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時間,有一人舉了牌子,賈子蘭微一頷首,示意作答,那學生麵色有些緊張,開口道,「本朝雖未明說,然學生覺得其實重文,國子監中數百位學生中,學文占了多數,縱是學武,亦是要先學了文,方能授予課……」
「即是沒明說,如何就斷然重文了?若是重文,如何還有武舉?武人亦能致仕,更遑論武士戰場殺敵,文士能如此嗎?」另一人立刻起身反駁。
「若照你所言,若不通文,將軍也看不懂兵書,如何布陣製敵?大老粗如何能行軍打仗?」
「你!你這是狡辯!能上將軍者,靠的是多年的征戰經驗和對戰場的了解,從不曾聽說看了兵書就會打仗,紙上談兵莫忘了!」
「兩位公子說的都有理,」賈子蘭眼看著他們快要打起來了,向候在他們旁邊的太監使了個眼色,那兩個太監麻利的將他們拉開,安撫他們迴了座上。
待靜下來,賈子蘭道,「諸位可還有其他見解?」
「學生,學生也有話要說……」
一女學生站起來,她嗓音軟軟帶著怯意。
她一站出來,陸鶴吾這邊先激動了,偷偷摸摸湊到高庭淵身旁道,「不是我說,你這次來是不是為了她?」
高庭淵衝著他不鹹不淡的笑了一下,猛地一腳踹過去,踹得的他差點跳起來,「你大概活膩了。」
陸鶴吾疼得伏在長案上齜牙咧嘴,嘴上還討嫌道,「害臊了就直說,你做了幾年和尚若不是等這蕭子纓,我怕是不信的。」
「快閉嘴吧,她才十五歲。」
高庭淵忍著手癢,若不是地方不對,隻怕陸鶴吾少不了一頓揍。
陸鶴吾原還想再刺一下他,但仰起頭剛好與昭華公主對上了眼,見她蹙了眉,他立刻正了身形不再胡鬧。
第7章 七個澹澹
「學生認為學文修武二者都重要,家父曾說過,文以理政治國,武以驅虜守疆,缺一不可……」
蕭家與其他隻推崇文學或武學的世家不同,家族中不論文武都出過人才,武安伯蕭真年輕時素有儒將之稱,定軍策戰蠻夷,全不在話下,現如今就任兵部尚書。其子蕭繼慶於今年武舉得了榜眼,與周筱妤一同隨平南侯周元鴻在邊關磨礪,幼女蕭子纓自幼飽讀詩書,見識不輸尋常男子。
「這蕭子纓胸中經綸也不比男子差,」陸鶴吾又不安分的歪頭說與高庭淵,「以前看她柔柔弱弱,還以為就是個嬌小姐。」
「蕭子纓再不濟也是蕭家人,她哥哥可比你強多了。」
陸鶴吾頗不贊同,「蕭繼慶我可真瞧不上,一個大男人扭扭捏捏,若是我像他那樣,我爹早把我拍死了。」
高庭淵偏下頭,對著他自上而下仔仔細細的端詳了一遍,「他蕭繼慶是剛出了鍋的武榜眼,雖然人龜毛了點,但也不是你妒忌的緣由。」
陸鶴吾被他堵的接不下話,想了想,又賤兮兮問道,「你真不喜歡蕭子纓?」
「我沒你這麽齷齪。」
高庭淵賞了他一個白眼,便不和他理會了。
那邊賈子蘭聽到蕭子纓的迴答點點頭,又對其他人問了一遍,「有人辯否?」
場下無人迴答,她扭過身,麵朝向聶玨三人方向道,「三位大人如何看?」
廳中眾學子一應目光都盯上了他們,宴上氛圍瞬時一變,瞬息如入戰場,隱隱有劍拔虜張之感。
曹席之早已按捺不住,他來參加宴會不為別的,就是要一雪前恥,令女帝對他刮目相看。
他當先起身,故作姿態道,「下官亦是認為文士更重要,學文以明智,文士更能安民心,本朝除了官家設有太學,民間亦設有私塾,若進士不入朝,便是去做教書先生也會受人尊重,於此可見聖人之心意,書生縱是百般不好,然民心所向也。」
他此話雖沒直接貶低武士,卻明顯抬高文士地位,話裏透著傲氣,使得聽者都能覺出其骨子裏的自大。
