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下了,」沈棲霜頷首,跟在他身邊繼續問:「後來,父皇將我交給母後撫養?」
「皇後將你視若親子——」
沈棲霜正頷首,這點他多少看得出來。皇帝忽然轉過身看著他,神色有些肅。
「那是我當年換了孩子,說你才是她親生。」
「母後不知道?」
沈棲霜不信。如果說小孩子沒長開還能解釋,但他的相貌跟阿嫵那麽像,眉眼之間沒有半點皇後的的影子,皇後當真不會起疑?
「或許知道吧,」皇帝並未否認,「你在她膝下長大,就是親生也不能,知不知道也沒什麽。」
沈棲霜本意不是探究這些,說到現在反而當真起了興趣,追問道:「那個孩子呢?」
「送出宮了。」
沈棲霜意識裏忽然閃過什麽,太快了他沒抓住,眼看皇帝從身邊走過,他說:「還有一事,」
「兒臣想入朝。」
先前說那麽多,無非想讓皇帝顧念情誼,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但是沈棲霜不放心,或者說他不確定,一段短暫的情誼罷了,縱使多麽深厚,二十年過去還能剩下多少?
如果皇帝不念情,不念阿嫵,甚至不念皇後——他完全有理由這麽做。到時候沈棲霜隻好想別的辦法,不過隻算下策。
而皇帝毫不意外,甚至一直在等著他開口。
下旨讓沈青梧入朝無非是為他著想。倘若沈棲霜不願意束縛,皇位交給沈青梧,他大可自由隨性,沒人會要求他。
皇帝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為什麽不呢?」沈棲霜說:「我想要。」
他絲毫不避,明晃晃告訴皇帝,他就是要這麽做,無論有什麽規矩。
「你不願意成婚,可以去江南做個閑散王爺。」皇帝看著兒子,「入朝做什麽?」
「父皇知道的,兒臣不便開口。」沈棲霜不藏著掖著,說話都自然了些。再往下說那就是大逆不道,他隻到這,皇帝也聽得懂。
皇帝盯著他看了半晌,沒有責怪最後隻是嘆口氣,「罷了,你這性子真不像你母親……」
「那像誰?」
「像朕年輕時,」皇帝背過身對著他,「當初我要是能放下,也許是另一場結局。」
他臨走前交代沈棲霜過幾日,跟沈青梧一起入朝。
*
幾天時間過得很快,早朝上眾大臣都有所耳聞,其中幾人在見到沈棲霜的時候臉色還有些怪異,但滿朝無一人敢質咄皇帝的決定,暗自感嘆皇帝偏心。
沈青梧來時穿了一身朝服,衣服上繡著祥雲紋,一隻仙鶴乘雲而去。
他看見沈棲霜麵色如往常一般,臉上沒有不滿,精神氣也不錯,走到沈棲霜身邊叫他皇兄。兩人說了幾句,沈棲霜單獨送了份禮。
沈青梧剛接到手裏,門口太監高喊「陛下駕到」,他匆匆將盒子收進袖中,跟著站好,隨眾人行禮。
早朝剛開始沈棲霜還覺得新鮮,不到半個時辰就沒什麽興趣。他人在下麵站著,一群老頭子在身邊吵吵嚷嚷,什麽都要爭一句,說是菜市場他也信,括噪不已。
