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慈聽著慕容楮三人問的話,就道:“朝廷不會敗於吳國,至於袁盎為何這麽說,自然是有道理的,還有,袁盎忠心的不是吳王,而是皇帝。”
虎子聽了謝慈的話,就問道:“是什麽道理?”
易筐這時在旁問道:“袁盎忠心的真的不是吳王?”
慕容楮也皺眉道:“袁盎真的忠心皇帝?”
謝慈笑道:“真的忠心皇帝。”
言罷,又看向虎子,道:“袁盎對皇帝說吳國有銅礦煮鹽之利那是確實的,哪裏能得到豪傑並且收留他們,假如吳王真能得到豪傑,也應該輔佐吳王為合乎道理的事,就不會造反了,吳王所收留的都是無賴子弟,逃亡之徒,所以才造反。”
慕容楮道:“那袁盎說的是真是假?”
易筐道:“我認為是真。”
虎子道:“我認為是假的。”
慕容楮:“為何?”
虎子道:“吳王收留的,一定不都是無賴子弟。”
易筐問道:“那還有什麽人?”
虎子道:“江湖人。”
慕容楮:“江湖人?”
虎子道:“不錯。”
易筐道:“那這江湖人,一定不是好人。”
虎子道:“不一定,不過,也有道理。”
慕容楮和易筐聽了點頭,然後看向謝慈問道:“然後呢?”
謝慈道:“然後晁錯聽了,說袁盎分析得對,皇帝問怎樣才能拿出好的對策,袁盎說希望屏退左右的人,皇帝讓人退下,隻有晁錯還在,袁盎說我所說的,為人臣的也不能知道。”
易筐道:“晁錯不可信?”
慕容楮道:“晁錯不忠心皇帝?”
虎子皺眉道:“應該不是。”
三人看向謝慈。
謝慈道:“晁錯離開了,對此十分惱恨,皇帝最後又問袁盎,袁盎迴答說吳楚往來的書信說高祖封立劉氏子弟為王並有各自的分封土地,現在庸臣晁錯擅自責罰諸侯,削諸侯的土地,他們用造反的名義,共同向西進兵聯合誅討晁錯,恢複了原來的封地就會罷兵,現在的計策隻有殺了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七國的罪過,恢複原來被削減的封地,那麽就能全部結束。”
聽此,慕容楮道:“什麽?”
虎子沒說話。
易筐道:“不會吧。”
慕容楮道:“殺了晁錯?”
易筐問:“那皇帝會答應嗎?”
謝慈道:“皇帝靜默了很長一段時間,說隻是真實的情況怎樣呢,我不會因為一人而拒天下,袁盎說我愚蠢的計策沒有能超出這個的了,希望皇帝認真地考慮考慮。”
“於是任命袁盎做了太常,吳王弟弟的兒子德侯做了宗正,袁盎準備行裝,十多天後,皇帝派中尉召晁錯,讓晁錯乘馬車巡行東市,晁錯在東市被殺,然後就派袁盎以侍奉宗廟的太常,德侯以輔助親戚的宗正,按照袁盎的計策出使告知吳王,到了吳國,吳楚的兵馬已進兵梁國營壘了。”
聽到晁錯被殺,慕容楮和易筐還有虎子沒有說話。
謝慈繼續道:“宗正因有親戚的關係,先進見吳王,諭告吳王接詔令,吳王聽說袁盎來了,也知道他要說服自己,笑著迴答說我已經成為東帝,還拜誰。”
“吳王抓了袁盎,想讓袁盎為將,袁盎不肯,就派人看著他,準備殺他,袁盎得以趁逃走,跑到了梁王的軍營,而後歸朝報告。”
慕容楮問:“謝慈,袁盎和晁錯是不是有什麽仇?”
