次性解決掉藺相如和廉頗吧,那別說趙括了,連自己的名聲都會被毀於一旦。
“平原君所言有理,不知道平原君可有中意之人選?”趙孝成王立刻順著平原君趙勝的話頭說下去,不想再看廉頗一眼。
這麽一問倒是真把趙勝給問住了,他本來就是想要替藺相如、廉頗解圍,哪裏會思考這些問題。
本來靜靜坐在一旁的虞卿突然開口說道:“臣下倒是有一個人選,不知道大王是否中意。”
“虞卿盡可以說出名字來,大殿之上盡是趙國股肱之臣,正好一起商議商議。”
趙勝和趙豹也出列說道:“趙括之名經此一役,足以作為吾國軍方之支柱,真是可喜可賀。”
趙孝成王聽著趙勝等人的誇讚,嘴角止不住流露出興奮的笑容。
可還沒等他發表什麽意見,一旁一個生硬的聲音突然插了進來。
“哼,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如何能當得起你們這樣的誇獎?”
聽到這句話,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廉頗的身上,能夠在這種時候說出來這樣的話,除了廉頗不做第二人想。
趙孝成王的表情就像是吃了一隻死蒼蠅一樣,要多難受就要多難受。
自趙孝成王繼任以來,就非常不待見這個自恃功勞巨大目無餘子的老家夥。
不過當趙奢故去之後,趙國宗族之中就很難挑出一位能夠和廉頗在軍方抗衡的人。
這才有了趙孝成王雖然不喜廉頗,但依舊將他任命為長平之戰的統帥。
自從趙括聲名鵲起以來,憑借著長平之戰的勝利加上趙孝成王的支持,逐漸在軍中樹立起趙括的威名,幾乎是短短瞬間就趕上廉頗數十年的經營。
看到趙孝成王不喜的表情,自詡為大王親信的樓昌立刻跳了出來:“廉頗將軍此言差矣,馬服君能夠奪下居庸塞、沮陽城,燕國上穀郡也就在吾國的掌控之中,甚至漁陽郡也並非不可能。”
“能夠在短短時間裏幫助吾國連奪兩座郡縣,甚至連敗白起、樂乘、劇辛等名將,廉頗將軍如何能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哼,白起、劇辛算什麽名將,在老夫眼裏根本不值一哂。大王,老臣願請命為我趙國開疆拓土!”廉頗單膝跪倒在地,直接就將趙孝成王逼到了牆角。
“咳咳咳,老將軍焉能如此?還不趕快起來。”廉頗這樣的做派就連一旁的藺相如也看不下去了,皺著眉頭想要將他勸解起來。
誰知道廉頗這一次可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甚至不顧自己最敬佩的藺相如的勸解,依舊跪倒在地,看這架勢要是趙孝成王不答應他,他就絕對不會站起來。
趙孝成王有些為難的揉著自己的太陽穴,對方畢竟是先王在世時的重臣,自己也不能做得太過決絕。
“廉頗將軍,你這又是何必呢?吾國自從長平戰事以來,各方糧草均有難以為繼之相,又如何能夠支撐起另一項戰事呢?”
平原君趙勝可不能坐視趙孝成王下不來台,立刻開口替他這個侄子解圍。
誰知道廉頗依舊不服,梗著脖子說道:“平原君此言老夫不敢苟同,既然各方糧草均有不繼之相,為何能夠支撐起趙括小兒攻入燕國?如此親疏有別、厚此薄彼,難道不怕讓軍中士卒寒心嗎?”
“混賬!給寡人滾出去!”趙孝成王已經對廉頗忍無可忍,當場就要將他喝罵出去。
廉頗是誰,那可是趙惠文王赴澠池之會當著對方的麵說出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已決秦望的人,哪裏會害怕趙孝成王的唿喝。
“大王,老臣句句屬實,大王如此作為,真的令軍中將士們寒心!”
“廉頗,你是否覺得寡人的刀劍不利否?”趙孝成王陰沉著臉,顯然已經氣急攻心了。
可誰知廉頗一點也不退讓,當眾說道:“大王就算殺了老臣,老臣也要說出來。國之將亡則奸佞橫行,樓昌、趙括之流就是國之奸佞,老臣願用一腔熱血,以死勸諫!”
廉頗這哪裏是在勸諫,這簡直就是把趙括和樓昌往死路上逼。
若是廉頗今天真的被趙孝成王所斬殺,相信這番話傳出去之後,對趙括在趙國的名聲會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趙孝成王顫抖著雙手,扶住自己的身前的案幾,兩隻眼睛冒出的是難以言喻的怒火。
廉頗怡然不懼的和趙孝成王直視,他已經料定趙孝成王不敢拿自己怎麽樣,當然不會有所畏懼。
趙孝成王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縫隙,射出危險的光芒:“今日藺相和廉頗將軍一同前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
聽到趙孝成王突然將藺相如牽扯進來,廉頗頓時就急了:“大王,本次乃老臣一力勸諫,與藺相有何幹係。”
趙孝成王仿佛抓住了廉頗的命脈,當著廉頗的麵和藺相如說道:“藺相覺得廉頗將軍之言如何?”
“咳咳咳,馬服君為吾國開疆拓土,乃不容置喙之事實,臣下覺得應該遵從馬服君信中之事,宜速選擇上穀郡郡守之人選。咳咳咳。”
藺相如說完忍不住的咳嗽了起來,捂住嘴的白色絹布上麵已經滲出絲絲血跡。
看著藺相如麵如金紙卻依舊被夾在大王和老廉頗中間,平原君趙勝升起一絲不忍的感情。
想當年一同輔佐先王的老臣子一個一個故去,怎麽能讓藺相如不得善終呢。
想到這裏他接著藺相如的話往下說了下去:“大王,臣下覺得藺相之言正是切中要害,上穀郡距離邯鄲數百裏之遙,想必此時的上穀郡已經盡數落入到馬服君手中,大王當以國事為重,宜速決定。”
一旁的藺相如自然知道趙勝所言就是想要解除現在的僵局,他不著痕跡的拉了拉廉頗的衣擺,終於讓廉頗心不甘情不願的閉上了嘴巴。
看到廉頗乖乖閉上了嘴巴,趙孝成王其實也在心裏鬆了一口氣。
自己隻不過是把藺相如當做擋箭牌,總不能在今天一次性解決掉藺相如和廉頗吧,那別說趙括了,連自己的名聲都會被毀於一旦。
“平原君所言有理,不知道平原君可有中意之人選?”趙孝成王立刻順著平原君趙勝的話頭說下去,不想再看廉頗一眼。
這麽一問倒是真把趙勝給問住了,他本來就是想要替藺相如、廉頗解圍,哪裏會思考這些問題。
本來靜靜坐在一旁的虞卿突然開口說道:“臣下倒是有一個人選,不知道大王是否中意。”
“虞卿盡可以說出名字來,大殿之上盡是趙國股肱之臣,正好一起商議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