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趙括集合全軍,踏上了迴師邯鄲的旅程。就算他心中再不情願都必須聽從邯鄲的命令,要不然自己就隻有投奔他國一途可選。
雖然在戰國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情況隨時可見。
但是趙括畢竟是趙國正兒八經的勳貴,在加上馬服君趙奢的威名,自己斷不能讓父母蒙羞!
無可奈何之下趙括隻能選擇聽從趙孝成王之命,帶著壯誌未酬的遺憾,向趙國邯鄲進發。
呂方作為野王駐軍被趙括留了下來,就衝昨日的表現,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這個野王就能成為自己最後的安全港灣。
虞卿一直跟在趙括的身邊,看他一直悶悶不樂開口說道:“趙將軍,此次返迴邯鄲免不了加官進爵,何以如此悶悶不樂?”
“上卿心中如同明鏡一般,又何以如此問我?”趙括掃了虞卿一眼,不爽的說道。
特麽的要不是你把虎符帶到了野王城,你爺爺我大不了玩上一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可是你搞出來這一招釜底抽薪,完了還要問我感想如何。要不是看在你是重臣的份上,小爺我現在就抽你信不信?
看著趙括神情不豫,虞卿笑了笑並沒有放在心上:“趙將軍太過心急,大王隻是說暫時休兵,隻需休養生息一陣,自然還有趙將軍馳騁疆場的機會。”
“哼,上卿又不是不明白局勢,竟然如此說話徒惹人恥笑。”趙括心中義憤難平,對待虞卿自然沒有什麽好語氣。
“哦,何以恥笑虞某,還請將軍教我?”虞卿也不動怒,隻是靜靜的說道。
“秦國新敗,六十萬精銳皆死於長平戰場,正是虎狼秦國最為空虛的一段時間。上卿難道以為韓、魏、楚三國對此視而不見乎?”
“此三國苦秦久矣,楚國與秦國更是有著血海之仇。有此機會他們會靜靜等著秦國休養生息嗎?絕對不會,他們一定會狠狠撲上去咬下秦國的血肉。到了那個時候,想要攻城略地豈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虞卿撫須而笑,端坐馬上沒有反駁趙括的分析。
趙括反而有些不解,他看著虞卿說道:“上卿何以發笑?”
“據吾所知,秦王已遣使往齊、燕兩國而去。一旦燕齊兩國與秦國結盟,襲擾魏、楚、趙三國後方又當如何?”
“齊國早已不複當年西秦東齊之盛況,隻有苟延殘喘一途而已。更何況齊人複國之中流砥柱都平君田單此時已經在我國為相,根本不足為慮。”
“燕國?嗬嗬。”
虞卿也知道在趙國軍方眼中,燕國素來就是待宰的羔羊,什麽時候想起來就去吃上一口,自然不會把此等小國放在心上。
他猶豫了半天,才開口說道:“本來應該讓大王告知於你,不過虞某見你義憤難平才越俎代庖。”
“秦、趙兩國於長平決戰,賭得就是兩國的國運。此時其餘五國紛紛衰頹,此一戰足以奠定逐鹿中原之勢。”
“然則我趙國西、東、南三個方向與秦、韓、魏、齊、燕五國接壤,一旦大王同意了你揮師秦境的計劃,其餘四國一定人心惶惶。”
“當我國吞並河內、河東兩郡,甚至按照你的計劃攻下函穀關,一個無比強勢的國家就擺在這五國的麵前,你猜他們會怎麽想?”
“可是如果我們迴轉邯鄲,將河內、河東、巴蜀這些地方擺在韓、魏、楚三國的麵前,他們一定聞風而動,此所謂禍水西引之計謀。”
趙括扯了扯嘴角,邯鄲的這幫子重臣一定是聽聞了其餘國家的風聲,才會做出如此的推斷,看來還是自己有些當局者迷呀。
虞卿並沒有說完,他指了指北方,偷偷說道:“此時匈奴也有異動,趙國已經承擔不起任何戰爭的風險。隻要趙將軍麾下這二十多萬大軍迴轉邯鄲,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上卿的意思是大王想要將我調到代郡防守匈奴,那裏不是有李牧嗎?”李牧可是戰國四大名將呀,後世可還有“李牧死、趙國亡”的箴言呀。調自己前往代郡,豈不是越俎代庖?