謝慈搖頭道:“不知道。”
易筐道:“肯定有仇。”
虎子道:“不一定。”
“為什麽?”易筐和慕容楮看向虎子。
虎子沒說話,謝慈道:“條侯乘六匹馬拉的馬車,會師滎陽,到洛陽,看見劇孟,高興地說七國反叛,吾乘傳車到達這裏,自己沒有想到會安全到此,還以為諸侯們已經得到劇孟,劇孟現在沒有起兵,我又據滎陽,滎陽以東沒有值得憂慮的了。”
慕容楮三人認真聽著。
謝慈道:“到了淮陽,詢問父親絳侯從前的門客鄧都尉說怎樣才能拿出好的計策,門客說吳兵銳氣正盛,和他打很難取勝,楚兵浮躁,銳氣不長,現在為將軍提出一個計策,不如率軍在東北的昌邑築壘守,把梁國放棄給吳軍,吳軍一定會用全部兵馬打梁,將軍高築壘,派輕裝的兵馬截淮河泗水,阻吳軍的糧草,吳梁之間因疲弊而且糧草耗盡,然後用兵馬打那些疲弊已極的兵馬,打敗吳國是必然的,條侯說好,按照他的計策,守在昌邑南邊,接著派輕裝的兵馬阻吳軍糧草。”
易筐問道:“然後呢?”
謝慈道:“吳王剛發兵的時候,吳臣田祿伯為大將軍,田祿伯說兵馬集結在一起西進,沒有其他道路出奇兵,難於成功,我願率領五萬兵馬,另外沿著長江,淮水,收聚淮南和長沙的兵馬,進武關,和大王會師,這也是一著奇計。”
虎子道:“吳王若是聽了,一定不會敗。”
慕容楮看虎子:“你怎麽知道?”
虎子又沒說話。
易筐問:“那吳王聽了嗎?”
謝慈道:“吳王太子規勸說父王是以造反為旗號的,這樣的兵馬是難以委托他人的,委托他人如果他也造反,該怎麽辦,而且擁有兵馬單獨行走,許多其他的利害,不可能預先知道,徒然損害自己罷了,吳王也就沒有應允田祿伯的建議。”
慕容楮問:“然後呢?吳王敗了?”
謝慈未言隻道:“吳國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對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適宜在險地作戰,朝廷兵馬多戰車騎兵,戰車騎兵宜在平地作戰,希望大王對途經的城邑不必打下,徑直離開,迅速西進洛陽的兵庫,還有敖倉糧食,依山河之險來命令諸侯,即使不能進關,天下大局實際已經決定了,假如大王行慢,留城,朝廷的戰車騎兵一到,進梁國楚國的郊野,事情也就失敗了。”
“吳王征詢年老將軍們的意見,他們說這青年人爭先的計策還可以,他哪裏能知道深遠的計謀,於是吳王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
虎子道:“所以吳國必敗。”
慕容楮道:“所以你怎麽知道?”
虎子道:“我就是這麽認為。”
慕容楮不明白的看著虎子。
易筐問虎子道:“你不會讀過吧?”
虎子搖頭道:“沒有。”
謝慈聽著三人的話,道:“吳王集兵力親自率領,還沒渡淮河,眾多的賓客都被授於將,侯,司馬等職務,隻有周丘沒被任用。”
“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有些不好,吳王劉濞鄙薄他,所以才沒任用,周丘拜見吳王,對吳王說我因無能,不能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兵馬,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朝廷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
“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去了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造反,都去守城,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縣令走進門來,就讓隨從人員借用罪名殺了他。”
“就又召集他弟兄們的富官吏告訴說吳王造反的兵馬將到,到後,殺下邳城裏的人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
“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得到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就率領他的兵馬向北打城邑,等到城陽,兵馬已有十多萬人,打敗城陽的兵馬,後來聽說吳王戰敗逃走,估計無法和吳王共成事業,就率領兵馬返迴下邳,還沒到,就死了。”
聽到這,慕容楮道:“吳王真的敗了。”
虎子道:“果然如此。”
易筐看看虎子,道:“我認為,吳王敗,是因為聽信人和不聽信人。”
慕容楮沒說話。
虎子又問:“然後呢?”
