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燕所處的朝代名為大慶,皇室姓朱,朝堂結構類似明朝,走文武並重的路線,文臣地位略高於武臣,沒有廷杖製度,沒有錦衣衛和東廠西廠,目前也沒出現宦官專權的苗子。
和蘇怡熟悉的華夏古代王朝一樣,慶朝也一度出現過諸侯王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情況,所幸慶朝第二代皇帝吸取前朝諸侯亂政的教訓,頒布了類似推恩令的法令,諸侯王傳到第五代後基本就隻比地方豪族稍微強一些。
但也是因為這條法令,皇帝分封自己最寵愛的皇子的時候會盡可能的立名目給土地給礦場,生怕寶貝兒子的後代受窮受苦。
眼前這位安樂王朱承澤就是這樣的情況。
太皇帝直到晚年才生下這個小兒子,對他的寵愛可想而知,甚至一度想過改立幼子。
無奈朱承澤的母親出身太卑微,朱承澤出生的時候先帝又已經成年並且接觸政務,朝中大臣半數都擁護先帝繼承大統,太皇帝無奈,隻能給小兒子各種封賞,臨終前還抓著先帝的手,要先帝以列祖列宗的名義發誓,絕對做手足相殘的事情,絕不傷害他最年幼的弟弟。
先帝是孝子,繼位後對朱承澤也確實厚道,給年幼的朱承澤封了安樂王,養在宮中,滿十五歲後放去封地,朱承澤母親留在宮中陪太後。
然而,朱承澤去封地不過數年,先帝便撒手人寰,繼位的小皇帝僅僅十二歲,從此,太後垂簾聽政。
太後擔心諸侯王作亂,以新君名義將諸侯王全部召迴京城,讓他們輔佐小皇帝,三年下來,小皇帝羽翼漸豐,太後卻沒有放諸侯王迴去的意思,也沒有還政皇帝的打算。
如今的朝堂,看著一派和氣,其實暗潮洶湧,所以有了皇帝為了給徐家下眼藥故意將徐玉燕嫁給姑夫的荒唐,又有了備受皇帝器重的皇叔安樂王親自來徐家喝茶的安撫。
看完係統關於大慶朝的朝政勢力的介紹,蘇怡心裏有了計較。
她緩步走到朱承澤麵前,看著這個清雅又不失高貴的男人,款款行禮:“李長河新妻給安樂王殿下請安。”
不過,雖是皇叔,朱承澤也隻比徐玉燕大五歲,比小皇帝大七歲,目前沒有正妃也沒有側妃,又文武雙全,是大慶朝受歡迎程度僅次於還沒有立皇後的小皇帝的鑽石王老五。
“玉燕,你我乃是青梅竹馬,這般稱唿,未免有些生疏。”
朱承澤的狹長鳳目中滿是笑意。
蘇怡迴想徐玉燕的過往,幼時確實曾經隨母親進宮和朱承澤多番玩耍,於是微笑道:“想不到迴家探望父母還能再見到昔日玩伴,確實是件幸運的事情。”
“孤王十五歲就去了封地,迴來的時候,你已經閨中待嫁,也著實不便隨便見麵。”
朱承澤搖著扇子,看徐玉燕的眼神頗有幾分熱切。
蘇怡意識到朱承澤對徐玉燕有情,有心借著這個大慶朝僅次於皇帝的男人擺脫李長河,抬眸間,與朱承澤四目相對,頓時紅暈泛起,慌忙低下。
這時,徐宣德也把李振文和李湘雅介紹給了朱承澤。
李振文和李湘雅有意下跪行禮,朱承澤卻道:“你們母親曾與我母親相識,你們和我也無需行禮了。”
“謝王爺。”
李家兄妹很開心。
李湘雅看朱承澤的眼神也有了幾分憧憬。
朱承澤卻隻是看著徐玉燕,道:“玉燕妹妹,你與李將軍為妻,日子可還妥帖?”
“……”
蘇怡低頭,默不作聲。
朱承澤的木光不覺銳利。
徐宣德是人精,見狀,急忙招唿道:“都進去吧!別在門口站著啦!”
五人說笑間進了徐府。
……
朱承澤畢竟是王爺,雖然年紀小,地位卻很高,需要徐閣老親自出來迎接。
蘇怡跟著徐宣德進府,才過影牆就見一位頭發雪白的老人在仆人們的攙扶下向這邊迎來,見到朱承澤後,不由分說就是下跪行禮:“微臣徐文昌叩見王爺!”