「曹大人,聖人心意不是我等可以揣測的,且國子監中也設有武館,」賈子蘭出聲提醒,這位曹探花實在有些登不上檯麵。
曹席之麵露難堪,雖心有不甘,也知自己剛剛確實說錯話了,妄自揣摩女帝心思,往大了說,他這是自找死路,隻得悶聲坐下來。
賈子蘭轉而問聶玨,「聶大人可有見地?」
聶玨向她和昭華公主行過禮,平和道,「方才聽諸位言論,著實萬分精彩,在下所說觀點也脫不開各家範圍,然在下還是有一言要說,所謂術業有專攻,學有所長,若一人天生不通文理,便是怎麽學也是不通的,而若其擅長文理,偏要他去學武,可謂暴殄天物,我朝文武各有專場,從文可教化民眾,佐以政事,從武可平復戰亂穩固太平,正如蕭小姐所言,文武不可以一言蔽之。」
她這話討巧,卻又有了新意,生而為人,就總會有瑕疵,亦會有長處,如此用了不同的教法,人也就有了不同的生長,又因朝政分工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走向。
高庭淵聽多了那句學武不如學文,從來也不服氣,能夠戎馬疆場那是何等暢意恣揚的事,憑什麽要比枯坐朝堂矮一截,聶玨的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底,卻又讓他覺得可笑,這樣的認同感竟是在一個他認為狡詐的小女子身上尋到。
「聶大人此話不假,然而某卻有不同想法,賈大人剛剛問文士與武士孰為輕重,便要有一個論斷,某為文士,私心還是偏向文士,聶大人取了巧,某也取個巧,從人數上來看,本朝文士明顯要比武士人多,除此之外,本朝向來安和,就算是邊關地帶也鮮少戰亂,正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據此看,諸位也知孰重。」
「即是沒明說,如何就斷然重文了?若是重文,如何還有武舉?武人亦能致仕,更遑論武士戰場殺敵,文士能如此嗎?」另一人立刻起身反駁。
「若照你所言,若不通文,將軍也看不懂兵書,如何布陣製敵?大老粗如何能行軍打仗?」
「你!你這是狡辯!能上將軍者,靠的是多年的征戰經驗和對戰場的了解,從不曾聽說看了兵書就會打仗,紙上談兵莫忘了!」
「兩位公子說的都有理,」賈子蘭眼看著他們快要打起來了,向候在他們旁邊的太監使了個眼色,那兩個太監麻利的將他們拉開,安撫他們迴了座上。
待靜下來,賈子蘭道,「諸位可還有其他見解?」
「學生,學生也有話要說……」
一女學生站起來,她嗓音軟軟帶著怯意。
她一站出來,陸鶴吾這邊先激動了,偷偷摸摸湊到高庭淵身旁道,「不是我說,你這次來是不是為了她?」
高庭淵衝著他不鹹不淡的笑了一下,猛地一腳踹過去,踹得的他差點跳起來,「你大概活膩了。」
陸鶴吾疼得伏在長案上齜牙咧嘴,嘴上還討嫌道,「害臊了就直說,你做了幾年和尚若不是等這蕭子纓,我怕是不信的。」
「快閉嘴吧,她才十五歲。」
高庭淵忍著手癢,若不是地方不對,隻怕陸鶴吾少不了一頓揍。
陸鶴吾原還想再刺一下他,但仰起頭剛好與昭華公主對上了眼,見她蹙了眉,他立刻正了身形不再胡鬧。
第7章 七個澹澹
「學生認為學文修武二者都重要,家父曾說過,文以理政治國,武以驅虜守疆,缺一不可……」
蕭家與其他隻推崇文學或武學的世家不同,家族中不論文武都出過人才,武安伯蕭真年輕時素有儒將之稱,定軍策戰蠻夷,全不在話下,現如今就任兵部尚書。其子蕭繼慶於今年武舉得了榜眼,與周筱妤一同隨平南侯周元鴻在邊關磨礪,幼女蕭子纓自幼飽讀詩書,見識不輸尋常男子。