趙括的話讓虞卿很是驚訝,他疑惑的看著趙括問道:“趙將軍口中的李牧是何許人也?”
誰知道虞卿的疑問讓趙括更加驚訝,他傻傻的看著虞卿說道:“上卿不識得李牧?”
我的天哪,虞卿身為趙孝成王身邊的股肱之臣,竟然不認識趙國軍方兩大支柱之一,這是開得什麽玩笑?
看著趙括極度認真的眼神,虞卿皺起眉頭努力的思考了起來,自己難道真的有所疏漏?
思索了良久,虞卿發覺自己印象中真的沒有這個人,才開口說道:“擔任代郡騎兵主將的乃是趙賢將軍,不知趙將軍口中李牧乃是何人?”
虞卿這麽一問可把趙括給問住了,他的記憶裏麵隻有李牧在趙國北境擔任主將,殺得匈奴聞風喪膽。
難道在公元前二百六十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還未嶄露頭角嗎?
想到這裏他訕訕的笑了笑,試圖將自己的話圓迴來:“哦,原來是趙賢叔父在代郡領軍,看我一時糊塗,居然給忘了。”
虞卿也不是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他看著趙括說道:“匈奴異動,致使大王絲毫不敢輕舉妄動。在加上趙賢將軍精力有所不濟、多次請辭,大王才會想到趙將軍你。”
趙括這才明白調自己迴轉邯鄲趙孝成王是出於何種考慮,他撓了撓頭說道:“廉頗老將軍可是還在邯鄲待命,為何不用他呢?”
虞卿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迴答趙括的問題,轉而說起了其他:“所以趙將軍不必激憤難平,此去邯鄲自有將軍用武之地。再說了將軍如此功績,大王斷不可輕易忽視。”
趙括衝著虞卿施了一禮,按理來說這些話虞卿也不用和他交代,隻需要將他帶迴到邯鄲就是完成了任務。
既然虞卿說出了這番話,自然存著結交之意。趙括這個人向來就是一樣,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自然選擇了虞卿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雖然在戰國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情況隨時可見。
但是趙括畢竟是趙國正兒八經的勳貴,在加上馬服君趙奢的威名,自己斷不能讓父母蒙羞!
無可奈何之下趙括隻能選擇聽從趙孝成王之命,帶著壯誌未酬的遺憾,向趙國邯鄲進發。
呂方作為野王駐軍被趙括留了下來,就衝昨日的表現,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這個野王就能成為自己最後的安全港灣。
虞卿一直跟在趙括的身邊,看他一直悶悶不樂開口說道:“趙將軍,此次返迴邯鄲免不了加官進爵,何以如此悶悶不樂?”
“上卿心中如同明鏡一般,又何以如此問我?”趙括掃了虞卿一眼,不爽的說道。
特麽的要不是你把虎符帶到了野王城,你爺爺我大不了玩上一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可是你搞出來這一招釜底抽薪,完了還要問我感想如何。要不是看在你是重臣的份上,小爺我現在就抽你信不信?
看著趙括神情不豫,虞卿笑了笑並沒有放在心上:“趙將軍太過心急,大王隻是說暫時休兵,隻需休養生息一陣,自然還有趙將軍馳騁疆場的機會。”
“哼,上卿又不是不明白局勢,竟然如此說話徒惹人恥笑。”趙括心中義憤難平,對待虞卿自然沒有什麽好語氣。
“哦,何以恥笑虞某,還請將軍教我?”虞卿也不動怒,隻是靜靜的說道。
“秦國新敗,六十萬精銳皆死於長平戰場,正是虎狼秦國最為空虛的一段時間。上卿難道以為韓、魏、楚三國對此視而不見乎?”
“此三國苦秦久矣,楚國與秦國更是有著血海之仇。有此機會他們會靜靜等著秦國休養生息嗎?絕對不會,他們一定會狠狠撲上去咬下秦國的血肉。到了那個時候,想要攻城略地豈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虞卿撫須而笑,端坐馬上沒有反駁趙括的分析。
趙括反而有些不解,他看著虞卿說道:“上卿何以發笑?”