謝慈道:“二月時,吳王兵馬戰敗而逃,於是皇帝頒布命令,說聽說行善的人,上天會用福事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會用災禍報償他,高祖皇帝親自表揚功德,封立諸侯,幽王,悼惠王的封爵沒了,孝文皇帝哀憐他們格外給予恩惠,封立幽王的兒子遂,悼惠王的兒子卬為王,讓他們奉祀他們先王的宗廟,成為朝廷的藩國,恩德與天地相匹配,光明與日月同光。”
“吳王劉濞違背恩德違反道義,收留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朝見二十多年,主管大臣多次呈請懲治劉濞的罪行,孝文皇帝寬恕他,希望他能改過從善。”
“現在竟然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盟約造反,發兵危害宗廟,殺大臣和朝廷的使者,威脅千萬百姓,殺無辜,燒毀民舍,挖掘墳墓,現在膠西王劉卬等更加大逆無道,燒毀宗廟,掠宗廟中皇室之物,我甚為痛恨他們,將領們要勉勵士大夫們叛敵,打叛敵時,敵軍多殺敵人才是有功,抓到的官員要在俸祿是比三百石以上者都殺死,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去做的,都斬了。”
慕容楮和易筐聽著不語。
虎子道:“袁盎說的不錯。”
謝慈道:“當初,吳王渡淮河,與楚王向西進軍,在棘壁打敗朝廷兵馬,乘勝向前,銳氣極盛,梁孝王害怕了,派六個將領打吳王,梁王的兩個將領又被打敗,士卒都逃迴梁。”
“梁王派使者向條侯報告情況請求救兵,條侯不答允,又派使者在皇帝麵前說條侯不好,皇帝派人讓條侯救梁國,條侯還是不肯出兵,梁王派韓安國和為國事而被殺的楚國丞相的弟弟張羽為將領,才能夠稍微打敗吳國的兵馬。”
慕容楮道:“條候沒有聽皇帝的?”
易筐道:“皇帝不會殺條候嗎?”
聞言,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說完,繼續道:“吳國的兵馬想西進,梁國據城守,吳軍不敢到西邊去,就跑到條侯駐軍的地方,在下邑與條侯的兵馬相遇。”
“吳軍想與條侯作戰,條侯守營,不肯出兵,吳糧絕,士兵饑餓,多次向條侯挑戰沒有結果,就去打條候,條侯派人防備西北方向,敵人果然從西北方向過來,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有的叛逃潰散。”
“於是吳王和他的兵馬壯士幾千人逃走,渡過長江逃到丹陽,到了東越,東越有兵馬大約一萬多人,又派人收容吳國的逃兵,朝廷派人用厚利於東越,東越即刻騙吳王,讓吳王去看兵馬,然後派人殺了吳王,又派馬車速報皇帝。”
慕容楮道:“吳王就這樣死了?”
易筐道:“應該是了。”
虎子道:“沒錯。”
謝慈道:“吳王的兒子子華和子駒逃到了越,吳王逃時,他的兵馬就潰散了,大多陸續投降了太尉和梁王,楚王劉戊兵敗,自戕而亡。”
“齊的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圍齊國的臨菑,三個月也沒有打敗,朝廷兵馬到來,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率領兵馬迴去。”
“膠西王向他的母親王太後謝罪,王太子劉德說漢軍遠道而來,我看他們已經很疲弊了,可以打他們,希望收集大王剩餘的兵馬打漢軍,打不能取勝,就逃去大海,也不算晚。”
虎子問:“那膠西王聽了太子的話?”
慕容楮看向虎子問道:“你不知道?”
虎子道:“我怎麽知道?”
易筐道:“你也不知道了?”
虎子道:“我不知道啊。”
慕容楮和易筐看了眼虎子,沒有再說什麽,看向謝慈。
謝慈道:“膠西王說我的兵馬已經潰散,於是沒有聽從太子的話,當朝的將領弓高侯頹當送給膠西王的書信寫道奉詔書前來誅討不義的人,投降的赦免罪過,恢複原來的爵位封土,不投降的誅滅他們,大王何去何從,我等待答複。”
慕容楮問:“膠西王怎麽說?”
謝慈道:“膠西王到漢軍營前叩頭說我劉卬違犯王法,驚駭百姓,才使將軍辛苦地遠道而來到這個窮國,請降罪。”
易筐道:“然後呢?”
謝慈道:“弓高侯拿著金鼓來見他,說大王為戰事所苦,我希望知道大王發兵的經過,膠西王叩頭迴答說現在,晁錯是皇帝當政的大臣,他改變高祖皇帝的法令,削減諸侯的土地,我們認為這是不道義的,擔心他會敗亂天下,所以七國發兵,將要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死,我們就收兵而歸。”
慕容楮道:“膠西王沒有實言。”
易筐和虎子應聲。
謝慈道:“於是那將領就對膠西王說大王如果認為晁錯不好,為什麽不報天子,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虎符,擅自發兵打遵王法的正義侯國,由此看來,你們的本意並非是殺晁錯啊。”
聞言,慕容楮道:“沒錯!”
