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六個月,失蹤半年的燕王世子再一次悄無聲息的,如同離開時那般出現在了北平燕王府。至此,仁宗減肥計劃正式結束了。果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下的去狠手。
說實話,用別人的痛苦來緩解自己的痛苦,確實是一件非常有理可依的事情。你看折騰了朱高熾一番,她連周老爹離開的最後一絲傷痛也都放下了呢。
此後幾年,芷若一直呆在武當山下相夫教子。直到洪武三十年時,芷若才讓宋青書陪著自己去了一次南京。
而此次去南京,為的也是讓朱元璋自己莫要傳位給朱允文。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就去了。因為是急病,等芷若得到消息時,人都已經睡進了棺材板裏了。
而作為皇太孫的朱允文便更加得到朱元璋的看重。其實這些年,朱元璋確實有按著芷若當初的想法教育子孫。但朱允文這傢夥就是個二貨。
瞧不起武夫,重視酸儒,整個就是一理想主義者。讓這樣的人當皇帝,芷若非常擔心她兒女將來要飽受戰火洗禮。畢竟再有一年朱元璋這顆帝星就要隕落了。雖然芷若想要延長朱元璋的壽命,但芷若確沒有那能力。
既然壽命什麽的不可更改,那麽芷若就想著沒有辦法改變朱允文的四年皇帝命?
「大哥,小妹今天來的冒昧。還望大哥莫要怪罪。」一層層的覲見,芷若實在嫌煩。於是便帶著宋青書做了一迴夜來客。
「你多年不下山了,難得見一次。做兄長的怎麽會計較這些小事。」朱元璋此時隻能慶幸他今晚是在自己寢宮,也沒有招那些女人侍寢。不然臉上可就不好看了。
這麽多年,別看他當了皇帝。但對芷若,他心裏總有不自覺的打蹙。他也曾想過做些什麽,可是隻要一想到要對上芷若,朱無璋就會有一種那將會發生很可怕事情的感覺。所以,對於芷若,朱元璋是打心裏不願意交惡的。
「我心眼少,也不跟大哥兜圈子了。」芷若以這句話做了開場白。
宋青書「......」,他家芷若還是這麽謙虛。
「......」朱元璋也無語了,這種話她怎麽好意思說的出來,而且還說的這麽理直氣壯的。
「嗬嗬,」芷若發現麵前的兩個男人實在是太不給麵子了,她又沒有說什麽。她本來心眼就不多嘛。
「咱們言歸正傳吧。小妹此來,是想問一問,大哥確定是要把皇位交給皇太孫手裏了嗎?」
宋青書皺眉,芷若來這裏難道是為了這件事情?難道芷若是想插手這皇位更迭?宋青書看了一眼芷若,便將視線對上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芷若的眼神充滿了打量。「太子去後,阿文理應繼承父業。」這位義妹是什麽意思?難道她並不滿意阿文,還是有什麽別的想法。她來此,是不是自己的哪個兒子說動的她。不過,誰又有那個本事說動她呢。
「理所當然嗎?我看不見得呀。您不是還有別的兒子嗎?為什麽要讓孫子繼承皇位呢。」
「你認為阿文不適合」
「皇太孫確實是不合適。不說跟您打天下的那些開國元老,就是他的那些叔叔們也不會同意的。」
「阿文十歲左右的時候,我便每月讓人送他去軍隊歷練。也曾指揮過一些小戰役。這並不是問題。」當初聽了芷若的建議,皇子皇孫們到了十歲左右都會送到軍隊去歷練。
「但皇太孫還是更喜文了一些。他在軍中好像也並沒有怎麽服眾吧。」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說是他指揮戰役,那都是往他臉上貼金呢。
這一點,就算立挺孫子的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反駁。
「都說亂世用重典,所以您認為現在天下太平了。所以皇太孫這種性格更好一些是嗎?」
除了小兒子大孫子這一點,朱元璋也確實是這麽認為的。
「我記得您南爭北戰的時候,皇太子就沒有跟著你打過仗吧。一個從小沒有打過仗的太子,雖然生活在戰爭的年代,但心性必然更加溫和。而故去的太子,便是如此。」
「確是如此。但那時天下也已經無須再爭戰。」
「那麽太子都這樣了,皇太孫又當如何。從小生長在文人盛行的,和平的時代。他可知道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軍人是一個國家後盾?那麽他教育下的子孫後代,是不是連他也不如了。長此以往,文強武弱,以前朝何異?」
芷若這話實在說的太重了,隻是一個不重視軍人軍隊的皇帝,他的子孫後代會重視嗎?
