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晏旻安慰他:「大爺,您這房子以後要是拆遷升值,說不定我還賺得更多呢,到時候您別後悔就成。」
老胡頭嘆氣:「沒什麽可後悔的,我就是難受我家的老房子要被拆了。」
這下晏旻不知道怎麽安慰他了。
簽完合同,晏旻先付了二十萬給胡家父子,就藉口說公司最近資金周轉不過來,要過一陣子才能付尾款。
其實是晏旻跟老胡頭商量好的,先給二十萬,這筆錢胡四海肯定會要走,剩下的二十五萬,是晏旻讓老胡頭自己留著的:「大爺,兒子再親,但他已經成了家,有您兒媳管著。您還是自己留點錢在身邊比較穩妥,自個兒身邊有錢,可不比伸手問他們要錢舒坦?」
老胡頭覺得晏旻說的非常在理,便接受了晏旻的建議,說他會收後續的尾款。
胡四海也沒辦法,賣完房子,陪父親去辦了護照,自己就先迴英國了。馬上要到聖誕假了,假期的生意最好,也最繁忙,他擔心妻子忙不過來。
老胡頭在北京等護照發下來,還要去英國大使館辦簽證。倒是不太擔心簽證的問題,他還是有點人脈的,否則胡四海哪能一家三口都去英國。
晏旻也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成了有房一族,而且還是個四合院。
買下這院子,就能多出一個可利用的房間,以後可以再招一批技術員,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不過這也沒有打消晏旻和藺征西搬家的念頭,畢竟中關村拆遷是遲早的事,他們現在在做行動電話終端,等設計完成之後,也需要工廠進行生產,所以還是得買地建房子,趁早做打算。
等手頭的工作忙過一個段落,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南下,去考察環境,尋找新公司的落戶地址。
他倆先去蘇州和上海考察,因為途經安徽,晏旻覺得過家門不入不太好,便先迴了一趟老家,藺征西自然跟著他一起去了。
父母見到他們迴來,既意外又驚喜。
當得知晏旻是來蘇州和上海考察新公司地址的時候,代秋蘭表現得尤為驚喜:「真的?旻旻你要把公司搬到南邊來?那太好了!我和你爸也快退休了,以後我們什麽時候想你了,隨時都可以過去,黃山離蘇州和上海都非常近。」
晏旻一聽,心想,這可壞了,這不等於把他和藺征西的關係直接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了?
他趕緊說:「公司是打算南遷,但是還沒有確定遷到哪裏,現在正在考察,有可能是蘇州或者上海,也有可能是深圳。」
代秋蘭拔高了嗓門:「深圳?廣東那邊,那地方還沒發展起來吧!那還不如在上海和蘇州呢。」
晏雲山說:「深圳是經濟特區,國家確實有很多優惠政策。」
晏旻說:「是的,那邊現在才剛剛發展,買地會比較便宜。而且離香港很近,進出口業務會比較便利,也節約運輸成本。」
代秋蘭有些遺憾:「上海不行嗎?上海也是港口城市啊。」
晏旻解釋:「不是不行,是咱們國家現在開放程度還不夠,很多對外貿易都得通過香港轉運。」
晏雲山擺擺手:「你們看著辦吧,開公司還是得從實際的利益角度出發,否則怎麽能生存下去?」
「謝謝爸爸理解!」
私下裏隻有他倆的時候,藺征西問晏旻:「這是不是你一開始就選擇深圳的主要原因?」
晏旻笑著搖頭:「也不是,就是覺得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許多新經濟政策都是從這裏開始試行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都是巨大的。現在我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了,蘇州和上海離家太近了,我媽又快要退休了,她有大把的時間,冷不丁哪天跑來找我,我倆的事怕是藏不住了。而且離家這麽近,她肯定會給我安排相親。」
藺征西說:「也是。去深圳也不錯,那裏離香港近,以後出國什麽的也更方便。」
晏旻說:「嗯。珠三角地區最先發展,全國人民都知道這裏機會多,南下打工已經成為趨勢,招工也更為方便一些。」
「我有點擔心咱們公司的技術員會不會同意搬遷過去。」藺征西說出自己的擔憂。
晏旻說:「可以在北京保留一個研究中心,不願意去的就在北京辦公,但是總部和工廠必須設在深圳。放心吧,其實隻要錢給夠,非洲都有人去,何況是深圳呢。」
藺征西聽到這裏,忍不住笑出聲:「這倒是真的。」
晏旻離家之前,晏雯請弟弟去家裏吃飯,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去了。
飯桌上,晏雯說:「旻旻,你姐夫廠裏效益不行了,他也想下海,你有沒有什麽建議?」
晏雯的丈夫徐楊是一家五金工廠的採購,工廠效益還不錯的時候,徐楊的收入情況還是不錯的,各種差旅補貼加起來比晏雯的工資要多一倍。
這兩年工廠效益差了,公司幹半年停半年,他的收入也跟著縮水,隻有最基本的工資,有時候還會拖欠。
晏旻說:「下海可以啊。關鍵是姐夫想幹什麽?」
徐楊說:「你們公司招不招人?」
晏旻愣了一下,說:「姐夫,你們工廠原來是做五金的吧?」
徐楊點頭:「是的。不過這兩年被溫州那邊的五金給搞死了,溫州的五金小廠特別多,種類多,價格也便宜。逼得我們幾乎沒有了活路。」
