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郊群毆以後,隋麽寒並未隨大部分隋家子弟入住京中靖遠公府,而是留在郊外的莊子上靜待京中消息。他看著手中信函,目光不由得微微一沉。
「大少爺,二殿下估計再有一個月的光景,就會入京。在這期間,二殿下讓我們保證京中不容有失。」所謂不容有失,自然是說現在的局勢不能變,皇上和太後身體不能有問題。
隋麽寒掬著眉頭,太後下詔不但將二舅舅招了迴來,連前些時候獲罪的大舅舅,也一併詔了迴來……如此來看,便是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太後身子確實不好,另外一種可能便是皇上身子,也不好。理論上來講,若非有喪,不太會把所有皇子齊聚京中啊。還是說皇上並非外界傳言那般,如此倚重三皇子,否則若是當真看好三舅舅,在大舅舅和二舅舅都不在京中的時候立儲,豈不是更不會出亂子?
「大少爺,靖遠公派人來問前幾日郊外的事情……」崔管事尷尬的啟口,這事本是大事,但是事出以後隋麽寒從未提起,再加上二殿下的信函一封接一封,這件在京中如今被炒的沸沸揚揚的事情在他們這莊子裏倒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嗯?」隋麽寒拉迴思緒,淡淡道:「不是說了嘛?是那個周什麽昌不罷休才挑起事端?」
「周文昌,大少爺,他算是您的叔叔。」
隋麽寒漫不經心的抬了一眼,道:「記得,姑奶奶老年得子。」隨後又追了句:「要不是二姑姑嫁進周家,他爹也就是個翰林院編修,更別提還捧出了個貴人來了。」
「咳咳……」有幕僚尷尬的嗑湊兩聲,他們也不曉得怎麽隋麽寒一提起這事就火冒三丈的,不知道的還真以為隋家吃了多大的虧了呢。
「大少爺,老公爺的意思是,這事兒,不管誰對誰錯,畢竟是周家挨了打,哦,還有靜安王的小世子也受了傷,鬧到了太後娘娘那裏,請了禦醫……」
隋麽寒垂下眼眸,低頭看信,沒有迴話。崔管事咽了一口唾沫,他當初還跟老爺那爭了半天,才爭取到幾位大爺來他這個莊子上歇息,以為可以露露臉,沒想到惹出了個大麻煩。如今京裏都快鬧出人命了,他們這還跟什麽事兒都沒發生似的呢。
「大伯想怎麽辦?」隋麽寒突然道,如今的靜遠公是他的大伯。
崔管事皺著眉頭,說:「老爺說,想讓大少爺先給大公主修書一封,進宮探探口風。」
「哦?」隋麽寒點了點頭,此事鬧的挺大,打人的是勛貴,挨打的也有勛貴,還有皇親,更攙和進來幾個清流,弄的禦史也不知道該參誰。周家底蘊不深,卻近年來深得皇上看重,或許八成也是看上周家根基不深,捧起來也弄不出太大的麻煩,隻是這種態度反而弄的周家出了幾個小霸王,在京中名聲極差,此次挨打,雖然有勛貴願意和周家聯合上折,卻並未是因為可憐那個周文昌。但是有幾個沒參合進來的勛貴,實際上是看不慣更看不起周家的,所以雖然鬧騰的人多,保持沉默的人更多,他大伯不敢輕易了事,怕是也琢磨近來朝廷的局勢不穩,越是小事,越要處理的妥當,所以才想讓大公主進去探口風,隻是這口風怕不是探太後的,而是皇上想怎麽樣?是否要利用這個機會處理幾個勛貴?若是處理了,怕是難免又帶著幾分立儲的風向標。
