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退團後我成了極限運動員 作者:三色橘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穿好裝備後,林之言在20米高的攀岩牆前深唿吸,鬆了鬆手腕,心跳略為增快。
「需要我幫你設計路線嗎?」
林之言聽到桃樂斯的聲音,她搖搖頭。
「不,我自己會看著辦的。」
說罷,她跳起來,猛地抓住較大的支點——
作者有話說:
啊,隻寫3k好爽(餵
dbq,沒寫的會在明天補足字數的55555
親親大家!
明天開始正式進入(?)攀岩訓練!又是大肥章了!
第27章
當林之言往上爬時, 她能明顯得感覺到跑酷與攀岩的不同之處。
她需要規劃好每一次的移動路線,該去抓哪一個石塊,去踩哪一邊才能支撐住身體, 這些都是有大學問在裏邊, 例如右邊的支點,看起來很簡單, 但如果她因此移動到那一邊, 就會發現前邊的路線都被堵住了——
這裏說的「堵住」並不是字麵意思,而是說的是難度過高, 並不適合林之言這個純新人去嚐試。
在攀岩體係中, 攀岩路線的難度是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最常採用的標準是優勝美地十進位係統(yds) , 技術性攀岩以5.0難度起步, 從5.0到5.7是入門級別, 5.10已經是業餘攀登者的最高水準,再往上,就是專業攀岩家才能達到。
而林之言目前攀登的路線不出意外是5.5左右的難度,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才能去挑戰的路線,並不是很難, 但也絕非是新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
纖細的身影懸掛在人工岩壁邊緣,林之言爬得並不快, 她會仔細地去觀察支點和前進路線。
她發現每個攀岩支點的形狀都不一樣,而且針對不同的支點還得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夠成功攀住。
就現在抓著的這個, 這個裏邊是凹陷的, 叫做把手點(jug), 所以能直接將手指伸進去抓住, 彎曲抓緊。
但到了下一個支點, 卻沒有凹陷的地方給她抓著,形狀呈現橢圓形,表麵較為光滑,林之言盯了好一會兒,隻能嚐試著用握的方式抓著它的邊緣,依靠手在岩點上的摩擦力進行攀爬。
根據支點的形狀和突出的位置,林之言用了各種方法「握」住它們,一開始還有些生澀,得看半天才伸手抓住了,到了後邊,隻要看到支點就知道該用什麽方法才能抓住並以此為支撐點移動身體。
林之言小心翼翼地握住那圓點支點,也就是指扣點,它的抓握麵很淺,林之言隻能用四根手指抓住表麵,還在想著該怎麽移動過去,她忽然福至心靈。
這不就是考核任務時狼狽扒拉著牆磚時的感覺嗎!?
迴想了一下當初自己的做法,林之言將雙肩稍微下沉,將核心穩住,整個人呈現三角形狀。
桃樂斯有些意外地看著林之言,還挺有靈氣的,居然還能在攀岩過程中無師自通調整身體狀態。
很多人雖然能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對卻不知道怎麽調整,從這一點來看,林之言在攀岩上的確有點天賦。
虛擬空間內四處白茫茫,僅有一道攀岩牆,有道纖細的身影在上邊緩慢地攀爬,但隻要定睛一看,就會發現這抹身影雖然緩慢卻自有一種節奏,一動、一停,移動重心、調節平衡...
看久了,就會深刻地感受到為何攀岩被稱為岩壁上的芭蕾,冒險性與技巧性並存,令人看得心潮澎湃又嘆為觀止。
林之言的體能已經不是最開始的菜雞狀態了,爬了六七米,她還有些富餘地呆在牆壁上,抬頭看路線,思考自己要爬比較高難度的還是先中規中矩爬完一條路線。
既然都開始了,當然是選比較有挑戰性的啦。
林之言想也沒想直接選擇了左邊那條路線,而她的選擇,讓路線難度從5.5變為了5.8,剛好是過了入門級別,需要一定的攀岩技術和經歷才能通過的路線。
桃樂斯微微皺眉,話已經溜到嘴邊了,但見到林之言堅定的麵孔,她吞下提醒。
直覺告訴她,林之言已經進入狀態了,全心全意都放在了攀岩上,現在打斷她讓對方去另一條路線反而是害了她。
罷了,反正有安全繩,就算掉下去最多也就是撞到牆壁。
想通了後,桃樂斯繼續旁觀林之言,觀察她攀岩時的每一步動作和身體狀態,這些她都會一一記下,等到林之言下來了就告訴她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在攀岩牆前,林之言習慣性地兩腳踩點再移動,依靠抓住下一個支點來移動身體,但用這種方法攀過幾米後,她就覺得不太對了。
也說不上是觸類旁通吧,但她直覺認為自己現在的移動方式是需要改進的,這樣踩著點靠手挪上去再移動的方式太死板了,靈活性不足,攀岩不應該是這樣的,她應該試著更大膽一些。
這樣想著,林之言喃喃自語:「不對,肯定不是這樣...我應該怎麽做呢?」
桃樂斯本來還環著手臂看林之言攀岩,聽到她這句話,剛想開口提醒兩句,卻看到林之言動了一下。
林之言又往上攀爬了一次,她特地觀察自己的身體,忽然發現自己一直在彎著手臂。
眾所周知,曲臂的時間越長,手臂肌肉就會越累。
幾乎是下意識的,她將手臂伸直,上半身稍微往後仰,降低重心,下半身卻貼近牆岩壁,將雙腿微微屈膝,將大部分體重交給雙腿來承擔。
隻是這麽簡單的調整,卻讓她的姿勢忽然變得專業了。
「需要我幫你設計路線嗎?」
林之言聽到桃樂斯的聲音,她搖搖頭。
「不,我自己會看著辦的。」
說罷,她跳起來,猛地抓住較大的支點——
作者有話說:
啊,隻寫3k好爽(餵
dbq,沒寫的會在明天補足字數的55555
親親大家!
