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紅樓同人)全紅樓都不讓我考科舉 作者:久周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加上姑蘇和金陵離得也不遠,又都是在南邊,兩地的風俗也差不多,便按照著南邊的來了。
南邊自古以來都是繁華地,這禮儀比起北麵來也就格外的繁瑣一些。
過了晌午,林如海便騎著高頭大馬從林家出發往榮國府來接新娘子了,跟在林如海身後的,便是一頂八人抬的喜轎。
喜轎通體都掛滿了大紅色的綢緞,轎簾用的還是大紅的織錦和滿繡的大紅紗綢,喜轎的四周又掛了紅色的彩球以示喜慶。
當然,其實按照林如海的品級,娶親時並不能用八人大轎,隻能用四人的。
但林如海和賈敏是皇帝賜婚,這才能破格用八人的花轎,倒也更隆重一些。
花轎後麵,便跟著的是十八人的細樂隊伍,吹吹打打得好不熱鬧,細樂隊伍後麵,又跟著十八個人提著大紅宮燈,一排走著。
北麵的婚禮原本就簡單一些,京城的百姓哪裏見過如此熱鬧的場麵,可不都得出來看個熱鬧麽?
看熱鬧麽?就跟吃瓜似的,可不得看個明白麽?
圍觀的百姓都得問一問是誰家娶親,能有這麽大的場麵,倒是跟之前公主娘娘出嫁似的。
像林如海這樣俊的探花,也是極少見的,再加上當時還有個特別黑的狀元做承托,京城不少百姓也都還有印象。
再一打聽,這探花郎娶的是榮國公家的姑娘。
旁的官員,這大夥可能沒什麽印象,但是說起榮國公,大家對這位平定邊關的將軍卻還是知道一些的。
這都是百姓們知道得為數不多的「大官」們,看大官家辦喜事,那就越發看熱鬧的人多一些。
探花郎娶國公女,這本就已經算得上是一樁美談了。
而南邊還有個規矩。
迎親隊伍往往會一路走一路往街邊撒一些喜糖或是喜錢,給圍觀的人也沾一沾喜氣,算得上是同樂。
林管家想著自家大爺終於娶親了,這娶得還是榮國府的姑娘,還是皇帝老爺親自賜婚,這可真真是再好的親事不過。
再想想自家大爺日後也不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過日子了,不免也替早就走了的老爺太太高興幾分。
林家也不缺錢,林管家準備這些東西的時候,也就略微厚了一些。
旁人家是多半喜糖,再加一點喜錢,這喜錢都隻是銅板罷了。
可林家這兒卻是大半都是喜錢,少數是喜糖,而喜錢裏,還摻雜了一些碎銀子。
京城本就沒有這種沿街撒東西來沾喜氣的習俗,能看到林家的迎親隊伍撒東西,京城的百姓都已經覺得稀奇,忙不迭地搶了起來。
再看看撒過來的竟然是銅板和碎銀子,看熱鬧的百姓中間,越發熱鬧了一些。
誰曾想,不過是看了一場熱鬧,居然還能撿到幾文錢,這就已經是一天的工錢了,還有些的是撿到了碎銀子,大半年的嚼用都撿出來了。
原本這就都是意外之喜,撿到銀子的高興,撿到幾個銅板的倒也不失望,等迎親隊伍過去的時候,百姓們也感念那些銅板,少不得跟著眾人喊上一聲「永結同心」。
林如海這邊是喜氣洋洋,榮國府那兒卻是有高興又不高興。
高興得是賈敏也算是找到一門好親事,今兒又是賈敏大喜的日子。
不高興的便是,自家姑娘養到這麽大,就要嫁到旁人家去了,哪怕是林家如今也在京城,賈敏上頭也沒有婆婆,想要迴娘家來也方便。
可到底是養到這麽大的姑娘,這樣驟然要嫁到別人家去了,論誰都捨不得。
更何況,賈敏向來溫柔體貼,上至賈代善和史氏,下至榮國府的下人們,誰不誇賈敏一句。
如今賈敏要出嫁了,哪怕是賈代善心裏都有些捨不得。
更不要說賈赦和賈政了。
無論南北,這都有這舅子堵門的習俗,當然了,這一般都是小舅子,大舅子們都是已經成了婚的,也不好跟著胡鬧了。
但榮國府又不同一些,畢竟賈敏已經是榮國府最小的姑娘了,自然是該由賈赦和賈政帶著賈瑚去堵門的。
這會兒賈敏的閨房內,氣氛實在是有些壓抑,史氏一行笑又一行哭得與賈敏說著話。
什麽嫁到林家,要好生侍奉公婆這種話也不用講了,畢竟是林家現在也隻有林海一個獨苗苗了。
史氏隻跟賈敏說道,「過日子雖然有磕磕絆絆的,可日後你們夫妻一定要和睦相處。」
賈敏哭得眼睛都是紅紅的,史氏說完以後,她又連忙應下。
「不過妹妹去了林家,倒也不必忍氣吞聲,你哥哥們都在呢?要是林海還有不好的,隻管迴來,讓你哥哥們去收拾他。」張氏和盧氏又連忙補充了一句道。
「是,妹妹放心,若是林如海有對你一點不好,大哥立馬提著紅纓槍上門去揍他。」賈赦連忙說道。
賈政也不甘示弱,「還有二哥的流金錘呢。」
史氏看著兩個兒子說得實在不像話,隻想把兩人轟出去,「你們去前頭看看,林海是不是快上門來娶親了,你們兩個當兄長的可要堵好門。」
一聽說林海要來了,賈赦和賈政也顧不得其他,連忙喊上賈瑚道,「瑚哥兒走,阿爹帶著你堵門去。」
賈瑚實在也是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場麵,在賈敏這兒也徒覺得傷心,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賈敏,便正好也一起去堵門。
南邊自古以來都是繁華地,這禮儀比起北麵來也就格外的繁瑣一些。
過了晌午,林如海便騎著高頭大馬從林家出發往榮國府來接新娘子了,跟在林如海身後的,便是一頂八人抬的喜轎。
喜轎通體都掛滿了大紅色的綢緞,轎簾用的還是大紅的織錦和滿繡的大紅紗綢,喜轎的四周又掛了紅色的彩球以示喜慶。
當然,其實按照林如海的品級,娶親時並不能用八人大轎,隻能用四人的。
但林如海和賈敏是皇帝賜婚,這才能破格用八人的花轎,倒也更隆重一些。
花轎後麵,便跟著的是十八人的細樂隊伍,吹吹打打得好不熱鬧,細樂隊伍後麵,又跟著十八個人提著大紅宮燈,一排走著。
北麵的婚禮原本就簡單一些,京城的百姓哪裏見過如此熱鬧的場麵,可不都得出來看個熱鬧麽?
