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除了羅傑的分析出的阿爾薩斯的內心表現,自然也少不了霜之哀傷的功勞,或者說,羅傑的分析的情況被霜之哀傷這個神器無限放大了,造就了阿爾薩斯在為人上斷崖式的墮落,這可能也就是霜之哀傷的運作原理。


    反正按照《巫妖王的崛起》,阿爾薩斯墮落後,比他墮落前,在心理上肯定是愉悅得多的。甚至這種三觀重塑也完全消除了本來存在於他身上的矛盾(過度自尊與自信不足的矛盾),令墮落後的阿爾薩斯,其決斷力,戰略,行動力,心理素質,都甩了墮落前的自己八條街,創造了以一人之力平推五個王國的戰爭奇跡。


    黑化強三倍,古人誠不欺我。


    總之,阿爾薩斯王子的一生,就是一個病嬌壓抑黑暗本性,機緣巧合之下終於掙脫束縛,成功黑化,成就一番滅絕人性的屠戮偉業的一生。


    至於最後被推倒,也是求仁得仁而已。


    如果要問怎麽避免阿爾薩斯的黑化,自然就是改變阿爾薩斯的性格了,多讓阿爾薩斯學一些唯物辯證法,階級分析法,明了自己作為統治階級接班人的階級角色,明白“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的道理,阿爾薩斯的心智想來會更健全,也不會為斯坦索姆這檔子事情折磨自己了。


    如果一個人在黑化之前就足夠腹黑,那麽黑化也無法引誘他了。


    羅傑的這一大段話,經過了自己的修改之後,大大咧咧的說了出來。


    當然是隱去了很多未來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不可以說的事情。


    可及時如此,羅傑對於阿爾薩斯的評價依然說的


    把洛德爾說的眉頭直皺。


    “我們不應該如此評價阿爾薩斯,他畢竟是未來的國王。”


    聽到洛德爾如此說話,羅傑無奈的聳了聳肩。


    “曾經的未來國王。”


    反駁了一句,羅傑也不在就這個問題繼續討論。


    畢竟羅傑知道,在洛德爾的心裏,其實一直有一種愚昧的忠誠。


    那是他力量的來源。


    可也正是洛德爾這樣的“愚蠢”,才讓大家喜歡他,並信任他。


    這沒什麽不好,羅傑也不打算去糾正這樣的洛德爾。


    但是有一個不可以避開的問題,就不得不加入到此次的討論中來。


    那就是。


    “我知道,你對於阿爾薩斯還抱有幻想。可是此行,我們必須殺死阿爾薩斯。我不希望你有什麽心理上的坎。”羅傑的話傳到了洛德爾的耳中,讓洛德爾不由的捏緊了自己的劍柄。


    “我之前說了,我會按照你的意思來。”洛德爾淡淡的說了一句。


    隨後快步向前,似乎不打算在和羅傑說話了。


    羅傑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顯得有些無語。


    在之前對於接下來的道路的討論中。


    羅傑雖然極力的避免讓決策的事情變成他的一言堂。


    可是最終的結果,還是變成了這個樣子。


    因為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


    羅傑才知道,自己曾經看不起的應試教育到底給羅傑自己帶來了多麽大的優勢。


    也讓羅傑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所受到的通識教育的優越性。


    在以往羅傑的認知中,他認為自己的學的東西完全沒有卵用。


    自己又不考古,為什麽要學曆史?


    自己又不當醫生,為什麽要學生物?


    自己也不當科學家,為什麽要學物理化學等等,等等。


    而上了大學,羅傑也同樣討厭那些公共課。


    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近代史,高數這些東西。


    可是如今羅傑才真正的意識到曾經自己受到的通識教育,到底給自己帶來了多麽大的優勢。


    。。。。。。。


    具羅傑的認知,通識教育本身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


    自從20世紀,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


    古代中國通識教育的思想,源遠流長。


    《易經》中主張:“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張,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古人一貫認為博學多識就可達到出神入化,融會貫通。


    《淮南子》中說“通智得而不勞”。通識教育可產生通人,或者稱之為全人。


    《論衡》中說:“博覽古今為通人”、“讀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揚雅言,審定文牘,以教授為師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


    通識教育可產生通才,即博覽群書,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學多識,通權達變,通情達理,兼備多種才能的人。


    西方文化中通識教育思想同樣也很古老,亞裏士多德主張“自由人教育”,他的對話式、散步式、討論式多學科教育,被稱為呂克昂式逍遙學派。


    伴隨工業革命,由紐曼倡導的博雅教育,主張培養博學多才、行為優雅的人。


    現代教育由馬修·阿諾德多方倡導的現代大學“通識教育”影響廣泛,備受關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學的認同。


    例如,較早開展自由教育的耶魯大學倡導學生選修人文藝術課程;


    哈佛大學則在通識課中極力打造通識核心課程,在教育計劃中倡導文理交叉;


    北京大學的“通識教育文庫”與芝加哥大學的“名著課程計劃”在通識教學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試圖把“全人類的文明經典”介紹給學生。


    台灣大學、台灣輔仁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在通識教育中,也試圖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兼備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全麵發展的人”。


    不得不提的一點在於。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些東西的提倡者,他們統統都是那個時代的精英。


    為了培養出相通的“優秀”的人。


    所以通識教育稱為精英教育也不為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的不想來洛丹倫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應楓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應楓慧並收藏我真的不想來洛丹倫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