明天開始正式進入(?)攀岩訓練!又是大肥章了!
第27章
當林之言往上爬時, 她能明顯得感覺到跑酷與攀岩的不同之處。
她需要規劃好每一次的移動路線,該去抓哪一個石塊,去踩哪一邊才能支撐住身體, 這些都是有大學問在裏邊, 例如右邊的支點,看起來很簡單, 但如果她因此移動到那一邊, 就會發現前邊的路線都被堵住了——
這裏說的「堵住」並不是字麵意思,而是說的是難度過高, 並不適合林之言這個純新人去嚐試。
在攀岩體係中, 攀岩路線的難度是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最常採用的標準是優勝美地十進位係統(yds) , 技術性攀岩以5.0難度起步, 從5.0到5.7是入門級別, 5.10已經是業餘攀登者的最高水準,再往上,就是專業攀岩家才能達到。
而林之言目前攀登的路線不出意外是5.5左右的難度,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才能去挑戰的路線,並不是很難, 但也絕非是新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
纖細的身影懸掛在人工岩壁邊緣,林之言爬得並不快, 她會仔細地去觀察支點和前進路線。
她發現每個攀岩支點的形狀都不一樣,而且針對不同的支點還得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夠成功攀住。
就現在抓著的這個, 這個裏邊是凹陷的, 叫做把手點(jug), 所以能直接將手指伸進去抓住, 彎曲抓緊。
但到了下一個支點, 卻沒有凹陷的地方給她抓著,形狀呈現橢圓形,表麵較為光滑,林之言盯了好一會兒,隻能嚐試著用握的方式抓著它的邊緣,依靠手在岩點上的摩擦力進行攀爬。
根據支點的形狀和突出的位置,林之言用了各種方法「握」住它們,一開始還有些生澀,得看半天才伸手抓住了,到了後邊,隻要看到支點就知道該用什麽方法才能抓住並以此為支撐點移動身體。
林之言小心翼翼地握住那圓點支點,也就是指扣點,它的抓握麵很淺,林之言隻能用四根手指抓住表麵,還在想著該怎麽移動過去,她忽然福至心靈。
這不就是考核任務時狼狽扒拉著牆磚時的感覺嗎!?
迴想了一下當初自己的做法,林之言將雙肩稍微下沉,將核心穩住,整個人呈現三角形狀。
桃樂斯有些意外地看著林之言,還挺有靈氣的,居然還能在攀岩過程中無師自通調整身體狀態。
很多人雖然能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對卻不知道怎麽調整,從這一點來看,林之言在攀岩上的確有點天賦。
虛擬空間內四處白茫茫,僅有一道攀岩牆,有道纖細的身影在上邊緩慢地攀爬,但隻要定睛一看,就會發現這抹身影雖然緩慢卻自有一種節奏,一動、一停,移動重心、調節平衡...
看久了,就會深刻地感受到為何攀岩被稱為岩壁上的芭蕾,冒險性與技巧性並存,令人看得心潮澎湃又嘆為觀止。
林之言的體能已經不是最開始的菜雞狀態了,爬了六七米,她還有些富餘地呆在牆壁上,抬頭看路線,思考自己要爬比較高難度的還是先中規中矩爬完一條路線。
既然都開始了,當然是選比較有挑戰性的啦。
林之言想也沒想直接選擇了左邊那條路線,而她的選擇,讓路線難度從5.5變為了5.8,剛好是過了入門級別,需要一定的攀岩技術和經歷才能通過的路線。
桃樂斯微微皺眉,話已經溜到嘴邊了,但見到林之言堅定的麵孔,她吞下提醒。
直覺告訴她,林之言已經進入狀態了,全心全意都放在了攀岩上,現在打斷她讓對方去另一條路線反而是害了她。
罷了,反正有安全繩,就算掉下去最多也就是撞到牆壁。
想通了後,桃樂斯繼續旁觀林之言,觀察她攀岩時的每一步動作和身體狀態,這些她都會一一記下,等到林之言下來了就告訴她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在攀岩牆前,林之言習慣性地兩腳踩點再移動,依靠抓住下一個支點來移動身體,但用這種方法攀過幾米後,她就覺得不太對了。
也說不上是觸類旁通吧,但她直覺認為自己現在的移動方式是需要改進的,這樣踩著點靠手挪上去再移動的方式太死板了,靈活性不足,攀岩不應該是這樣的,她應該試著更大膽一些。
這樣想著,林之言喃喃自語:「不對,肯定不是這樣...我應該怎麽做呢?」
桃樂斯本來還環著手臂看林之言攀岩,聽到她這句話,剛想開口提醒兩句,卻看到林之言動了一下。
林之言又往上攀爬了一次,她特地觀察自己的身體,忽然發現自己一直在彎著手臂。
眾所周知,曲臂的時間越長,手臂肌肉就會越累。
幾乎是下意識的,她將手臂伸直,上半身稍微往後仰,降低重心,下半身卻貼近牆岩壁,將雙腿微微屈膝,將大部分體重交給雙腿來承擔。
隻是這麽簡單的調整,卻讓她的姿勢忽然變得專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