易筐看向謝慈,問道:“這幾個諸侯國本意都不是殺晁錯,而是殺皇帝?”
虎子聽了謝慈的話,就問道:“是什麽道理?”
易筐這時在旁問道:“袁盎忠心的真的不是吳王?”
慕容楮也皺眉道:“袁盎真的忠心皇帝?”
謝慈笑道:“真的忠心皇帝。”
言罷,又看向虎子,道:“袁盎對皇帝說吳國有銅礦煮鹽之利那是確實的,哪裏能得到豪傑並且收留他們,假如吳王真能得到豪傑,也應該輔佐吳王為合乎道理的事,就不會造反了,吳王所收留的都是無賴子弟,逃亡之徒,所以才造反。”
慕容楮道:“那袁盎說的是真是假?”
易筐道:“我認為是真。”
虎子道:“我認為是假的。”
慕容楮:“為何?”
虎子道:“吳王收留的,一定不都是無賴子弟。”
易筐問道:“那還有什麽人?”
虎子道:“江湖人。”
慕容楮:“江湖人?”
虎子道:“不錯。”
易筐道:“那這江湖人,一定不是好人。”
虎子道:“不一定,不過,也有道理。”
慕容楮和易筐聽了點頭,然後看向謝慈問道:“然後呢?”
謝慈道:“然後晁錯聽了,說袁盎分析得對,皇帝問怎樣才能拿出好的對策,袁盎說希望屏退左右的人,皇帝讓人退下,隻有晁錯還在,袁盎說我所說的,為人臣的也不能知道。”
易筐道:“晁錯不可信?”
慕容楮道:“晁錯不忠心皇帝?”
虎子皺眉道:“應該不是。”
三人看向謝慈。
謝慈道:“晁錯離開了,對此十分惱恨,皇帝最後又問袁盎,袁盎迴答說吳楚往來的書信說高祖封立劉氏子弟為王並有各自的分封土地,現在庸臣晁錯擅自責罰諸侯,削諸侯的土地,他們用造反的名義,共同向西進兵聯合誅討晁錯,恢複了原來的封地就會罷兵,現在的計策隻有殺了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七國的罪過,恢複原來被削減的封地,那麽就能全部結束。”
聽此,慕容楮道:“什麽?”
虎子沒說話。
易筐道:“不會吧。”
慕容楮道:“殺了晁錯?”
易筐問:“那皇帝會答應嗎?”
謝慈道:“皇帝靜默了很長一段時間,說隻是真實的情況怎樣呢,我不會因為一人而拒天下,袁盎說我愚蠢的計策沒有能超出這個的了,希望皇帝認真地考慮考慮。”
“於是任命袁盎做了太常,吳王弟弟的兒子德侯做了宗正,袁盎準備行裝,十多天後,皇帝派中尉召晁錯,讓晁錯乘馬車巡行東市,晁錯在東市被殺,然後就派袁盎以侍奉宗廟的太常,德侯以輔助親戚的宗正,按照袁盎的計策出使告知吳王,到了吳國,吳楚的兵馬已進兵梁國營壘了。”
聽到晁錯被殺,慕容楮和易筐還有虎子沒有說話。
謝慈繼續道:“宗正因有親戚的關係,先進見吳王,諭告吳王接詔令,吳王聽說袁盎來了,也知道他要說服自己,笑著迴答說我已經成為東帝,還拜誰。”
“吳王抓了袁盎,想讓袁盎為將,袁盎不肯,就派人看著他,準備殺他,袁盎得以趁逃走,跑到了梁王的軍營,而後歸朝報告。”
慕容楮問:“謝慈,袁盎和晁錯是不是有什麽仇?”
謝慈搖頭道:“不知道。”
易筐道:“肯定有仇。”
虎子道:“不一定。”
“為什麽?”易筐和慕容楮看向虎子。
虎子沒說話,謝慈道:“條侯乘六匹馬拉的馬車,會師滎陽,到洛陽,看見劇孟,高興地說七國反叛,吾乘傳車到達這裏,自己沒有想到會安全到此,還以為諸侯們已經得到劇孟,劇孟現在沒有起兵,我又據滎陽,滎陽以東沒有值得憂慮的了。”
慕容楮三人認真聽著。
謝慈道:“到了淮陽,詢問父親絳侯從前的門客鄧都尉說怎樣才能拿出好的計策,門客說吳兵銳氣正盛,和他打很難取勝,楚兵浮躁,銳氣不長,現在為將軍提出一個計策,不如率軍在東北的昌邑築壘守,把梁國放棄給吳軍,吳軍一定會用全部兵馬打梁,將軍高築壘,派輕裝的兵馬截淮河泗水,阻吳軍的糧草,吳梁之間因疲弊而且糧草耗盡,然後用兵馬打那些疲弊已極的兵馬,打敗吳國是必然的,條侯說好,按照他的計策,守在昌邑南邊,接著派輕裝的兵馬阻吳軍糧草。”
易筐問道:“然後呢?”
