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嫁進年代文裏成了祖國棟樑 作者:三文不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會場上,的確有很多其他行業突然被調動進來的專家,還沒來得及沒搞清楚自己該怎麽發揮力量,也想聽聽有人從頭講起。
作為專業的權威存在,又不好意張口問些入門問題,便雲裏霧裏的跟著坐在會場。
其實這些人都是滿心熱血來搞建設的,並不是濫竽充數坐地吹簫,隻是沒人領進門而已。
謝然口氣溫和,言語明白,是個能短時間把話說清楚的人物,「凍土問題,其實我們靠著自己的力量,無需國外專家進來鳥語花香,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
「上小學那會兒,凍土問題就一直是個技術難題。有一次,我問鄰居家的林師傅,凍土到底是個什麽困難。他是這麽跟我說的,自然課上講過熱脹冷縮吧。高原上的凍土,可以把它想像成隨著季節變化,不斷變形的小怪獸。它時而凍結緊縮,時而融化膨脹,不但左右搖擺,也會上下顛簸,時而下沉,時而脹裂,是個頑固的小怪獸呢。」謝然手上跟著動作,讓會場上的人都跟著他詼諧的語言調動起來了情緒。
「我們要在這個小怪獸身上做鐵道,修路基,那麽這路基的成敗就在於要讓小怪獸老老實實的,乖乖待在那兒,承載著路基,不再頑皮的左搖右擺。」
謝然繼續道:
「如今我們摸索到的方法,一種是採用片石通風路基。我們在鐵路路基下麵鋪墊上石塊層。如此夏日遮陽,冬日隔熱。活用了咱們高原上的低溫強風特徵,廉價而長久的解決了基本問題。」
「另一種辦法就是剛剛中科院的同誌們一直在討論的導熱棒。導出熱量的同時又能吸冷。結合高原上的地勢特徵,合理運用起來,是條捷徑。」
「這兩種辦法,在蘇國也被積極採納。我上個月剛送蘇國迴來。西伯特爾亞鐵路在七十年代建成,正是大量採用了這種基礎手法。如今過了十年,鐵路病害率依舊控製在15%以下。充分證明了這是個可行的辦法。」
謝然話沒說完,被打斷了。
「年輕人,你這些說給今天剛入組的人聽聽就是了。咱們現在要解決的是可可西爾裏路段。你說這兩條都行不通,還有什麽建設性意見麽?沒話說了,就下來坐著,天也黑了,咱們都歇會兒。」
「有。」講堂後麵,突然傳來了夜鶯般明亮的聲音,「以橋代路。」
作者有話要說:
西藏凍土問題參照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2010-9-28
【中國國家地理】 青藏鐵路2004年第02期
第106章 旱橋
「以橋代路?」全場幾十個人, 同時往聲音處轉過了頭。
「後麵的這位女同誌,你是廠裏的清潔工人吧?」一位舊款灰色中山服,看著德高望重的清瘦老者站了起來, 摘了老花鏡往冷諾方向尋聲看了過來。
冷諾頓了頓, 謝然的司機大慶反覆叮囑過, 她今天隻能是孫大嬸兒, 本身耳背,別人問話時,裝聽不見就行。在人群中, 找到了迴頭盯著她的張國強, 冷諾更猶豫了。
沒等冷諾迴答,謝然站在前麵替她開口了, 「武教授, 她是冷諾,是林達的總設計師。今天是我把她帶進三化的。」
聽見是個設計師,老教授突然臉一沉, 衝著謝然換了副嚴肅的口氣, 「小謝同誌,作為鐵路組的凍土大隊,你還記得我們守秘的紀律麽。」
謝然低下了頭。
老教授又抬高了聲音,手指著謝然:「年輕人, 你眼裏還有紀律麽?那麽多外國專家等著挖我們的牆角, 看我們的笑話, 恨不得我們多走彎路, 巴不得讓凍土一直攔著我們停下來。」
「武教授, 其實,」謝然剛開口要解釋, 就被打斷了。
老教授越說越氣,指了指身邊坐著的十幾個人,「小謝同誌剛剛進來一天就待不下去了麽?還弄來一個女同誌!我們這一隊人,來自全國各地,都是有家卻迴不去,日日夜夜同吃同住,隻盼著凍土能早日解決。」
被謝然稱作武教授的老者,越說越激動,好像把這些日子來得不到進展的怨氣都一通發泄在謝然身上一般,喋喋不休要把身邊每個人介紹一遍,「小李家,老婆生了娃子,他現在都不知道是男是女。孫師傅的母親常年臥床,家裏隻有媳婦兒一個人照顧。方教授家裏遭了水災,如今全家寄宿親戚家……」
「女同誌怎麽了?你們這些有家迴不了天天想著迴家的男人們聚到一起,就解決問題了麽?修了700公裏的鐵道了。剛才一直拐著彎抹著角讓大家緩一緩停一停的就是你吧。」冷諾聽見自己的名字被介紹了出來,正好不用顧慮給孫大嬸兒添麻煩了。她從椅子中間站出來,徑直往前排走去。
「女同誌,你這是在挑戰權威?」武教授氣得直喘。
「武教授,我有名字,我叫冷諾。我隻是在就事論事。」冷諾邊走邊說。
武教授:「我們在為國做事,誰給你資格論事了?」
冷諾:「誰不是在為國做事。作為一個中國女性,我比你們請來的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專家更有資格。」
武教授眯縫著眼睛上下打量著冷諾。
一個是東科院的副院長,一個是全場唯一的女性。