之後提起皇子及冠,禮部請示皇帝如何安排,皇帝將問題拋到兄弟倆麵前。
「你們自己有什麽想法?」
沈棲霜手裏拿著玉板,他說起前些年的禍事,說起百姓生活,他說:」辦是要辦,卻不必大操大辦,一切從簡就好。」
在其位謀其政,沈棲霜很清楚他應該說什麽話,他所說的也確實讓朝中的老頭子滿意,對他的意見也少了一些。
沈青梧在他說完之後,來到大殿正中跪下。
他這一跪,事情就不簡單。
滿朝側目而視,沈青梧向上叩首,」兒臣願意不要冠禮,隻乞求陛下能放我生母出來。」
沈青梧的生母,他指的是冷宮裏那位,早聽說那女人瘋了,一個瘋子怎麽能放出來,何況他的生母本就為皇帝不喜,不然也不至於誕下皇子反而打入冷宮。
朝堂之上多的是耳聽八方之人,有的當作看不見,也有人感其孝心為沈青梧說話,一同請求。
皇帝始終一言不發。
沈青梧隻好在短暫沉默後退而求其次,」陛下,能否在那天讓母妃從旁觀禮?」
人一出來,還會不會迴去就不好說了。以退為進,沈棲霜站在一旁沒開口求情。一來不熟,二來皇後才是他」生母」。
至於他作壁上觀,其他人會如何想,就不關他的事了。
沈青梧此番將姿態放的很低,且孝心感人,礙於求情的人多,皇帝準許了這個這個要求,等到他及冠之後,再將女人送迴冷宮。
話說到這,也到了退朝的時候,皇帝在此時讓太監宣旨。所有人一齊彎腰低身,聽著旨意——裏麵說,封沈棲霜為永安王。
本朝封王大都是看功績,沈棲霜才入朝,政治上毫無建樹,還沒及冠就封王,不少大臣都覺得皇帝瘋了,一而再再而三作出驚人之舉。
沈棲霜一點推辭都沒有,坦然接了聖旨。
隨後,皇帝身邊的太監正要念」無事退朝」,話出口兩個字,就有人站出列說:」臣有異議。」
站出來的是一位皇族宗親,戰功卓著的老王爺,也是先皇的兄弟。
他說:」歷朝歷代,冊封為王者,無一不是功勳卓著之人,永安王殿下如今恐怕擔不起這個封號。再者當初方家謀財害命,魚肉百姓,皇後至今鮮少出門。永安王卻絲毫沒有愧疚,迴到京中四處遊玩,又平白得了王爵,多少說不過去。」
「皇後將你視若親子——」
沈棲霜正頷首,這點他多少看得出來。皇帝忽然轉過身看著他,神色有些肅。
「那是我當年換了孩子,說你才是她親生。」
「母後不知道?」
沈棲霜不信。如果說小孩子沒長開還能解釋,但他的相貌跟阿嫵那麽像,眉眼之間沒有半點皇後的的影子,皇後當真不會起疑?
「或許知道吧,」皇帝並未否認,「你在她膝下長大,就是親生也不能,知不知道也沒什麽。」
沈棲霜本意不是探究這些,說到現在反而當真起了興趣,追問道:「那個孩子呢?」
「送出宮了。」
沈棲霜意識裏忽然閃過什麽,太快了他沒抓住,眼看皇帝從身邊走過,他說:「還有一事,」
「兒臣想入朝。」
先前說那麽多,無非想讓皇帝顧念情誼,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但是沈棲霜不放心,或者說他不確定,一段短暫的情誼罷了,縱使多麽深厚,二十年過去還能剩下多少?
