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三江周遊了全島,方知如今之岱山島與清末以後很不相同,非是形狀似桑葉的一個大島,乃為隔著一條淺浦的東西二島。


    薑敏見汪三江麵有詫異之『色』,故而緩緩說道:“此浦兩通而通海,自南浦至北浦間,可通舟楫,四周島嶼環繞,水道,碼頭密布,暗線曲折,多有深水海嶼,正好興建那港口,碼頭。東頻臨岱衢洋十裏漁場,北靠鹿欄山百丈秀峰。”


    袁小英聽後有些不解的問道:“山東有蓬萊仙境,而這岱山島上亦有“蓬萊十景”,不知卻是為何?”


    汪三江聽後,啞然一笑,看著袁小英眉如遠山的小臉說道:“蓋以蓬萊仙境令人神思魂往,故中華多有蓬萊,方丈之傳說,多地都有這蓬萊仙跡呐!”


    汪三江,薑敏,袁小英三人在岱山島上盤桓了整整一日,直到了日落之時,三江號這才拋錨楊帆,向著那衢山島而去。


    是夜,風平浪靜,月光珊珊可愛,七八顆星星伴著半輪明月,在中天之上輝映,三江號推開破濤萬頃,汪三江聽著那波濤震天而響,恍恍惚惚的進入了夢鄉。


    岱山東去衢山不是很遙遠,也不知那三江號在衢山島碼頭處,停泊了多少時間。清晨隨著自鳴鍾『蕩』『蕩』『蕩』『蕩』地七聲響動,汪三江緩緩睜開了『迷』離的雙眼,就見屋內已然天光大亮,推開房門,站在三江號上的“觀瀾樓”二樓上,憑欄遠眺,但見群山橫亙,平地突兀出了一座林木茂盛的海島。


    那島上多嶙峋之怪石,更有古樟翠竹參天而立。一座不知名的山頭更是與白雲齊高,山腰處的白霧繚繞,有幾聲杜鵑啼血,傳來三五聲黃鸝鳴叫。


    環島也有晴沙寬至三四十丈,山麓也有娟娟溪流,環抱著小小平原,那平原處已經是帳篷林立,遍開著片片工地。


    海濱處春和日麗,在明媚的陽光下早有人漫步其間,青衫儒袍與裙帶環佩隨風飄飄,方巾小帽與金釵步搖隨著步伐而晃動。


    汪三江與袁小英三人盥洗完畢,自然也吃過了早點,便欣喜歡笑著棄舟登岸,先從那晴沙千裏之處遊覽開來。


    最先進入眼簾的乃是一片鹽田,白花花的鹽粒堆積如山。那一級一級的水泥鋪就的鹽田層層排開。早有一應工人在鹽田中忙碌著,他們將褲腳及袖口挽的高高的,光著腳丫在鹽田之中來往穿梭。


    薑敏看著一臉興奮的袁小英說道:“此處自古便煮海為鹽,再走私大明各地。皆因私鹽一行獲利之豐厚,時人多有鋌而走險者,是故私鹽屢禁不止。


    大明鹽場皆為朝廷官營,再向江淮鹽商出售鹽引,商人們憑借鹽引調鹽而販賣於各地。此中多有不能為外人道的黑幕,故而大明百姓吃鹽很貴。


    自大明三島租賃於東夏之後,本督將一應鹽梟鹽霸悉數發往礦山煤井之中,又將各鹽場承包給了十方集團,由定海公司成立了衢山鹽廠,采用此分級產鹽之法,每日產鹽以噸計。”


    袁小英聽後,看著那逐漸拔高的一個個鹽池,很是感慨的說道:“這眾多的精鹽運往大明各地,不知其利潤多有幾何哉!”


    汪三江聽二人談起了這鹽業,便笑著說道:“小英有所不知。這鹽鐵之利,自古便由朝廷經營,謂之鹽鐵專營。乃為朝廷主要稅賦之所係,其成本之低,售價之高非是任何行業所能比的。


    朝廷雖設嚴酷之律法森森而禁止民間製鹽販鹽,然其售價之高往往令人『迷』失心智,所以往來不乏鋌而走險者。


    從地方大員到中樞部院,莫不有人參與其中;自綠林好漢至地方潑皮也多有人墜入私鹽行業之中。


    在大明一些偏遠之地,這鹽價之高,更是超乎常人之想象,而鹽商也不願運鹽前去販賣。是故偏遠之地之人多黑牙爛嘴者,乃是無鹽可吃而已芒硝代替之故。


    我東夏自崛起黑龍江流域以來,便將這鹽業作為民生之本而經營,雖有精鹽廠無數,然不取重稅。故東夏之精鹽極為便宜,不到大明各地的百分之一,故而便有不良商人從民間收集東夏之精鹽而走私與大明等國。


    又因為這鹽乃是大明市舶司嚴禁輸入之物品,東夏資政院為了兩國邦交長久,便製定了嚴厲的鹽法,規定東夏之鹽隻由十方集團專營,而嚴厲打擊向大明私下輸送者。


    縱使如此,這販賣東夏私鹽進入大明市場者,也是屢禁不止。幾欲摧毀了大明鹽法而使鹽稅不能足額征集。內閣六部無不苛責東夏,多虧了十方集團北京公司的李存真從中斡旋,才不至於大明興師問罪而重議海禁。”


    汪三江這一番話娓娓道來,聽得袁小英目瞪口呆,驚訝的說道:“原來這小小的鹽粒竟然關乎曆代王朝之興衰,曆代國家之強盛。這小小的鹽粒竟然關乎四民生機,幸而東夏雖設鹽廠而不圖厚利,才有了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之昌盛。”


    薑敏聽後,也是獲益良多,她在不斷的點頭之間進入了深思。


    這鹽廠乃是衢山島上的次要產業。按照東夏兩院及定海總督衙門之部署,衢山一島,主要產業還是水泥與玻璃產業。其所需要的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本島皆有出產,而純堿等主要添加原料皆要從永寧城調派而來。


    汪三江三人在鹽田附近盤桓了一二個時辰。這才往正在興建之中的水泥廠與玻璃廠而去。一路眼見百舸雲集,正有各種建材從永寧等地泊來。


    此處水深,雖然港口還在興建之中,但也能停泊大海船了,碼頭上前來卸貨的工人們比比皆是,他們挽著褲腳與袖口,『露』著古銅『色』的皮膚,喊著嘹亮的號子也此起彼伏,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水泥廠與玻璃廠也由十方集團提供技術,工人,再由大明各地及東夏四處巨商斥以巨資,興建而成。又大多承包給了第三建築公司,由其承建。


    遊覽之間,已是一輪紅日當頭的中午時分,汪三江三人從環海馬路上邊走邊看,見一切工程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意料之內,從而很是欣慰。又見馬路兩側遍布的工地間隙中,有著三五個帳篷搭建的飯館,茶棚之物,便在此處用了午餐。


    午飯結束之後,三人又沿著馬路往東而去,在古樹掩映之下的人行道上走了七八十步,又遇見了那徐小倩姐姐的公爹劉員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誤入一六三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隴上耘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隴上耘夫並收藏誤入一六三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