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過年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歡樂的,對於大人來說卻是忙碌的。
埽塵,顧名思義就是打掃屋子中堆積的塵土。
比如棚上的塔灰啊,牆上的灰塵啊,還有牆角旮旯平時掃地掃不到的,和櫃子後麵這些地方都要掃幹淨。
就這個掃塵,就把周淑傑忙活的滿頭大汗。
她一個人是又挪被格又挪箱櫃,把後麵平時打掃不到積攢的灰塵全部掃了個幹淨。
掃完了屋裏,又去了外屋地。
把碗架子清理一下,不常用的碗碟刷出來過年時會用上。
等把碗架子清空了,她才免強能挪動它。
“嗯~~~啊!總算挪到了一點,誒呀!太沉了。”
周淑傑用盡了吃奶的勁兒,把碗架子連拖帶拽地挪了個空隙。
一個隻夠她側著身能進去的小空。
就著這個小空隙她才把碗架子後麵清掃幹淨。
同樣費勁巴力的把它挪迴了原位,又把刷淨的碗碟放了迴去。
收拾了一天,把這房子收拾的那叫個窗明幾淨。
房子是幹淨了,自己卻弄得跟泥猴似的。
當天晚上,又燒了一鍋水給自己擦洗了一遍。
轉過天,又忙乎著蒸了一小天的幹糧。
村子裏一般人家都是拿粘玉米麵,蒸的粘豆包。
這種粘玉米的粘性沒有江米那麽大,蒸出的豆包也沒有江米蒸的勁道好吃。
所以周淑傑並沒有掙這種豆包。
她用棒米麵摻著白麵又放了一些大棗蒸了兩鍋,色微黃,口感軟乎的發糕。
城裏人是在入冬時就蒸出來,這樣平日吃著方便。
農村卻都是到過年跟前兒再蒸,你要是蒸早了,都不夠家裏孩子謔謔的。這些半大小子每天都餓,經常會拿著凍豆包就那樣啃著吃,沒等過年都得被他們吃光了,所以農村就到年根前在蒸豆包兒。
今年的糧食雖然夠吃,可是農村人節儉的觀念,卻不是一時半刻能改變的。
就這樣忙乎了幾天,日子就到了臘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年三十兒了。
周淑傑打算把凍肉凍魚都拿屋裏化上,三十碗上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說起年夜飯也有樂子看。
生活在東北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從四麵八方而來。
他們的年節習俗有些會不一樣。
比如山東人,他們過年過的是大年初一。
東北人過年,過得卻是大年三十。
村中曾有一戶人家,老頭和老婆倆,一個是東北人,一個是山東人。
她們家每年都會因為過年過哪天,而發生爭執,有一年鬧得厲害就找村長出麵,讓村長給決定到底哪天過年。
村長本來不想管,最後被他們吵的沒有辦法,就給他們決定一年過三十,一年過初一。
咱們把話說迴來,二十九這天呐。
周淑傑拿出了各種肉類,魚類放到屋裏先畫上,等30晚上好做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周淑傑還打算下菜窖裏去拿一些新鮮的土豆白菜。
下了菜窖拿出一些新鮮的蔬菜,看著菜窖還剩下很多,周淑傑想著開春之前一定要把它們全吃沒才好。
蔬菜放進外屋地,轉悠了兩圈兒,也沒找到還有什麽沒幹的。
周淑傑就洗淨了手,進屋去了。
進了屋,看見孩子和婆婆,才想起來還沒有給她們收拾幹淨呢!