看熱鬧麽?就跟吃瓜似的,可不得看個明白麽?
圍觀的百姓都得問一問是誰家娶親,能有這麽大的場麵,倒是跟之前公主娘娘出嫁似的。
像林如海這樣俊的探花,也是極少見的,再加上當時還有個特別黑的狀元做承托,京城不少百姓也都還有印象。
再一打聽,這探花郎娶的是榮國公家的姑娘。
旁的官員,這大夥可能沒什麽印象,但是說起榮國公,大家對這位平定邊關的將軍卻還是知道一些的。
這都是百姓們知道得為數不多的「大官」們,看大官家辦喜事,那就越發看熱鬧的人多一些。
探花郎娶國公女,這本就已經算得上是一樁美談了。
而南邊還有個規矩。
迎親隊伍往往會一路走一路往街邊撒一些喜糖或是喜錢,給圍觀的人也沾一沾喜氣,算得上是同樂。
林管家想著自家大爺終於娶親了,這娶得還是榮國府的姑娘,還是皇帝老爺親自賜婚,這可真真是再好的親事不過。
再想想自家大爺日後也不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過日子了,不免也替早就走了的老爺太太高興幾分。
林家也不缺錢,林管家準備這些東西的時候,也就略微厚了一些。
旁人家是多半喜糖,再加一點喜錢,這喜錢都隻是銅板罷了。
可林家這兒卻是大半都是喜錢,少數是喜糖,而喜錢裏,還摻雜了一些碎銀子。
京城本就沒有這種沿街撒東西來沾喜氣的習俗,能看到林家的迎親隊伍撒東西,京城的百姓都已經覺得稀奇,忙不迭地搶了起來。
再看看撒過來的竟然是銅板和碎銀子,看熱鬧的百姓中間,越發熱鬧了一些。
誰曾想,不過是看了一場熱鬧,居然還能撿到幾文錢,這就已經是一天的工錢了,還有些的是撿到了碎銀子,大半年的嚼用都撿出來了。
原本這就都是意外之喜,撿到銀子的高興,撿到幾個銅板的倒也不失望,等迎親隊伍過去的時候,百姓們也感念那些銅板,少不得跟著眾人喊上一聲「永結同心」。
林如海這邊是喜氣洋洋,榮國府那兒卻是有高興又不高興。
高興得是賈敏也算是找到一門好親事,今兒又是賈敏大喜的日子。
不高興的便是,自家姑娘養到這麽大,就要嫁到旁人家去了,哪怕是林家如今也在京城,賈敏上頭也沒有婆婆,想要迴娘家來也方便。
可到底是養到這麽大的姑娘,這樣驟然要嫁到別人家去了,論誰都捨不得。
更何況,賈敏向來溫柔體貼,上至賈代善和史氏,下至榮國府的下人們,誰不誇賈敏一句。
如今賈敏要出嫁了,哪怕是賈代善心裏都有些捨不得。
更不要說賈赦和賈政了。
無論南北,這都有這舅子堵門的習俗,當然了,這一般都是小舅子,大舅子們都是已經成了婚的,也不好跟著胡鬧了。
但榮國府又不同一些,畢竟賈敏已經是榮國府最小的姑娘了,自然是該由賈赦和賈政帶著賈瑚去堵門的。
這會兒賈敏的閨房內,氣氛實在是有些壓抑,史氏一行笑又一行哭得與賈敏說著話。
什麽嫁到林家,要好生侍奉公婆這種話也不用講了,畢竟是林家現在也隻有林海一個獨苗苗了。
史氏隻跟賈敏說道,「過日子雖然有磕磕絆絆的,可日後你們夫妻一定要和睦相處。」
賈敏哭得眼睛都是紅紅的,史氏說完以後,她又連忙應下。
「不過妹妹去了林家,倒也不必忍氣吞聲,你哥哥們都在呢?要是林海還有不好的,隻管迴來,讓你哥哥們去收拾他。」張氏和盧氏又連忙補充了一句道。
「是,妹妹放心,若是林如海有對你一點不好,大哥立馬提著紅纓槍上門去揍他。」賈赦連忙說道。
賈政也不甘示弱,「還有二哥的流金錘呢。」
史氏看著兩個兒子說得實在不像話,隻想把兩人轟出去,「你們去前頭看看,林海是不是快上門來娶親了,你們兩個當兄長的可要堵好門。」
一聽說林海要來了,賈赦和賈政也顧不得其他,連忙喊上賈瑚道,「瑚哥兒走,阿爹帶著你堵門去。」
賈瑚實在也是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場麵,在賈敏這兒也徒覺得傷心,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賈敏,便正好也一起去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