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帶著倉庫養孩子[快穿] 作者:三兩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衙門那邊也打聽到初心家裏的兩個孫女, 就是她過繼領養來的,知道初心是個心善喜歡女孩兒的人, 衙門也派人上門,想讓初心把這兩個女嬰也給領養了。
反正兩個也是養,四個也是養。
以初心家的情況,也不是養不起。
初心跟王元寶商量了一番, 也問過王英和王蘭的意見。
經過一家人的商議, 決定收下兩個孩子。
王英自己經歷過不幸, 便對同樣遭遇不幸的妹妹們百般關愛照顧。
不管是王蘭也好,還是這兩個女嬰,王英都做到了一個合格大姐該做的事。
兩個孩子上了戶碟後,王元寶也給兩個女孩取了名字。
因是雙胞胎,也分不清誰大一些,便依著個頭,分了大小。
大一些的取名為王意,小一些的取名為王珍。
因為兩個孩子還小,需要人時時照顧,白天初心就把姐妹們都帶去店裏。
把店裏後麵的房間收拾出來,給姐妹四個休息。
王英和王蘭姐妹倆負責照看兩個妹妹,要是餓了渴了,或者是要解手,就來喊一聲初心就行。
兩歲內的孩子,都特別費精力。
好在王英和王蘭姐妹倆都懂事能幹,幫著分擔了不少。
木生跟水生也常過來,幫著初心幹活。
日子由春到夏,王意和王珍姐妹倆也開始吃輔食了。
因著八月裏大外孫的婚姻大喜,初心也答應過要到場,便提前貼了告示,租了馬車,請了兩個武行的人,在八月初出發,趕到大女兒王元清婆家。
大外孫今年十六歲,隻比王元寶小個七八歲。
王元寶是個圓臉,十分顯嫩,舅甥倆站在一塊兒,就跟兄弟似的。
姐妹幾個知道自己老娘又認了兩個孫女,便私下跟初心通氣,讓她抓緊給王元寶討個媳婦。
不能總從外頭撿孩子迴來養,而且都是女孩,將來要是都嫁出去了,留下元寶一個人怎麽辦。
姐妹幾個雖然都不是那重男輕女的人,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初心不想幹涉王元寶的婚事,過年那會兒她跟王元寶提過一迴,王元寶說隨緣,她總不能逼著王元寶娶妻。
參加完大外孫的喜事後,一家子才又趕迴梓州。
木生在家門口晃悠好幾天,總算等到初心一家迴來,迫不及待過去幫忙拎行李。
惹得王元寶哈哈直笑,又拍著他的肩膀誇他勤快。
木生嘿嘿笑著,眼睛卻看著王英。
隻可惜王英一心照顧妹妹們,根本沒注意到木生。
隨著王意和王珍姐妹倆一天一天的長大,等到會跑會跳,王英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十四歲的王英已經有一米五的個頭,來到初心家後,吃得好養得好,皮膚白的像嫩豆腐一樣。
王英是家中大姐,所以比妹妹們都要穩重,加上她爽利大方的性格,很受花枝巷的大娘嬸子們的喜愛。
從年初開始,就有不少人跟初心打聽王英的婚事,想把王英定下,聘給自家的子侄。
初心一向不大喜歡女孩兒們太早成婚,便編了原樣的老藉口,說要晚兩年再說人家。
這些年家裏的生意不錯,在王意和王珍姐妹倆學會說話的那年,初心就又開了一家店。
店裏請了夥計和廚子,專門做早飯生意,賣一些餛飩、包子。
這是初心的老本行,經驗充足,知道怎麽樣對食客的胃口。
至於夜市街的店,便在今年的時候,就交給王英去管理了。
王英從小跟著初心身邊,耳濡目染,一手廚藝十分不錯。
店裏的老客戶見換了人,味道卻沒怎麽變,又見王英小小年紀很有風範,對她也是讚不絕口。
一些大娘對她很是喜愛,結帳的時候,就喜歡跟王英打聽她有沒有人家。
每當這個時候,木生都會過來打岔,把大娘們忽悠的連自己要說什麽都忘了。
王英每次都覺得好笑,迴去還說給初心和王元寶聽。
王元寶是個直腸子,也沒察覺到其中的微妙。
初心是經歷過的,哪裏看不出來木生的心思。
這小子早幾年就對王英態度不一樣,隻不過那時候孩子們都小,初心也沒在意。
可現在王英也大了,多少要注意點兒。
等王英去找幾個妹妹說話,初心就告訴王元寶,讓他以後絆著點木生,盡量讓他少去夜市街那邊。
王元寶還沒反應過來,下意識說,「木生那孩子挺好的,幹活也仔細。」
「這是仔細不仔細的事嗎?你也不想想阿英跟木生今年多大了。」
王元寶愣了愣,而後才拍著腦袋明白過來。
王英跟木生是同年的,隻不過木生的生日在上半年,比王英要大幾個月。
可倆人的性格卻大不一樣,王英是大姐,所以想事情更加周全,辦事也講究穩妥。
木生上頭有鐵生這個大哥,從小就不如鐵生穩重,性格跳脫。
雖說人是個實誠人,但畢竟一天大似一天,跟阿英又不是親兄妹,多少要注意一些。
「我等會就去找鐵生說說。」
找劉木匠夫妻明顯不合適,當父母的豈能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心思。