拿起爐子上滾燙的水壺到了一些水。
先給兩個孩子洗了頭,又用軟和的毛巾給他們擦了擦身子,這一入冬以後,怕孩子洗澡會感冒,周淑傑就沒給孩子洗過澡,都是這樣給他們擦身子。
弄完了孩子又換來水,又幫婆婆洗了頭,擦了身子。
當婆婆的頭發半幹時。
周淑傑又幫著婆婆梳了個盤頭,將他那花白的頭發盤了在腦後。
梳完了,轉到前麵一看。
果然,這樣顯得婆婆特別精神有氣質。
伸手從被格裏,拿出了給孩子和婆婆準備的,過年要穿的新衣服。
這些新衣服就是周淑傑這一冬天的勞動成果。
做衣服用的布料,就是她秋天時買迴來的。
冬天做棉襖沒用上,她就用它給婆婆做了一套新衣裳。
孩子的也是如此,當時買的小花布說要做棉褲。
郭嬸兒一看說她這樣太浪費了,棉褲穿穿就不能穿了,給孩子做個罩衣能穿長一些。
周淑傑就聽了郭嬸兒的建議,給兩個孩子一人做了一件兒小花罩衣。
兒子、女兒雖說是龍鳳胎,可他們長的並不是那麽太像,但是把這小花衣服一穿上去,讓人覺得他們有一點相像了,看的周淑傑笑了半天,這要是有相機,給照下來該多好。
一看這祖孫三人穿上新衣服,都很樂嗬的樣子。
周淑傑就讓他們一直穿著,沒讓往下脫。
等兩個孩子玩累了,睡著之後。
周淑傑一看時間也已經中午了,她就下地引火準備把隔年飯做了。
在村子裏每家做的隔年飯都是大碴粥,今天做好吃一頓,剩下的要留著到過完十五之後才能吃。
這隔年飯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年年有餘”糧的意思。
兩點鍾,大碴粥終於熬熟了。
周淑傑和婆婆兩個人也沒做菜,就著鹹菜每人喝了三碗大碴粥。
吃完飯,把剩下的大碴粥,用水過兩遍。
撈出來攥成團兒,放到外麵凍上。
等年後,要吃的時候就拿一團放在鍋裏添上水,燒開就是大碴粥了。
收拾完這些,
周淑傑,洗淨了手。
拿出一個盆子,舀裏兩碗麵,和起了麵來。
這個麵不是用來包餃子的。
是用來做燈的,而這盞燈是要送給那些去世的親人。
這是他們這兒的習俗,二十九的晚上要給去世的親人送去一盞燈。
沒有白麵的,可以用其它的糧食做,隻要家中有親人去世這個燈就必須要做必須要去送。
至於為什麽要送這個燈?有什麽說法在裏頭,這些周淑傑就不太記著。
隻記得每年過年都要給去世的公公做一盞燈。
上輩子這個燈周淑傑從來沒親自去送過。
她有些膽小很害怕去墳地,就沒有去給老人送過燈,都是郭三哥幫忙送的。
如今從活一迴,周淑傑已經不怕這些了,她今年要親自做燈,親自給送。
當然,還是得跟郭三哥他們作伴兒去。
讓她一個人走四五裏地,她還真不敢。
這個不敢與神鬼無關,隻是害怕會碰到一些不好的人。
過年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歡樂的,對於大人來說卻是忙碌的。
埽塵,顧名思義就是打掃屋子中堆積的塵土。
比如棚上的塔灰啊,牆上的灰塵啊,還有牆角旮旯平時掃地掃不到的,和櫃子後麵這些地方都要掃幹淨。
就這個掃塵,就把周淑傑忙活的滿頭大汗。
她一個人是又挪被格又挪箱櫃,把後麵平時打掃不到積攢的灰塵全部掃了個幹淨。
掃完了屋裏,又去了外屋地。
把碗架子清理一下,不常用的碗碟刷出來過年時會用上。
等把碗架子清空了,她才免強能挪動它。
“嗯~~~啊!總算挪到了一點,誒呀!太沉了。”
周淑傑用盡了吃奶的勁兒,把碗架子連拖帶拽地挪了個空隙。
一個隻夠她側著身能進去的小空。
就著這個小空隙她才把碗架子後麵清掃幹淨。
同樣費勁巴力的把它挪迴了原位,又把刷淨的碗碟放了迴去。
收拾了一天,把這房子收拾的那叫個窗明幾淨。
房子是幹淨了,自己卻弄得跟泥猴似的。
當天晚上,又燒了一鍋水給自己擦洗了一遍。
轉過天,又忙乎著蒸了一小天的幹糧。
村子裏一般人家都是拿粘玉米麵,蒸的粘豆包。
這種粘玉米的粘性沒有江米那麽大,蒸出的豆包也沒有江米蒸的勁道好吃。
所以周淑傑並沒有掙這種豆包。
她用棒米麵摻著白麵又放了一些大棗蒸了兩鍋,色微黃,口感軟乎的發糕。
城裏人是在入冬時就蒸出來,這樣平日吃著方便。
農村卻都是到過年跟前兒再蒸,你要是蒸早了,都不夠家裏孩子謔謔的。這些半大小子每天都餓,經常會拿著凍豆包就那樣啃著吃,沒等過年都得被他們吃光了,所以農村就到年根前在蒸豆包兒。
今年的糧食雖然夠吃,可是農村人節儉的觀念,卻不是一時半刻能改變的。
就這樣忙乎了幾天,日子就到了臘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年三十兒了。
周淑傑打算把凍肉凍魚都拿屋裏化上,三十碗上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說起年夜飯也有樂子看。
生活在東北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從四麵八方而來。
他們的年節習俗有些會不一樣。
比如山東人,他們過年過的是大年初一。
東北人過年,過得卻是大年三十。
村中曾有一戶人家,老頭和老婆倆,一個是東北人,一個是山東人。
她們家每年都會因為過年過哪天,而發生爭執,有一年鬧得厲害就找村長出麵,讓村長給決定到底哪天過年。
村長本來不想管,最後被他們吵的沒有辦法,就給他們決定一年過三十,一年過初一。
咱們把話說迴來,二十九這天呐。
周淑傑拿出了各種肉類,魚類放到屋裏先畫上,等30晚上好做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周淑傑還打算下菜窖裏去拿一些新鮮的土豆白菜。
下了菜窖拿出一些新鮮的蔬菜,看著菜窖還剩下很多,周淑傑想著開春之前一定要把它們全吃沒才好。
蔬菜放進外屋地,轉悠了兩圈兒,也沒找到還有什麽沒幹的。
周淑傑就洗淨了手,進屋去了。
進了屋,看見孩子和婆婆,才想起來還沒有給她們收拾幹淨呢!