爭執下去謝然怕冷諾吃虧,他一轉身,站在了兩個人中間,攔住了還要再往前走的冷諾,他聲音溫和:「冷諾,武教授作為東科院副院長,是東科院派來的代表,現在是我們鐵路組凍土大隊的隊長,你如果想加入,得先有起碼的尊重。」
作為專業的權威存在,又不好意張口問些入門問題,便雲裏霧裏的跟著坐在會場。
其實這些人都是滿心熱血來搞建設的,並不是濫竽充數坐地吹簫,隻是沒人領進門而已。
謝然口氣溫和,言語明白,是個能短時間把話說清楚的人物,「凍土問題,其實我們靠著自己的力量,無需國外專家進來鳥語花香,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
「上小學那會兒,凍土問題就一直是個技術難題。有一次,我問鄰居家的林師傅,凍土到底是個什麽困難。他是這麽跟我說的,自然課上講過熱脹冷縮吧。高原上的凍土,可以把它想像成隨著季節變化,不斷變形的小怪獸。它時而凍結緊縮,時而融化膨脹,不但左右搖擺,也會上下顛簸,時而下沉,時而脹裂,是個頑固的小怪獸呢。」謝然手上跟著動作,讓會場上的人都跟著他詼諧的語言調動起來了情緒。
「我們要在這個小怪獸身上做鐵道,修路基,那麽這路基的成敗就在於要讓小怪獸老老實實的,乖乖待在那兒,承載著路基,不再頑皮的左搖右擺。」
謝然繼續道:
「如今我們摸索到的方法,一種是採用片石通風路基。我們在鐵路路基下麵鋪墊上石塊層。如此夏日遮陽,冬日隔熱。活用了咱們高原上的低溫強風特徵,廉價而長久的解決了基本問題。」
「另一種辦法就是剛剛中科院的同誌們一直在討論的導熱棒。導出熱量的同時又能吸冷。結合高原上的地勢特徵,合理運用起來,是條捷徑。」
「這兩種辦法,在蘇國也被積極採納。我上個月剛送蘇國迴來。西伯特爾亞鐵路在七十年代建成,正是大量採用了這種基礎手法。如今過了十年,鐵路病害率依舊控製在15%以下。充分證明了這是個可行的辦法。」
謝然話沒說完,被打斷了。
「年輕人,你這些說給今天剛入組的人聽聽就是了。咱們現在要解決的是可可西爾裏路段。你說這兩條都行不通,還有什麽建設性意見麽?沒話說了,就下來坐著,天也黑了,咱們都歇會兒。」
「有。」講堂後麵,突然傳來了夜鶯般明亮的聲音,「以橋代路。」
作者有話要說:
西藏凍土問題參照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2010-9-28
【中國國家地理】 青藏鐵路2004年第02期
第106章 旱橋
「以橋代路?」全場幾十個人, 同時往聲音處轉過了頭。
「後麵的這位女同誌,你是廠裏的清潔工人吧?」一位舊款灰色中山服,看著德高望重的清瘦老者站了起來, 摘了老花鏡往冷諾方向尋聲看了過來。
冷諾頓了頓, 謝然的司機大慶反覆叮囑過, 她今天隻能是孫大嬸兒, 本身耳背,別人問話時,裝聽不見就行。在人群中, 找到了迴頭盯著她的張國強, 冷諾更猶豫了。
沒等冷諾迴答,謝然站在前麵替她開口了, 「武教授, 她是冷諾,是林達的總設計師。今天是我把她帶進三化的。」
聽見是個設計師,老教授突然臉一沉, 衝著謝然換了副嚴肅的口氣, 「小謝同誌,作為鐵路組的凍土大隊,你還記得我們守秘的紀律麽。」
謝然低下了頭。
老教授又抬高了聲音,手指著謝然:「年輕人, 你眼裏還有紀律麽?那麽多外國專家等著挖我們的牆角, 看我們的笑話, 恨不得我們多走彎路, 巴不得讓凍土一直攔著我們停下來。」
「武教授, 其實,」謝然剛開口要解釋, 就被打斷了。
老教授越說越氣,指了指身邊坐著的十幾個人,「小謝同誌剛剛進來一天就待不下去了麽?還弄來一個女同誌!我們這一隊人,來自全國各地,都是有家卻迴不去,日日夜夜同吃同住,隻盼著凍土能早日解決。」
被謝然稱作武教授的老者,越說越激動,好像把這些日子來得不到進展的怨氣都一通發泄在謝然身上一般,喋喋不休要把身邊每個人介紹一遍,「小李家,老婆生了娃子,他現在都不知道是男是女。孫師傅的母親常年臥床,家裏隻有媳婦兒一個人照顧。方教授家裏遭了水災,如今全家寄宿親戚家……」
「女同誌怎麽了?你們這些有家迴不了天天想著迴家的男人們聚到一起,就解決問題了麽?修了700公裏的鐵道了。剛才一直拐著彎抹著角讓大家緩一緩停一停的就是你吧。」冷諾聽見自己的名字被介紹了出來,正好不用顧慮給孫大嬸兒添麻煩了。她從椅子中間站出來,徑直往前排走去。
「女同誌,你這是在挑戰權威?」武教授氣得直喘。
「武教授,我有名字,我叫冷諾。我隻是在就事論事。」冷諾邊走邊說。
武教授:「我們在為國做事,誰給你資格論事了?」
冷諾:「誰不是在為國做事。作為一個中國女性,我比你們請來的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專家更有資格。」
武教授眯縫著眼睛上下打量著冷諾。
一個是東科院的副院長,一個是全場唯一的女性。
爭執下去謝然怕冷諾吃虧,他一轉身,站在了兩個人中間,攔住了還要再往前走的冷諾,他聲音溫和:「冷諾,武教授作為東科院副院長,是東科院派來的代表,現在是我們鐵路組凍土大隊的隊長,你如果想加入,得先有起碼的尊重。」