老胡頭嘆氣:「沒什麽可後悔的,我就是難受我家的老房子要被拆了。」
這下晏旻不知道怎麽安慰他了。
簽完合同,晏旻先付了二十萬給胡家父子,就藉口說公司最近資金周轉不過來,要過一陣子才能付尾款。
其實是晏旻跟老胡頭商量好的,先給二十萬,這筆錢胡四海肯定會要走,剩下的二十五萬,是晏旻讓老胡頭自己留著的:「大爺,兒子再親,但他已經成了家,有您兒媳管著。您還是自己留點錢在身邊比較穩妥,自個兒身邊有錢,可不比伸手問他們要錢舒坦?」
老胡頭覺得晏旻說的非常在理,便接受了晏旻的建議,說他會收後續的尾款。
胡四海也沒辦法,賣完房子,陪父親去辦了護照,自己就先迴英國了。馬上要到聖誕假了,假期的生意最好,也最繁忙,他擔心妻子忙不過來。
老胡頭在北京等護照發下來,還要去英國大使館辦簽證。倒是不太擔心簽證的問題,他還是有點人脈的,否則胡四海哪能一家三口都去英國。
晏旻也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成了有房一族,而且還是個四合院。
買下這院子,就能多出一個可利用的房間,以後可以再招一批技術員,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不過這也沒有打消晏旻和藺征西搬家的念頭,畢竟中關村拆遷是遲早的事,他們現在在做行動電話終端,等設計完成之後,也需要工廠進行生產,所以還是得買地建房子,趁早做打算。
等手頭的工作忙過一個段落,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南下,去考察環境,尋找新公司的落戶地址。
他倆先去蘇州和上海考察,因為途經安徽,晏旻覺得過家門不入不太好,便先迴了一趟老家,藺征西自然跟著他一起去了。
父母見到他們迴來,既意外又驚喜。
當得知晏旻是來蘇州和上海考察新公司地址的時候,代秋蘭表現得尤為驚喜:「真的?旻旻你要把公司搬到南邊來?那太好了!我和你爸也快退休了,以後我們什麽時候想你了,隨時都可以過去,黃山離蘇州和上海都非常近。」
晏旻一聽,心想,這可壞了,這不等於把他和藺征西的關係直接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了?
他趕緊說:「公司是打算南遷,但是還沒有確定遷到哪裏,現在正在考察,有可能是蘇州或者上海,也有可能是深圳。」
代秋蘭拔高了嗓門:「深圳?廣東那邊,那地方還沒發展起來吧!那還不如在上海和蘇州呢。」
晏雲山說:「深圳是經濟特區,國家確實有很多優惠政策。」
晏旻說:「是的,那邊現在才剛剛發展,買地會比較便宜。而且離香港很近,進出口業務會比較便利,也節約運輸成本。」
代秋蘭有些遺憾:「上海不行嗎?上海也是港口城市啊。」
晏旻解釋:「不是不行,是咱們國家現在開放程度還不夠,很多對外貿易都得通過香港轉運。」
晏雲山擺擺手:「你們看著辦吧,開公司還是得從實際的利益角度出發,否則怎麽能生存下去?」
「謝謝爸爸理解!」
私下裏隻有他倆的時候,藺征西問晏旻:「這是不是你一開始就選擇深圳的主要原因?」
晏旻笑著搖頭:「也不是,就是覺得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許多新經濟政策都是從這裏開始試行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都是巨大的。現在我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了,蘇州和上海離家太近了,我媽又快要退休了,她有大把的時間,冷不丁哪天跑來找我,我倆的事怕是藏不住了。而且離家這麽近,她肯定會給我安排相親。」
藺征西說:「也是。去深圳也不錯,那裏離香港近,以後出國什麽的也更方便。」
晏旻說:「嗯。珠三角地區最先發展,全國人民都知道這裏機會多,南下打工已經成為趨勢,招工也更為方便一些。」
「我有點擔心咱們公司的技術員會不會同意搬遷過去。」藺征西說出自己的擔憂。
晏旻說:「可以在北京保留一個研究中心,不願意去的就在北京辦公,但是總部和工廠必須設在深圳。放心吧,其實隻要錢給夠,非洲都有人去,何況是深圳呢。」
藺征西聽到這裏,忍不住笑出聲:「這倒是真的。」
晏旻離家之前,晏雯請弟弟去家裏吃飯,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去了。
飯桌上,晏雯說:「旻旻,你姐夫廠裏效益不行了,他也想下海,你有沒有什麽建議?」
晏雯的丈夫徐楊是一家五金工廠的採購,工廠效益還不錯的時候,徐楊的收入情況還是不錯的,各種差旅補貼加起來比晏雯的工資要多一倍。
這兩年工廠效益差了,公司幹半年停半年,他的收入也跟著縮水,隻有最基本的工資,有時候還會拖欠。
晏旻說:「下海可以啊。關鍵是姐夫想幹什麽?」
徐楊說:「你們公司招不招人?」
晏旻愣了一下,說:「姐夫,你們工廠原來是做五金的吧?」
徐楊點頭:「是的。不過這兩年被溫州那邊的五金給搞死了,溫州的五金小廠特別多,種類多,價格也便宜。逼得我們幾乎沒有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