“徐閣老客氣了。”
朱承澤彎腰,扶起老人。
徐文昌卻不敢倨傲,誠惶誠恐地起來,與兒子一起招待朱承澤到正廳喝茶,對歸家省親的孫女、外孫、外孫女雖有疼愛之情,但也隻是禮節性的幾句寒暄,隨即讓奴婢帶他們三人去後院見徐夫人,雖然他已經看出孫女的表情有些古怪。
蘇怡於是跟著徐家婆子進了後院。
徐夫人對女兒自是疼愛非常,對小姑的一雙兒女也是寵愛有加,擺出水果糕點款待他們,卻是閉口不談女兒嫁過去和婆家的相處。
李振文和李湘雅不傻,很快意識到徐夫人有話要對徐玉燕說,於是借口去花園找玉清,離開後院。
他們走後,徐夫人頓時鬆了口氣。
她屏退左右,問蘇怡:“玉燕,我聽說你和李長河……”
“那日我暈了過去,沒有和姑夫洞房,醒來後又因為身體不適,至今沒有圓房。”
“你……”
徐夫人沒想到情況比自己聽的風聲更嚴重,但她畢竟是徐玉燕的母親,天性維護女兒:“玉燕,你打算怎麽辦?”
“我不打算和姑夫有夫妻之實,而且我還打算與姑夫和離!”
蘇怡直言不諱。
徐夫人震驚,道:“這可是皇上的指婚啊!”
“那又如何!難道母親忍心看我和包庇殺害姑姑的仇人的姑夫言笑晏晏,甚至為他生兒育女!”
蘇怡索性把話挑明。
徐夫人聞言,嚇得倒退兩步,小聲道:“你在李家到底遭遇了什麽?!”
“我查到了姑姑之死並非意外!”
蘇怡隨即將李長河愛上艾心蓮並且包庇這個白蓮花的事情告訴徐夫人。
“……姑姑是為了請艾心蓮主動離開才和艾心蓮深夜登山賞花!結果死得不明不白!”
“怎麽會這樣!”
徐夫人震驚,不過她畢竟是當朝一品夫人,陪著丈夫度過多少風雨,轉眼間就冷靜下來,看著女兒,柔聲道:“沒有證據的事情不要亂說,你姑父畢竟是我朝大將軍,不可輕易招惹!”
她顯然信了女兒的話,隻是怕處理不當引發更大的危機。
和蘇怡熟悉的華夏古代王朝一樣,慶朝也一度出現過諸侯王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情況,所幸慶朝第二代皇帝吸取前朝諸侯亂政的教訓,頒布了類似推恩令的法令,諸侯王傳到第五代後基本就隻比地方豪族稍微強一些。
但也是因為這條法令,皇帝分封自己最寵愛的皇子的時候會盡可能的立名目給土地給礦場,生怕寶貝兒子的後代受窮受苦。
眼前這位安樂王朱承澤就是這樣的情況。
太皇帝直到晚年才生下這個小兒子,對他的寵愛可想而知,甚至一度想過改立幼子。
無奈朱承澤的母親出身太卑微,朱承澤出生的時候先帝又已經成年並且接觸政務,朝中大臣半數都擁護先帝繼承大統,太皇帝無奈,隻能給小兒子各種封賞,臨終前還抓著先帝的手,要先帝以列祖列宗的名義發誓,絕對做手足相殘的事情,絕不傷害他最年幼的弟弟。
先帝是孝子,繼位後對朱承澤也確實厚道,給年幼的朱承澤封了安樂王,養在宮中,滿十五歲後放去封地,朱承澤母親留在宮中陪太後。
然而,朱承澤去封地不過數年,先帝便撒手人寰,繼位的小皇帝僅僅十二歲,從此,太後垂簾聽政。
太後擔心諸侯王作亂,以新君名義將諸侯王全部召迴京城,讓他們輔佐小皇帝,三年下來,小皇帝羽翼漸豐,太後卻沒有放諸侯王迴去的意思,也沒有還政皇帝的打算。
如今的朝堂,看著一派和氣,其實暗潮洶湧,所以有了皇帝為了給徐家下眼藥故意將徐玉燕嫁給姑夫的荒唐,又有了備受皇帝器重的皇叔安樂王親自來徐家喝茶的安撫。
看完係統關於大慶朝的朝政勢力的介紹,蘇怡心裏有了計較。
她緩步走到朱承澤麵前,看著這個清雅又不失高貴的男人,款款行禮:“李長河新妻給安樂王殿下請安。”
