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帶著倉庫養孩子[快穿] 作者:三兩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在初心第一次也沒有準備太多,慢慢的也就賣光了。
期間家裏的西瓜也賣出去不少,大多人都是拿別的東西交換,隻有少部分是拿錢買的。
太陽出來後,初心就給安安帶了個草帽,讓她坐在樹蔭下。
吳嬸子家今天沒來趕大集,所以沒有小夥伴陪著,安安也就不太想動彈。
餘父和餘母時常關注她,生怕她被不認識的人給吸引,拐走了。
為了讓安安不覺得無聊,餘父還給她破了個西瓜。
安安啃著西瓜,悠閑的吐著籽兒,餘母還時不時給她扇風遞水的,就跟伺候小祖宗似的。
附近其他的孩子都眼巴巴看著安安,羨慕的不行。
等安安吃完後,洗過手,就接過餘母手裏的扇子,給餘母、餘父和初心輪番扇風。
盡管這風不大,但心裏舒坦。
差不多九點半鍾的樣子,大集就開始散場了。
來的時候裝了滿車,迴去的時候車上就空了不少。
餘父推上板車,安安坐在上麵,身前堆著一把柳條,慢慢的編著花環。
迴到家差不多十點鍾多一點,安安下了板車,拿上她自己編的花環就去隔壁找吳月娟。
初心跟餘母把東西拿迴家歸置,餘父則去還板車。
東西歸置好後,初心就開始算帳。
今早的土豆餅除了安安吃的一塊,賣出去有六七十張,有的人隻買一個,有的家裏孩子多就幹脆買四個劃算,剩下有人湊單,兩家一起買,單價也劃算。
於是土豆餅的收入差不多在兩塊錢左右,西瓜差不多有二三百斤,真正拿錢買的少,加上西瓜也便宜,隻賣了一塊錢多幾分。
趕一次大集,掙三塊多錢已經算可以了。
畢竟鄉下人完全是靠種地吃飯,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十塊錢,不像城裏人有工資。
要照這個勢頭下去,一個月趕兩次大集,一年下來也能收入個大幾十塊錢。
雖然補不了城裏那些拿工資的職工,但在農村已經算可以了。
畢竟這裏頭並沒有算上賣糧食的錢,單單隻是趕大集的額外收入。
餘母聽著初心算帳,笑容爬了滿臉。
「下次大集,咱們多準備點兒,到時候把這些錢攢著,除了安安的學費,年底還能給她做兩套新衣裳。」
「媽,不用年年都給安安做那麽多衣服,她人小長得快,沒兩年就穿不下了。」
家裏其他三個人那是一年到頭都捨不得做新衣服,但卻捨得給安安做衣服做鞋子。
「那怎麽行,人家孩子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咱們安安差哪兒了,別人家有,咱們安安也得有,何況咱們安安模樣長得多俊,就該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初心覺得自己已經是榆樹村裏比較寵孩子的了。
可跟餘母和餘父比起來,隻能往最後麵排了。
餘母把錢交給初心,自己則去摘菜煮飯。
家裏的西瓜陸續成熟,摘迴家裏都堆在床底下陰涼地方放著。
平時給鄰居送兩個,剩下就緊著安安吃。
六月的第二次大集在月底,有了先前的經驗,這次趕大集前一家子就忙碌的準備起來。
這次初心準備了兩種餅,一個是上迴賣的土豆餅,一個是新增的韭菜餅。
韭菜餅裏加了蝦皮,更添了幾分鮮味。
價錢都是一樣的,但土豆餅就是賣的比蝦餅要好。
安安本來這迴不想跟著來,估計是覺得沒什麽意思,但是吳嬸子帶著孫女吳月娟來趕大集,安安這才說要一起來。
有人作伴安安也活躍不少,拉著吳玉娟去摘柳條,然後倆人坐在樹蔭下給對方編花環,做哨子。
初心給倆人煎了餅送過去,又破了個小西瓜。
吳嬸子見狀,也從自家籃子裏拿了兩個水靈的西紅柿和香瓜過去。
安安和吳月娟吃的肚子溜圓,玩累了就靠在眯著,安逸的讓人看著好玩又好笑。
等土豆餅和韭菜餅賣完,西瓜還剩下十幾個,餘父就推著板車,跟餘母從前麵逛到後麵。
迴來的時候,板車上的西瓜已經沒了,多了些七七八八的日用品和應季的蔬菜糧食。
吳嬸子帶來的蔬菜瓜果也賣光了,兩家開始收拾迴程。
安安自發的爬上板車,還招唿吳月娟一起上車。
吳月娟有些不好意思,還是餘父笑著催她坐上車,她才坐到安安一起。
迴到榆樹村已經快十一點,該準備做午飯了。
不過這迴換的東西多,餘母把黃豆單獨拿出來,打算過幾天來做點豆腐。
餘母手巧,往年過年都會做上幾板豆腐,當天吃一盤新鮮的豆腐,剩下則拿來做豆腐乳。
安安聽餘母說過幾天才做豆腐,便拉著餘母撒嬌說,「奶奶明天就做吧,安安想吃。」
安安倒不是饞豆腐,而是饞甜甜的豆腐腦。
餘母對安安向來都是百依百順,哪裏受得了安安這麽求著她。
「好好好,咱們明天就做。」
初心剛好從房裏出來,笑說,「那不行,家裏白糖沒了,要是明天做,就隻能吃鹹豆腐腦了。」
當地基本上都是吃甜豆腐腦,但初心走南闖北的,甜鹹口味的都吃過。
說不上更喜歡那種,各有千秋吧。
