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方家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平靜。雖然老太太總拐彎抹角地在柱子麵前說給琸雲上眼藥,但鑑於她的前科實在不怎麽好,便是柱子這麽老實的孩子也對她的話視若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把她的話當迴事兒。
因琸雲不會炮製中藥,生怕新采來的人參過了藥效,第二日大早,天剛蒙蒙亮,琸雲便叫上柱子一起去了城裏。老太太自然不悅,嘴裏一直小聲嘀咕著,被琸雲橫了一眼,立刻不敢作聲了。
這是琸雲重生後第一次進城。
或者說,這其實是琸雲第一次來武梁縣城。上輩子她九歲起就賣去了益州,爾後終其一生就再也沒有迴來過。她十八歲的時候,陸鋒曾提過想帶她迴武梁祭祀父母,最後還未成行,他就死了。
這世道素來是看人下菜碟兒的,出門之前,琸雲特意招唿柱子換了身整齊衣裳,雖說都是麻布質地,但漿洗得幹幹淨淨,頭髮也梳得齊整,看起來倒還算體麵。
武梁城門有守城的護衛攔著,進城的都得交上五文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得交,若是遇著個衣著光鮮的,那護衛不僅不問著要錢,反而還客客氣氣地跟人打招唿。但也有倒黴的,護衛們瞅著誰不順眼了,抑或是看誰好欺負了便將人攔下,總要借個名頭多收幾文,收不著錢,就連竹筐裏的水蘿蔔也要順幾個走。
琸雲和柱子進城的時候就被攔了。他們倆年歲小,便是柱子長了個大個兒,可一張臉還是稚嫩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年紀來。
「打哪兒來的,進城幹啥去?」那護衛盯著柱子背上的竹籮筐不懷好意的問。
出門前琸雲特意把那三棵人參放在籮筐的最底下,上頭蓋了些青菜,雖說把人參都給藏了起來,可萬一這些人非要翻開來看呢?柱子頓時有些緊張,他一緊張,話就說不完整了,哆哆嗦嗦地「我……」起來。
「我們從上姚村來,去城裏走親戚。」琸雲脆生生地迴道,彎著一雙眼睛,笑眯眯地看著那護衛,「是我舅舅家,他住在太平街西口。」
「太平街?」那護衛的眼神一變,擰著眉頭朝琸雲上下打量,明顯有些不信。能在太平街西口住著的都非富即貴,怎麽會有這樣的窮親戚。
「哪一家?」他又問。
琸雲皺起眉頭,露出一副為難的神情,「姓什麽來著?哦,姓張,就是西口最裏頭那家,門口有兩座石獅子的。我娘舅在府裏頭做管事。」
「哦」護衛的表情立刻變得很熱情,「原來是張大人府上的……」太平街大門口有兩座石獅子隻有一戶,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張府,聽說張家的大少爺在京城做官,就連縣太爺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的。雖說隻是那府裏的管事,可比他們這些差役體麵多了,那護衛再不敢攔她,一臉和藹地跟琸雲寒暄了幾句,爾後揮揮手把他們兄妹倆放行,連例行的入城費都沒收。
兄妹倆進城走了好一段路,柱子這才從做夢似的終於醒過來,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琸雲問:「二丫,你來過縣城?」
「沒有啊。」琸雲想也不想就否定,說罷,又眨了眨眼,笑眯眯地看著柱子,「大哥你猜我是怎麽編出來的?」
柱子使勁兒搖頭,「不知道」他知道自己腦子不好使,恐怕想破了腦殼也想不明白,索性就不想了。
「大哥你記不記得我們進城之前我一直在跟同路的人說話?」
「就是那個趕著牛車的?」柱子可算是想起來了。早晨他們到得早,城門還沒開,便在門口等著,琸雲一直跟旁邊趕著牛車的一個大叔在聊家常。她模樣生得好,嘴巴又甜,直把那大叔哄得恨不得認了她做幹女兒,「那個劉大叔,他家是那個府上的?」
「不是,」琸雲笑,「他東家也是太平街的,不過隻是個商戶。」普通商戶不過是有些家資,又怎會讓那些差役有些忌憚,隻不過那個劉叔又說了,太平街最威風的就是住最裏頭的張家,人家門口豎著兩頭大獅子,可霸氣!
尋常人家誰敢在門口大刺刺地放兩尊石獅子,琸雲不用想便曉得那是官宦人家,所以才假借他們的名義。不過她也曉得自己這身打扮與官宦人家實在相差太遠,所以才說是管事的親戚。正所謂宰相門房七品官,就算隻是個管事,在這小小的武梁城就已經夠用了。
琸雲解釋了半天,柱子依舊不大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對琸雲的信任,甚至還有些盲目的崇拜。瞧他妹子多聰明!
