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境北有山兩座,巍峨高聳,其形相若,比鄰而立,均成南北走向,且延綿出數十裏。其中居東一座名叫伏齊山;居西一座則喚宕岩山。


    然兩山形勢雖大,但姿色平平,即無奇峻外形,也不蘊珍貴綠木,是以在貴州境內的群山中隻算是名不見經傳之屬。不過山雖無名,兩山之下的“裂天峽”卻是赫赫有名。


    這“裂天峽”乃是兩山腳下褶皺出的一條狹長通道,貫通南北,其長約有十餘裏,因自底部抬首望天僅見一縫,遂得名“裂天”二字。


    然此道之妙,卻還不隻是地勢奇特,風光獨秀,更為重要的還在是穿過此道,便可由貴州的北部直達中部腹地,比之尋常路徑所耗時間,足足要快上一倍不止。


    俗話說:“效率便是收益,時間就是金錢。”


    是以,此道也慢慢就演變成了一條商道,但凡是南來北去的商人們也都會選擇此道穿行而過,一時間,商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好生熱鬧!


    不過在商賈多行的道路上,就不免會有強人以暴生財。他們在路上設攔,或是勒索威脅,或是恃強動蠻,總之在此道上來往的商人要想平安通行,就非得買了他們的賬不可。


    但有利益可圖的買賣也從來不會缺乏競爭者,更何況“裂天道”的地理位置處於群山腹地,向來是天高皇帝遠,當地官府也就將此地默許為法外之地,並不介入管理。如此一來,此道的歸屬權也就全憑各方勢力的武力比拚,隻看最後是誰的拳頭硬,這條道就歸屬於誰去管轄。


    麵對這塊大餡餅,三夥強人聞訊趕來,在經過一番火並之後,其中勢弱的一夥率先被淘汰出局,餘下的兩夥人則是實力相當,也就此陷入了鏖戰之中,雙方都憋著一股氣,即要分出個勝負高下,也要定奪出商道的歸屬。


    其間雙方各有勝負,得勝者自然就掌持了商道,同時也開始收取過路之人的買路費。但往往好景不長,不過多久,失敗的一方又會重整旗鼓殺將迴來,到了那時,守方往往又會不敵,隻得把還沒捂熱乎的商道再讓了出去。


    如此爭奪過數年後,兩夥強人都發現了一個共同問題,因為雙方在爭奪商道時不免要在道上大打出手,其間多有誤傷無辜的事情發生,是以行腳之人為保安全,寧願繞道遠行也不願再從此道通行,於是選擇“裂天道”通行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而由此引發出的後果也極其糟糕,因為就算是費盡辛苦從對方手裏爭奪到了“裂天道”,其收益也不足以彌補在爭奪過程中所花費掉的損耗。


    隨著時間日久,兩方的大佬都覺吃不消了,畢竟幹強匪營生的人也是要核算成本賬的,大家都覺得再這麽爭鬥下去隻怕會鷸蚌相爭,到時再白白便宜了旁人。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兩方大佬在中間人的撮合下終於會麵了。


    所謂‘野蠻孕育文明’,此話一點不假。兩方大佬一經見麵,難得不紅眼相對,反倒是互訴起苦水來,各自談起了自己的不容易,最終也都共歎一句:這年頭,當個大哥著實不易!


    經過此番交流之後,雙方大佬竟然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於是往後的會談就在和諧的氛圍裏繼續了下去。隨後又經過了幾輪推心置腹的磋商後,兩方大佬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聯起手來共同經營“裂天道”。


    於是乎,在熱烈又和諧的氣氛下,兩位大佬攜手向眾手下們宣布了商議決議:“裂天峽”從此為大家共有資源,自此往後虧盈與共,同心同德雲雲。


    至於具體的管理規矩也極為簡單,既然道分兩口,那就各守一頭,並實行單向收取保路費,無論是在哪一頭繳了過路費,出到另一頭時隻需出示過票據,便能暢行無阻;而為了防止某一道口因出多進少而引起利益不均再起爭執,雙方還另做了規定,要求每月一換口,實現和氣生財,利益共享。


    協議一經達成,雙方共同令行禁止,商道裏再見不到往日裏的廝殺景象。此外強匪們也齊齊放下了刀劍棍棒,彎腰扛起了鋤頭泥鏟搞起了基建工程,先將道上不平之處修整平齊,再把狹窄之處開寬加闊,最後又排除了一些隱藏的危險障礙。最終,在眾匪的一番努力之下,“裂天峽”也得以呈現出了新的麵貌。


    不過多久,行商路人們陸續得知了“裂天道”已然安全的消息,也就漸漸有人迴流至此道上通行,畢竟隨意花上幾個錢便能免了繞行遠路之苦,任憑誰也不會吝嗇不給的。


    至此,行人們也與強匪們達成了一個默契共識,大家各取所需,秋毫無犯,時間一久,強匪們守規矩的口碑也慢慢傳揚了出去,又引得更多的人取此道通行,自此,“裂天道”現出了更為繁榮的景象,並且長盛不衰,直至今日。


    然常言道:“道傍道生財。”,若要說誰才是這條繁榮商道上的最大受益者,那強匪和行人都隻能排居於次位上,坐得頭位的當是在此道上經營“獨一家”酒樓的劉啟,劉掌櫃。


    劉啟現年五十有一,是個北方漢子,長了一張國字臉,模樣極是周正,加之生得一副魁梧身板,無論誰人遇見,都不免要在心底叫上一句:“好一條大漢!”


    但劉啟此人不僅隻是模樣生得周正,頭腦更是活絡。他在經營“獨一家”酒樓之前本是做著倒賣南北貨物的小生意,隻因一次走貨貴州時,他由朋友帶路走了一趟“裂天峽”,期間他發現此道因遠離鎮甸的原故,方圓數十裏內竟無一間酒家可供人補給休憩,當即便動了心思,知道自己發跡的機會就要來了。因為他想要在此道上建起一家酒樓。


    可要想在此道上討生活,就必需先征得道上兩夥強匪的同意,於是他便使了些手段,跟兩方大佬都搭上了線,並最終見了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山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暮途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暮途遠並收藏南山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