“據吾所知,秦王已遣使往齊、燕兩國而去。一旦燕齊兩國與秦國結盟,襲擾魏、楚、趙三國後方又當如何?”
“齊國早已不複當年西秦東齊之盛況,隻有苟延殘喘一途而已。更何況齊人複國之中流砥柱都平君田單此時已經在我國為相,根本不足為慮。”
“燕國?嗬嗬。”
虞卿也知道在趙國軍方眼中,燕國素來就是待宰的羔羊,什麽時候想起來就去吃上一口,自然不會把此等小國放在心上。
他猶豫了半天,才開口說道:“本來應該讓大王告知於你,不過虞某見你義憤難平才越俎代庖。”
“秦、趙兩國於長平決戰,賭得就是兩國的國運。此時其餘五國紛紛衰頹,此一戰足以奠定逐鹿中原之勢。”
“然則我趙國西、東、南三個方向與秦、韓、魏、齊、燕五國接壤,一旦大王同意了你揮師秦境的計劃,其餘四國一定人心惶惶。”
“當我國吞並河內、河東兩郡,甚至按照你的計劃攻下函穀關,一個無比強勢的國家就擺在這五國的麵前,你猜他們會怎麽想?”
“可是如果我們迴轉邯鄲,將河內、河東、巴蜀這些地方擺在韓、魏、楚三國的麵前,他們一定聞風而動,此所謂禍水西引之計謀。”
趙括扯了扯嘴角,邯鄲的這幫子重臣一定是聽聞了其餘國家的風聲,才會做出如此的推斷,看來還是自己有些當局者迷呀。
虞卿並沒有說完,他指了指北方,偷偷說道:“此時匈奴也有異動,趙國已經承擔不起任何戰爭的風險。隻要趙將軍麾下這二十多萬大軍迴轉邯鄲,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上卿的意思是大王想要將我調到代郡防守匈奴,那裏不是有李牧嗎?”李牧可是戰國四大名將呀,後世可還有“李牧死、趙國亡”的箴言呀。調自己前往代郡,豈不是越俎代庖?
趙括的話讓虞卿很是驚訝,他疑惑的看著趙括問道:“趙將軍口中的李牧是何許人也?”
誰知道虞卿的疑問讓趙括更加驚訝,他傻傻的看著虞卿說道:“上卿不識得李牧?”
我的天哪,虞卿身為趙孝成王身邊的股肱之臣,竟然不認識趙國軍方兩大支柱之一,這是開得什麽玩笑?
看著趙括極度認真的眼神,虞卿皺起眉頭努力的思考了起來,自己難道真的有所疏漏?
思索了良久,虞卿發覺自己印象中真的沒有這個人,才開口說道:“擔任代郡騎兵主將的乃是趙賢將軍,不知趙將軍口中李牧乃是何人?”
虞卿這麽一問可把趙括給問住了,他的記憶裏麵隻有李牧在趙國北境擔任主將,殺得匈奴聞風喪膽。
難道在公元前二百六十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還未嶄露頭角嗎?
想到這裏他訕訕的笑了笑,試圖將自己的話圓迴來:“哦,原來是趙賢叔父在代郡領軍,看我一時糊塗,居然給忘了。”
虞卿也不是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他看著趙括說道:“匈奴異動,致使大王絲毫不敢輕舉妄動。在加上趙賢將軍精力有所不濟、多次請辭,大王才會想到趙將軍你。”
趙括這才明白調自己迴轉邯鄲趙孝成王是出於何種考慮,他撓了撓頭說道:“廉頗老將軍可是還在邯鄲待命,為何不用他呢?”
虞卿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迴答趙括的問題,轉而說起了其他:“所以趙將軍不必激憤難平,此去邯鄲自有將軍用武之地。再說了將軍如此功績,大王斷不可輕易忽視。”
趙括衝著虞卿施了一禮,按理來說這些話虞卿也不用和他交代,隻需要將他帶迴到邯鄲就是完成了任務。
既然虞卿說出了這番話,自然存著結交之意。趙括這個人向來就是一樣,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自然選擇了虞卿最希望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