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後,慕荀依言將桌上的碗碟收起,大馬金刀地坐到椅子上休息。


    坐了一會兒,困意上湧,正昏昏欲睡之時,眼角餘光忽然瞟見牆上懸掛著的“墨雨”,心頭頓起一念:“明明就是根棍子,你卻非要裝劍?”


    但想到此處,他的精神又為之一振,立馬起身上前,將“墨雨”摘了下來,笑道:“這兩門功夫光看不練,不免有紙上談兵之嫌,終是要去練上它幾遍才可牢記。正巧這‘伏龍棍’是短棍技法,用這‘墨雨’以劍代棍,倒也勉強能湊合。嘿嘿,如此晚間也好將叔父應付過去。”


    正起勢欲練,又覺這樓裏空間狹小,若是施展起來不免要磕磕碰碰,於是投眼樓門外,心想還是下樓去尋塊清淨之地操練。


    可他剛走到護欄處,忽又轉變了心思,暗想:“我可真是愚笨,這‘重山千疊腿’的真諦不就是‘施以巧,輕於力’,我何不上塔頂踏瓦而練,如此當可領悟其中的輕重緩急之感,更何況手上也還可以操練著棍法,如此一來,也就不再需要多費時間去單獨操練了。”


    如此一想,他隻覺自己實在聰明得緊,當下意起身行,就在踏欄而出的一瞬間,急速扭轉過身軀,同時右臂迅捷前伸摳住了瓦簷,接著猛力收緊小臂,整個人立時就向上竄去,又在空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空翻後,穩穩當當站在了塔頂之上。


    立站塔尖,居高臨下,環看四周,除覺心曠神怡之外,更想振臂高唿一聲。但他稍一猶豫後,還是忍住了,唯恐這一嗓子喊出去,隻怕就要引來旁人的注意,於是便用閉目深唿吸做替。待情緒漸漸穩定後,他的腦海裏就慢慢浮現出了棍招與腿法,當下再無遲疑,右手握劍使棍招,腳下彈踢練腿法。


    但他初始演練時,尚還能做到銜接流暢,可等到招式變化繁複之後,便開始顯出了手忙腳亂的情況,並逐漸陷入了手腳不能兼顧之境,到得後來,已然是錯手錯腳,所使的招式已全然變了樣。


    慕荀欲要跟自己較一較勁,便想咬牙強練下去,卻不料他越是如此強逼自己,腦海裏的招式反而越發混亂起來,本已記住的招式忽然全忘了個幹淨。


    到了如此境地,他大感沮喪,頹然坐到了瓦片之上,搖頭歎道:“叔父說的不錯,我果非天資過人之輩,連這些兩套功夫都練不好,我可真沒用啊!”


    不過自責歸自責,年輕人的向上之心卻不易破滅,片刻之後,他猛又站起了身來,一挺手中“墨雨”給自己打氣道:“罷了,便先練棍法,腿法就等稍候再練。”


    隨後隻練棍法,那就容易多了,他自起勢到收招,一氣嗬成,雖尚有不嫻熟僵澀之處,但總體觀之,也可算是比劃得有模有樣了。待休息過片刻後,起招再練,這次演練的過程裏他故意放慢了動作,在不嫻熟之處更是緩慢,幾乎是一動一定格,欲以此方法得到一些別樣感悟,直等練到了末尾一招“風騎破秦關”時,他突然又停住了,隨後深吸了口氣,緩緩閉上了眼睛。


    這一招乃是“伏龍棍法”的精髓所在,發招時以短棍在前為引,人隨棍後為殺招,待身形迫近對方時便棄開棍子,用一對拳頭完成最後一擊。


    然而此招雖極具威力,卻需要施招者主動放棄兵刃之勢去與對方近身肉搏,以達到“破斧成舟涉險境,彈指瞬間掌乾坤”之目的。是以但凡施展此招者,也必須先擁有置生死於度外之氣魄。


    慕荀靜默半晌,也不睜眼,腳下忽然弓步彈躍而出,身前“短棍”猛然再漲一尺,直向身前的虛空挺刺而出,心中暗自計算著,隻要再往前去一丈便收“棍”出拳。


    可還不等打出拳去,他的左腳背似是被什麽東西給輕輕絆了一下,急忙睜開眼往左腳上看去。這一眼看去,卻叫他心頭一涼,原來他因閉目出招,沒能掌握好躍跳力度,以至此時竟跳出了塔頂一丈之外,身子已然懸在了半空之中。


    他看著腳下的懸空,驚唿一聲:“完蛋了!”身子就此往下急墜而去。


    若是在往常,這般高度於他而言倒也無甚危險,可糟糕的是此時在他的周邊空無一物,並無任何可借力之處,是以似“千斤墜”這類的輕功根本無法使出,隻能空賦了一身本領而無法自救。


    在發懵與驚恐中,他已墜下了兩層樓的距離,此時猛抖個了激靈,先高唿了一聲“救命!”期盼著樓下的叔父能聽到喊聲後出門相救。但與此同時,他也不忘自救,當即躬腰曲腿調整起身形,意在若是無人搭救時,便以此身形落地,到時手腳並力,將下墜的力道緩和一些,心想就以斷手斷腳做代價,換活一條命。


    又落了一層,仍不見有人來救,他心裏已開始打起了最壞的打算,再落兩層,他屏氣凝神,周身的真氣已盡數充盈至四肢,做好了硬著落的準備。


    可就在他將要觸地的前一瞬間,一股清靈之氣突然湧上了他的腦頂,他隻覺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停滯了,腳下也似忽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光芒,再一細看之下,發現竟是《易經》六十四卦的方位!


    遇此情景,他心中先是一驚,但旋即又變作了狂喜,脫口叫道:“啊!是‘雲梭浮遊步’!”


    原來這“雲梭浮遊步”便是《潭影鏡空別》中所記載的輕功身法。他那日翻看《潭影鏡空別》時,心法口訣倒是未有記全,但對這套以六十四卦方位圖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輕功法訣卻是記得極為清晰。而他之所以能記得這般清楚,全賴當年慕北亭為他請過一位精通《周易》的先生,在這位先生的潛移默化下,他也對《周易》起了興趣,對於這六十四卦的卦位與爻象也都極是熟悉,是以當他那日見到這“雲梭浮遊步”時,便即起了興趣,自然也就默記於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山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暮途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暮途遠並收藏南山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