不過,雖是皇叔,朱承澤也隻比徐玉燕大五歲,比小皇帝大七歲,目前沒有正妃也沒有側妃,又文武雙全,是大慶朝受歡迎程度僅次於還沒有立皇後的小皇帝的鑽石王老五。
“玉燕,你我乃是青梅竹馬,這般稱唿,未免有些生疏。”
朱承澤的狹長鳳目中滿是笑意。
蘇怡迴想徐玉燕的過往,幼時確實曾經隨母親進宮和朱承澤多番玩耍,於是微笑道:“想不到迴家探望父母還能再見到昔日玩伴,確實是件幸運的事情。”
“孤王十五歲就去了封地,迴來的時候,你已經閨中待嫁,也著實不便隨便見麵。”
朱承澤搖著扇子,看徐玉燕的眼神頗有幾分熱切。
蘇怡意識到朱承澤對徐玉燕有情,有心借著這個大慶朝僅次於皇帝的男人擺脫李長河,抬眸間,與朱承澤四目相對,頓時紅暈泛起,慌忙低下。
這時,徐宣德也把李振文和李湘雅介紹給了朱承澤。
李振文和李湘雅有意下跪行禮,朱承澤卻道:“你們母親曾與我母親相識,你們和我也無需行禮了。”
“謝王爺。”
李家兄妹很開心。
李湘雅看朱承澤的眼神也有了幾分憧憬。
朱承澤卻隻是看著徐玉燕,道:“玉燕妹妹,你與李將軍為妻,日子可還妥帖?”
“……”
蘇怡低頭,默不作聲。
朱承澤的木光不覺銳利。
徐宣德是人精,見狀,急忙招唿道:“都進去吧!別在門口站著啦!”
五人說笑間進了徐府。
……
朱承澤畢竟是王爺,雖然年紀小,地位卻很高,需要徐閣老親自出來迎接。
蘇怡跟著徐宣德進府,才過影牆就見一位頭發雪白的老人在仆人們的攙扶下向這邊迎來,見到朱承澤後,不由分說就是下跪行禮:“微臣徐文昌叩見王爺!”
“徐閣老客氣了。”
朱承澤彎腰,扶起老人。
徐文昌卻不敢倨傲,誠惶誠恐地起來,與兒子一起招待朱承澤到正廳喝茶,對歸家省親的孫女、外孫、外孫女雖有疼愛之情,但也隻是禮節性的幾句寒暄,隨即讓奴婢帶他們三人去後院見徐夫人,雖然他已經看出孫女的表情有些古怪。
蘇怡於是跟著徐家婆子進了後院。
徐夫人對女兒自是疼愛非常,對小姑的一雙兒女也是寵愛有加,擺出水果糕點款待他們,卻是閉口不談女兒嫁過去和婆家的相處。
李振文和李湘雅不傻,很快意識到徐夫人有話要對徐玉燕說,於是借口去花園找玉清,離開後院。
他們走後,徐夫人頓時鬆了口氣。
她屏退左右,問蘇怡:“玉燕,我聽說你和李長河……”
“那日我暈了過去,沒有和姑夫洞房,醒來後又因為身體不適,至今沒有圓房。”
“你……”
徐夫人沒想到情況比自己聽的風聲更嚴重,但她畢竟是徐玉燕的母親,天性維護女兒:“玉燕,你打算怎麽辦?”
“我不打算和姑夫有夫妻之實,而且我還打算與姑夫和離!”
蘇怡直言不諱。
徐夫人震驚,道:“這可是皇上的指婚啊!”
“那又如何!難道母親忍心看我和包庇殺害姑姑的仇人的姑夫言笑晏晏,甚至為他生兒育女!”
蘇怡索性把話挑明。
徐夫人聞言,嚇得倒退兩步,小聲道:“你在李家到底遭遇了什麽?!”
“我查到了姑姑之死並非意外!”
蘇怡隨即將李長河愛上艾心蓮並且包庇這個白蓮花的事情告訴徐夫人。
“……姑姑是為了請艾心蓮主動離開才和艾心蓮深夜登山賞花!結果死得不明不白!”
“怎麽會這樣!”
徐夫人震驚,不過她畢竟是當朝一品夫人,陪著丈夫度過多少風雨,轉眼間就冷靜下來,看著女兒,柔聲道:“沒有證據的事情不要亂說,你姑父畢竟是我朝大將軍,不可輕易招惹!”
她顯然信了女兒的話,隻是怕處理不當引發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