二弟說過,皇上賜他尚北侯的時候暗示過,這個職位給了你,不是怕你做什麽,而是怕你不做什麽,於是隋麽宸囂張的好像一陣突然殺進來的旋風一時間弄的京城原本堅定的心思亂成一團,甚至讓一直被三皇子壓製的大皇子的幕僚都後悔不該早早起事,因為種種跡象表明,皇上膩了三皇子處處賢王,卻暗中行動的做派。
那麽,二舅舅……隋麽寒眼睛一眯,說:「讓周家去鬧,太後娘娘那裏行不通就讓他們去皇帝那裏鬧好了,鬧的越大越好,我隋家百年勛貴,豈是他一個周家就能汙衊的?」
隋麽寒想的明白,這事兒既然已經如此,那麽皇帝外公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不過是打架而已,撐死了罰幾個月俸祿,或者表麵責罵一番,還能少了誰身上的肉不成?反正挨打的不是隋家人,他有什麽好氣的,即便真罰了隋家,認罰便是。如今的皇上本就反感結黨營私,這幫人還一起聯合上書,真是不怕惹毛了皇上的底線。
崔管事點了點頭,心裏踏實了起來,其實老爺也是這個意思,就是怕如果一直不吭聲讓周家去禦前鬧會剝了大公主的麵子,既然世子爺都這麽說了,他們便放心了。崔管事是個老油條,心知肚明,被罵,被罰,又能怎麽樣?其實那些勛貴如此上書不是為了討什麽公道,無疑是麵子上覺得太掛不住了,如果皇上再不安撫一下,他們哪裏有臉出來見人啊?皇上要下道聖旨,說說隋家的不是,周家就覺得長了臉,自然就算是完了,對於皇上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是和諧為貴。周家鬧的越歡,皇上越煩,最後即便罰了,隋家默默認了,皇上還會覺得對不住隋家呢,畢竟打架這種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說到底還是你周家的孩子太弱,一巴掌就打的噴血了……
現在這種時候,正是不能張揚的時候,周文昌的娘敢去太後麵前哭訴,那是因為她是公主。再看看周貴妃呢,一點都不敢聲張,公主越要為周家討公道,貴妃越要在皇帝耳邊說不需要公道,這便是人之心術。可憐周家看不明白,公主可以去鬧,周家卻不行……若是真的鬧到連周家自己都收不住的時候,再被人利用了去,皇上就有的火可發了。
「大少爺,二殿下估計再有一個月的光景,就會入京。在這期間,二殿下讓我們保證京中不容有失。」所謂不容有失,自然是說現在的局勢不能變,皇上和太後身體不能有問題。
隋麽寒掬著眉頭,太後下詔不但將二舅舅招了迴來,連前些時候獲罪的大舅舅,也一併詔了迴來……如此來看,便是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太後身子確實不好,另外一種可能便是皇上身子,也不好。理論上來講,若非有喪,不太會把所有皇子齊聚京中啊。還是說皇上並非外界傳言那般,如此倚重三皇子,否則若是當真看好三舅舅,在大舅舅和二舅舅都不在京中的時候立儲,豈不是更不會出亂子?