「這蕭子纓胸中經綸也不比男子差,」陸鶴吾又不安分的歪頭說與高庭淵,「以前看她柔柔弱弱,還以為就是個嬌小姐。」
「蕭子纓再不濟也是蕭家人,她哥哥可比你強多了。」
陸鶴吾頗不贊同,「蕭繼慶我可真瞧不上,一個大男人扭扭捏捏,若是我像他那樣,我爹早把我拍死了。」
高庭淵偏下頭,對著他自上而下仔仔細細的端詳了一遍,「他蕭繼慶是剛出了鍋的武榜眼,雖然人龜毛了點,但也不是你妒忌的緣由。」
陸鶴吾被他堵的接不下話,想了想,又賤兮兮問道,「你真不喜歡蕭子纓?」
「我沒你這麽齷齪。」
高庭淵賞了他一個白眼,便不和他理會了。
那邊賈子蘭聽到蕭子纓的迴答點點頭,又對其他人問了一遍,「有人辯否?」
場下無人迴答,她扭過身,麵朝向聶玨三人方向道,「三位大人如何看?」
廳中眾學子一應目光都盯上了他們,宴上氛圍瞬時一變,瞬息如入戰場,隱隱有劍拔虜張之感。
曹席之早已按捺不住,他來參加宴會不為別的,就是要一雪前恥,令女帝對他刮目相看。
他當先起身,故作姿態道,「下官亦是認為文士更重要,學文以明智,文士更能安民心,本朝除了官家設有太學,民間亦設有私塾,若進士不入朝,便是去做教書先生也會受人尊重,於此可見聖人之心意,書生縱是百般不好,然民心所向也。」
他此話雖沒直接貶低武士,卻明顯抬高文士地位,話裏透著傲氣,使得聽者都能覺出其骨子裏的自大。
「曹大人,聖人心意不是我等可以揣測的,且國子監中也設有武館,」賈子蘭出聲提醒,這位曹探花實在有些登不上檯麵。
曹席之麵露難堪,雖心有不甘,也知自己剛剛確實說錯話了,妄自揣摩女帝心思,往大了說,他這是自找死路,隻得悶聲坐下來。
賈子蘭轉而問聶玨,「聶大人可有見地?」
聶玨向她和昭華公主行過禮,平和道,「方才聽諸位言論,著實萬分精彩,在下所說觀點也脫不開各家範圍,然在下還是有一言要說,所謂術業有專攻,學有所長,若一人天生不通文理,便是怎麽學也是不通的,而若其擅長文理,偏要他去學武,可謂暴殄天物,我朝文武各有專場,從文可教化民眾,佐以政事,從武可平復戰亂穩固太平,正如蕭小姐所言,文武不可以一言蔽之。」
她這話討巧,卻又有了新意,生而為人,就總會有瑕疵,亦會有長處,如此用了不同的教法,人也就有了不同的生長,又因朝政分工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走向。
高庭淵聽多了那句學武不如學文,從來也不服氣,能夠戎馬疆場那是何等暢意恣揚的事,憑什麽要比枯坐朝堂矮一截,聶玨的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底,卻又讓他覺得可笑,這樣的認同感竟是在一個他認為狡詐的小女子身上尋到。
「聶大人此話不假,然而某卻有不同想法,賈大人剛剛問文士與武士孰為輕重,便要有一個論斷,某為文士,私心還是偏向文士,聶大人取了巧,某也取個巧,從人數上來看,本朝文士明顯要比武士人多,除此之外,本朝向來安和,就算是邊關地帶也鮮少戰亂,正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據此看,諸位也知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