拿起爐子上滾燙的水壺到了一些水。
先給兩個孩子洗了頭,又用軟和的毛巾給他們擦了擦身子,這一入冬以後,怕孩子洗澡會感冒,周淑傑就沒給孩子洗過澡,都是這樣給他們擦身子。
弄完了孩子又換來水,又幫婆婆洗了頭,擦了身子。
當婆婆的頭發半幹時。
周淑傑又幫著婆婆梳了個盤頭,將他那花白的頭發盤了在腦後。
梳完了,轉到前麵一看。
果然,這樣顯得婆婆特別精神有氣質。
伸手從被格裏,拿出了給孩子和婆婆準備的,過年要穿的新衣服。
這些新衣服就是周淑傑這一冬天的勞動成果。
做衣服用的布料,就是她秋天時買迴來的。
冬天做棉襖沒用上,她就用它給婆婆做了一套新衣裳。
孩子的也是如此,當時買的小花布說要做棉褲。
郭嬸兒一看說她這樣太浪費了,棉褲穿穿就不能穿了,給孩子做個罩衣能穿長一些。
周淑傑就聽了郭嬸兒的建議,給兩個孩子一人做了一件兒小花罩衣。
兒子、女兒雖說是龍鳳胎,可他們長的並不是那麽太像,但是把這小花衣服一穿上去,讓人覺得他們有一點相像了,看的周淑傑笑了半天,這要是有相機,給照下來該多好。
一看這祖孫三人穿上新衣服,都很樂嗬的樣子。
周淑傑就讓他們一直穿著,沒讓往下脫。
等兩個孩子玩累了,睡著之後。
周淑傑一看時間也已經中午了,她就下地引火準備把隔年飯做了。
在村子裏每家做的隔年飯都是大碴粥,今天做好吃一頓,剩下的要留著到過完十五之後才能吃。
這隔年飯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年年有餘”糧的意思。
兩點鍾,大碴粥終於熬熟了。
周淑傑和婆婆兩個人也沒做菜,就著鹹菜每人喝了三碗大碴粥。
吃完飯,把剩下的大碴粥,用水過兩遍。
撈出來攥成團兒,放到外麵凍上。
等年後,要吃的時候就拿一團放在鍋裏添上水,燒開就是大碴粥了。
收拾完這些,
周淑傑,洗淨了手。
拿出一個盆子,舀裏兩碗麵,和起了麵來。
這個麵不是用來包餃子的。
是用來做燈的,而這盞燈是要送給那些去世的親人。
這是他們這兒的習俗,二十九的晚上要給去世的親人送去一盞燈。
沒有白麵的,可以用其它的糧食做,隻要家中有親人去世這個燈就必須要做必須要去送。
至於為什麽要送這個燈?有什麽說法在裏頭,這些周淑傑就不太記著。
隻記得每年過年都要給去世的公公做一盞燈。
上輩子這個燈周淑傑從來沒親自去送過。
她有些膽小很害怕去墳地,就沒有去給老人送過燈,都是郭三哥幫忙送的。
如今從活一迴,周淑傑已經不怕這些了,她今年要親自做燈,親自給送。
當然,還是得跟郭三哥他們作伴兒去。
讓她一個人走四五裏地,她還真不敢。
這個不敢與神鬼無關,隻是害怕會碰到一些不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