「大少爺,靖遠公派人來問前幾日郊外的事情……」崔管事尷尬的啟口,這事本是大事,但是事出以後隋麽寒從未提起,再加上二殿下的信函一封接一封,這件在京中如今被炒的沸沸揚揚的事情在他們這莊子裏倒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嗯?」隋麽寒拉迴思緒,淡淡道:「不是說了嘛?是那個周什麽昌不罷休才挑起事端?」
「周文昌,大少爺,他算是您的叔叔。」
隋麽寒漫不經心的抬了一眼,道:「記得,姑奶奶老年得子。」隨後又追了句:「要不是二姑姑嫁進周家,他爹也就是個翰林院編修,更別提還捧出了個貴人來了。」
「咳咳……」有幕僚尷尬的嗑湊兩聲,他們也不曉得怎麽隋麽寒一提起這事就火冒三丈的,不知道的還真以為隋家吃了多大的虧了呢。
「大少爺,老公爺的意思是,這事兒,不管誰對誰錯,畢竟是周家挨了打,哦,還有靜安王的小世子也受了傷,鬧到了太後娘娘那裏,請了禦醫……」
隋麽寒垂下眼眸,低頭看信,沒有迴話。崔管事咽了一口唾沫,他當初還跟老爺那爭了半天,才爭取到幾位大爺來他這個莊子上歇息,以為可以露露臉,沒想到惹出了個大麻煩。如今京裏都快鬧出人命了,他們這還跟什麽事兒都沒發生似的呢。
「大伯想怎麽辦?」隋麽寒突然道,如今的靜遠公是他的大伯。
崔管事皺著眉頭,說:「老爺說,想讓大少爺先給大公主修書一封,進宮探探口風。」
「哦?」隋麽寒點了點頭,此事鬧的挺大,打人的是勛貴,挨打的也有勛貴,還有皇親,更攙和進來幾個清流,弄的禦史也不知道該參誰。周家底蘊不深,卻近年來深得皇上看重,或許八成也是看上周家根基不深,捧起來也弄不出太大的麻煩,隻是這種態度反而弄的周家出了幾個小霸王,在京中名聲極差,此次挨打,雖然有勛貴願意和周家聯合上折,卻並未是因為可憐那個周文昌。但是有幾個沒參合進來的勛貴,實際上是看不慣更看不起周家的,所以雖然鬧騰的人多,保持沉默的人更多,他大伯不敢輕易了事,怕是也琢磨近來朝廷的局勢不穩,越是小事,越要處理的妥當,所以才想讓大公主進去探口風,隻是這口風怕不是探太後的,而是皇上想怎麽樣?是否要利用這個機會處理幾個勛貴?若是處理了,怕是難免又帶著幾分立儲的風向標。
二弟說過,皇上賜他尚北侯的時候暗示過,這個職位給了你,不是怕你做什麽,而是怕你不做什麽,於是隋麽宸囂張的好像一陣突然殺進來的旋風一時間弄的京城原本堅定的心思亂成一團,甚至讓一直被三皇子壓製的大皇子的幕僚都後悔不該早早起事,因為種種跡象表明,皇上膩了三皇子處處賢王,卻暗中行動的做派。
那麽,二舅舅……隋麽寒眼睛一眯,說:「讓周家去鬧,太後娘娘那裏行不通就讓他們去皇帝那裏鬧好了,鬧的越大越好,我隋家百年勛貴,豈是他一個周家就能汙衊的?」
隋麽寒想的明白,這事兒既然已經如此,那麽皇帝外公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不過是打架而已,撐死了罰幾個月俸祿,或者表麵責罵一番,還能少了誰身上的肉不成?反正挨打的不是隋家人,他有什麽好氣的,即便真罰了隋家,認罰便是。如今的皇上本就反感結黨營私,這幫人還一起聯合上書,真是不怕惹毛了皇上的底線。
崔管事點了點頭,心裏踏實了起來,其實老爺也是這個意思,就是怕如果一直不吭聲讓周家去禦前鬧會剝了大公主的麵子,既然世子爺都這麽說了,他們便放心了。崔管事是個老油條,心知肚明,被罵,被罰,又能怎麽樣?其實那些勛貴如此上書不是為了討什麽公道,無疑是麵子上覺得太掛不住了,如果皇上再不安撫一下,他們哪裏有臉出來見人啊?皇上要下道聖旨,說說隋家的不是,周家就覺得長了臉,自然就算是完了,對於皇上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是和諧為貴。周家鬧的越歡,皇上越煩,最後即便罰了,隋家默默認了,皇上還會覺得對不住隋家呢,畢竟打架這種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說到底還是你周家的孩子太弱,一巴掌就打的噴血了……
現在這種時候,正是不能張揚的時候,周文昌的娘敢去太後麵前哭訴,那是因為她是公主。再看看周貴妃呢,一點都不敢聲張,公主越要為周家討公道,貴妃越要在皇帝耳邊說不需要公道,這便是人之心術。可憐周家看不明白,公主可以去鬧,周家卻不行……若是真的鬧到連周家自己都收不住的時候,再被人利用了去,皇上就有的火可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