謝慈道:“吳王剛發兵的時候,吳臣田祿伯為大將軍,田祿伯說兵馬集結在一起西進,沒有其他道路出奇兵,難於成功,我願率領五萬兵馬,另外沿著長江,淮水,收聚淮南和長沙的兵馬,進武關,和大王會師,這也是一著奇計。”
虎子道:“吳王若是聽了,一定不會敗。”
慕容楮看虎子:“你怎麽知道?”
虎子又沒說話。
易筐問:“那吳王聽了嗎?”
謝慈道:“吳王太子規勸說父王是以造反為旗號的,這樣的兵馬是難以委托他人的,委托他人如果他也造反,該怎麽辦,而且擁有兵馬單獨行走,許多其他的利害,不可能預先知道,徒然損害自己罷了,吳王也就沒有應允田祿伯的建議。”
慕容楮問:“然後呢?吳王敗了?”
謝慈未言隻道:“吳國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對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適宜在險地作戰,朝廷兵馬多戰車騎兵,戰車騎兵宜在平地作戰,希望大王對途經的城邑不必打下,徑直離開,迅速西進洛陽的兵庫,還有敖倉糧食,依山河之險來命令諸侯,即使不能進關,天下大局實際已經決定了,假如大王行慢,留城,朝廷的戰車騎兵一到,進梁國楚國的郊野,事情也就失敗了。”
“吳王征詢年老將軍們的意見,他們說這青年人爭先的計策還可以,他哪裏能知道深遠的計謀,於是吳王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
虎子道:“所以吳國必敗。”
慕容楮道:“所以你怎麽知道?”
虎子道:“我就是這麽認為。”
慕容楮不明白的看著虎子。
易筐問虎子道:“你不會讀過吧?”
虎子搖頭道:“沒有。”
謝慈聽著三人的話,道:“吳王集兵力親自率領,還沒渡淮河,眾多的賓客都被授於將,侯,司馬等職務,隻有周丘沒被任用。”
“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有些不好,吳王劉濞鄙薄他,所以才沒任用,周丘拜見吳王,對吳王說我因無能,不能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兵馬,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朝廷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
“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去了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造反,都去守城,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縣令走進門來,就讓隨從人員借用罪名殺了他。”
“就又召集他弟兄們的富官吏告訴說吳王造反的兵馬將到,到後,殺下邳城裏的人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
“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得到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就率領他的兵馬向北打城邑,等到城陽,兵馬已有十多萬人,打敗城陽的兵馬,後來聽說吳王戰敗逃走,估計無法和吳王共成事業,就率領兵馬返迴下邳,還沒到,就死了。”
聽到這,慕容楮道:“吳王真的敗了。”
虎子道:“果然如此。”
易筐看看虎子,道:“我認為,吳王敗,是因為聽信人和不聽信人。”
慕容楮沒說話。
虎子又問:“然後呢?”
