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係,全長近四千裏。曆史上,京杭大運河在隋、唐、元、明、清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發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


    事物往往具有兩麵『性』,運河的開通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無法估計的便利,但正是由於運河的開通,使得明清以來,江南繁華,王朝完全自給自足,便一直逐漸閉關鎖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鴉片戰爭以來,處處挨打。曆史如果能夠假設,沒有運河的存在,帝國必定會靠風險較大的海運來完成南貨北運,那麽從鄭和或者更早的時代,中華民族就會走向海洋了,也就沒有後來的國恥了。


    元代會通河和通惠河開通後,京杭運河完成,明代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運管理製度,六百年間,運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運繁盛,運河兩岸興起數十座商業城鎮,對古代經濟的貢獻無法估量。


    元代開通海運,但是每年幾百萬石的漕糧、東南的貢賦和官吏商民每年不下億萬件的消費品都要過長江渡淮河,經會通河北運,海外運來的商品過境之後也是經運河到燕京,會通河得名會通,就是因為“江淮之漕,浮汶泗經達臨清,而商旅貿遷,遊宦往來往暨閩粵、交廣、邛、川蜀,航海諸番貢之入莫不由是而達”。


    《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他沿京杭大運河南行,輾轉於蘇杭,最終抵達刺桐港(福建泉州)。運河每一個城鎮都能從他的遊記中找到讚美:將陵(德州)運河上南北運輸商品極多,最多的是絲、香料。濟寧商業手工業很發達,“船隻多得令人難以相信”。徐州、邳州、清口、淮安商工農業都極發達,淮安的貨運可以通到四十多個城市。寶應、高郵、揚州都是商業手工業為主的城市,很繁華。真州(儀征)是運河通江口岸之一。長江上每年有二十萬艘船航行,每船載重約五十萬——一百五十萬斤。真州是鹽、木料、麻等商品集散地。瓜州以工商業為主,產絲織品和農產品。蘇州是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杭州最繁華,“商人如此之多和如此之富,難以言語形容。”


    由明而清,每年四百萬石的漕糧由運河北上,此外,每年數十萬匹蘇杭織造絲織品運抵京城,江寧、蘇州、杭州三個織造局,專辦禦用官用的綢、緞、紗、羅、布匹。湖廣川黔等地的竹木浮江而下,入運河北上,到北京修宮殿,建宗廟。


    物產交流和經濟交流極大豐富起來,明代北方棉花種植很普遍,發達的紡織業在江南,結果自然是棉花南運,布匹北運,太湖流域號稱衣被天下,棉布和絲織品幾百年來一直是運河上的主要貨物。


    杭州、蘇州、揚州、淮安、濟寧、臨清、天津,這些運河邊上的城市,因此成為商品集散地,商業盛衰與運河始終。


    周召南,汪三江一行乘船南下,八月十六日到達運河中段的宿遷,登岸休息。按計劃,第二天周召南等就會從陸路去連雲港,開發連島,汪三江等人將繼續乘船南下,向人文薈萃的江南前行。宿遷曆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大夥下船之後,但見貨物堆積如山,商賈雲集,繁華異常。眾人住店吃飯,周召南打發員工們去采購物資,雇車買馬。第二天汪三江等人登舟南下,周召南帶著員工們來到城外,招收難民,宿遷這座運河上的明珠,城內是繁華異常,但城外卻與北京一樣,難民雲集,人間地獄一般,周召南熬了幾鍋稀粥,難民們便蜂擁而至,周召南幾人便詢問是否願意跟著他們去幹活,保證能吃飽肚子,一時應著雲集,大夥看到難民們可憐,左舟等人更是紅著眼睛,要求周召南全部招收。南下之時幾人帶來了二百多萬兩白銀,汪三江等拿走了四十萬兩,餘下的全部被周召南幾人帶著,此時身上有著一百多萬兩白銀,財大氣粗,周召南便全部招下了宿遷城外的難民,共計五千多人,三天後,八月十九日帶著眾多的人群浩浩『蕩』『蕩』的向連雲港走去。


    汪三江幾人乘船南下於九月初三到達揚州瓜洲古渡,“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千年古渡,曆代詩人墨客途經瓜洲,留下了許多噲炙人口的詩篇。宋朝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說的就是這裏。陸遊《書憤》中也提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幾百年來更是廣為流傳。為紀念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而建的“沉箱亭”,靜靜立於古渡景區的江邊。八根廊柱撐起八角形的飛簷穹頂,亭內立著一塊石碑,上書“沉箱亭”幾字,石碑的背麵記述著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況。精致優雅中透『露』著清淒。亭邊岸畔垂柳成行,柳絲依依隨風搖曳,晃動人的思緒,勾起那段淒婉往事。


    汪三江,丁不易,石為經,鄭半縷,方立康在瓜州城外,長江邊上買了二百畝地,招收難民,購買木料,準備建設一座集休閑,住店,看病,吃飯為一體的莊園。瓜州同知聽聞這邊大興土木,極為高興,帶著眾多衙役前來興師問罪,準備訛詐一番,汪三江恭恭敬敬地把它迎入臨時屋內,那同知看到裏麵備著香案,正中間掛著裝裱奢華的三個大字:“方神醫”。正要發一發威風,卻見落款,“朱由檢於崇禎七年夏書與方立康先生”又有“萬幾宸翰之寶”,極為吃驚,忙跪下行三叩九拜大禮,之後起身說道:“原來是名揚天下的幾位先生到了,晚生莽撞,幾位先生見諒,如有吩咐,晚生定當赴湯蹈火。”


    汪三江言道;“大人客氣了,請坐,上茶!”


    那同知說道:“不敢打擾,晚上告辭了.“


    汪三江起身相送,那人卻說道:“先生,留步!留步!”


    那人走後,汪三江對著崇禎的墨寶言道;“此乃無價之寶也”,方立康等人狂笑不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誤入一六三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隴上耘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隴上耘夫並收藏誤入一六三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