如果皇帝不念情,不念阿嫵,甚至不念皇後——他完全有理由這麽做。到時候沈棲霜隻好想別的辦法,不過隻算下策。
而皇帝毫不意外,甚至一直在等著他開口。
下旨讓沈青梧入朝無非是為他著想。倘若沈棲霜不願意束縛,皇位交給沈青梧,他大可自由隨性,沒人會要求他。
皇帝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為什麽不呢?」沈棲霜說:「我想要。」
他絲毫不避,明晃晃告訴皇帝,他就是要這麽做,無論有什麽規矩。
「你不願意成婚,可以去江南做個閑散王爺。」皇帝看著兒子,「入朝做什麽?」
「父皇知道的,兒臣不便開口。」沈棲霜不藏著掖著,說話都自然了些。再往下說那就是大逆不道,他隻到這,皇帝也聽得懂。
皇帝盯著他看了半晌,沒有責怪最後隻是嘆口氣,「罷了,你這性子真不像你母親……」
「那像誰?」
「像朕年輕時,」皇帝背過身對著他,「當初我要是能放下,也許是另一場結局。」
他臨走前交代沈棲霜過幾日,跟沈青梧一起入朝。
*
幾天時間過得很快,早朝上眾大臣都有所耳聞,其中幾人在見到沈棲霜的時候臉色還有些怪異,但滿朝無一人敢質咄皇帝的決定,暗自感嘆皇帝偏心。
沈青梧來時穿了一身朝服,衣服上繡著祥雲紋,一隻仙鶴乘雲而去。
他看見沈棲霜麵色如往常一般,臉上沒有不滿,精神氣也不錯,走到沈棲霜身邊叫他皇兄。兩人說了幾句,沈棲霜單獨送了份禮。
沈青梧剛接到手裏,門口太監高喊「陛下駕到」,他匆匆將盒子收進袖中,跟著站好,隨眾人行禮。
早朝剛開始沈棲霜還覺得新鮮,不到半個時辰就沒什麽興趣。他人在下麵站著,一群老頭子在身邊吵吵嚷嚷,什麽都要爭一句,說是菜市場他也信,括噪不已。
之後提起皇子及冠,禮部請示皇帝如何安排,皇帝將問題拋到兄弟倆麵前。
「你們自己有什麽想法?」
沈棲霜手裏拿著玉板,他說起前些年的禍事,說起百姓生活,他說:」辦是要辦,卻不必大操大辦,一切從簡就好。」
在其位謀其政,沈棲霜很清楚他應該說什麽話,他所說的也確實讓朝中的老頭子滿意,對他的意見也少了一些。
沈青梧在他說完之後,來到大殿正中跪下。
他這一跪,事情就不簡單。
滿朝側目而視,沈青梧向上叩首,」兒臣願意不要冠禮,隻乞求陛下能放我生母出來。」
沈青梧的生母,他指的是冷宮裏那位,早聽說那女人瘋了,一個瘋子怎麽能放出來,何況他的生母本就為皇帝不喜,不然也不至於誕下皇子反而打入冷宮。
朝堂之上多的是耳聽八方之人,有的當作看不見,也有人感其孝心為沈青梧說話,一同請求。
皇帝始終一言不發。
沈青梧隻好在短暫沉默後退而求其次,」陛下,能否在那天讓母妃從旁觀禮?」
人一出來,還會不會迴去就不好說了。以退為進,沈棲霜站在一旁沒開口求情。一來不熟,二來皇後才是他」生母」。
至於他作壁上觀,其他人會如何想,就不關他的事了。
沈青梧此番將姿態放的很低,且孝心感人,礙於求情的人多,皇帝準許了這個這個要求,等到他及冠之後,再將女人送迴冷宮。
話說到這,也到了退朝的時候,皇帝在此時讓太監宣旨。所有人一齊彎腰低身,聽著旨意——裏麵說,封沈棲霜為永安王。
本朝封王大都是看功績,沈棲霜才入朝,政治上毫無建樹,還沒及冠就封王,不少大臣都覺得皇帝瘋了,一而再再而三作出驚人之舉。
沈棲霜一點推辭都沒有,坦然接了聖旨。
隨後,皇帝身邊的太監正要念」無事退朝」,話出口兩個字,就有人站出列說:」臣有異議。」
站出來的是一位皇族宗親,戰功卓著的老王爺,也是先皇的兄弟。
他說:」歷朝歷代,冊封為王者,無一不是功勳卓著之人,永安王殿下如今恐怕擔不起這個封號。再者當初方家謀財害命,魚肉百姓,皇後至今鮮少出門。永安王卻絲毫沒有愧疚,迴到京中四處遊玩,又平白得了王爵,多少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