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似乎還不放心,他知道張振個人武功僅次宗師,但統兵之能並沒有經過檢驗。而這些年右神策軍的戰力並沒有得到提高,也能看出其統兵才能一般。
但朝廷對外的每一戰,都很關鍵,不能失敗!尤其是在這個時節。他不由想起了東宮那瘦弱的身子,搖了搖頭。
“我遣李承業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之職!”
錄事參軍便是軍中參謀,而監軍自不用說,這也是權謀。
張振猛的抬起頭,“沒有李承業,奴婢也有把握!”
皇帝陰沉著雙眼說道:“朕,敗不起!”
“奴婢,領命!”
張振縮迴了自己的視線,重新看向地麵。即便他知道這個從小伺候到大的皇帝,沒有任何武功,體質也非常一般,自己一隻手就能捏死他。
但不知為何,他就是發自心底的對他產生畏懼,這種畏懼就仿佛食物鏈下層的動物,天生屈服於上層的野獸一般,不可違逆。
皇帝的手段,這些年他見識太多,知道得越多,反而越是覺得他深不可測,如淵如獄,隻能臣服!實際上,朝中無論文官中的宰相,還是武將中的李承業,都被其玩弄於股掌,隻能被動應對,不敢有任何反抗。
像李承業這種武人,曾經領軍在外時,麵對邊鎮節度使,比他們表現得還像土皇帝,說打就打,說殺就殺,沒有客氣的。這等剛烈的武人心性,什麽綱紀律法都是笑話,一切隻憑實力說話。
但是在這個皇帝麵前,也不敢有絲毫炸刺,玩了命的拋棄武職,向文職發展,夾著尾巴做人,比誰都害怕。
這就是當今皇帝哪怕壽元將盡,也仍然維持著極高的威權原因所在。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讓人敬畏的皇帝壽元將盡,張振才絞盡腦汁的想收攏神策軍的軍權。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即便當今的皇帝有過各種囑托,難道能抵得過新皇潛邸的幾個終日相伴的近臣?
他作為宦官,最清楚這種從小一起陪伴到大的情感,會讓皇帝做出什麽樣的選擇。所以他必須掌握軍權,隻有軍權才能保證他如今的權位,也隻有軍權才能讓他在新皇那裏不受製於人,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
…………
大唐克定二十二年,春末夏初。
帝令張振為河南道招討使,率左神策軍四萬餘兵馬,前往河南道平叛。
諸多宿將隨軍出行,受張振節製,李承業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
出征前一日晚上,李承業將魏燃與李光嗣一同叫入書房。
李承業看著兩個兒子,一個人體格高大強健,一眼看去便知必為世之猛將,另一人身形挺拔俊俏,儒雅之中不失剛健。
他們二人本次皆要隨父出征,所有兵甲裝備已然收拾妥當。
李光嗣這些年也在跟隨父親學習兵法,雖然他看上去誌不在此,不過天資不錯,倒也學得很好。
今年正好十六歲,雖未及冠,卻也已經算得上家庭骨幹。而且這些年在紫玄真道長的嚴厲教導下,武功進步很快。
純陽派的純陽無極功已經頗有火候,內功境界早已貫通十二正經,並連破兩路奇經。比起馮心遠的得意弟子木林森還要出色許多,甚至在純陽宮同輩中,他的武功也是數一數二的。
李承業有意鍛煉這個親兒子,以免他長於婦人之手,失了男兒血性,故而強自帶其出征作戰。
“你們可知為何陛下令為父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
李光嗣首先說道:“父親戰功,天下無人能及,這是害怕父親功高震主,賞無可賞。”
魏燃心裏卻加了一句,因為皇帝壽元將至,不想給少帝留一下一個立了大功,權威日盛的難製武將。
當然這一點原因,李承業和李光嗣都不知道。
李承業點頭道:“此確為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陛下輸不起這場戰爭。”
李光嗣沒有聽明白,魏燃卻非常清楚,戰爭打輸了,朝廷權威必然無存,鎮壓不住邊鎮節度。再加上少帝繼位,這李唐天下能安坐多少年,那可就是個未知數。
李承業沒有過多解釋,卻隻說道:“賊攻汴州,若是下了汴州城,則大運河必然會被截斷。到時江南財物無法進入關中,再加上朝廷這些年國庫越發緊張,則江山社稷便有傾覆之危。所以此戰必須要大勝!為父不可能再立大功,但你們不一樣!