前幾年的時候,初心就給他們安利了鹹豆腐腦,安安接受不了,她更喜歡甜的,但餘父和餘母則比較喜歡吃鹹豆腐腦。
期間家裏的西瓜也賣出去不少,大多人都是拿別的東西交換,隻有少部分是拿錢買的。
太陽出來後,初心就給安安帶了個草帽,讓她坐在樹蔭下。
吳嬸子家今天沒來趕大集,所以沒有小夥伴陪著,安安也就不太想動彈。
餘父和餘母時常關注她,生怕她被不認識的人給吸引,拐走了。
為了讓安安不覺得無聊,餘父還給她破了個西瓜。
安安啃著西瓜,悠閑的吐著籽兒,餘母還時不時給她扇風遞水的,就跟伺候小祖宗似的。
附近其他的孩子都眼巴巴看著安安,羨慕的不行。
等安安吃完後,洗過手,就接過餘母手裏的扇子,給餘母、餘父和初心輪番扇風。
盡管這風不大,但心裏舒坦。
差不多九點半鍾的樣子,大集就開始散場了。
來的時候裝了滿車,迴去的時候車上就空了不少。
餘父推上板車,安安坐在上麵,身前堆著一把柳條,慢慢的編著花環。
迴到家差不多十點鍾多一點,安安下了板車,拿上她自己編的花環就去隔壁找吳月娟。
初心跟餘母把東西拿迴家歸置,餘父則去還板車。
東西歸置好後,初心就開始算帳。
今早的土豆餅除了安安吃的一塊,賣出去有六七十張,有的人隻買一個,有的家裏孩子多就幹脆買四個劃算,剩下有人湊單,兩家一起買,單價也劃算。
於是土豆餅的收入差不多在兩塊錢左右,西瓜差不多有二三百斤,真正拿錢買的少,加上西瓜也便宜,隻賣了一塊錢多幾分。
趕一次大集,掙三塊多錢已經算可以了。
畢竟鄉下人完全是靠種地吃飯,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十塊錢,不像城裏人有工資。
要照這個勢頭下去,一個月趕兩次大集,一年下來也能收入個大幾十塊錢。
雖然補不了城裏那些拿工資的職工,但在農村已經算可以了。
畢竟這裏頭並沒有算上賣糧食的錢,單單隻是趕大集的額外收入。
餘母聽著初心算帳,笑容爬了滿臉。
「下次大集,咱們多準備點兒,到時候把這些錢攢著,除了安安的學費,年底還能給她做兩套新衣裳。」
「媽,不用年年都給安安做那麽多衣服,她人小長得快,沒兩年就穿不下了。」
家裏其他三個人那是一年到頭都捨不得做新衣服,但卻捨得給安安做衣服做鞋子。
「那怎麽行,人家孩子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咱們安安差哪兒了,別人家有,咱們安安也得有,何況咱們安安模樣長得多俊,就該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初心覺得自己已經是榆樹村裏比較寵孩子的了。
可跟餘母和餘父比起來,隻能往最後麵排了。
餘母把錢交給初心,自己則去摘菜煮飯。
家裏的西瓜陸續成熟,摘迴家裏都堆在床底下陰涼地方放著。
平時給鄰居送兩個,剩下就緊著安安吃。
六月的第二次大集在月底,有了先前的經驗,這次趕大集前一家子就忙碌的準備起來。
這次初心準備了兩種餅,一個是上迴賣的土豆餅,一個是新增的韭菜餅。
韭菜餅裏加了蝦皮,更添了幾分鮮味。
價錢都是一樣的,但土豆餅就是賣的比蝦餅要好。
安安本來這迴不想跟著來,估計是覺得沒什麽意思,但是吳嬸子帶著孫女吳月娟來趕大集,安安這才說要一起來。
有人作伴安安也活躍不少,拉著吳玉娟去摘柳條,然後倆人坐在樹蔭下給對方編花環,做哨子。
初心給倆人煎了餅送過去,又破了個小西瓜。
吳嬸子見狀,也從自家籃子裏拿了兩個水靈的西紅柿和香瓜過去。
安安和吳月娟吃的肚子溜圓,玩累了就靠在眯著,安逸的讓人看著好玩又好笑。
等土豆餅和韭菜餅賣完,西瓜還剩下十幾個,餘父就推著板車,跟餘母從前麵逛到後麵。
迴來的時候,板車上的西瓜已經沒了,多了些七七八八的日用品和應季的蔬菜糧食。
吳嬸子帶來的蔬菜瓜果也賣光了,兩家開始收拾迴程。
安安自發的爬上板車,還招唿吳月娟一起上車。
吳月娟有些不好意思,還是餘父笑著催她坐上車,她才坐到安安一起。
迴到榆樹村已經快十一點,該準備做午飯了。
不過這迴換的東西多,餘母把黃豆單獨拿出來,打算過幾天來做點豆腐。
餘母手巧,往年過年都會做上幾板豆腐,當天吃一盤新鮮的豆腐,剩下則拿來做豆腐乳。
安安聽餘母說過幾天才做豆腐,便拉著餘母撒嬌說,「奶奶明天就做吧,安安想吃。」
安安倒不是饞豆腐,而是饞甜甜的豆腐腦。
餘母對安安向來都是百依百順,哪裏受得了安安這麽求著她。
「好好好,咱們明天就做。」
初心剛好從房裏出來,笑說,「那不行,家裏白糖沒了,要是明天做,就隻能吃鹹豆腐腦了。」
當地基本上都是吃甜豆腐腦,但初心走南闖北的,甜鹹口味的都吃過。
說不上更喜歡那種,各有千秋吧。
前幾年的時候,初心就給他們安利了鹹豆腐腦,安安接受不了,她更喜歡甜的,但餘父和餘母則比較喜歡吃鹹豆腐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