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下榻之處是禮部準備的驛館,一應俱全,以保特使在大齊猶如身在故鄉。


    隔日本以為相安無事,那娜安公主遞了章奏,想要麵見女帝。


    女帝門兒清,前一日這樓蘭國使一直按捺沉默,不及百餘國使跳脫,必是有事要單獨上告,便準了奏。


    那公主一入太極殿,便落了淚,藍眸如碧波蕩漾,看的女帝都略有不忍。


    「娜安公主,何事如此傷心?」


    娜安公主用繡帕抹幹淚水,道:「大齊陛下,請救救我們樓蘭國吧!我樓蘭隻怕再過幾年,就要消失了……」


    樓蘭國是商賈與外國貨物交易的重要樞紐,每年靠商賈給的過路費就能賺的盆滿缽滿,再差勁,也要比一般的小國要富裕,為何淪落到要求助於他國。


    女帝好奇道,「據朕所知,貴國每年獲取的商費就夠一年的開銷,如何會瀕臨至此?」


    娜安公主淚眼婆娑,搖頭訴說,「陛下隻知其一,我們樓蘭地處西邊,靠近大漠,一年到頭都不知能下幾場雨,我們的銀錢多是拿去跟別國換水,長此以往,我們根本堅持不了這筆長期花費,禹禾國去年幹旱,供水也不及往年,今年甚至提出要和我們終止交易,陛下,我們實在是無路可走,求陛下施以援助!」


    女帝大吃一驚,「事態竟已如斯嚴峻,公主既然向朕求救,朕理所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她思索少許,問道,「貴國主讓朕替公主尋找駙馬,這駙馬可是要善通地理水文?」


    娜安公主羞澀道,「陛下眼見萬裏,我父皇確有此意……」


    「這就有點難辦了,大齊國土富饒遼闊,水旱災害亦是經久之疫,而能治理這些災害的大臣皆已近知命,公主芳華正茂,朕實在不忍將公主指婚於老朽之人,」女帝著難道,胸中另有想法,樓蘭可以幫,但是她的臣子不能搭進去。


    娜安公主未料到意外,「陛下,大齊國是最強大的國家,您的臣子個個都是精銳,昨晚宴席上那些年輕的官員與百餘國麻倉皇子之間的比鬥精彩至極,莫非他們也不善此類嗎?」


    昨晚的暗潮湧動女帝自然知曉,這些年輕人都是她大齊的未來,割捨一個都叫她捨不得,真當了樓蘭公主的駙馬,看她樣子,定要帶駙馬迴去,這哪裏使得?


    「娜安公主,大齊年輕臣子這一代裏,官員都是定向培養的,真要論說,也隻有那聶愛卿是鑽探水文的,可她是女子,你的駙馬總不可能是她,」女帝胡謅道,反正這公主也不了解大齊的內部官職。


    娜安公主眉心蹙成山紋,隔了一會兒,她泄氣道,「陛下,駙馬一事我不著急,假使貴國能幫樓蘭解決掉這缺水一事,我自行迴去便可以。」


    女帝的眉眼放彩,她伸長胳膊抖了抖袖擺,道,「朕呢,是商人的女兒,商人嘛,無利不圖,娜安公主,朕勞心勞力為你們樓蘭,總不可能一無所獲,這也對不住朕的那些出謀劃策的臣子吧。」


    娜安公主道,「皇帝陛下,若能助我國解除危機,我代我父皇在這裏與您承諾,往後大齊商人過我樓蘭分文不收通路費。」


    「娜安公主的誠意,朕這裏已知曉,即是危急之事,朕答應了,便會辦到,」女帝要的就是這句話,她對賈子蘭道,「你去送一送娜安公主。」


    「是!」賈子蘭道。


    等她們一齊出去了,女帝稍有停歇,便讓人將幾位朝臣請進了禦書房。


    因此事也屬機密,女帝隻請了工部和禦史台的人過來,和他們詳細的說明了關於樓蘭缺水事項。


    「方愛卿,水旱災害向來是你工部最拿手的,這樓蘭國逢大旱,你可有辦法?」


    方明卿弓著老腰道,「陛下,樓蘭地界臨近荒漠,本就不適宜人居住,真要解決用水問題,微臣能想到的便是建水道,將近水源區的水運過去。」


    女帝揉了揉手背,眼中的光沉了沉,「方愛卿,你的這個辦法等於沒說,水道豈是朝夕就能建成的,那樓蘭國看情形已危在旦夕,等水道建成,他們估計早死絕了。」


    方明卿遊移不定的抖了一下手,心裏怕極了她,「陛下,樓蘭國那樣的地方,與我們大齊有諸般不同,工部所接觸的關於幹旱例子都是來自於民間的各個地方,樓蘭到底不在微臣所管轄的範圍內,實在不好定論啊!」


    女帝扳開一瓣橘置於口中,甘甜的汁水令她口齒沁新,她說,「朕答應了娜安公主要助她,照你這意思,朕恐怕要食言了?」


    「陛下!何不讓他們試試開水道?未必就要等個幾年,況且樓蘭小國寡民,積蓄至少也能堅持一段時間,幹旱災害若是眨眼就能治好,我朝每年為何還要在這上麵花時間啊!」方明卿愁的頭腦發熱,女帝麵前隻有說辦成的事,可這樣扼製災情的辦法他從哪裏能幫她找到呢?


    女帝抬了抬下顎,問徐仲潭,「徐愛卿,朕記得禦史台每三年會調人到民間各方探查風土人情地貌,不知愛卿可有辦法?」


    徐仲潭說,「陛下,禦史台分工上,這一塊是要歸杜大人管的,此事……微臣也不甚清楚。」


    杜修彥拂袖拜地,迴憶著關於這方麵的記憶道,「陛下,那樓蘭毗鄰茶西州,去年專使過去巡查時也說過那邊旱情嚴重,全靠著朝廷的接濟才勉強支撐。」


    女帝犯了憂,「這麽說,不止他樓蘭,這西邊也遭了難,那更要想辦法解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豬上清華/春山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豬上清華/春山居士並收藏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