為父這縣侯爵位雖然榮顯,卻不能世襲罔替,你們若要想光大李家門楣,則必須立下軍功,方能光宗耀祖,力保李家門楣不墮。定國,你雖為養子,但你我父子同心,自家人便不說外話。你天賦異稟,各方麵都要強過光嗣,為父希望你在軍中的成就,能夠不下於我,成為真正的大唐戰神!此戰,便為爾等出頭之戰!切勿因兵兇戰危,而踟躕不前。”
魏燃和李光嗣都是躬身行禮,異口同聲。
李光嗣:“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必力保李家門楣不失!”
魏燃:“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必定光大李家門楣,名留青史!”
二人同聲迴答,表達的意義卻渾然不同,誌向也全不一樣。
李光嗣愕然看向魏燃,心下卻更加不滿。
魏燃心裏麵想著的卻是阿離離開前和自己說過的話,河洛之地有一巨大的奪靈節點,今番東往平叛,也許能在那裏找到阿離,再看那奪靈節點的情況。
若是能加以利用,借助其中大量的天地靈氣,或許可以嚐試打破第一層識海壁障,到時武功會有一個巨大的進步,他很期待那一刻的出現。
第二日出征,寅時,魏燃於家中具甲披盔,厲兵秣馬,他的父親和二弟也已經整備得差不多了,隨行出征的親兵家將三百餘人馬早已在城外集合。
一家人來到屋門,家中主婦等人盡數前來相送,自少不了一番依依惜別。
程氏給李承業係好披風後,又將連夜趕製好的另一件猩紅的披風給魏燃係上,然後眼眶發紅的看著這個半蹲在地的養子。
他這些年成長得太快了,以至於這個當娘的也隻能抬頭仰視的地步,因此魏燃隻能蹲下身子聆聽教導。
一番告別後,魏燃便牽著去年從西域買迴來的大宛馬,便要出發。結果李劍星叫嚷著要跟著一同行軍出征,可他畢竟才十四歲。
雖然這些年將門之法和宗門之法混修,令他體質成長極快,已經有了成年人的體魄,但李承業自有考慮,不允許他跟隨出征,以免他與李光嗣出了意外,斷了李家香火。
李懷夢比這個同胞哥哥要老實得多,隻在院中悄然彈奏起一首送別的曲子,寄托自己對父兄的祝福。
父子三人出城後,匯合家族三百親兵家將,縱馬前奔左神策軍營。
但朝廷對外的每一戰,都很關鍵,不能失敗!尤其是在這個時節。他不由想起了東宮那瘦弱的身子,搖了搖頭。
“我遣李承業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之職!”
錄事參軍便是軍中參謀,而監軍自不用說,這也是權謀。
張振猛的抬起頭,“沒有李承業,奴婢也有把握!”
皇帝陰沉著雙眼說道:“朕,敗不起!”
“奴婢,領命!”
張振縮迴了自己的視線,重新看向地麵。即便他知道這個從小伺候到大的皇帝,沒有任何武功,體質也非常一般,自己一隻手就能捏死他。
但不知為何,他就是發自心底的對他產生畏懼,這種畏懼就仿佛食物鏈下層的動物,天生屈服於上層的野獸一般,不可違逆。
皇帝的手段,這些年他見識太多,知道得越多,反而越是覺得他深不可測,如淵如獄,隻能臣服!實際上,朝中無論文官中的宰相,還是武將中的李承業,都被其玩弄於股掌,隻能被動應對,不敢有任何反抗。
像李承業這種武人,曾經領軍在外時,麵對邊鎮節度使,比他們表現得還像土皇帝,說打就打,說殺就殺,沒有客氣的。這等剛烈的武人心性,什麽綱紀律法都是笑話,一切隻憑實力說話。
但是在這個皇帝麵前,也不敢有絲毫炸刺,玩了命的拋棄武職,向文職發展,夾著尾巴做人,比誰都害怕。
這就是當今皇帝哪怕壽元將盡,也仍然維持著極高的威權原因所在。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讓人敬畏的皇帝壽元將盡,張振才絞盡腦汁的想收攏神策軍的軍權。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即便當今的皇帝有過各種囑托,難道能抵得過新皇潛邸的幾個終日相伴的近臣?