「住口。」朱元璋大怒,雙眼直瞪著芷若。
多年的生活習慣,讓宋青書下意識的擋在了芷若的麵前。
「為了讓皇太孫做穩皇座,你是不是想殺了那些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你是不是還想打壓你其他的兒子。那是沒有用的。那隻會讓事情更糟糕。」
「芷若?」這種事情可是開不得玩笑的。
「哼,看你那表情,我就知道我說對了。要不是為了這個,你以為我會下山管這閑事呀。」
「所有的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的。你殺了那些開國功臣,真有戰事的時候,誰能上馬殺敵。指望那些被你打壓的兒子嗎?你老朱家有這麽不計前嫌的好品質嗎?」
「大哥,兄妹一場。我才不遠千裏來勸你。上天有好生之德,上蒼不與,朱允文何敢取之?莫要因一已之私,而讓天下生靈再遭塗炭了。百姓何辜呀!」
說實話,用別人的痛苦來緩解自己的痛苦,確實是一件非常有理可依的事情。你看折騰了朱高熾一番,她連周老爹離開的最後一絲傷痛也都放下了呢。
此後幾年,芷若一直呆在武當山下相夫教子。直到洪武三十年時,芷若才讓宋青書陪著自己去了一次南京。
而此次去南京,為的也是讓朱元璋自己莫要傳位給朱允文。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就去了。因為是急病,等芷若得到消息時,人都已經睡進了棺材板裏了。
而作為皇太孫的朱允文便更加得到朱元璋的看重。其實這些年,朱元璋確實有按著芷若當初的想法教育子孫。但朱允文這傢夥就是個二貨。
瞧不起武夫,重視酸儒,整個就是一理想主義者。讓這樣的人當皇帝,芷若非常擔心她兒女將來要飽受戰火洗禮。畢竟再有一年朱元璋這顆帝星就要隕落了。雖然芷若想要延長朱元璋的壽命,但芷若確沒有那能力。
既然壽命什麽的不可更改,那麽芷若就想著沒有辦法改變朱允文的四年皇帝命?
「大哥,小妹今天來的冒昧。還望大哥莫要怪罪。」一層層的覲見,芷若實在嫌煩。於是便帶著宋青書做了一迴夜來客。
「你多年不下山了,難得見一次。做兄長的怎麽會計較這些小事。」朱元璋此時隻能慶幸他今晚是在自己寢宮,也沒有招那些女人侍寢。不然臉上可就不好看了。
這麽多年,別看他當了皇帝。但對芷若,他心裏總有不自覺的打蹙。他也曾想過做些什麽,可是隻要一想到要對上芷若,朱無璋就會有一種那將會發生很可怕事情的感覺。所以,對於芷若,朱元璋是打心裏不願意交惡的。
「我心眼少,也不跟大哥兜圈子了。」芷若以這句話做了開場白。
宋青書「......」,他家芷若還是這麽謙虛。
「......」朱元璋也無語了,這種話她怎麽好意思說的出來,而且還說的這麽理直氣壯的。
「嗬嗬,」芷若發現麵前的兩個男人實在是太不給麵子了,她又沒有說什麽。她本來心眼就不多嘛。
「咱們言歸正傳吧。小妹此來,是想問一問,大哥確定是要把皇位交給皇太孫手裏了嗎?」
宋青書皺眉,芷若來這裏難道是為了這件事情?難道芷若是想插手這皇位更迭?宋青書看了一眼芷若,便將視線對上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芷若的眼神充滿了打量。「太子去後,阿文理應繼承父業。」這位義妹是什麽意思?難道她並不滿意阿文,還是有什麽別的想法。她來此,是不是自己的哪個兒子說動的她。不過,誰又有那個本事說動她呢。
「理所當然嗎?我看不見得呀。您不是還有別的兒子嗎?為什麽要讓孫子繼承皇位呢。」
「你認為阿文不適合」
「皇太孫確實是不合適。不說跟您打天下的那些開國元老,就是他的那些叔叔們也不會同意的。」
「阿文十歲左右的時候,我便每月讓人送他去軍隊歷練。也曾指揮過一些小戰役。這並不是問題。」當初聽了芷若的建議,皇子皇孫們到了十歲左右都會送到軍隊去歷練。
「但皇太孫還是更喜文了一些。他在軍中好像也並沒有怎麽服眾吧。」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說是他指揮戰役,那都是往他臉上貼金呢。
這一點,就算立挺孫子的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反駁。
「都說亂世用重典,所以您認為現在天下太平了。所以皇太孫這種性格更好一些是嗎?」
除了小兒子大孫子這一點,朱元璋也確實是這麽認為的。
「我記得您南爭北戰的時候,皇太子就沒有跟著你打過仗吧。一個從小沒有打過仗的太子,雖然生活在戰爭的年代,但心性必然更加溫和。而故去的太子,便是如此。」
「確是如此。但那時天下也已經無須再爭戰。」
「那麽太子都這樣了,皇太孫又當如何。從小生長在文人盛行的,和平的時代。他可知道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軍人是一個國家後盾?那麽他教育下的子孫後代,是不是連他也不如了。長此以往,文強武弱,以前朝何異?」
芷若這話實在說的太重了,隻是一個不重視軍人軍隊的皇帝,他的子孫後代會重視嗎?
「住口。」朱元璋大怒,雙眼直瞪著芷若。
多年的生活習慣,讓宋青書下意識的擋在了芷若的麵前。
「為了讓皇太孫做穩皇座,你是不是想殺了那些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你是不是還想打壓你其他的兒子。那是沒有用的。那隻會讓事情更糟糕。」
「芷若?」這種事情可是開不得玩笑的。
「哼,看你那表情,我就知道我說對了。要不是為了這個,你以為我會下山管這閑事呀。」
「所有的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的。你殺了那些開國功臣,真有戰事的時候,誰能上馬殺敵。指望那些被你打壓的兒子嗎?你老朱家有這麽不計前嫌的好品質嗎?」
「大哥,兄妹一場。我才不遠千裏來勸你。上天有好生之德,上蒼不與,朱允文何敢取之?莫要因一已之私,而讓天下生靈再遭塗炭了。百姓何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