謝慈道:“二月時,吳王兵馬戰敗而逃,於是皇帝頒布命令,說聽說行善的人,上天會用福事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會用災禍報償他,高祖皇帝親自表揚功德,封立諸侯,幽王,悼惠王的封爵沒了,孝文皇帝哀憐他們格外給予恩惠,封立幽王的兒子遂,悼惠王的兒子卬為王,讓他們奉祀他們先王的宗廟,成為朝廷的藩國,恩德與天地相匹配,光明與日月同光。”
“吳王劉濞違背恩德違反道義,收留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朝見二十多年,主管大臣多次呈請懲治劉濞的罪行,孝文皇帝寬恕他,希望他能改過從善。”
“現在竟然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盟約造反,發兵危害宗廟,殺大臣和朝廷的使者,威脅千萬百姓,殺無辜,燒毀民舍,挖掘墳墓,現在膠西王劉卬等更加大逆無道,燒毀宗廟,掠宗廟中皇室之物,我甚為痛恨他們,將領們要勉勵士大夫們叛敵,打叛敵時,敵軍多殺敵人才是有功,抓到的官員要在俸祿是比三百石以上者都殺死,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去做的,都斬了。”
慕容楮和易筐聽著不語。
虎子道:“袁盎說的不錯。”
謝慈道:“當初,吳王渡淮河,與楚王向西進軍,在棘壁打敗朝廷兵馬,乘勝向前,銳氣極盛,梁孝王害怕了,派六個將領打吳王,梁王的兩個將領又被打敗,士卒都逃迴梁。”
“梁王派使者向條侯報告情況請求救兵,條侯不答允,又派使者在皇帝麵前說條侯不好,皇帝派人讓條侯救梁國,條侯還是不肯出兵,梁王派韓安國和為國事而被殺的楚國丞相的弟弟張羽為將領,才能夠稍微打敗吳國的兵馬。”
慕容楮道:“條候沒有聽皇帝的?”
易筐道:“皇帝不會殺條候嗎?”
聞言,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說完,繼續道:“吳國的兵馬想西進,梁國據城守,吳軍不敢到西邊去,就跑到條侯駐軍的地方,在下邑與條侯的兵馬相遇。”
“吳軍想與條侯作戰,條侯守營,不肯出兵,吳糧絕,士兵饑餓,多次向條侯挑戰沒有結果,就去打條候,條侯派人防備西北方向,敵人果然從西北方向過來,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有的叛逃潰散。”
“於是吳王和他的兵馬壯士幾千人逃走,渡過長江逃到丹陽,到了東越,東越有兵馬大約一萬多人,又派人收容吳國的逃兵,朝廷派人用厚利於東越,東越即刻騙吳王,讓吳王去看兵馬,然後派人殺了吳王,又派馬車速報皇帝。”
慕容楮道:“吳王就這樣死了?”
易筐道:“應該是了。”
虎子道:“沒錯。”
謝慈道:“吳王的兒子子華和子駒逃到了越,吳王逃時,他的兵馬就潰散了,大多陸續投降了太尉和梁王,楚王劉戊兵敗,自戕而亡。”
“齊的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圍齊國的臨菑,三個月也沒有打敗,朝廷兵馬到來,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率領兵馬迴去。”
“膠西王向他的母親王太後謝罪,王太子劉德說漢軍遠道而來,我看他們已經很疲弊了,可以打他們,希望收集大王剩餘的兵馬打漢軍,打不能取勝,就逃去大海,也不算晚。”
虎子問:“那膠西王聽了太子的話?”
慕容楮看向虎子問道:“你不知道?”
虎子道:“我怎麽知道?”
易筐道:“你也不知道了?”
虎子道:“我不知道啊。”
慕容楮和易筐看了眼虎子,沒有再說什麽,看向謝慈。
謝慈道:“膠西王說我的兵馬已經潰散,於是沒有聽從太子的話,當朝的將領弓高侯頹當送給膠西王的書信寫道奉詔書前來誅討不義的人,投降的赦免罪過,恢複原來的爵位封土,不投降的誅滅他們,大王何去何從,我等待答複。”
慕容楮問:“膠西王怎麽說?”
謝慈道:“膠西王到漢軍營前叩頭說我劉卬違犯王法,驚駭百姓,才使將軍辛苦地遠道而來到這個窮國,請降罪。”
易筐道:“然後呢?”
謝慈道:“弓高侯拿著金鼓來見他,說大王為戰事所苦,我希望知道大王發兵的經過,膠西王叩頭迴答說現在,晁錯是皇帝當政的大臣,他改變高祖皇帝的法令,削減諸侯的土地,我們認為這是不道義的,擔心他會敗亂天下,所以七國發兵,將要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死,我們就收兵而歸。”
慕容楮道:“膠西王沒有實言。”
易筐和虎子應聲。
謝慈道:“於是那將領就對膠西王說大王如果認為晁錯不好,為什麽不報天子,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虎符,擅自發兵打遵王法的正義侯國,由此看來,你們的本意並非是殺晁錯啊。”
聞言,慕容楮道:“沒錯!”
易筐看向謝慈,問道:“這幾個諸侯國本意都不是殺晁錯,而是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