他作為宦官,最清楚這種從小一起陪伴到大的情感,會讓皇帝做出什麽樣的選擇。所以他必須掌握軍權,隻有軍權才能保證他如今的權位,也隻有軍權才能讓他在新皇那裏不受製於人,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
…………
大唐克定二十二年,春末夏初。
帝令張振為河南道招討使,率左神策軍四萬餘兵馬,前往河南道平叛。
諸多宿將隨軍出行,受張振節製,李承業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
出征前一日晚上,李承業將魏燃與李光嗣一同叫入書房。
李承業看著兩個兒子,一個人體格高大強健,一眼看去便知必為世之猛將,另一人身形挺拔俊俏,儒雅之中不失剛健。
他們二人本次皆要隨父出征,所有兵甲裝備已然收拾妥當。
李光嗣這些年也在跟隨父親學習兵法,雖然他看上去誌不在此,不過天資不錯,倒也學得很好。
今年正好十六歲,雖未及冠,卻也已經算得上家庭骨幹。而且這些年在紫玄真道長的嚴厲教導下,武功進步很快。
純陽派的純陽無極功已經頗有火候,內功境界早已貫通十二正經,並連破兩路奇經。比起馮心遠的得意弟子木林森還要出色許多,甚至在純陽宮同輩中,他的武功也是數一數二的。
李承業有意鍛煉這個親兒子,以免他長於婦人之手,失了男兒血性,故而強自帶其出征作戰。
“你們可知為何陛下令為父為錄事參軍兼領監軍?”
李光嗣首先說道:“父親戰功,天下無人能及,這是害怕父親功高震主,賞無可賞。”
魏燃心裏卻加了一句,因為皇帝壽元將至,不想給少帝留一下一個立了大功,權威日盛的難製武將。
當然這一點原因,李承業和李光嗣都不知道。
李承業點頭道:“此確為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陛下輸不起這場戰爭。”
李光嗣沒有聽明白,魏燃卻非常清楚,戰爭打輸了,朝廷權威必然無存,鎮壓不住邊鎮節度。再加上少帝繼位,這李唐天下能安坐多少年,那可就是個未知數。
李承業沒有過多解釋,卻隻說道:“賊攻汴州,若是下了汴州城,則大運河必然會被截斷。到時江南財物無法進入關中,再加上朝廷這些年國庫越發緊張,則江山社稷便有傾覆之危。所以此戰必須要大勝!為父不可能再立大功,但你們不一樣!
為父這縣侯爵位雖然榮顯,卻不能世襲罔替,你們若要想光大李家門楣,則必須立下軍功,方能光宗耀祖,力保李家門楣不墮。定國,你雖為養子,但你我父子同心,自家人便不說外話。你天賦異稟,各方麵都要強過光嗣,為父希望你在軍中的成就,能夠不下於我,成為真正的大唐戰神!此戰,便為爾等出頭之戰!切勿因兵兇戰危,而踟躕不前。”
魏燃和李光嗣都是躬身行禮,異口同聲。
李光嗣:“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必力保李家門楣不失!”
魏燃:“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必定光大李家門楣,名留青史!”
二人同聲迴答,表達的意義卻渾然不同,誌向也全不一樣。
李光嗣愕然看向魏燃,心下卻更加不滿。
魏燃心裏麵想著的卻是阿離離開前和自己說過的話,河洛之地有一巨大的奪靈節點,今番東往平叛,也許能在那裏找到阿離,再看那奪靈節點的情況。
若是能加以利用,借助其中大量的天地靈氣,或許可以嚐試打破第一層識海壁障,到時武功會有一個巨大的進步,他很期待那一刻的出現。
第二日出征,寅時,魏燃於家中具甲披盔,厲兵秣馬,他的父親和二弟也已經整備得差不多了,隨行出征的親兵家將三百餘人馬早已在城外集合。
一家人來到屋門,家中主婦等人盡數前來相送,自少不了一番依依惜別。
程氏給李承業係好披風後,又將連夜趕製好的另一件猩紅的披風給魏燃係上,然後眼眶發紅的看著這個半蹲在地的養子。
他這些年成長得太快了,以至於這個當娘的也隻能抬頭仰視的地步,因此魏燃隻能蹲下身子聆聽教導。
一番告別後,魏燃便牽著去年從西域買迴來的大宛馬,便要出發。結果李劍星叫嚷著要跟著一同行軍出征,可他畢竟才十四歲。
雖然這些年將門之法和宗門之法混修,令他體質成長極快,已經有了成年人的體魄,但李承業自有考慮,不允許他跟隨出征,以免他與李光嗣出了意外,斷了李家香火。
李懷夢比這個同胞哥哥要老實得多,隻在院中悄然彈奏起一首送別的曲子,寄托自己對父兄的祝福。
父子三人出城後,匯合家族三百親兵家將,縱馬前奔左神策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