武梁縣城並不大,琸雲找人問過了,知道這小小的縣城裏大約有三四家藥鋪,最大的一家叫做積善堂,堂中有名醫坐診,城裏的富貴人家也多是在這家尋醫問藥。
「積善堂?是不是就是那家——」柱子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個小藥鋪問。
琸雲看了一眼,瞅見上頭的字,不由得微微一愣,「這個是——同安堂?」
她話還沒說完,柱子就背著竹筐顛顛兒地朝那同安堂奔了過去。琸雲生怕他被人騙了,趕緊快步追上前。
琸雲聽過同安堂這個名字,事實上,十年後同安堂的大名響遍益州,甚至二十年後,燕朝新君還禦筆題詞親自嘉獎過同安堂。隻不過,這兩個同安堂是不是同一家,琸雲就不確定了。
琸雲還沒進鋪子的大門,就聽到柱子在屋裏高聲問:「夥計,你們這裏收不收人參?」
因琸雲不會炮製中藥,生怕新采來的人參過了藥效,第二日大早,天剛蒙蒙亮,琸雲便叫上柱子一起去了城裏。老太太自然不悅,嘴裏一直小聲嘀咕著,被琸雲橫了一眼,立刻不敢作聲了。
這是琸雲重生後第一次進城。
或者說,這其實是琸雲第一次來武梁縣城。上輩子她九歲起就賣去了益州,爾後終其一生就再也沒有迴來過。她十八歲的時候,陸鋒曾提過想帶她迴武梁祭祀父母,最後還未成行,他就死了。
這世道素來是看人下菜碟兒的,出門之前,琸雲特意招唿柱子換了身整齊衣裳,雖說都是麻布質地,但漿洗得幹幹淨淨,頭髮也梳得齊整,看起來倒還算體麵。
武梁城門有守城的護衛攔著,進城的都得交上五文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得交,若是遇著個衣著光鮮的,那護衛不僅不問著要錢,反而還客客氣氣地跟人打招唿。但也有倒黴的,護衛們瞅著誰不順眼了,抑或是看誰好欺負了便將人攔下,總要借個名頭多收幾文,收不著錢,就連竹筐裏的水蘿蔔也要順幾個走。
琸雲和柱子進城的時候就被攔了。他們倆年歲小,便是柱子長了個大個兒,可一張臉還是稚嫩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年紀來。
「打哪兒來的,進城幹啥去?」那護衛盯著柱子背上的竹籮筐不懷好意的問。
出門前琸雲特意把那三棵人參放在籮筐的最底下,上頭蓋了些青菜,雖說把人參都給藏了起來,可萬一這些人非要翻開來看呢?柱子頓時有些緊張,他一緊張,話就說不完整了,哆哆嗦嗦地「我……」起來。
「我們從上姚村來,去城裏走親戚。」琸雲脆生生地迴道,彎著一雙眼睛,笑眯眯地看著那護衛,「是我舅舅家,他住在太平街西口。」
「太平街?」那護衛的眼神一變,擰著眉頭朝琸雲上下打量,明顯有些不信。能在太平街西口住著的都非富即貴,怎麽會有這樣的窮親戚。
「哪一家?」他又問。
琸雲皺起眉頭,露出一副為難的神情,「姓什麽來著?哦,姓張,就是西口最裏頭那家,門口有兩座石獅子的。我娘舅在府裏頭做管事。」
「哦」護衛的表情立刻變得很熱情,「原來是張大人府上的……」太平街大門口有兩座石獅子隻有一戶,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張府,聽說張家的大少爺在京城做官,就連縣太爺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的。雖說隻是那府裏的管事,可比他們這些差役體麵多了,那護衛再不敢攔她,一臉和藹地跟琸雲寒暄了幾句,爾後揮揮手把他們兄妹倆放行,連例行的入城費都沒收。
兄妹倆進城走了好一段路,柱子這才從做夢似的終於醒過來,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琸雲問:「二丫,你來過縣城?」
「沒有啊。」琸雲想也不想就否定,說罷,又眨了眨眼,笑眯眯地看著柱子,「大哥你猜我是怎麽編出來的?」
柱子使勁兒搖頭,「不知道」他知道自己腦子不好使,恐怕想破了腦殼也想不明白,索性就不想了。
「大哥你記不記得我們進城之前我一直在跟同路的人說話?」
「就是那個趕著牛車的?」柱子可算是想起來了。早晨他們到得早,城門還沒開,便在門口等著,琸雲一直跟旁邊趕著牛車的一個大叔在聊家常。她模樣生得好,嘴巴又甜,直把那大叔哄得恨不得認了她做幹女兒,「那個劉大叔,他家是那個府上的?」
「不是,」琸雲笑,「他東家也是太平街的,不過隻是個商戶。」普通商戶不過是有些家資,又怎會讓那些差役有些忌憚,隻不過那個劉叔又說了,太平街最威風的就是住最裏頭的張家,人家門口豎著兩頭大獅子,可霸氣!
尋常人家誰敢在門口大刺刺地放兩尊石獅子,琸雲不用想便曉得那是官宦人家,所以才假借他們的名義。不過她也曉得自己這身打扮與官宦人家實在相差太遠,所以才說是管事的親戚。正所謂宰相門房七品官,就算隻是個管事,在這小小的武梁城就已經夠用了。
琸雲解釋了半天,柱子依舊不大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對琸雲的信任,甚至還有些盲目的崇拜。瞧他妹子多聰明!
武梁縣城並不大,琸雲找人問過了,知道這小小的縣城裏大約有三四家藥鋪,最大的一家叫做積善堂,堂中有名醫坐診,城裏的富貴人家也多是在這家尋醫問藥。
「積善堂?是不是就是那家——」柱子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個小藥鋪問。
琸雲看了一眼,瞅見上頭的字,不由得微微一愣,「這個是——同安堂?」
她話還沒說完,柱子就背著竹筐顛顛兒地朝那同安堂奔了過去。琸雲生怕他被人騙了,趕緊快步追上前。
琸雲聽過同安堂這個名字,事實上,十年後同安堂的大名響遍益州,甚至二十年後,燕朝新君還禦筆題詞親自嘉獎過同安堂。隻不過,這兩個同安堂是不是同一家,琸雲就不確定了。
琸雲還沒進鋪子的大門,就聽到柱子在屋裏高聲問:「夥計,你們這裏收不收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