劉木匠夫妻倆明顯也屬意讓王英當兒媳婦,隻是王英有自己的想法,老早就跟初心、王元寶提過,要在家招贅,絕不外嫁。
反正兩個也是養,四個也是養。
以初心家的情況,也不是養不起。
初心跟王元寶商量了一番, 也問過王英和王蘭的意見。
經過一家人的商議, 決定收下兩個孩子。
王英自己經歷過不幸, 便對同樣遭遇不幸的妹妹們百般關愛照顧。
不管是王蘭也好,還是這兩個女嬰,王英都做到了一個合格大姐該做的事。
兩個孩子上了戶碟後,王元寶也給兩個女孩取了名字。
因是雙胞胎,也分不清誰大一些,便依著個頭,分了大小。
大一些的取名為王意,小一些的取名為王珍。
因為兩個孩子還小,需要人時時照顧,白天初心就把姐妹們都帶去店裏。
把店裏後麵的房間收拾出來,給姐妹四個休息。
王英和王蘭姐妹倆負責照看兩個妹妹,要是餓了渴了,或者是要解手,就來喊一聲初心就行。
兩歲內的孩子,都特別費精力。
好在王英和王蘭姐妹倆都懂事能幹,幫著分擔了不少。
木生跟水生也常過來,幫著初心幹活。
日子由春到夏,王意和王珍姐妹倆也開始吃輔食了。
因著八月裏大外孫的婚姻大喜,初心也答應過要到場,便提前貼了告示,租了馬車,請了兩個武行的人,在八月初出發,趕到大女兒王元清婆家。
大外孫今年十六歲,隻比王元寶小個七八歲。
王元寶是個圓臉,十分顯嫩,舅甥倆站在一塊兒,就跟兄弟似的。
姐妹幾個知道自己老娘又認了兩個孫女,便私下跟初心通氣,讓她抓緊給王元寶討個媳婦。
不能總從外頭撿孩子迴來養,而且都是女孩,將來要是都嫁出去了,留下元寶一個人怎麽辦。
姐妹幾個雖然都不是那重男輕女的人,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初心不想幹涉王元寶的婚事,過年那會兒她跟王元寶提過一迴,王元寶說隨緣,她總不能逼著王元寶娶妻。
參加完大外孫的喜事後,一家子才又趕迴梓州。
木生在家門口晃悠好幾天,總算等到初心一家迴來,迫不及待過去幫忙拎行李。
惹得王元寶哈哈直笑,又拍著他的肩膀誇他勤快。
木生嘿嘿笑著,眼睛卻看著王英。
隻可惜王英一心照顧妹妹們,根本沒注意到木生。
隨著王意和王珍姐妹倆一天一天的長大,等到會跑會跳,王英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十四歲的王英已經有一米五的個頭,來到初心家後,吃得好養得好,皮膚白的像嫩豆腐一樣。
王英是家中大姐,所以比妹妹們都要穩重,加上她爽利大方的性格,很受花枝巷的大娘嬸子們的喜愛。
從年初開始,就有不少人跟初心打聽王英的婚事,想把王英定下,聘給自家的子侄。
初心一向不大喜歡女孩兒們太早成婚,便編了原樣的老藉口,說要晚兩年再說人家。
這些年家裏的生意不錯,在王意和王珍姐妹倆學會說話的那年,初心就又開了一家店。
店裏請了夥計和廚子,專門做早飯生意,賣一些餛飩、包子。
這是初心的老本行,經驗充足,知道怎麽樣對食客的胃口。
至於夜市街的店,便在今年的時候,就交給王英去管理了。
王英從小跟著初心身邊,耳濡目染,一手廚藝十分不錯。
店裏的老客戶見換了人,味道卻沒怎麽變,又見王英小小年紀很有風範,對她也是讚不絕口。
一些大娘對她很是喜愛,結帳的時候,就喜歡跟王英打聽她有沒有人家。
每當這個時候,木生都會過來打岔,把大娘們忽悠的連自己要說什麽都忘了。
王英每次都覺得好笑,迴去還說給初心和王元寶聽。
王元寶是個直腸子,也沒察覺到其中的微妙。
初心是經歷過的,哪裏看不出來木生的心思。
這小子早幾年就對王英態度不一樣,隻不過那時候孩子們都小,初心也沒在意。
可現在王英也大了,多少要注意點兒。
等王英去找幾個妹妹說話,初心就告訴王元寶,讓他以後絆著點木生,盡量讓他少去夜市街那邊。
王元寶還沒反應過來,下意識說,「木生那孩子挺好的,幹活也仔細。」
「這是仔細不仔細的事嗎?你也不想想阿英跟木生今年多大了。」
王元寶愣了愣,而後才拍著腦袋明白過來。
王英跟木生是同年的,隻不過木生的生日在上半年,比王英要大幾個月。
可倆人的性格卻大不一樣,王英是大姐,所以想事情更加周全,辦事也講究穩妥。
木生上頭有鐵生這個大哥,從小就不如鐵生穩重,性格跳脫。
雖說人是個實誠人,但畢竟一天大似一天,跟阿英又不是親兄妹,多少要注意一些。
「我等會就去找鐵生說說。」
找劉木匠夫妻明顯不合適,當父母的豈能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心思。
劉木匠夫妻倆明顯也屬意讓王英當兒媳婦,隻是王英有自己的想法,老早就跟初心、王元寶提過,要在家招贅,絕不外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